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大形势

高连奎 电子工业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电子工业  

作者:

高连奎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前言

走笔天下忧国运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60余年风雨兼程,60余年曲折前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并没有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什么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什么能让中国经济增长成为永远不灭的传奇?这是每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及官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主张都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负责,因为任何一个经济政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存在不可挽回的风险,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科学、公正、严谨地对待,所以本书一直不敢轻易苟同于任何学派的主张,而只是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本书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大形势,这个看似非常宏大的叙述,实际上紧紧地联系着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首先,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也不再是那个亲友、族人、乡邻之间互帮互助的宗法制社会。那个只要政治家实行仁政、民众多读圣贤书就可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发展形势直接联系着我们的命运,比如中央银行的一个房贷政策就决定着我们多年收入的归属,金融危机时财政部几个促进消费的政策就能创造无数的就业岗位,而那些国家战略性决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就更大了,因此只有关心国家发展的大形势、大方向才能把握好个人命运。大崛起时代需要大智慧如果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进行一个命名的话,笔者将其称为“大崛起时代”,在这个时代,富人的奢侈性消费与穷人的生存性消费并存,资产市场的投机性繁荣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并存,要求加大社保投入与要求减税的声音并存;民企提出共享垄断蛋糕与社会要求国企回归公益并存,在这个时代有人毫不隐晦地为精英主张利益,也有人在良心的驱使下扛起了为民众代言的大旗。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豪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2000多年前百家争鸣的重新到来。但这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中国还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会因为崛起而自动解决,这都需要大智慧,需要认真对待。内忧比外患更值得研究这个时代,大多数爱国学者都关心中国的外患,而笔者认为中国的内忧比外患更严重;大多数学者喜欢在投资、消费、出口之间寻求中国经济的平衡,而笔者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之道;大多数学者都鼓吹小政府主义,而笔者提出小政府必须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否则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大多数学者为加强金融监管而呐喊时,笔者提出只有反投机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提高民众的收入,而笔者提出只有降低民众的生存成本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睡狮已醒,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论,但这些争论都是对中国面临的大形势认识不清所致,只要对大形势、大方向认识清楚了,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样中国的国强民富也就指日可期了。本书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站在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下探讨中国问题,与那些针对社会热点推出的应时之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本书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巧合性及不可替代性。跨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社会、人文等多学科,以广视角、大视野对中国大形势进行分析是本书最鲜明的特点。

内容概要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余年,与发达国家还有那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人工资那么低?为什么在中国资产百万仍不能算作富裕?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本书创造性地以广视角、大视野,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创富于民”、“均富于民”以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

作者简介

高连奎,笔名翰啸,财经学者,“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提出者。在中国改革网、共识网、选举与治理网等高端智库网站以及21世纪网、中国经营网、金融界等专业财经网站都设有个人学术专栏,并担任部分智库特邀研究员及部分财经媒体特约评论员。陆续在人民网、光明网、新浪网、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前言 中国之问
第一部分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形势
第一章“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中国潮”时期:中国影响着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中国人为什么对“启蒙”没有兴趣?
第三节 “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第四节 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第五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成的影响之一:人文社会的形成
第六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成的影响之二:民族国家结构的建立
第七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成的影响之三: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形成
第八节 中华文明对西方现代文明形成的影响之四:西方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九节 中国大崛起时代面临的挑战——摆脱西方中心论与重建中国学术体系
第二章 从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流看中国的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一节 洋务运动时代(1)——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已有之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代(2)——甲午战败谁的失败?
第三节 革命与战乱时代(1)——战乱让中国丧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良机
第四节 革命与战乱时代(2)——迷信文化决定论和制度决定论的式微
第五节 赶超战略时代(1)——赶超战略时代的特殊国情与发展道路
第六节 赶超战略时代(2)——赶超战略的巨大成就
第七节 比较优势战略时代(1)——“出口导向”和“比较优势”不是一回事
第八节 比较优势战略时代(2)——比较优势战略:中国主动放弃第三次科技革命良机
第九节 自主创新时代(1)——自主创新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旗
第十节 自主创新时代(2)——创新就是要争第一
第二部分 从世界发展大趋势看中国
第三章 从华尔街金融危机看美国模式的脆弱性
第一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商业模式根源:高利贷的不可持续性导致金融危机
第二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政治根源:小布什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导致金融危机
第三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学术根源:新自由主义导致金融危机
第四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技术根源:过度仰仗数学模型导致金融危机
第五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公司治理根源:职业经理人制度导致经济危机
第六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社会制度根源:私人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导致金融危机
第七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产业根源:制造业空心化导致金融危机
第八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八大根源之社会治理根源:政府社会脱节与经济危机
第九节 为什么小布什不能成为里根?——“投资强国”和“消费败国”的两个典型
第十节 从通用破产看职业经理人崇拜(1)
第十一节 从通用破产看职业经理人崇拜(2)
第四章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的形势与道路
第一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美国经济败局:高消费导致经济败局
第二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阿根廷经济败局: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败局
第三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俄罗斯经济败局:经济快速转型导致经济败局
第四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日本经济败局:放任资产泡沫导致经济败局
第五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东南亚经济败局:举债发展导致经济败局
第六节 世界经济败局的总根子是什么?
第七节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出路
第五章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与政府应对
第一节 大危机时代的学者建议之谢国忠建议:分股票藏富于民
第二节 大危机的学者建议之张维迎建议:分国企藏富于民
第三节 大危机的学者建议之陈志武建议:国有土地私有化藏富于民
第四节 大危机的学者建议之郞咸平建议:为企业免税
第五节 大危机时的政府应对
第六节 中国轻松战胜经济危机的秘密
第六章 被误判的中国形势
第一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一:中国内需不足——经济结构失衡是导致内需不足假象的根源
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二:中国投资率过高——高投资与高增长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三:中国人不消费——统计数据失真导致了中国的低消费假象
第四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四: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低工资?——破解中国低工资之谜
第五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五:中国高增长背后的gdp泡沫——经济增长,提高购买力是关键
第六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六:国有企业是搞权贵资本主义——垄断行业外资化及私营化才真会导致权贵资本主义
第七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七:中国服务业比重很低
第八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八:人民币升值的根源与危害到底是什么?
第九节 中国经济的十大误判之九:区域竞争的优势从何而来?
第七章 中国经济继续维持高增长的动力何在?
第一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变”靠什么?——发展经济需要做乘法
第二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仍是一座可以充分发掘的富矿
第三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三: 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什么?——发展自动化是产业振兴的最好手段
第四节 中国真正的产业危机——国外自动化企业闷声发大财 157
第五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自动化企业是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标志
第六节 中国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
第七节 国民收入的“多倍增”计划——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成倍增加民众收入
第八节 中国经济即将进入高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情分析
第八章 危险的金融经济时代
第一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金融经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金融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三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金融资产主义时代的经济调控
第四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金融经济时代的经济逻辑
第五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金融经济时代的内忧外患
第六节 中国成“国际金融游戏”的最大受害国
第九章 中国学者的思想江湖
第一节 郑观应、康有为、孙中山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莫干山会议”:主流经济学家登上前台
第三节“新西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在政治上失势
第四节 当今中国的四大思想领袖
第五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
第六节 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第四部分 从中国的民生形势与出路看中国形势
第十章 探索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一节 高级白领当选“全国优秀农民工”透视出什么?
第二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一:国富民穷是否是民生困境的根源?——中国“国富”的说法不靠谱
第三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二:“藏富于民”能否解决中国的民生困境?——“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精英”是个问题
第四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三: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民生困境?——中国的“新五蠹”是贫富分化之源
第五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四:民生困境继续加剧的后果是什么?——贫富分化使社会出现“水葫芦、巴西龟现象”
第六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五:影响民生困境的风险还有哪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和城镇化要稳步推进
第七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六:应该如何改善中国的民生困境?——中国需要均富于民
第十一章 中产阶级社会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美国模式:成也税收,败也税收
第二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日本模式: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
第三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新加坡模式:“居者有其屋”计划成就了新加坡的中产阶级社会
第四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北欧模式——福利国家:中产阶级的温床
第十二章 中国的民生出路——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社会理想及其实践
第二节 生存环境与国家制度的微妙关系——印度没必要为贫民窟自豪
第三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第五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三: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本型社会”?
第六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五: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否适合中国?
第八节 如何才能让中国人“居者有其屋”?
第十三章 中国经济形势总分析
第一节 对中国时代大形势的总体判断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第三节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 中国发展的五大“政策性陷阱”
第五节 中国学者深陷三大思想误区
第六节 中国民生三大难题
第七节 中国学者的强国之策分析
第八节 社会乱相的学术逻辑及解决方案
附录一:就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答一位青年研究生问
附录二:就本书问题答记者问
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的瓷器与茶叶出现在欧洲,首先成为上流社会的奢侈品。1650年前后,英国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费用大约5英镑,而一镑茶叶就价值10英镑,而瓷器只有在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才能看到。他们用中国的瓷碗与茶招待最尊贵的客人。163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指示只购买带有中国图案的瓷器,1651年,荷兰联合省执政的女儿出嫁时,嫁妆是一大批中国瓷器。1662年英国与葡萄牙王室联姻,葡萄牙公主不仅带去了瓷器做嫁妆,还带去了茶叶与喝茶的癖好。每年春天,欧洲的船队开赴中国,主要贸易项目是茶叶、瓷器、丝绸、漆器。第二年船队返回阿姆斯特丹或伦敦,一艘商船就可能装载250000件瓷器,5000件纺织品,600件漆器,6000磅茶叶。阿姆斯特丹还出版了《中国图志)),这本书以图片为主,书中各种有关中国器物、风景建筑的图画,都令人耳目一新,成为一时的畅销书。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位好奢华的君王,1670年,路易十四忽发奇想,要为夫人建一座“中国宫”,据说建筑灵感来自中国南京的一座瓷塔。那年冬天,这座名叫“瓷园”的中国宫奇迹般地出现在凡尔赛。对于以后在欧洲持续了一个世纪的中国风格的建筑来说,“瓷园”是一个开启先河的创造。中国风格成为时尚中国货源源不断地输入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的港口、城市。当时市场上绸巾的上乘之作大多是中国输入品,即使是里昂等欧洲城市的产品,丝绣或印花的图案都是中国的。法国的丝织业最发达,丝绸画师手里都有一本《中国图谱》。荷兰出产的丝织品,同样也采用中国花样,甚至印度棉织品运回欧洲加工,印染图案时也模仿中国款式。古罗马时代以来,欧洲人又一次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人们放弃硬梆梆的服装,走出阴晦的房屋,穿上柔轻纤巧的丝绸,欧洲市容比以前显得更青春,更有生机。至少在17世纪末,巴黎成为欧洲的时装中心。色彩艳丽的丝裙,外加一条绣满花鸟的三角丝绸肩巾,那就是有“中国风格”的法国时尚。西方崇尚中国丝绸,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崇尚中国壁纸才100年。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船主们从中国带回墙纸,将它们装裱在家中或办公室。中国式风景,花枝溪水,亭台飞燕,使四壁生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生有几个层次,开始的是求生存,然后是求发展,最后是追求自由。而中国的经历似乎相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追求自由,九十年代追求发展,本世纪解决生存危机却成了最重要的课题,本书作为生存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很值得读者去品味思考。   ——旅日学者《刷盘子,读书一反思中日强国之路》作者 钟庆 依靠投资的外延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中国大形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指出了两个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这两个办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切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害,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带来希望。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特聘研究员 侯若石 我们中国传统上说的经济学是指“经世济民”的意思,是一门政治经济学,更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目前充斥大学经济系的那些美国人写的教材。《中国大形势》就是这样一本以经世济民为目的的书,也希望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翰啸这样的经济学家涌现出来。   ——知名学者《三井帝国在行动》作者 白益民 作者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在东西方对比的大历史视野下,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全新、全景式的解读与剖析,给再度复兴的中华民族描绘了一个“看世界,中国如何主沉浮”的远景,把对中国模式的争论、研究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法国华人学者巴黎文化沙龙秘书长 宋鲁郑


编辑推荐

《中国大形势》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大形势 PDF格式下载



高连奎的《中国大形势》认为宏观调控是危机时的药品,但世界各国把它当营养品。许小年也认为货币政策是拆东墙补西墙。宋鸿兵,时寒冰等人也认为美联储的债务扩张是走错路了。高连奎的《中国大形势》,开始看时讲的近代历史,以及为政府歌功颂德特烦,一度想不继续看,但从第三,四,七,八章讲的还是不错的。他认为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应该放到劳动生产率上来。GDP=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数。这点我比较认同。


当今时局,万人万言。看了这本书,才会对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有客观的认识。80后的作者,能够收集到那么多资料,并且分析深刻,确实是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值得大力推荐。


作为任何一个对中国发展关心的人,都应该认真拜读此书,破除对西方国家的迷信,绝不能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坑之中,绝不能妄自菲薄,徒长他人志气。当今的中国,有一帮买办阶层和利益既得者始终在出卖国家利益,普通老百姓生活很艰难,还缺乏幸福感(与毛泽东时代相比);官场和学术阶层普遍浮躁、唯利是图,让人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产生深深的忧虑。迫切需要这类书,让有良心的官员能够站在全球高度看问题,提升战略眼光和认知水平,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信心,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适当的了解些中国形势,换种思考模式,换一种看问题的思维


此书分析得很不错,有利于更清楚得看清当前中国的形势走向


对于关心关注中国发展方向的国人,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读完之后,你可就不容易被那些所谓的媒体达人忽悠大众的言语所欺骗。建议爱国人士都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有所感悟。


中国很大很复杂,一家之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希望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态的多样性也应该适用于人类社会。


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能够对中国经济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相当不错。


看了之后,对中国经济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书澄清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观点,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值得推荐!


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论述得很透彻,一本难得的实用经济学指南!


通俗易懂,让我这个经济门汉而又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读懂了次贷危机。


先前看到这么多好的评论才买的,但是看完那之后觉得作者不具有理性的精神,思维混乱,头脑发热。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这本书,反正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差。作者只是在罗列观点,没有什么实质的有见地的分析。


这是我见过的一本用良心写的书,其思想真的值得我国那些制定政策的人士去思考!


不错,好多观点都是第一次听说,而且看完之后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真应该自豪,但是有味party歌功颂德的嫌疑,呵呵,瞎说呢


个人感觉分析的很到位很透切,,值得读一读,,


书很好,值得推荐。价格也很公道。


的却写的不错


中国人应该看看此书,不能再妄自菲薄。


以前读过不完整的,现在是完整版的。写的很好,适合本人普及知识。


这样一本敢说真话的书,不多了


内容洋洋洒洒,很多还是值得一看


独立的人格,产生独立的思想。书写得很好,值得研读。


很不错啊,值得一看。


此书写的很好,通俗易懂,发人深思1·


现有问题的思路、


书很好,有好书向我推荐。。。。。。。。


现下难得有思想这么独特的著作了,内容既深刻有浅显易懂,实属“居家旅行”必备之良书。


应该很有意义的一本书


讲得很好,比较接近生活,大家都可以看懂!


简单易懂,通俗便于理解,适合初学者,不过浅尝辄止,并不深入。


看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些内容读后很有启发,有些观点很有代表性。


好书,可惜一直都没看完


内容可以,多长点知识了。


居然买了这么多书没有评论,当当的书不错


书本非常的好,让我受益匪浅,内容非常的好


书很使用的,买多次了,值得购买


作者用翔实的史实说明了当下经济的困惑,却并不能提供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向。此外,作者对有如张维迎与陈志武等人的评断并不是特别客观,其实,他们对经济与市场的理解也有独到的地方,值得肯定。而作者肯定的朗咸平却也有非经济学家应有的急躁,其实,学术应秉正义与真理而行,偏颇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形式,才能够好的发展


但是书中的观点也有其局限性.总体来说,值得一读


有很多信息,但内容不成体系


送货及时,只是我暂时无暇顾及看。


有些观点比较单一角度


有点不喜欢


整体上看,不错。
数据不是特别丰富。
逻辑性强。
能够幽默点更好。


YIDINGYAODU


帮朋友买的,他认为不错!


当当网速度还是挺快的


新书象旧书,外观差,品相不好。


正在阅读,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中国!


质量还不错,不是我喜欢的那种书。


单纯是帮朋友买的工具书。


作者有点愤青的感觉,我们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消费拉动,这个消费主要是私人消费,作者好像这个概念没弄清楚


今天的中国怎么了,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办法吗
我们是站着活还是跪着生
看了本书心情沉重
看看此书多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祈祷吧
印刷不错


本书看到评论以为还行就买了,结果看了一半就没看下去,因为:
1、书中作者居然说通用汽车破产是杰克韦尔奇的责任,而且以此为立据说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作者不是一句话说错哦,是用了整整两个章节!这么SB的错误都能犯,丢人!
(错误:通用汽车与通用电气是两个不搭边的公司,通用汽车申请破产,而杰克韦尔奇是在通用电气任CEO,关韦尔奇鸟事!!)

个人认为:作者书中观点没有自己的思路,较为偏激、吸引眼球,其实很多都是从报刊、书上堆砌起来的。
对于常看书,有一定阅历及思路的读者来千万别浪费时间和金钱!
那些评论的都是水军,鸟人!


视野很广但深度不足,有民族责任心但偏见太重。


接近政府言论吧,亦可称一种观点而已。一般。


折扣有点高


作者极力想站在历史,社会的高度分析中国形势。奈何功力所限,本书虽有一些自身观点,但对经济的理解远远不如《金融的逻辑》,对社会历史的认知远远不如《格林斯番回忆录》,前半部分有御用学者之嫌。


介绍的神乎其神,但粗粗看过方知名不副实。文法一般,读来并不引人入胜;证据不够严谨,介绍时寒冰叶檀等新势力时,来源竟然只是百度百科,且内容都来自宣传文字,似乎都没有好好读过他们的文章,比起时寒冰的一长串证据书单,差距真的很明显。结论也一般,虽然说孔子老子的思想启蒙了西方,但因为前述的论据不足,牵强居多,结果也自然难以信服。总之,个人认为夸夸其谈之下,难以让人信服,还需作者埋头苦读再做长论吧。


当当上买了这么多次书,还是第一次实在忍不住了上来写个评论。这本书实在是让我无语,十分有倾向性的堆砌数据,然后导出一个十分有倾向性的结论。论据缺乏全面性,论述过程缺乏严谨性,得出的结论自然没什么科学性可言。如果仅仅是为了YY一把,还不如去网上的论坛。买本书捧在手里,是为了能看到思想的碰撞。可惜,真是让我十分的失望。


内容感觉是凑到一块,而其太浅薄不深入。


说实话,这书很**。


写书有水平,评论也得有水平。鄙人不对内容做评价,现发表观点如下:1、本书屏弃了“盲人摸象”似的观点,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实属难能可贵。2、本书没有刻意激起任何人情绪,所有观点中立客观。3、本书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是就事论事。4、本书不是过去的简单回顾与总结,而是面向未来。另: 中国学术八大怪?1、研究过去的多,展望未来的少。2、摘抄,借鉴的多,自己抒发,原创的少。3、总结成功的多,研究失败的少。4、推理猜测的多,实践检验的少。5、定制框架模型的多,具体实施步骤和流程及先后顺序的少。6、研究怎么用的多,但使用的前提和时机,注意事项的少。7、帮企业政府说话的多,为百姓说话的少。8、坐在办公室里的多,从人民中来的少。本书作者尽量避开了以上怪相,可敬!!!


该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将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但提出了问题,而且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文史研究学者 沈忱


帮朋友买的一本书,包装还可以,挺他说内容还听不错!!


水平很矬,意识形态红卫兵


包物、送货都很好,希望能够保持下去!


首先,我对电子工业出版的书已经彻底失望,字体小,拥挤,看着非常难受,其次内容也是抄抄写写,我百度了一下,这本书还入选了人生必看的两百本经济管理类书籍,高连奎先生还是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我想,也难怪现下这么多人被误导,也难怪中国管理层总是被骂,有如此智库,有如此书籍,却还受欢迎,真是失望。我举个例子:谈到中古是否需要平等启蒙,“……这说明中国已经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就保证了任何人都有进入国家政治系统的权利……”前面说的秦朝,后面说的是我们现在。当然,并非说高先生就有多差劲,只是个人不太认同高先生的观点,或许,他是对的,因为他的书,许是要给某些高层看的。


两本书 自己抄自己大而空个别见解不错多数地方大而无当甚至自相矛盾、牛头不对马嘴出版社缺少对书稿的编辑校对文字错误较多


凑合吧,有些内容还是很有说服力


买了这本书看了几十页,从一开始就觉得作者驾驭不住这么大的主题。作者力图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很多问题,但明显作者阅读量不够,很多引用来自于百度,博客,甚至乌有之乡。很多观点也经不起推敲,没有严密逻辑性。不过既然买了,我就得看完,从不同人去看中国的问题,也能思考为何那么多人打着爱国的幌子做着利己的事。很遗憾中国很多学者是招摇撞骗之类,“劣币驱逐良币”,希望中国多出点有... 阅读更多


慕名买了一本,简单看了一下,感觉力图客观、全面、并试图有见地的精神可嘉,但无奈根底尚浅,特别是对一些规律的认识,尚需时日,一些判断、分析,尚难以经得起推敲,特别是作者虽表现出客观的样子,但实际上已存偏见,引用其他学者观点,纠其一点,不及其余,固步自封烙印明显,难以客观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特别是对市场经济严重缺乏深刻的洞察、理解和认识,是这一类学者普遍存在的巨大缺... 阅读更多


本来挺好的一本书,就是被纸质给玷污了。希望厂家提高形式部分。


作者提出近400年的西方自然科学文化起源于中国,中国不缺少需求,而是要搞低成本性福利社会,观点很独到


绝对好书!超级震撼!知识含量极大,将中国问题彻底说透彻了!


非常不错 非常喜欢的书


扩展阅读量,仅此而已。


我的建议


期待自己能够多领悟一些


《中国大形势》另类的经济学著作,很好。


好书,真是一本好书啊!!!


  读到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中国人为什么对‘启蒙’没有兴趣”,实在忍不住想说说我这个小P民的一点看法。首先,我很欣赏高连奎敢于批判现在中国已经习惯看将西方的思想家当做圣人看待的观点,对,别让自己趴着看人家,中国春秋战国那时的思想家,是我们值得真正骄傲的。
  
  但是,高连奎对启蒙的看法,让我万难同意。先说自由,高定义的“自由”是指农奴摆脱对农奴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对,没错,按照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自由就是指此。但是你拿那时的标准来套21世纪的中国,未免有点陈旧了吧,事物都在发展中,自由就不会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人类活动而发生些许变化吗????现在中国的自由内涵,绝不仅仅,也不应该是解除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吧,看看我们的敏感词,看看我们结社,集会自由,看看我们那些被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掉的权力,要自由,要的是这些东西。
  
  
  


  和之前一个读者有相似的感触:读本书就像读《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让人酣畅淋漓,作为一部财经类学术作品,能将专业知识讲得如此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实在是难能可贵。
  
  但本书的一些对策有待商酌,部分论述不够深。但总体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大本分内容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强烈推荐!


  不可否认,在国内经济学界几乎一边倒的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有这样一些唱反调的书是好事。对冲型的观点才能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考。
  但是,就像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样,这本书存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者一开篇提到的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就是一个高估,不可否认,当时的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就像现在的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诱惑一样,但这两个时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信息技术上巨大的区别,在那个时代,遥远的东方很难对西方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如果真的存在,那应该首先在语言上反映出来,就好比现在的中文中出来的很多“舶来品”一样;
  其次,就像作者对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有夸大的嫌疑,另外美国中产阶级消失一说也有待商榷。首先,经济危机的周期化表现只是一种统计规律,而并不是美国经济体系的本质表现。所有的经济体无论怎样完美总会遇到一些危机,处理的不好,就会以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本是”只要是人,就会犯错“所引起的常态,而不应该被认为根植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之内;
  当然,还有很多观点,比如中国不是出口导向型,以及关于国家是否应该负债经营等观点都是可辩论的。
  不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这本书的确不失为一本必读的好书。


  书写的很好,虽然很忙,但一直还在坚持看。《中国大形势》必将掀起一场大波 中国的崛起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全球地缘事件。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网络调查表明,“中国崛起”高居第一,远超美国的“9.11”和攻打伊拉克等,成为全球最受关注事件。但对于中国人自己来说,这种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更根本的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经济,首先要有一个法制的环境。贫富差距必须得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反观中国,这些年来房产价格和货币存量都到了世界前列。收入不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大有跃居世界第一的趋势。虽说整天喊着产业链升级,但技术和品牌不是几句口号和公有化能做成的。
  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制度。没有制度的改革,谈何私有化主体,没有私有化作为主体,谈何引领世界创新?在公有制为主、思想封闭的环境下,想要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培养学术大师,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者对于国有企业的分析让人失望。他认为私有化或者市场竞争会损害人民的利益,所以应该让国有企业回归公益性质,保持绝对垄断。可是我们知道,正如反腐越反越腐一样,没有群众监督,没有选举权利制约,让既得利益者损害自身利益去做一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不符合人性,也会得罪同一群体的其他成员,最终祸及自身,被踢出权力中心。
  这就是为什么油价、电价、通信费用不断上涨,国企们拿着高福利,业绩却不断亏损的原因。
  更可怕的是,这些企业由于有政府撑腰,可以肆无忌惮的向银行贷款,去从事一些低效率工作,对于民营资本将产生极大的挤出效应。
  而如果开放相关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有效的反垄断措施。不仅那些虚高的产品价格会跳水,国企们如果没有私有化,也会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去经营,否则他们将会失去客户。这样,政府并未干预,仅仅是市场化就会给人们带来福利。
  可是,似乎国内的经济学家们都不愿意谈及这些。以错误的制度为根基,不断畅谈自身的乌托邦式的想法。前景广阔,愿望美好,只是永远实现不了。这种书,给予经济盲的启示再多又有什么用?
  就像我们过去的几千年中的盛世一样。最好的时候老百姓无非就是劳碌一年,混个饱饭。以民族骄傲作为福利,以国家的名义剥削百姓,这样的文化、这样的制度,惨淡的将来不难期望


  《中国大形势》经典语录50条
  
   1.资产阶级革命换来的只是政党分赃的无边贪欲;
  
    2.中华文明影响西方是历史的主流,西方文明影响中国是历史的回流;
  
    3.中国老子是西方经济学的思想教父;
  
    4.中国某些人盲目崇拜西方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了西方,相反是因为他们对西方了解的太少所致;
  
    5.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商业根源是高利贷的不可持续性;
  
    6.计划经济养懒人,市场经济养坏人;
  
    7.创新就是争第一;
  
    8.小政府主义不等于无政府主义;
  
    9.政府如果鼓励储蓄和投资,则国家发展后劲十足,而如果鼓励信贷和消费,则遗患无穷;
  
    10.虚假的消费能力必然带来企业产能过剩;
  
    11.美国战胜苏联是蛮族的胜利;
  
    12.如果一个制度不是以改善民生为目的,或是其结果没有改善民生,那这种制度无论标榜自己多么文明也是野蛮的;
  
    13.政治上的不稳定,必然导致经济政策上的愚蠢、偷懒与短视;
  
    14.伟大的经济理论一般都诞生于经济危机时期。
  
    15.思想上要开放,但是市场绝对不能盲目开放,思想上封闭的民族必然落后,而将市场拱手让人的国家是自取灭亡;
  
    16.一个国家一旦实行了多党制,特别是极端多党制,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也就表现出政客经济的特征;
  
    17.政客经济六大特征:喜欢靠举债发展经济;喜欢高汇率;喜欢享受泡沫式繁荣;喜欢低利率、喜欢激进的改革和不重视劳动生存率的提高;
  
    18.以就业为标准,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尾声;
  
    19.比较优势思想让中国主动放弃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机遇;
  
    20.政府放任经济比干预经济的危害更大;
  
    21.为市场制定游戏规则是政府的天职;
  
    22.“GDP=劳动生产率*劳动人数”;
  
    23.工业是撬动经济的杠杆,自动化是这个杠杆的支点;
  
    24.忧患派学者是中国的脊梁,安乐派学者中国最大的敌人;
  
    25.世界早已经进入了金融经济时代,这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的又一新阶段;
  
    26.中国大形势:经济虚好,民生实坏;
  
    27.市场经济下,市场就是国土,市场的沦陷就是国家的沦陷;
  
    28.低生存成本就是最大的社会福利;
  
    29.中国需要是“监督式”民主,而非“选举式”民主;
  
    30.中国需要一场劳动生产率革命;
  
    31.郎咸平研究的不是阴谋论是经济国防学;
  
    32.福利社会解决的是生老病死的问题,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问题;
  
    33.中国不需要暴力革命,中国需要学术革命;
  
    34.储蓄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抵御经济风险能力的主要标志;
  
    35.财富握在穷人手里,则可以形成消费,而如果掌握在富人手里,那大部分形成储蓄和投机;
  
    36.市场经济的无序性必然导致民众生活的不稳定,而民众生活的不稳定,必须由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弥补;
  
    37.自由资本主义由唯利是图者控制的经济,垄断资本主义是由野心家控制的经济,金融资本主义完全是由赌徒控制的经济;
  
    38.金融经济时代,“投机”是社会的头号危害;
  
    39.对于一个国家,观念的落后比技术的落后更可怕;
  
    40.“以兵灭国,国亡而民存,以商灭国,民亡而国随”,真正点透了商战的本质;
  
    41.我们不反对真正的“藏富于民”,而是反对打着“藏富于民”的幌子,行“藏富于精英”之实。
  
    42.任何投机行为的最终受害者都是那些最后的接盘者和那些真正需求这些商品的人;
  
    43.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出现中产阶级社会;
  
    44.有保障、没有生存压力的生活才是民众获得中产阶级认同的前提条件;
  
    45.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以生存性消费为主,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以享受型消费为主,而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是以奢侈型消费为主;
  
    46.当代的中国有达尔文时代的竞争,有鲁迅时代的麻木,有马克吐温时代的冷漠,还有马克思时代的剥削;
  
    47.对中国转型之痛感受最深的就是80后一代人;
  
    48.要改变中国安乐派学者的思想,就像让女人学会站在男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一样的难;
  
    49.华尔街金融危机是玩火自焚,美国受的是内伤;
  
    50.国家间的财富转移,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军事掠夺,对外贸易,跨国投资和金融交易。
  


   有关经济学,有关那些喜欢谈论并试图那我们集体命运做实验的人们,我想,中国近现代史是最好的教材,一代一代人被瞎折腾整得那么悲惨,看得人哀思无边。因此,我从不指望哪种理论能包治百病,只是期待着种种说法能在常识上立得住脚,跟实际有关联,与事实有所补。这种期待虽然标准比较低,但能反映出绝大多数“被经济”的人的初衷。也因此,我希望听到的声音,也应该是老实,就事论事,与事有补。这个简单标准对于写书者的要求,就是头脑一定要清醒。这份清醒一定要立足于对世事多磨的理性认识,对民生艰难的深刻体悟。
  
   高连奎先生和他所著的《中国大形势》一书,是一份高度清醒的头脑的作品。清醒之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视“安乐学派”为敌人,努力从“忧患”的角度理解我们脆弱的经济生态。我所知的,对经济这一大块进行宏大叙说,不仅仅要有足够的认知,还需要足够的胆魄。作者身为青年学者,在书中纵横驰骋谈论国策、国际竞争、民生问题,不时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也不时体现着深深的忧思。这些判断与其说来自刻刻板板书斋式实验,不如说来自于生存现场切肤刻骨的体味。
  
   由于一个热血青年独有的恣意和驰骋,高连奎把《中国大形势》一书写成了一篇大幅策论。对于所有“被经济”的人来说,通过这本书来打开对于发展的思考再好不过了。我们可以在这部书中读到许许多多崭新的判断,有关于一直在困惑我每一个人的房子、票子和路子,可以听到一个训练有素的理性人冷静却又不乏想象力的思考;也可以在这部书中读到若干建议,了解我们风云变幻的经济现场,是经济气象学的良好标本。就我个人的阅历而言,作者的视野宽阔无边,极目之舒,令人不能由衷赞叹,同侪之中,真是才人辈出。这样的书,绝非顶着无边虚名的浮躁同辈可以写出来的,太多人牢骚满腹,愤青十足,却不肯用心读书研习;更不会睁大眼、用尽心思,为超出自己饭碗范围之外的事情殚精竭虑,也就鲜有真才实学和经世济民的建树了。从这个方面看,年轻的高连奎先生,是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人的文化榜样。
  
   我所知,世上除了《圣经》,是肯定不会有任何一本书能宣称解决所有问题的。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问题要比解答的问题多出几倍,很多良好的建议和设想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对于青年学者而言,是开拓道路的起点,也是面向未来的舞台。同为一个80后的读书人,我在阅读《中国大形势》一书中,除了从作者身上汲取诸多“形势”知识之外,更多地因面对着相同的困境而产生的共鸣。与传统的“忧患派”学者对中国问题的悲观态度不一样,高连奎充满了信心和雄心。这点是非常棒的,予人绝途不如给人希望。世事可能非常艰难,但更艰难的是,在这艰难之中给出克服艰难的可能性与勇气。高连奎一直在努力这么做,如果要身为评论者的我,我会说:“COME ON,把你所想的继续想下去,把你想做的慢慢做出来!”
  
   如果有人问我,读《中国大形势》获得了什么?我想说,获得那种更加理性、冷静和从容面对“大形势”风云的力量,获得了充分信赖未来的动力,获得了对充满智慧地解决中国问题、走中国道路的信心……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致世界经济崩溃论”,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只能充当人家的传播工具?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学界会形成被“二道贩子”统治的格局?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何处隐居?中国学术界的新势力何时才能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随着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各种复杂的问题接踵而至,比如,为什么我们中国经历了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仍然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处于同一阶梯?而与日本等国比起来还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GDP高速增长,而民众却对改革不断质疑?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
  
    可以看到的是,很多专家、学者、智库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都有着各自说得过去的理由,但是,当你看到《中国大形势》这本书时,你才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这样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去解读这些问题,用系统的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提出者高连奎,这位早年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年轻经济学人,经过几年沉淀,再推三十万字力作《中国大形势》。
  
    不同国家发展经济所采用的、曾经被我们迷恋的成功模式,经过作者独到的解读,身上的五彩光环随之而去。
  
    中国经济学家太需要创造性工作,太需要跳出流行的思维范式,去拥抱在经济理论方面突破性的发展了,即使这些理论目前还不被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
  
    这已不是一本纯粹意义上的经济学读本,而是作者对中国当前问题一次系统的梳理,从历史的角度、思想的角度、西方的角度进行解析,并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并对未来充满了渴望。
  


  春城志愿服务联盟的公益活动受到高老师的关注和支持,好人好书。
  
  还是说书,本人是从事新闻工作,对于敏感和热点其实早有麻木之感。但是,高老师一颗拳拳爱心,加之专业高深素养,生产出来的社会读本《中国大形势》让人们回归到对社会的热诚关注。
  
  有时候,寻求答案本身就是答案。趋势本身就是形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的人。
  
  《中国大形势》突破了很多个人局限和立场偏差,好人好书。


  元旦开始拜读,爱不释手……作者观点新颖、独到、犀利涉历史、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强烈推荐!


   读本书就像读《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让人酣畅淋漓,作为一部财经类学术作品,能将专业知识讲得如此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实在是难能可贵。本书不是我读过的最专业的财经著作,但却是我见过的对当前中国情况描述得最准确、最有建设性和参考价值的财经著作。夸张一点来说,本书甚至可以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模板和蓝图。真的推荐大家都能读读这本书,读完之后,你会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激情、快乐和信心。


  作者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势的预测独到透彻,对过去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有着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在东西方对比的大历史视野下,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全新、全景式的解读与剖析,给再度复兴的中华民族描绘了一个“看世界,中国如何主沉浮”的远景。


  前段时间读了下《世界大形势》,无意间看到《中国大形势》这本书,并且买来细细的品读了一番,看了两遍,其味犹在,对国内外之现状形式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开拓了视野,自己的思维方式也为之一新。正所谓:“不观今不足以成家立业,不读史不足以知物言志”!好书故而推荐之!


  人生有几个层次,开始的是求生存,然后是求发展,最后是追求自由。而中国的经历似乎相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追求自由,九十年代追求发展,本世纪解决生存危机却成了最重要的课题,本书作为生存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很值得读者去品味思考。


  支持翰啸!感谢翰啸对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对中国经济之形式的思考.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们80后没有完全堕落还有对社会思考.对国家未来划策..你是我们80后的骄傲.我能到做的只是对你多关注,我在这里祝福你的思想传播的更远,,


   正在读第二遍,对于一个金融从业者来说,或者说对任何一个行业的人,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变迁史,了解民族、国家、经济等等其实很多人感觉很茫然。因为受限于个人知识体系的不完整,而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巨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上思路清晰,让人从战略上去了解我们以前想要了解而无从得源的知识。
   这是一本实事求是的大作,为每一个想成就事业,贡献价值的人来说都是必读。我想一个人首先要有战略的眼光,才会有细节的突破。
   强烈推荐。
   阿布。


  我算是本书最早的一批读者吧。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盲从不迷信,对于中国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能够沉下心去研究当今的经济,能够在一番梳理之后有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我对经济问题不是很懂行,但是静下心来也能看进去。这说明作者的态度是诚恳的,没有故弄玄虚,整一些很高深的术语来卖弄学问。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