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风能利用技术

郭新生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郭新生  

页数:

1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风能利用技术》是《替代能源应用技术丛书》中的一个分册。  全书共分9章。前5章在对风能资源的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风力机的基本理论、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与结构设计、垂直轴式风力机以及其他形式的风力机。第6章到第8章分别讲述了风能利用的三种主要方式,即风力发电、风力提水与风力制热。第9章对风能存储的多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风能利用技术》内容突出实用性,可供风能资源勘察、开发、工程设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也可作为科研、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1章风能资源1 11风的形成1 12风向3 13风速的测量3 131旋转式风速表3 132压力风速表4 133热线风速仪6 134风速表的标定7 14风速等级8 15太阳辐射与地球自转——风能源泉8 151大气环流8 152太阳辐射引起的周期性变化 区域风10 16地球表面风能资源的分布12 17风能资源的描述12 171风廓线12 172年风速时间曲线13 173年风频分布14 174紊流、阵风与无风期18 18地形与障碍物对风能的影响20 181障碍物的影响20 182地形的影响21 183风场选择原则22 19理论可用风能23 191风能的计算23 192平均风能密度23 193理论可用风能的概念25 110有效可用风能25 1101有效可用风能的概念25 1102平均有效风能密度26 111中国的风能资源分布26 第2章风力机的基本理论29 21贝兹理论29 22叶片的几何形状与空气动力特性30 221叶片翼型的几何定义30 222作用于运动叶片上的空气动力31 23风轮的空气动力特性33 231风轮的几何定义与参数33 232叶素的空气动力特性34 233风轮的推力、力矩、功率和 效率的一般表达式35 24相似风力机的特性35 241相似条件36 242相似结果37 243模型机试验中的问题39 第3章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设计41 31叶片数和风轮直径的确定41 311叶片数z的确定41 312风轮直径的确定42 32叶片翼型的选择42 33叶素弦长和安装角43 331简化叶素动量理论43 332葛劳渥旋涡理论46 333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设计举例53 334风力机特性的预测计算56 第4章水平轴风力机的结构设计58 41叶片58 411正常运转中阵风引起的弯曲 应力58 412正常运转中离心力引起的应力59 413狂风中迎风静止风轮叶片上的 弯曲应力60 414陀螺效应60 415叶片振动61 416叶片的气动弹性分析与结构 阻尼61 417叶片翼型中心点的位置62 418叶片材料62 419叶片的热胀、积水和雷击保护63 4110空心叶片63 42轮毂64 43塔架65 431塔架高度65 432塔架静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65 433塔架风轮系统振动模态67 44机舱、齿轮传动系统和刹车装置68 441机舱68 442齿轮箱70 443刹车装置71 45对风装置72 451风轮的自动对风73 452尾舵对风73 453侧轮对风74 454电气、液压推动对风74 46调速与功率调节装置75 461调速装置75 462功率、转速功率的调节装置77 第5章垂直轴式和其他形式的 风力机84 51垂直轴风力机84 511阻力型风力机84 512阻力差型风力机85 513升力型垂直轴风力机87 52其他形式的风力机90 521风道式风力机90 522与涡流发生器相结合的风力机91 523热气流风力机92 第6章风力发电94 61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工况设计94 611风轮与发电机的功率转速 特性94 612年度发电量计算94 613功率调节方式对发电量、机组 重量及电价的影响95 62风力发电主要电器设备96 621同步发电机96 622异步发电机97 623双速异步发电机97 624低速交流发电机97 625变频器97 626逆变器98 63风力发电机的供电方式99 631直接并网99 632间接并网100 633离网供电101 64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和安全性103 641安全性方针103 642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运行 过程106 65风力发电机功率特性的测定108 651影响输出功率特性的因素108 652测试仪器的精度及其标定109 653测量数据的采集110 654测风点与风力发电机位置间的 关系110 655大气温度、压力对密度的影响及 功率值向标准状况的换算110 656风湍流大小、风向和风梯度 变化的影响111 657雨雪、结冰、沙尘等对风电机 功率的影响111 66风力发电机的噪声112 661声波和噪声112 662声强与声强级113 663声压与声压级114 664声压级的合成115 665声功率与声功率级115 666倍频程116 667噪声评价116 668风力发电机噪声的测量117 669风力发电机噪声产生的原因与 噪声控制119 第7章风力提水121 71供需水调查与风轮直径的确定121 711供水调查121 712需水调查、计算提水所需 能量121 713风轮直径的确定122 72各类泵的性能曲线及其与风轮 特性的匹配122 721往复泵的性能曲线122 722回转式容积泵的性能曲线123 723叶片泵的性能曲线124 724风力机特性与水泵特性的 匹配125 73风力提水机的结构126 731高扬程小流量风力提水机的 结构126 732结构参数对起动风速的影响126 733活塞泵转矩的平稳性127 734抽水发电综合风能系统128 74多叶片风轮活塞水泵设计算例129 741风轮直径和转速的确定129 742风轮叶片计算129 74310m扬程的活塞水泵设计130 第8章风力制热131 81风力制热的原理及其系统组成131 811流动流体的牛顿内摩擦定律131 812节流短管工作原理132 813风力制热工质的选择133 82风力制热的能量利用率133 83风力制热系统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134 831流体泵与风轮主要参数的 确定134 832节流器的阻力特性136 84管件保温137 841保温计算137 842管道的热损失137 85风力制热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138 第9章风能存储140 91电池储能140 92水力蓄能140 93飞轮蓄能141 94压缩空气蓄能142 941常规压缩空气蓄能循环143 942电热冷联产压缩空气蓄能 系统144 95热能存储146 951显热存储147 952相变蓄热150 953蓄冷技术155 954共晶盐相变蓄冷157 96氢能存储157 961氢的制取158 962氢的储存158 参考文献160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以风力提水、风帆助航等方式开发利用风能的国家之一。面对当今人类社会大规模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不可再生能源所带来的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是我国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建立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之一。由于现代风能最主要的利用形式——风力发电的发展十分迅速,并且,限制风能大规模商业开发的主要因素——风能利用成本在过去20年中有了大幅度下降,因此,它是21世纪最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风能虽然数量丰富、分布广泛,但其品位较低、储存困难,还具有季节性、随机性、时而无风轻风、时而狂风大作等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其利用效率、降低风能利用设备的制造运行成本并确保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包含了大量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实际问题。风能利用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气象学、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机械学、材料学、固体力学、振动力学、电力电子技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测试技术等。对于风能利用这样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发展的动力既有利于各学科间的相互促进与渗透,也为在该领域内深入钻研、勇于探索的科技工程人员提供了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机会与空间。 本书编写的宗旨,一是突出风能利用技术的机理与特性,便于读者对问题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二是在该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这一特点下,某些专题、学科内容详尽而另一些问题与学科内容不得不简略时,对二者予以兼顾;三是突出实用性,书中介绍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并采用系统图和结构图加以说明,还介绍了风轮的气动设计与风力提水机的设计算例以利读者参考。 本书在风能资源的统计、描述基础上介绍了风力机的基本理论,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与结构设计,特殊形式的风力机,风能利用的三种主要方式——风力发电、风力提水与风力制热,以及风能存储的方法。其中有关风轮特性预报、风能流体升压节流制热、电热冷联产压缩空气蓄能等内容包含了作者所做的一部分研究工作。 书中大量图表的绘制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赵知辛和硕士生郭中纬完成,对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欢迎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7年2月序言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所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不可再生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难以改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抓紧解决这些问题。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寻找和开发替代资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这些都是当前国家对我国广大科技人员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要求。 自远古至未来,根据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人类对能源应用可依次分为四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天然气时期和可持续发展能源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世界已进入石油天然气时期,而我国至今仍处于煤炭时期。我国一次能源的75%来源于煤炭,即使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将高于50%,且能源利用率不高,因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当前,全球化石能源储量已经不多,以石油为例,其储量只能维持60年左右。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以便减轻目前的能源紧缺压力和保证百余年后能逐步顺利过渡到可持续发展能源时期。我国化石能源储量并不丰富,根据2000年统计,我国煤炭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值的79%,石油为11%,天然气仅为45%。因此,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能源不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资源丰富,但很少开发利用。根据2000年统计,这方面的能源消费仅占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012%。要使我国经济能持续发展,并在将来使我国能源结构能顺利过渡到可持续发展能源时期,就必须大力开发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为了积极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特编写了这一套替代能源应用技术丛书。第一批出版的本套丛书共四本,分别为《太阳能应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海洋能应用技术》和《地热能开发与应用技术》。每本著作均由知名专家根据国内外近期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执笔编著,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和工矿企业相关人员应用和参考。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对我国替代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有所裨益。限于作者水平,丛书中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12


编辑推荐

本书是《替代能源应用技术丛书》中的一个分册。 全书共分9章。前5章在对风能资源的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风力机的基本理论、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与结构设计、垂直轴式风力机以及其他形式的风力机。第6章到第8章分别讲述了风能利用的三种主要方式,即风力发电、风力提水与风力制热。第9章对风能存储的多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内容突出实用性,可供风能资源勘察、开发、工程设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也可作为科研、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风能利用技术 PDF格式下载



都是挺有用的知识


帮朋友买的,他用着说很好!


这本书还没看呢,不过翻了一下,纸张不错


这本书理论性挺强的,实践方面没有多大价值 ,适合于搞理论的看,不适于从事风力发电现场的人员看,对这些人没多大帮助。


在卓越上买东西已经很长时间了 很信赖卓越 东西很好 希望卓越的东西一如既往的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