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50部经典纪录片
2012-7
电子工业出版社
桂清萍
372
300000
无
纪录片,大多都是选择国家生活、社会生活或家庭生活的细节进行记录,其中可能会有艺术化的结构与表达,但不会粉饰生活、艺术化生活。纪录片与生活如此贴近,却一直被称作“小众化”的艺术,这是令人遗憾的现象。然而,快速发展的时代让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人们在更多的方面趋同:你的艰难与执着可能就是我明天需要面对的;我的温暖与幸福也许就是你昨天走过的,在不同的地方我们可能做着相似的选择与放弃……甚至有时,这种趋同打破了国界,也让大众有了微观上了解自己、宏观上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需求。这就使得纪录片的“土壤”虽然目前尚薄,但却在不急不缓地“增厚”,因为纪录片能让大众通过影像走进生活真实、环境真实,并在诚实的记录中找到共鸣。值得欣慰的是,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在做“增厚”纪录片发展的“土壤”、实现纪录片的意义与价值最大化的工作。 这套关于中外纪录片作品研究的“国内外50部经典纪录片”的书就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国内50部经典纪录片——翻阅中国50年思想相册》,还是《国外50部经典纪录片——品味世界百年的光影波动》,都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场景中自己的背影、国家的背影、世界的背影,解读着“背影”周围的光与景。纪录片这种让人安静的艺术通过本书再次呈现,无论记录的内容有多么激荡起伏,都不会影响读者的心能够静下来,享受生活、思考人生、品味世界,让快步向前的人们缓一缓脚步,甚至稍做停留,用背影反观现实,以便更从容地向前走。 纪录片是文化折扣率最低、人性本真的反射率最高的影像艺术。这套书在这两点上对多部国内外纪录片进行了通向心灵的分析阐述,让读者看到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看到了遥远的北极地区爱斯基摩人的生存形态,看到了在曾经的艰苦中熠熠生辉的人性美,看到了人类生存的尊严与智慧……文字与影像同时在这里与读者和观众的心相互碰撞交流。 值得肯定的是,这两部著作一定程度上在学术探讨和大众化解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或者说将学术探讨大众化了。研究者不难从中发现史料梳理和学理分析,普通观众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悦读”的落点和“看片儿”的索引,这就为纪录片发展的土壤增加了更为丰富的营养元素。 遗憾的是,限于篇幅,还有更多的精彩纪录片没有被选入。尽管如此,也并不妨碍这两本书的价值。展卷阅读,能够让大众感受到与学者的距离如此之近,也能让学者感受到人文意识的浸润如此舒适和宁静。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 何苏六 2012年5月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长达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一部部光彩熠熠的纪录片经典之作,成就了世界纪录片发展的完美曲线。本书精心挑选了50部震撼心灵的经典国外纪录片,展示世界著名纪录片大师的经典作品与人生历程,为读者全新奉献受益终生的传世典藏。通过对经典纪录片的娓娓介绍,轻轻细述影片里的纷繁故事,让读者静静地透过影像穿越时空的重重阻隔,去倾听纪录片大师们的声音,感受那段逝去的日子。
桂清萍,江西鹰潭人。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传播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电视纪录片、中外广播电视理论与历史、国际传播等。发表《纪录中国——60年“铁盒大使”的风雨历程》、《误区•困惑•出路——中国纪录片走出去路径探寻》、《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探索》、《五味杂陈——论当下中国的院线纪录片》等相关论文20余篇。
《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的乌托邦故事
《持摄像机的人》:魔幻般的戏中戏
《意志的胜利》:邪恶之花的法西斯美学
《夜与雾》:罪恶的警醒
《推销员》:物质与灵魂的较量
《旧世界群像》:黑白镜头里的老人世界
《可爱的动物》:一起寻找生活的乐趣
《愚公移山》:时代镜像
《浩劫》:说出血泪的历史
《天地玄黄》:重拾美丽心灵
《特写》:虚拟世界里的陶醉
《篮球梦》:让梦想照进现实
《微观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
《喜马拉雅》:来自雪域高原的信仰
《乐满哈瓦那》:浮生若梦
《裸体漂流记》:生命、美和艺术
《战地摄影师》:血与火的洗礼
《迁徙的鸟》:我心飞翔
《科伦拜恩的保龄》:繁华背后的悲哀
《是与有》:由孩子讲述的史诗
《史蒂夫》:十年后的邂逅
《水下印象》:一个传奇女人的最后宁静
《寻找阿富汗少女》:深邃的心灵之眼
《冰峰168小时》:叩问灵魂的抉择
《我的建筑师》:浮世中的永恒人生
《抓住弗雷德曼一家》:窥视家庭的力量
《哭泣的骆驼》:天籁之音锻造的神话
《生于妓院》:用相机点燃希望
《华氏911》:美丽谎言的背后
《尘与雪》:生死时间永恒
《灰熊人》:爱熊者的挽歌
《深海异形》:卡梅隆的纪录片情结
《地球众生》:多一些慈悲,多一些温情
《帝企鹅日记》:生命的奇迹,爱情的赞歌
《难以忽视的真相》:脆弱的地球“母亲”
《美国与列侬》:一代精神偶像
《永远》:永远的永远
《进退两难》:我决定我想要活下去
《在世界尽头相遇》:天地之大美
《听风的歌》:回归纯净的家园
《抢救切尔诺贝利》:人类科技的悲歌
《彼时,彼城》:来自一位老人的情书
《标准流程》:民主背后的真相
《亚洲之旅》:对和谐的探寻
《走钢丝的人》:追梦的空中舞者
《攀岩兄弟》:强大攀岩者的肖像照
《阿涅斯的海滩》:小老太那颗光影斑驳的心
《家园》:地球很美有赖你
《海豚湾》:皮斯霍斯的海豚情缘
《监守自盗》:贪婪的金钱游戏
版权页: 插图: 四位推销员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无处不在的压力中,他们的生活除了卖《圣经》,就是睡觉。即使对方是家徒四壁的年轻夫妇,即使不是基督教徒,他们也要绞尽脑汁说服对方买下一本价格不菲的《圣经》,尽管他们很清楚那些人根本不需要。他们乐观、勤劳、口才一流,却不得不生活在社会底层,不得不每天说谎。在顾客家,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话,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果敢,而回到宾馆后却是一张张愁云满布的脸。由于终年在外奔波,只能和妻子在电话里说几句甜言蜜语。除此之外,还有无休止的“动员大会”,台上的人激情澎湃地演说,台下的人面无表情…… 唱不完的悲歌 当记者问及《推销员》的拍摄原因时,阿尔伯特说道:“我一直对人比较感兴趣,尤其是跟我有某些关联的人。在《推销员》里,保罗很像我的父亲,他们都属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出现偏差的人,我爸爸是个邮局的职员,但我觉得他更应该做一个音乐家,保罗是个推销员,但他应该是个诗人、演员或者其他类似的职业,这一点很吸引我。”《推销员》着重刻画了四个推销员从芝加哥到弗罗里达州区域的推销经历,但导演却特别把焦点放在四个推销员中的保罗(Paul Brenna)身上。 保罗是一个精瘦、能言善道的爱尔兰裔美国人,他拥有强有力的推销技巧,能巧妙地将《圣经》与某种道德、宗教的使命结合在一起,让那些实际上消费不起奢侈品的人们,无法抗拒他的说辞。在推销《圣经》时,他不厌其烦地诉说爱尔兰的糟糕状况以及自己身为爱尔兰人的悲惨,以赢得买《圣经》的人的同情。他为了顺利做成一笔交易,甚至言不由衷地夸一位老太太如何贤德,对她说《圣经》是维系一家人情感的传家之宝,不料对方答道,“我是个孤老婆子”。
无
国外的纪录片拍的很好,我一直很喜欢看,但是总是缺少一个引路者。巧遇这本书,惊叹作者年轻漂亮,睿智聪慧,给纪录片的爱好者一盏明灯,将大家领进光影的美好世界。
书还是可以的,其实通过这两本书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外纪录片历史
回顾百年经典,值得收藏
细腻、开阔、了解世界,了解更多的故事。
看看不错!有收获!
内容还好 就是书有点不干净 都是灰尘
正在学习中!~论文写作中!
很喜欢,写的很好,语言优美生动。
书挺好的,通过这本书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外国纪录片历史。
非常非常好!推荐!
送朋友的,看样子还好,也很便宜
很喜欢可以了解很多优秀的纪录片,书质量不错开阔视野,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很喜欢,对我了解纪录片很有帮助.
还不错,封面感觉有点旧。另外夜间送货在目前还只是个美丽的谎言。至少对我上海的这两笔订单。当然可以理解。万事开头难。
国外50部经典纪录片:品味世界百年的光影波动是一部不错的书
买的时候看目录还不错
看了几个章节,感觉作者明显具有广院老师、博士、研究生的显著特点,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纪录片拍摄经验,他们只是文字工作者。所以感觉这个水平的书卖十几元钱比较合适。
还行,看看了解一下,不错。
这本书对于热爱纪录片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作品,选取的影片美,文字美,意境更美!!!值得推荐!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