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贝聿铭全集

(美)朱迪狄欧(Jodidio,P.)+(美)斯特朗(Strong,J.A.)著 电子工业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  

作者:

(美)朱迪狄欧(Jodidio,P.)+(美)斯特朗(Strong,J.A.)著  

页数:

367  

字数:

600000  

译者:

李佳洁,郑小东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了诗意地栖居——《贝聿铭全集》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栖居态度,淡定从容,才能感知那些蕴籍于大众空间消费功能之中的建筑艺术和文化淀积。多年来,为追寻工业化足踪、弥补城市化亏缺,我们发展得匆忙;那些追逐物质财富的狂热,淡化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憧憬;我们终日辛劳建业,却渐渐远离了诗意栖居。《贝聿铭全集》所传达的,是使栖居同时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追求,或许能帮助我们重新唤起,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分享和传承文化的真诚向往。建筑是一种作品,一种艺术作品,与真理并肩而行,才能显现其中的美。这真理是“栖”的真理,是对心灵寓于躯体的认同。建筑设计要形成躯体活动的物理空间,也要营造心灵活动氛围,借助结构造型活跃视觉张力,通过空间融合引领心灵平和,并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张扬心灵活动尺幅。这真理也是“居”的真理,是对生者寓于世界的认同,是对建筑在本质上要满足大众栖居消费需求的认同。建筑设计要尽可能发挥物理空间承载社会活动的实用功能,实现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贝先生的建筑设计中,粗犷的结构造型浸润着水墨丹青,无论是开放的现代元素,还是含蓄的曲径亭榭,执着的艺术追求并不影响这位现代主义大师规划建筑的实用功能,借助简单几何图形的巧妙堆叠,他总能完成空间布局的融合与延展,用艺术诠释作品的灵魂,以功能承载建筑的平实。建筑是一种存在,一种文化存在,融入历史,才富于内涵,而历史则是文化的演进和遗存。这历史是“筑”的历史,是对居者筑其居所的认同。建筑设计在概念上要支持居者的文脉相传与个性彰显,在形式上要维系居者禀赋文化与居所本土文化和谐相容,在结构上要支持居所衍生特色文化、见证历史沿革。贝先生重视在建筑艺术中融入历史领悟,这使他的诸多作品最终能成为文明演进的时空标记。先生深受儒学影响,文化底蕴融贯中西。其人生经历和“艺术与历史相融合”的创作理念,使建筑作品浓缩着东方哲理、硕儒品性和特立独行的西方观念,不仅体现出古老东方文明的现代价值,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人类为诗意栖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贝聿铭全集》中文版定稿之际,我有幸先睹为快。本书的出版,既遂了先生心愿,也为国内建筑同仁提供了一本可资精进的教科书。陈大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1983年,当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
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本书是这一评语的最好见证,本书以他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卓越的雕塑感造型作品。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同时,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等重要作品让他在美国国内也早已家喻户晓。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作为第一本研究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专著,本书由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和卡特?怀斯曼撰写的深度评论,将成为有助后人研究贝氏风格的珍宝。

作者简介

  译者:李佳洁 郑小东 编者:(美国)菲利普?朱迪狄欧 (Jodidio.P.) (美国)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
(Strong.J.A.) 注释 解说词:(美国)林兵 合著者:(美国)贝聿铭 (美国)卡特?怀斯曼 陈大卫
  菲利惜?朱迪狄欧,1980-2002年任法国艺术期刊Connaissancedes
Arts(《艺术知识》)总编。出版逾50本现代建筑学著作,其中包括安藤忠雄、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迈耶的专论。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建筑历史学家,布朗大学博士,曾任教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和新学院,后加入贝聿铭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任沟通总监及事务所历史学家近20年,对于贝聿铭及其作品有着独到的内部视角和见解。
  李佳洁,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士)、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专业硕士),现在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
  郑小东,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博士),现在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
  林兵,建筑师,曾任贝氏建筑事务所亚洲代表,参与了苏州博物馆等项目的设计。现为OU建筑事务所合伙人,曾翻译出版《贝聿铭谈贝聿铭》。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贝聿铭)
为了诗意地栖居(陈大卫)
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贝聿铭)
前言(卡特·怀斯曼)
1948-1995:贝聿铭,延续与进化(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
圆形螺旋公寓纽约州,纽约1948-1949(未建)
海湾石油公司办公大楼佐治亚州,亚特兰大1949-1950
齐氏威奈公司纽约州,纽约1949-1952
贝氏私邸纽约州,卡托纳1952
里高中心科罗拉多州,丹佛,1952-1956
华盛顿西南区城市重建项目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53-1962
中央车站双曲面大楼纽约州,纽约1954-1956(未建)
基普斯湾广场纽约州,纽约1957-1962
路思义纪念教堂中国台湾,台中,东海大学1956-1963
社会山项目宾夕法尼亚州,费城1957-1964
麻省理工学院
地球科学中心(绿楼)1959-1964
化学楼1964-1970
化工楼1972-1976
马萨诸塞州,剑桥
东西文化中心夏威夷州,马诺,夏威夷大学1960-1963
纽约大学大学广场纽约州,纽约,纽约大学1960-1966
国家航空公司航站楼纽约州,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1960-1970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博尔德1961-1967
艾佛森美术馆纽约州,锡拉丘兹1961-1968
联邦航空局空中交通管制塔多个地点1962-1965
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1963-1971
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威尔明顿总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1963-1971
肯尼迪图书馆马萨诸塞州,多切斯特1964-1979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加拿大,多伦多,商业广场1965-1973
得梅因艺术中心扩建项目爱荷华州,得梅因1965-1968
达拉斯市政厅得克萨斯州,达拉斯1966-1977
贝德福德-史蒂文森超级街区项目纽约州,纽约,布鲁克林1966-1969
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馆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1968-1973
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68-1978
保罗·梅隆艺术中心康涅狄格州,沃灵福德,乔特中学1968-1973
华侨银行中心(华厦)新加坡1970-1976
来福士广场新加坡1969-1986
劳拉·斯佩尔曼·洛克菲勒学生公寓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1971-1973
波士顿美术馆,西翼及翻修项目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77-1981(1977-1986翻修)
IBM办公楼纽约州,帕切斯1977-1984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大厦得克萨斯州,休斯顿,联合能源广场1978-1982
威斯纳馆,媒体实验室马萨诸塞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1978-1984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1979-1982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得克萨斯州,达拉斯1981-1989
中银大厦中国,香港1982-1989
乔特罗斯玛丽科学中心大厅康涅狄格州,沃灵福德1985-1989
创新艺人经纪公司加利福尼亚州,贝弗利山1986-1989
摇滚名人堂和博物馆俄亥俄州,克利夫兰1987-1995
1983-2008:贝聿铭与历史的挑战(菲利普·朱迪狄奥)
大卢浮宫项目法国,巴黎
一期:1983-1989;二期:1989-1993
贝聿铭和卢浮宫:“当然,如果是重修卢浮宫的话……”
埃米尔·比亚西尼,法国大文化都市计划前部长
四季酒店纽约州,纽约1989-1993
“天使之乐”钟楼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神田美苑1988-1990
美秀美术馆日本,滋贺县,信乐町,神田美苑1991-1997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中国,北京1994-2001
卢森堡大公现代美术馆卢森堡1995-2006
德国历史博物馆(军火库)德国,柏林1996-2003
奥尔亭英国,威尔特郡1999-2003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2000-2006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塔尔,多哈2000-2008
注释
作品全编
致谢
图片版权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的少年时期在中国度过,那个时候我对建筑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建筑和工程是一回事,从来没有考虑过设计的问题。我学习物理和数学,对艺术和历史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第一个让我考虑建筑学的,是威廉•埃默森(William Emerson)。那个时候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而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之间有几个联合项目,因此在格罗皮乌斯(Groupius)来之前,我就对哈佛大学建筑学院有了一些了解。当时麻省理工学院还沉迷于学院派(Beaux-Arts)风格,我对于格罗皮乌斯和布劳耶(Marcel Breuer)加入哈佛大学很感兴趣,于是便决定到哈佛读研究生。在哈佛大学读研的最后一年,我师从格罗皮乌斯,他允许每个学生自由选择项目主题。我对他说我想做一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因为我认为历史和建筑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他听完后并没有反对我,只是回答说,“好啊,那你证明给我看看。”于是我决定设计一座位于上海的博物馆。当时所有在建的中国建筑都是新古典主义风格。而我却认为,中国的展品都不大,因此学院派风格的立柱和山花并不适合。由于家里一直都有收藏中国艺术品,我对中国艺术也略知一二。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这也赢得了格罗皮乌斯的认可。1946年我在哈佛读研时设计的这个作品,和时隔60年之后的苏州博物馆不无相似之处。1948年我在哈佛大学教书,而威廉•齐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正决定在自己的威奈公司开设建筑部门,他让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列出了一些建筑师,我也在其中,就这样我搬到了纽约开始为他工作。我们看了各种地产,我也开始逐渐了解了不动产业。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停留在理论上,直到基普斯湾项目才真正得以建成。这个项目给了我信心,也让我更加敢于放手设计。那时候的我,十分欣赏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 Rohe),虽然知之不多,但很有信心,想要超越密斯。密斯偏爱的“幕墙”是用玻璃和金属覆盖结构骨架的,而我想,如果能把墙面直接变成外立面,这样就可以两步并作一步了。于是,在基普斯湾项目和后来与齐肯多夫做的低成本住宅里,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我和齐肯多夫合作了10年,这期间真正的作品不多,但是在整个团队中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其他年轻建筑师不可能接触到的广阔经验。我接触到的是大规模的都市设计。基普斯湾项目之后,我开始感到低成本住宅的局限性,并且想要做些不一样的作品。第一个机会就是来自丹佛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主任沃尔特•奥尔•罗伯茨(Walter Orr Roberts)请我在博尔德的平顶山上建一个研究中心,我欣然应允。正是这个项目,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将建筑视为一种艺术形式。继罗伯茨博士之后,我的下一个重要客户是杰奎琳•肯尼迪,1964年她在一众建筑师中,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我来负责肯尼迪图书馆。这个项目的高曝光率一定程度上也帮我得到了国家美术馆东馆的项目。而后来,正如埃米尔•比亚西尼(Emile Biasini)所说,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itterrand)总统——另一个我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则是因为我做的国家美术馆东馆,而最终选择我来负责大卢浮宫的设计。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个有远见愿景的人可以及时地助你一臂之力,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很幸运地遇见了这样一些贵人。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卢浮宫关乎建筑,但更是对一个文明的表达。我总能从博物馆的建造中学到很多,如果不学,我就无法设计。从我在哈佛大学时期师从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个项目,到我最近的作品,博物馆一直都是我的主题,不断地提醒着我,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贝聿铭


编辑推荐

《贝聿铭全集》编辑推荐: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华人建筑大师,在1983年获得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时,评委会对他的评价是:他“带来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式”。贝聿铭先生的作品为现代主义建筑,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和“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贝聿铭全集》按时间顺序汇编了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是第一本权威的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集,是对过去50年中他的混凝土、玻璃、钢结构、石材等经典建筑作品的总结,书中一共收录了50多个建筑作品和300多幅插图,也包括其最新的建筑作品。每个建筑作品都有详细的背景资料、项目描述和评价。作者用设计草图、设计图、效果图结合文字对每一个项目做了全面的分析。这些项目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各地,其中包括美国波士顿的肯尼迪图书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扩建工程、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等,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几乎包括了贝聿铭先生的所有建筑作品。文前有贝聿铭先生自己为全集写的《建筑是艺术和历史的融合》。《贝聿铭全集》英文版作者之一Janet Adams Strong是一名建筑历史学家,担任贝聿铭办公室公关主任达18年之久,因此,《贝聿铭全集》可看作是唯一的官方版本的贝氏作品全集。《贝聿铭全集》中文简体版本获得原出版公司Rizzoli和贝聿铭办公室共同授权。贝聿铭办公室对中文译本进行完整地审校;贝聿铭本人为中文译本的出版写了序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陈大卫为《贝聿铭全集》作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贝聿铭全集 PDF格式下载



纸质非常好,包装很不错,没有破损。贝聿铭是我喜欢的建筑大师,能够拿到这本书很开心!好评


贝聿铭我喜欢的建筑大师。好书


典藏版不愧是典藏版,本来在学校图书馆想找贝聿铭的书的,可是图书官里没有,就连书店里也基本没有,**当来搜,看到这个典藏版,就很喜欢,这次打工挣了点终于有机会入手了,赞。就是运货的时候外包装有点损坏,图书有一点点被压的痕迹,不过还好啦,没什么大碍,内容是我想要的,关于贝老的生平介绍和他所有设计的建筑物,我很喜欢!


很适宜收藏,贝聿铭先生的所有作品全集


贝聿铭,全面的分析他的作品,值得好好研究


这么全的资料,很厚很大的一本,如果喜欢贝聿铭的话可以收藏


折服于贝聿铭先生建筑作品的魅力,一直想买一本作品集,今天实现夙愿,感觉非常不错!这本作品集印刷精美,图片清晰,收录作品全面,每一个作品所配文字不是对作品本身的简单介绍,而是对具体作品的起因、发展、结果的较为真实的记录,其中不乏许多颇具启发性的文字——窃以为这样的文字远胜于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对于喜爱建筑的人,的确是一部值得时常翻阅的作品集,也是我目前能找到得最好的贝氏作品集,不惴浅陋,盛赞。


全面了解大师一生作品的好书;通过阅读此书,了解了除卢浮宫金字塔、香港中银、香山饭店、东馆等大师名作之外的很多建筑,包括“汉考克事件”期间在东南亚的设计。值得收藏!期待下一本以介绍建筑本身为主的适合建筑从业人员借鉴参考的贝氏读物。


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各行各业好的作品亦是如此,建筑之于人类,是实用技术与技术最典型的产物,也是最重要的生活元素。贝先生的作品对本人影响很深,希望所有从事设计业的朋友都能读一读此书,定会获益菲浅!


2012国家重点书目,介绍大师一生著名的设计作品及理念,很值得学建筑规划的童鞋收藏


虽说贝老是中国人,但他更是一个地球人。他的作品是艺术,历史和建筑的完美结合。他是幸运的少数人,他能尽可能的置身商业之外,专心追求艺术高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赞叹!


大师历件作品的详解,包括实景图、平面图、手绘草稿等照片,正如大师自己所言:建筑是艺术与历史的结合体,只有细品之后才能更深入理解其作品精髓


期待已久啊,对原学习、受教于贝聿铭的人来说,这是目前最好的一本书了。


最爱精装本!最爱建筑书!


图片很美,但确实平立剖太少,专业性不强,适合当成贝大师作品的索引。


对于贝律铭的作品来说买这个价格的书,值得


还行吧,厚重的一本书。铜版纸。内容的话,我也没有看,不知道怎么评价,拿回来就送人了。贝律铭的东西应该不错


很好很厚 很喜欢贝先生的作品


送货很快,喜欢贝老爷子的设计。书不错。


自从看过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被他的才华所震撼。书的内容很不错。


现代主义大师,很棒,虽然昂贵但值得珍藏


嗯 拿着很重 毕竟拿着的事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的毕生心血


作品整理得很全,值得收藏。图片很丰富,可惜的是个别大幅的图片像素不太令人满意,甚至有噪点,但是不影响对作品的欣赏。对一些重点项目,可能得再找相关的专辑来看看,才满足。


读大师的东西需要细细品味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不错的一本书,给了美术馆设计很大的帮助


好的没话说,贝先生国人的骄傲


印刷还不错。作品也很全。


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不错,所以决定赶快收藏一本,正品,赞赞 !!


很厚的一本书,第一次送来时磕的要命,给换了一本。建议当当还是给精装书箱子吧,毕竟书磕了很可惜啊


书的内容很好 很齐全 讲的挺到位的 无论对学生还是工作人员 都是一本好书 还有彩插图 是本好书 但是我这本的装订有点问题 唉 美中不足啊


这本书非常的不错,内容写的很好,很适合学习,希望大家都看一看,真的很值得。


物符其实,,望包装时把书的四角保护好一下哈。。先五分了⊙▽⊙


无论是本书的主人公还是整个编著团队,都极负专业水准,整本书所体现出的水准是近年来出版物中不多见的。


帮人买的,沉甸甸的一本书,只看封面就觉得相当高大尚啊!非常不错。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贝亲手的项目从无到有。。。值得学习和收藏


非常值得收藏和研究,文化没有过时滴!!


送货及时,包装很好,赞,下次继续光顾


刚买的,还没来的及看,随便翻翻,印刷很好,图文并茂。


不知道,送人的!!还没有反馈!


书 正版 质量不错 内容更不容错过。


包装还有待提高,书不错,收到货的时候发现书有点损坏,不过对于书本身没有任何的不满。


很期待!!!!


印刷精美,装帧豪华。


不错 发货还挺速度的


很不错没呢~价格真的很优惠呢~比在书店买的优惠很多呢~


包装很精美,在看了~


包含了不错了文字与草图,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确实是值得收藏的一本好书。非常满意。


很大很厚的一本,有时间拜读下


印刷及装帧都完好,发货也很快速


书还没有来得及看,粗略翻看一下,感觉还算不错,值得入手!


the best of the best


本书内容简介:1983年,当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被授予普利兹克奖(PritzkerPrize)时,评审团对这位善用光线、空间和几何图形的大师的评价是:“他创造了本世纪最美丽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本书是这一评语的最好见证,本书以他最著名并广受赞誉的卢浮宫作为焦点,展示了贝聿铭逾50年来一众**的雕塑感造型作品。贝聿铭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的结合,他将自己的现代建筑愿景以作品的形式散布全球,远至卡塔尔、中国、卢森堡、日本和德国。同时,波士顿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美术馆等重要作品让他在美国国内也早已家喻户晓。这本全集专注于贝聿铭本人最感兴趣并直接负责的作品,以更好地展现大师的巨大影响力。作为第一本研究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专著,本书由菲利普?朱迪狄欧、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和卡特?怀斯曼撰写的深度评论,将成为有助后人研究贝氏风格的珍宝。


 “过于强调自己风格的建筑是一种对社会的不负责”
  大师风范啊
  近日,喜欢上了贝聿铭。。。
  原来一直对他没有好感,
  认为他一个华人,怎么不设计多点中国风格的建筑(恕我原来的肤浅)
  直到看了《贝聿铭谈贝聿铭》后,比较深入了解他后,
  才发现他才是我心目中真正意义的建筑师。
  他说他没有“贝氏”风格,
  设计的作品都是设计而设计,
  即体现出:1)当地风格,2)历史沿革,3)建筑目标。。。
  也正是贝聿铭的这种大师风范,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却与当地的人文,自然相融合。
  一直来都觉得自己喜欢的建筑师很多,但没有一个是折服的。
  现在把老贝算上一个吧


比较全面客观的介绍大师的作品,中庭,三角形,和空间组成一幅幅高贵的艺术作品


对了解贝佬的生平很有帮助,就是平面图片太小。


一直都很喜欢他的作品,值得购买。


大师都很贵


气愤~!!!!封底脱页了!!!


看的都入迷了


业内同行推荐的1本不错的书。


贝与康都是建筑界的一代宗师且两人一直都是彼此的竞争对手。而我长久以来也一直将康视为我崇拜的偶像。然而,在看过《贝聿铭传》之后,我的立场有了一些改变。
  康的建筑哲理与空间精神的确令我感动,然而他在事业以外的人生经历却使我感觉遗憾。或许,他就是那种天才,那种在一个领域超乎常人,而其他方面却简单的像个小孩的人。
  贝却不同,他的儒雅与高贵的气质和为人谦逊的姿态使其能够在建筑界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空。贝不擅理论,也没有任何建筑宣言的发表,但是就如同他自己所说:建筑师要靠实实在在的建筑说话,纸上谈兵不可取。
  与康相比,贝在理论层面或者思想层面稍逊一筹,但是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做建筑就是自己的快乐,全心全意的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又有何不可?
  贝老乐观的人生观和做事的严谨作风教导了我,但使我最受触动的就是他那种能够将事业与乐趣相融合的孜孜不倦的奋斗历程。没有理论如何?没有高深的思想又如何?贝老只需做的就是在紧盯当今建筑前沿动态的前提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就足够了。
  
  汪坦先生有句话:一定要相信思想是要推动所有方面发展的力量,如果说经济上不发展,那还是说明没思想。
  
  不做学究气的建筑师!这是我读完贝老一生奋斗过程所得出的一点感悟。


大师的作品汇编,值得收藏


感觉有点对不起这价钱,但鉴于是大师的书,评价还可以


我感觉讲关于建筑设计太少,细节太少。还不如上网看看


买来就破的是几个意思


书本破损严重!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送不出手( ⊙ o ⊙ )!客服也找不着 这是要闹哪样啊?????


当时还没有国语版,我是托人从国外带的。很多照片,但是 平立剖 少的可怜。适合非专业的建筑爱好者阅读。对于希望全面了解贝聿铭作品的人来说还是不够理想,不像路易斯康全集做得那么“全”。不过照片确实美丽


服于贝聿铭先生建筑作品的魅力,一直想买一本作品集,今天实现夙愿,感觉非常不错!这本作品集印刷精美,图片清晰,收录作品全面,每一个作品所配文字不是对作品本身的简单介绍,而是对具体作品的起因、发展、结果的较为真实的记录,其中不乏许多颇具启发性的文字——窃以为这样的文字远胜于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对于喜爱建筑的人,的确是一部值得时常翻阅的作品集,也是我目前能找到得最好的贝氏作品集,不惴浅陋,盛赞。


上次错过一次把它收入囊中的机会。。。好想拥有一本啊


该书介绍了贝聿铭设计的所有作品,初看可以给视眼一个大的扩展,对于非专业人来说,这本书就很不错的,建筑的图片的文字并茂介绍,但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建筑的剖面以及设计的具体理念,步骤不够详细(当然对于专业初学者而言),不过这样也挺不错啦,很喜欢啊,如果读者喜欢,可以从多方面扩展知识,然后再看贝先生的这本书,了解的就会更深刻一些,诸如贝氏私邸中的木构理念就是结合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理念,如斗拱的搭建等。上海中国馆的搭建貌似也是这个理念(只是感觉,呵呵),学建筑设计的还可以看看《梁思成、林徽因讲建筑》,扩展专业知识,在建筑设计中思维会更加活跃一些,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再以后可以将这些元素恰当地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另外这本书装帧也挺不错的,相比较而言还算实惠,既可以用来学习,也可以用来收藏,推荐阅读……


贝律铭的作品很好,晚上买,第二天就收到货了,十分激动哈哈。学室内、建筑设计的人必定要读的书啊! 只是卓越你也太坏了吧!!!我好好的一本书,上面有压坏的痕迹,而且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买的书基本上面都有!普通的说就算了,那些大师作品如此珍贵你们竟然弄成这样!!!


有分量,指的是书的重量,全都是彩印纸,里面专业分析的不多,只是普及一下贝聿铭的生平和主要建筑成就。如想在书中读到任何建筑上或者艺术上的精辟分析,恐怕会失望。


虽然本人是非建筑专业,但浏览了本书后,很喜欢,贝聿铭是唯一的华裔国际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唯美,艺术感很强,很耐看,后备想要超越他也很难,所以我要向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包装很厚实,是本不可多得的宝贝。


建筑学必看吧,毫无争议的


硬皮的书翻起来不那么方便。


贝的建筑总给人经典的感觉,很实在!


和配送的小箱子一样大,书角在配送过程中有点被压塌了,但是书依然让人满意


书本的纸张纸质都OK,遗憾的是拆包裹后发现该书是积压库存的书,外包装(封面纸)都发黄了,应该是2012年积压的书。更遗憾的是硬质封面和书脊的粘合很差,还没看呢,就裂开了。能给最好评价吗?明知外观有瑕疵的书,还要发货。 退货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先忍着。那是因为发货时不能提供物流行程表来提示。... 阅读更多


买了好多天,印刷质量没的说,但是就内容来说,不太适合其他专业的人来看


不愧是大师的作品,很喜欢


项目介绍很详细,很多建筑师思想方面的介绍。就是价钱贵了些。


非常棒的建筑学书籍!


喜欢 中、英文各入一本,对照看。身处其设计空间,可以享受现在,回望历史,展想未来,非常喜欢。


收录了贝聿铭大师一生70多座建筑的介绍,可惜细节图片不多,他个人的设计思路和想法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单纯的建筑外形和建设过程介绍。


全彩页 质量佳


一代大师的作品,值得了解


好书~很推荐哦~贝大师作品集锦


真的好重,真的好贵,真的喜欢。


贝聿铭全集


注意包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