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
2008-2
电子工业
刘雅丽
260
本书立足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未来从业的实际需要,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新教学大纲,通过介绍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相应的运输流程,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以及在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单证,使学生对运输的基本概念、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有较为清晰的理解与掌握。书中各章专门设计的学习目标、引导案例、实训项目、复习思考题及形象的图表等,为学生活学活用提供了方便。同时可免费下载的教学课件及习题参考答案更为为教与学提供了全面解决方案。
第1章 运输管理概述 1.1 运输与运输业 1.2 运输系统结构和构成因素 1.3 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1.4 运输价格概述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2章 公路货物运输业务 2.1 公路货物运输业务 2.2 公路货物运输组织 2.3 公路货物运费的构成及其计算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3章 铁路货物运输业务 3.1 铁路货物运输概述 3.2 铁路货物运输业务 3.3 铁路货物运费的构成及计算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4章 水路货物运输业务 4.1 内河货运业务 4.2 海上货运业务 4.3 运杂费计算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5章 航空货物运输业务 5.1 航空货物运输方式 5.2 航空货物搬运程序 5.3 航空货物运价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6章 集装箱运输实务 6.1 集装箱运输实务 6.2 公路集装箱运输 6.3 铁路集装箱运输 6.4 海上集装箱运输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实训项目第7章 多式联运第8章 特殊货物运输管理第9章 物流运输方案第10章 运输合同与运输保险第11章 货物运输组织体制附录A 国际运输组织简介参考文献
第1章 运输管理概述: 1.1 运输与运输业: 1.1.1 运输的概念和功能: 1.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指人或物品借助于运力在空间产生位置移动。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有关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称为货运,本书的运输专指货运。因此,所讨论的运输是使用运输工具对物品进行运送的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占有核心地位。运输虽然不产生新的物质产品,但却能实现物品在空间上的转移,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所以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最主要的增值活动。 2.运输的功能 物质产品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物质产品具有客观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只有在社会消费或最终消费过程中才能实现。物质产品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进入消费,从而达到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满足社会各种需求。运输有产品转移及产品储存两大功能。 (1)产品转移 运输可以实现产品在空间上的转移功能。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因此,可以说运输过程是一个增值过程,是通过创造“空间效用”来提高产品价值的。 (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所以,运输也具有临时的储存功能。例如:货物处于转移中,运输的目的地发生改变时,产品需要临时储存,这时,采取改道则是产品短时储存的一种方法。 诚然,用运输工具储存货物可能是昂贵的,但如果综合考虑总成本,包括运输途中的装卸成本、储存能力的限制、装卸的损耗或延长的时间等,那么,选择运输工具进行短时储存往往是合理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
以教育部新出台的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符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建设的规划与指导。针对学生的特点及未来从业的实际需要,合理控制内容深浅度及覆盖面,将学位教育与职业证书考试相结合,满足学生获得双证的需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够用,应用和实践技能加强的特色;注重活泼的编写体例与丰富的栏目,适量增加实训内容。写作上强调文图表有机结合,使内容与知识形象化,学生好学易记。配套教学资源,使老师好用。学生好学。 《高等职业院校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规划教材: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以运输管理为研究对象,介绍物流运输的实际运作和发展方向,展示运输的基本理论与实际运作过程。 以运输管理的实务操作为主线,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介绍,力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在内容组织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穿插实用图表、案例分析、实例介绍、复习思考、实训项目,使学生好学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