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药与微生态学

姜良铎,赵长琦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姜良铎,赵长琦 主编  

页数:

217  

前言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20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它的建立和发展把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使医学的发展由治疗医学、预防医学进入到保健医学时代。人类若要保持健康,不但要适应外部的宏观生态,同时要适应内部微观生态的平衡。  中医学与微生态学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之处。例如对于感染的认识,微生态学认为其是微生态失衡的表现,治疗可以通过微生态疗法,扶植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来调节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一种失衡的状态,通过调节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通过调节状态来治疗疾病。中医治疗强调人这个整体,而非仅仅针对疾病。二者有些不谋而合。中医学许多原理,特别是天人相应、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等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制,中药和针灸的取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都介入和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功能。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将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应用到中医药领域研究。尽管研究工作刚刚起步不久,但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继承和发扬古老的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微生态学目前已被应用于现代中药研究,我们应大力借鉴和运用现代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努力应用中医正邪学说开辟中医在微生态领域的研究,广泛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中药、针灸等多方面的微生态学研究,以认清人体微生态系统在养生、治未病、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生理作用,阐明微生态系统在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等病机和具体发病中的病理作用,揭示微生态系统对中药的各种作用,特别是对于中药、针灸、气功等治疗取效的中介转化作用,系统地总结其规律,以求逐步建立起中医微生态学理论体系。  本书从中医与微生态学的关系,中西医对各系统微生态及具体疾病的研究,以及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特点与作用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中医和微生态学的各种联系和区别。从而为更好地研究中医,继承和发扬中医,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中医、中药、微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的科研与管理工作者参考。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京师维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出现纰漏,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微生态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为现代医学进一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理论,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促进了预防和保健医学的发展,呈现出远大的发展前景。由于微生态学理论和传统中医理论有很大的相关性,并且应用微生态原理治疗疾病和中医理论有许多相通之处,微生态学目前已被应用于现代中药研究,尽管工作起步不久,但迄今的研究已涉及中医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书分为三篇,总论和各论从整体与系统分别论述中医药与微生态的关系,在第三篇着重讨论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特点及作用。本书力图通过中医药与微生态的比较研究,从而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为更好的研究中医探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本书可以作为中医、中药、微生态学相关专业和研究领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科研与管理工作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姜良铎,著名中医,中国首届中医专业医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教育部“211工程”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热病学科带头人等职。
  从医四十年,在发热性疾病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与微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微生态调节 剂  第四节 研究中医微生态学的用途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学与微生态学  第一节 中医学的起源与微生态学  第二节 传统中医理论与微生态学  第三节 现代中医研究实践与微生态学  第四节 中医脾胃学说与微生态调节   第五节 中医药治疗的微生态背景和机制  第六节 逐步建立中医微生态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医学与生态防治  第一节 中医学与大生态的统一——天人合一  第二节 中医治未病的保健预防观念与微生态防治  第三节 中医学、免疫与微生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医治疗与人体状态  第一节 辨状态论治  第二节 辨证论治与辨状态论治  第三节 正确把握人体状态——清晰解读病人  参考文献第二篇 各论 第五章 中医药与呼吸系统微生态  第一节 呼吸系统微生态  第二节 中医药对呼吸道感染的认识、发病和治疗  第三节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中医药及微生态治疗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中医药与消化系统微生态  第一节 消化系统微生态  第二节 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的影响  第三节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中医药及微生态治疗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医药与阴道微生态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  第二节 阴道微生态  第三节 阴道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女性生殖道常见病的中医药及微生态治乒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医药与皮肤系统微生态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皮肤的微生态平衡  第三节 皮肤系统常见病的中医药及微生态治疗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中医药与口腔微生态  第一节 口腔正常微生物群  第二节 口腔常见病的中医药及微生态治疗  第三节 口腔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医药与老年微生态  第一节 老年生理功能改变  第二节 老年人的疾病特点与微生态系统的变化  第三节 中医药对衰老的研究  第四节 中医延缓衰老的研究  第五节 老年微生态与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医药与儿童微生态  第一节 儿童微生态学特点  第二节 儿童腹泻与微生态失调  第三节 新生儿黄疸与微生态  第四节 微生态调节 剂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第三篇 中药对微生态的调节  第十二章 中药泽兰与水苏糖  第一节 中药泽兰及其功用  第二节 地笋的主要成分——低聚糖  第三节 水苏糖  参考文献附录 几种功能性低聚糖主要性质对照表

章节摘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20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1977年德国鲁西(Verboz Rusch)博士首先提出微生态学这一概念,到现在仅仅30余年的历史,由于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健康长寿的研究等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而受到生命科学界的极大关注。自1988年中国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成立以来,微生态学在我国飞速发展。  微生态学的建立和发展把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微生态学的研究证实,人类和人体生活在一个微生物世界中,人体内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是体内微生物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体。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是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或基础之一,对立统一关系的破坏才转化为一定的致病作用。微生态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微生物主要是有害的观点,提出了积极地利用人体微生态系统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观点和方法,为医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微生态学为医学进一步认识人的生理、病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正在成为医学新的增长点。  微生态学与中医学同源为生态学。中国古代医学家接受了天人合一思想,把生物与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将其引入到中医学中,确立了“人与天地相应”的指导思想,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的相应改变。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联系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稳定性的观点是中医学中蕴涵的生态医学思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思想和理论也被引入医学,结合当时对人体解剖、生理、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构筑了中医学理论的框架,创造了中国传统医学体系,并且用这种指导思想来研究和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防治。这便是中医学与微生态学起源上存在着统一性,即均统一于宏观生态学的微观应用。我国学者梅汝鸿教授等将中医学与微生态学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中医学起源于古代宏观生态观,其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微生态学起源于近代、现代宏观生态观,主要体现在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思想。中医学将人体结构按五脏系统分类,认为阴阳平衡、形与神俱是健康的表现;而阴阳失调则导致疾病的发生,治疗时要调整阴阳扶正祛邪。微生态学按微生态系统进行分类,认为微生态平衡是健康的表现,而微生态失调则导致疾病发生,治疗时要进行微生态调整。  从以上分析,可以说微生态学的崛起为中医学找到了与之共鸣的现代生命科学分支。这为发展中医学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并使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中医学研究中有了用武之地。  中医许多原理,特别是天人相应、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及脏腑的许多病症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制。研究表明中药和针灸的取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都介入和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功能。将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和应用到中医领域的研究,为继承和发扬古老的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


编辑推荐

  《中医药与微生态学》从中医与微生态学的关系,中西医对各系统微生态及具体疾病的研究,以及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特点与作用三个方面系统讲解了中医和微生态学的各种联系和区别。从而为更好地研究中医,继承和发扬中医,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药与微生态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