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改革新思维

李佐军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4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李佐军  

Tag标签:

无  

前言

《智石丛书》总序智石总顾问吴敬琏一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出台了种种救市方案,中国也依靠海量投资的注入,保持了很高的GDP增长率,被视为率先复苏的典范。但是对中国而言,研判救市措施的利弊得失,不应只着眼于短期绩效,而应有更长远的眼光,观察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严重内外失衡是否已经获得了改善?其中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抓住了危机中趁势改革的“机会窗口”,避免了还是助长了行政干预的常态化倾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近期看,可否顺利抵御系统性风险,规避本丛书编委会主任汤敏教授所说的“黑天鹅”事件?从中长期看,能否通过提高效率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为今后保持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势头创造条件?所有这些,都成为一切关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牵挂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心头高悬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为学问者,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此情此境之下,怎能不忧心忡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二二十年前,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后,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据此目标制定了经济改革的总体规划,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并从1994年起开始了经济体制的系统改革。再经过1997年中共十五大开启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改革,最后在20世纪末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不过,这一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背负着命令经济的沉重遗产,延续下来就形成了一种“半市场、半统制经济”的过渡性体制格局。这种体制中命令经济遗产正阻碍着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主导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型;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和对资源的巨大支配权力,产生了普遍的寻租环境,以致腐败迅速蔓延而难以遏制。这种“半市场、半统制经济”有两种不同的发展前途:一种前途是深化改革,建立法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在规则基础上运行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另一种前途是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管控,使中国经济堕入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权贵资本主义的陷阱。现在有人尽管也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用语,但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所谓“政府驾驭下的市场经济”。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来讲,市场交换是自主和自由的交换,只有这样的交换才能形成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的价格,从而有效地配置资源。那么,政府驾驭市场、政府控制价格的经济还能叫做市场经济吗?如果政府凌驾于市场之上,对资源流向起决定作用,就无所谓市场配置资源,也无所谓市场经济体制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还是沿着强化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越来越多的学者有了基本共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包容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三对于近年来社会各界的改革呼声,中共十八大做出了正面回应,宣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在经济改革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便“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改革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可以说,重启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现在的问题在于怎样落实。落实十八大的决定,需要采取两项重要的步骤:第一,在由下而上的创新的支持下提出各项重点改革方案,进而汇成改革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二是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下,坚决克服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特殊既得利益的阻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2012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斯(Alvin E. Roth)曾经在 1988年编辑过一本纪念后来与他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沙普利( Lloyd S.Shapley)学术贡献的论文集。他在书中说:“学者的两大义务,一是要光大先贤的重要思想,二是要让这些重要思想能够到达范围更广的听众。”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像沙普利、罗斯这样,将思想的发展和传播视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学术平台传播,唤醒尘封的智识,放大理性的声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专业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全体国民的福祉。积极推进改革,既是包括学者在内的所有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四这套由青年学者朱敏总编的《智石丛书》就是上述理念的体现。丛书的作者群以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的学者为主体,内容涵盖经济发展、改革战略、民生建设、产业提升、社会创新等议题。希望通过不同思想、学说、方案的呈现、碰撞和互补,与读者一同努力创造思想,凝聚共识,推动改革,使好几代中国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国家的“中国梦”得以实现。是为序。 2013年1月29日

内容概要

吴敬琏亲自担纲《智石丛书》总顾问并作序!中国高层智囊前瞻力作!
吴敬琏 汤 敏 江 平 白重恩 保育钧 陈全生
陈志武 胡祖六 李佐军 任玉岭 肖四如 卫祥云
魏建国 张 平 张维迎 左小蕾
众多名 家携手打造!
热点覆盖:五位一体、改革路径、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既得利益集团……
中共十八大描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也指出了走向未来的途径。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或加快转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成为走向未来的主要途径。那么,中国如何推进转型和全面改革?
当代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渐进式改革历程。预知中国改革的前路(到哪里去),首先要看清中国改革的源流(从哪里来)。本书带你一起回顾那段改变中国命运的激荡改革三十年,前瞻未来三十年中国改革的前景和路径。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改革感兴趣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阅读学习。
中国在改革开放35年后,要摸着怎样的石头,安全渡过深水区,进而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 亮点1:吴敬琏亲传弟子,为您讲述如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改革
● 亮点2:副所长亲自为您解析改革与环境、资源、发展、人本的关系
● 亮点3:经济学博士直面新型工业化、重化工业、“三农”等改革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 亮点4:国务院智囊研究员告诉你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名家推荐:
我之所以研究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因为我的博士生李佐军提出了一个“不是经济过热,而是进入了重化工业的阶段”的观点。如今这本《中国改革新思维》,同样能为我们关注“中国改革何处去”提供参考和启迪。
——吴敬琏 智石总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有一些改革,容易受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对,改革很难迈步,因此,必须有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动,才能使改革深入下去。现在重要的是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必要的改革。而改革方案的出台,就像李佐军的《中国改革新思维》一书所揭示的那样,离不开新的改革思维。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所原所长
本着经济长久增长的考虑,推进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举措,特别是民有化改革。从长远来说,除非进行民有化的改革,否则,想靠民间消费的增长来拉动内需、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种愿望会很难实现。
——陈志武 智石专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改革就是释放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支撑中国三十年多年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往往被忽视。我们一说经济增长似乎都是政府的成就。政府需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企业家发挥作用,让企业家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组织各种要素来形成生产能力。
——张剑荆 《中国改革》杂志高级顾问、中国经济报告总编辑
中国经济怎么办?靠打强心针,搞硬起飞,搞硬启动,如果还是这样,那肯定就会再来一次“硬着陆”。所以稳增长和抓改革两者结合,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可能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蛮力式增长转向精明式增长。
——胡释之 凤凰《财知道》特约经济学家、人文经济学会理事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资源与环境政策、人本发展理论、宏观经济和中国走势、新型工业化和重化工业、“三农”问题等。著有《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等5部专著,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撰写过50余篇调研报告,主持或参与过8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先后多次获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励。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激荡改革三十年 第一章中国改革的新总结:得失相间 003 一、中国改革的起因 004 二、激荡改革三十年 006 三、中国三十年改革的成就 009 四、中国三十年改革的问题 011 五、中国改革的成本 013 六、中国渐进改革的得与失 016 七、中国改革使全球受益 019 八、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经验 021 第二章中国改革的新启示:相机改革 027 一、中国改革的八大启示 028 二、改革是区域发展的奥秘 031 三、中国高速发展归因于三十年持续制度改革 034 四、改革是富强的唯一“通行证” 036 五、改革是“第一生产力” 039 六、解放思想是改革的第一推动力 041 七、中国的“相机改革” 043 第三章中国改革的新评说:拨云见日 047 一、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理论评说 048 二、中国三十年改革的理论解释 050 三、解析改革的“中国之谜” 053 四、关系“国计民生”不是政府垄断经营的理由 055 五、正视产权改革的局限性 058 六、正确看待“市场化改革” 060 七、“市场化改革”为什么遭质疑 063 八、不宜全盘否定“教育产业化” 065 九、科学评价“医疗市场化”改革思路 068 十、“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的新解释 071 十一、经济学家的改革思想为何挨骂 073 十二、“穷人经济学”是最高深的改革经济学 076 中篇改革涉入深水区 第四章中国改革的新形势:涉入深水 081 一、中国的未来系于改革 082 二、中国改革处于三岔路口 084 三、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 087 四、“扭曲体制”已成改革的难点 089 五、中国改革之路还很长 092 六、创新改革思路应对新的形势 094 七、科学发展离不开改革 097 八、新一轮改革更加需要魄力 099 第五章中国改革的新误区:警惕歧途 103 一、警惕“改革疲劳症” 104 二、警惕计划经济思想的回潮 106 三、警惕“不公平市场化”改革 108 四、警惕“权贵市场经济” 111 五、警惕滑向“坏的市场经济” 113 六、警惕“过渡性改革经验”路径依赖 116 七、应对危机难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18 下篇人本改革新思维 第六章中国改革的新思路:人本改革 125 一、必须走出一条新的改革之路 126 二、深化改革要有新的战略思路 128 三、改革呼唤新理论——人本改革理论 131 四、迈向“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 133 五、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 136 六、“人本改革”是最好的改革 138 七、实施“人本改革”新策略 141 八、树立“科学改革观”势在必行 144 九、树立“科学开放观” 146 十、转变“改革推进方式”任重道远 149 第七章中国改革的新任务:全面改革 153 一、以改革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是较优的选择 154 二、以改革应对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挑战 159 三、推进全面改革的主体内容 168 四、维护产权改革的公正性 172 五、推进“公正市场化”改革 176 六、并非所有的市场经济都能顺利实现现代化 178 七、将建设“现代法治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新方向 182 八、争取“现代法治市场经济”好的改革前景 186 九、全面推进中国四大转型 191 十、通过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 196 十一、如何通过改革摆脱既得利益集团的羁绊 207 第八章中国改革的新举措:科学改革 219 一、推进“第三次思想解放” 220 二、尽快建立“改革保障体系” 222 三、发挥政府在改革中的正面作用 225 四、发挥经济学家在改革中的作用 228 五、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改革中的作用 231 六、“教育产业化”向何处去 234 七、以市场化阻击能源短缺 236 八、出租车行业必须打破垄断 239 九、竞争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41 十、解决“民工荒”的出路在于解决“权利荒” 254 十一、缩小收入差距必须从缩小权利差距入手 256 十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统一制度 258 十三、中国迈向未来的九大对策 266 附录 275 对话一:中国经济新思维 276 对话二:黑与绿的博弈论 292 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09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经济学家挨骂绝不仅仅是骂与被骂的简单现象,而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深刻社会现象。经济学家挨骂的背后反映了社会的某种情绪,反映了社会的某些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的某些强烈愿望,反映了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社会对经济学家的热切期望。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家的哪些思想和观点容易招人谩骂。一是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和思想,如“冰棍论”“靓女先嫁论”“烂苹果论”“管理层收购论”等。二是关于社会贫富差距的观点和思想,如“贫富差距还不够大”“要敢于为富人说话”“穷人不要有仇富思想”“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三是关于价格改革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如“房价上涨正常”“学费上涨必要”“春节期间车票价格上涨合理”等。四是关于政府官员腐败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如“腐败是体制转轨的润滑剂”“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以资产换特权”“制定反垄断法没有必要”等。五是关于工资和福利保障制度改革方面的观点和思想,如“提高民工工资不利于经济发展”“实行最低工资阻碍经济发展”“推行各种福利保障制度将重蹈福利国家的覆辙”等。其他还有“堵车是城市繁荣的标志”“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中国目前应该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不难看出,上述绝大部分观点和思想都集中在老百姓最关心的财产权利、收入、福利保障等领域,而且大多与社会公平有关。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许多观点都是在特定语境中提出的,将它们断章取义地提取出来进行质疑、批评和讨论,不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故在此不拟对其中任何具体观点和思想进行讨论和评价,而只拟将这些观点和思想作为一个整体现象来进行讨论。 那么,为什么这些观点和思想会挨骂?主要原因是这些观点和思想没有反映民众的期望。民众期望改革能够公平地进行,期望改革成果能让多数人分享,期望贫富差距不要拉得太大,期望价格上涨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期望减少贪污腐败,期望弱势群体的权益能得到保障,期望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尽可能占据高端地位等。但上述观点和思想没有满足人们的这些期望,甚至与这些期望相反,因而会挨骂。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之所以研究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因为我的博士生李佐军提出了一个“不是经济过热,而是进入了重化工业的阶段”的观点。如今这本《中国改革新思维》,同样能为我们关注“中国改革何处去”提供参考和启迪。——吴敬琏智石总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有一些改革,容易受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反对,改革很难迈步,因此,必须有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动,才能使改革深入下去。现在重要的是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必要的改革。而改革方案的出台,就像李佐军的《中国改革新思维》一书所揭示的那样,离不开新的改革思维。——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所原所长本着经济长久增长的考虑,推进一些根本性的改革举措,特别是民有化改革。从长远来说,除非进行民有化的改革,否则,想靠民间消费的增长来拉动内需、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种愿望会很难实现。——陈志武智石专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改革就是释放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支撑中国三十年多年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往往被忽视。我们一说经济增长似乎都是政府的成就。政府需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企业家发挥作用,让企业家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组织各种要素来形成生产能力。——张剑荆《中国改革》杂志高级顾问、中国经济报告总编辑中国经济怎么办?靠打强心针,搞硬起飞,搞硬启动,如果还是这样,那肯定就会再来一次“硬着陆”。所以稳增长和抓改革两者结合,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可能会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蛮力式增长转向精明式增长。——胡释之凤凰《财知道》特约经济学家、人文经济学会理事


编辑推荐

《智石•高层智囊系列:中国改革新思维》编辑推荐:中国在改革开放35年后,要摸着怎样的石头,安全渡过深水区,进而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亮点1:吴敬琏亲传弟子,为您讲述如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改革亮点2:副所长亲自为您解析改革与环境、资源、发展、人本的关系亮点3:经济学博士直面新型工业化、重化工业、“三农”等改革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亮点4:国务院智囊研究员告诉你改革的终极目标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名人推荐

中国经济,究竟往何处去?从近期看,可否顺利抵御系统性风险,规避“黑天鹅”事件?从中长期看,能否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为今后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创造条件?——吴敬琏 丛书总顾问,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改革新思维 PDF格式下载



和期望值有差距,没有想看到的内容。


内容当然还是值得一读,最好不要是什么合集之类啊


内容很新颖,但是不出格,有很多亮点,可以用到申论中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精英中的自由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曾围绕“问题与主义”展开激烈争鸣,但出乎双方意料的是,争鸣的结果不是谁说服了谁,而是“救亡压倒启蒙”为这场争鸣画上句号。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有人震惊于中国取得的经济奇迹并将原因总结为“中国模式”,有人清醒地洞察到中国经济社会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危机,并提出改变传统的改革思维以促进社会转型。两类观点在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其争论却是愈演愈烈。    从历史到现实,类似争鸣的孰对孰错固然重要,但当我们身处历史现场的时候,常常感到比对错更现实的问题也许是,双方能否在各自价值容忍的限度内,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案。李佐军在《中国改革新思维》一书中提出的,正是“人本市场经济”这样一种新的改革思维。    书的副标题“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必须要转向以人为本的、法治的市场经济。关注李佐军的人应该了解,人本市场经济并不是空穴来风,这一改革思维的源头活水就是作者多年前提出的“人本发展理论”,即以“人”为纽带,将各种经济学理论甚至一些社会科学理论从逻辑上整合起来,从而为解释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现象,制定国家、企业等各个层面主体的发展对策,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分析框架。    《中国改革新思维》正是用人本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在对中国改革...三十年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进行客观分析,对中国改革已涉入深水区、未来改革迷途重重的情势做出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以人本改革、全面改革、科学改革为基本方法的人本改革新思维,而人本市场经济既是这一改革思维的目的,也是改革的途径。那么,什么是人本市场经济呢,在我看来,李佐军并没有给出一个非常严格的,非常学术化的定义,而是从三个层面对“人本市场经济”作了界定和描述。    第一个层面,人本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所有的、具体的人的需要,而不是抽象意义的国家,因此人本改革就是尊重人,满足人,依靠人和激励人的改革,这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二个层面,人本市场经济是必须是什么样的。关于这一点作者没有演绎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归纳后认为人本市场经济一定是市场经济的,是法治的,其发展观和开放观一定是科学的;第三个层面,从相反的角度指出人本市场经济绝对不是什么样的。即不是计划经济,不是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也不是权贵市场经济,而这些正是改革必须要警惕的。    “人本市场经济”的改革思维,最容易引起争议和误解的,莫过于它是诸多思想与理论的“混合体”,确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甚至传统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子,具体到经济学流派,人本市场经济甚至既有哈耶克、熊彼特的自由市场,又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成分。那么,究竟如何评判以人本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改革新思维?我认为有两个观察的维度。    从“问题”与“主义”的角度来看,人本市场经济虽然二者兼而有之,但我认为更偏重于“自由市场”与“平等的人”这个“主义”,而这些正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主要成果。而具体到如何解决改革已涉入深水区的“问题”层面,书中虽然用人本改革的思维,分析了诸如教育产业化、贫富差距、城乡统筹等微观或中观层面的具体问题,但我认为,“人本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价值还不在此,而在于为改革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的思维模式。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模式总是影响甚至决定行为模式,具体到改革也不应例外,比如,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便是思想解放先行。    从理论创造与思想传播的角度来看,人本市场经济也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我认为更偏重于后者。人本市场经济三个层面所包含的概念和观点,大部分我们都不陌生,但把这些概念、观点以中国改革的过去和现状为线,整合成一种意在指导未来改革的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客观上又是对改革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批判和否定,以及对已有思想的一种传播。    201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斯曾说,学者的两大义务,一是要广大先贤的重要思想,二是要让这些重要思想能够到达范围更广的听众。李佐军的“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的改革新思维,诚如斯言。但我更希望“人本市场经济”能够成为中国改革下一步的源头活水,那样的话,先贤的思想不仅仅是到达范围更广的听众,而且会惠及更多的人。 阅读更多 ›


发货挺快,服务不错,质量包装都不错,马上开始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