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
2008-5
化学工业出版社
常碧影,张萍 编
406
《饲料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由长期从事饲料检测和检测方法研究的一线工作人员编写,从饲料营养品质和安全属性入手,以目标化合物(或元素)为主线,分别对饲料(包括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各种营养属性、营养物和目标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编写中力求保持分析方法的权威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不仅汇集了截至2007年的有关饲料检测技术的重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同时,根据国家急需和当前的热点,吸纳了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和国外公认的先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欧盟的一些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开发并经过确认(validation)的方法。每个方法除了包括原理、试剂、仪器设备和操作步骤外,还增加了有关方法、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不同方法的比较或有关方法中关键点控制的注意事项等。 《饲料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可供饲料生产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饲料产品检验、监督部门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饲料营养、饲料安全与分析检验技术一、饲料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涵二、饲料质量与饲料分析检验第二节 饲料分析检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一、基本内容二、基本方法第三节 饲料检测方法标准与质量控制一、衡量检测方法性能的主要指标二、饲料检测的步骤与关键控制点三、常用确证、定量方法的技术细节 与质量保证要求第二章 采样与制备第一节 饲料样品采集一、饲料采样二、微生物样品采集三、转基因样品采集第二节 试样制备第三章 概略营养成分及其组分分析第一节 饲料中水分、灰分的测定一、水分二、灰分第二节 饲料中蛋白和重要含氮化合物的测定一、粗蛋白二、真蛋白质三、尿素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消化率第三节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一、总糖——改进的斐林溶液法二、蔗糖三、淀粉四、戊聚糖五、半乳聚糖六、纤维素与木质素第四节 饲料中脂肪和脂肪酸的测定一、脂肪二、游离脂肪酸总量三、脂肪酸含量第五节 饲料中能量和其他成分的测定一 、能量二、可溶性氯化物三、无氮浸出物第四章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分析第一节 饲料中添加的矿物质一、矿物元素的分类二、矿物元素的测定技术第二节 饲料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测定一、钙、铜、铁、镁、锰、钾、钠、锌——原子吸收光谱法二、锌、锰、铁、钙、铜、镁、磷、钠、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三、钾、钠——火焰发射光谱法第三节 饲料中磷和植酸磷的测定一、总磷二、植酸磷第四节 饲料中碘的测定一、硫氰酸铁?亚硝酸盐催化动力学法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五节 饲料中硒的测定一、荧光分光光度法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第六节 饲料中钴的测定一、原子吸收光谱法二、分光光度(或比色)法第七节 矿物质添加剂的检测一、磷酸氢钙二、磷酸二氢钙三、磷酸一二钙四、磷酸二氢钾五、轻质碳酸钙六、硫酸镁七、硫酸锰八、硫酸铜九、硫酸锌十、硫酸亚铁十一、氧化锌十二、氯化钴十三、硫酸钴十四、亚硒酸钠十五、碘化钾十六、碘酸钾十七、碘酸钙十八、蛋氨酸铁(铜、锰、锌)螯合率第五章 维生素分析第六章 氨基酸分析第七章 饲料品质增强剂分析第八章 药物分析第九章 饲料加工品质检测第十章 天然毒素分析第十一章 霉菌和霉菌毒素分析第十二章 重金属与其他有毒有害元素分析第十三章 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第十四章 违禁药物和其他违禁品分析第十五章 致病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致病因子分析第十六章 转基因成分的检测第十七章 饲料原料的掺假与伪劣品识别参考文献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饲料营养、饲料安全与分析检验技术 一、饲料质量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涵 饲料作为动物的食料,是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成本约占畜牧业总成本的70%,在动物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饲料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畜牧、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还关系到动物和人类的安全与健康。随着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工业化和集约化,饲料的质量问题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受到了国内外科研、生产乃至政府部门普遍关注。 现代饲料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动物生产的需求,为快速生长的动物提供生长发育、维持、做功、繁殖所必需的全部营养,并要求各种营养素有充足的数量、最佳的比例和最好的利用效率。因此,高营养品质的饲料是一直人们普遍关注和孜孜以求的质量目标。多少年来,从单一饲料到配合饲料,从钙、磷、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添加到酶制剂、抗氧剂、防霉剂和益生素等许多新型添加剂的应用,从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控制、破坏和营养素的生物有效性考虑到计算机配方技术和制粒、挤压膨化工艺的运用,无一不是人们围绕提高饲料营养品质做出的努力,有人统计,现代畜牧业与50年前相比,已将猪的日增重提高了160%,而饲料消耗降低了25%,肉鸡8周龄的体重增加了550%,饲料消耗降低了50%。如此巨大的进步与良种选育、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也与饲料营养品质的提高分不开。 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如英格兰10万火鸡的黄曲霉毒素中毒死亡、英国的疯牛病、比利时的二(口恶)可英、西班牙等国发生的β-激动剂中毒以及许多国家发生的儿童性早熟和世界范围内致病菌对抗生素抗性菌株的出现与扩大等,都是通过饲料引发的,让人们深切地感到饲料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密不可分的,提高饲料质量绝不能不考虑其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属性。饲料原料中固有的、次生的或外来污染的许多有机的、无机的或生物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是作为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或滥用等,不仅会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更为大量地是表现为对动物食欲、健康、正常生长等产生长期的慢性负面影响,其对动物生产的效果、效益和资源的利用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常常比急性中毒来得更大、更严重。同时这些物质还会在动物体内残留、蓄积,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饲料的营养性能和卫生、安全品质是饲料质量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缺一不可,相互区别,但又不能完全割裂,这不单是由于两者对动物代谢和实际生产中的交互作用,而且因为“营养素”和“有毒有害物质”并不总是具有清晰界限的,在此,且不提像硒这样动物生长所必需,却安全使用范围很窄的营养素,也不提不同形态的铬(三价铬和六价铬)对动物截然不同的作用,就是大家公认的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锌等,当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已成了西方先进国家饲料安全指标的控制对象。饲料营养品质强调营养素的均衡关系也是出于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