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2012-7
王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7出版)
王琦 编
657
《中医学基础》是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的、富有中医特色的“十二五”规划教材,主要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 本教材充分考虑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状况,力争符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现《中医学基础》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教材编写内容的 深度和广度;注重各部分内容的选择和整体上的相关联系,既体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 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实现了整体优化,以更好地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的针对性。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基中诊分册,主要包括中医学基础知识和中医诊断学内容,具体内容分别是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精、经络、病因、发病与病机、诊法、辨证和防治原则。下册为方药学分册,主要包括中药学、方剂学内容。
上册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概说 一、藏象学说和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脏腑的分类及特点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第二节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气血津液精 第一节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二节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四、精与气的关系 五、精与血的关系 第四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五、十二经脉的主要病证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特点 三、奇经八脉的作用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与生理功能 第四节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寄生虫 三、医过 四、药邪 第六章发病与病机 第一节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三、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第二节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七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儿指纹 第二节舌诊 一、舌诊概说 二、望舌质 三、望舌苔 四、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第三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四节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三、问现在症 第五节脉诊 一、诊脉概述 二、正常脉象 三、病理脉象 四、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第六节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八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一、八纲基本证候 二、八纲辨证的意义 第二节病性辨证 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二、辨气血证候 三、辨津液证候 第三节脏腑辨证 一、心病辨证 二、肺病辨证 三、脾病证候 四、肝病证候 五、肾病证候 六、腑病证候 七、脏腑兼病证候 第九章防治原则 第一节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治则 一、治标与治本 二、扶正与祛邪 三、正治与反治 四、调整阴阳 五、三因制宜 参考文献 …… 下册
版权页: 外伤,主要指外力、烧烫、冷冻、虫兽蛇叮咬、化学物等意外因素所致形体组织的创伤。外伤致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临床表现因不同的外伤而轻重不一。常见的外伤类型,有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化学伤、虫兽所伤等。 (一)外力损伤 外力损伤,是指跌仆、坠落、撞击、压轧、负重、努责、金刃等机械暴力引起的创伤。这种损伤,可伤及血脉而见出血;也可伤及筋骨、关节,导致筋肉撕裂,关节脱臼,骨折;严重者可损及内脏,甚至危及生命。 (二)烧烫伤 烧烫伤,是指高温所造成的灼伤,其中包括火焰、沸水、热油、蒸汽、雷电等灼伤形体。烧烫伤可因烧烫的面积、部位、深度的不同而轻重不一。轻者灼伤皮肤,而见局部灼热、红肿、疼痛或起水疱;重者可灼伤肌肉、筋骨,而见患部如皮革样,甚至炭化样改变。若热毒内攻脏腑,可致昏迷,或大量伤津耗液而致亡阴、亡阳。 (三)冻伤 冻伤,是低温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的损伤。冻伤的程度与温度和受冻时间、部位等直接相关,温度越低,受冻时间越长,则冻伤程度越严重。局部性冻伤,多发生在手、足、耳、鼻及面颊等裸露和末端部位。局部性冻伤初期,因寒性凝滞、收引,局部可见肌肤苍白、冷麻、拘急作痛;继而肿胀青紫,痒痛或起水疱,甚至溃烂;日久则局部组织坏死而难愈。全身性冻伤,多为外界寒邪太过,御寒条件差,人体阳气与之抗争,“阴盛则阳病”,致使阳气严重受损,失其温煦作用,而出现寒战,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青紫,感觉麻木,反应迟钝,甚则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继而进入昏迷状态。此为危重病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阳气亡失而导致死亡。 (四)化学伤 化学伤,是指接触强烈腐蚀性或有毒的化学物品所造成的损伤。其中包括强酸、强碱、农药、有毒气体等化学物品。其接触的方式,则有皮肤直接接触,或不慎入眼,或不慎误服,或经呼吸吸入等不同。化学伤的损害程度,与化学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时急救措施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接触时间,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伤越严重,故接触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后应马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损伤。化学物质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主要是烧伤。若化学物品腐蚀皮肤,可致皮肤烧伤,轻者可见接触部位皮肤红肿疼痛,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坏死,甚至进一步腐蚀骨肉。若化学物品不慎入眼,轻者仅见灼热刺痛,畏光流泪,白睛微红,黑睛轻微混浊等;重者则眼睛剧烈疼痛,肿胀难睁,甚至导致失明,眼组织坏死。若误服或吸人腐蚀性化学物品,可导致口舌、咽喉、食管、胃部烧灼疼痛,甚至导致糜烂。有毒的化学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可发生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五)虫兽伤 虫兽伤,主要指猛兽、毒蛇、疯狗或蝎、蜂、蚁等虫兽咬伤或螫伤。其中猛兽所伤,轻者伤及局部皮肉,导致出血、肿痛;重者可损伤内脏,或因出血过多而致死亡。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基础(中医特色)(供本科护理学类专业用)(套装共2册)》是由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组织,专为全国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充分考虑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状况,力争符合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现《中医学基础》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教材编写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各部分内容的选择和整体上的相关联系,既体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实现了整体优化,以更好的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的针对性。
很好。而且很便宜,配送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