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用中医内科诊疗

王严冬,丁晓军,吴帆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王严冬,丁晓军,吴帆 编  

页数:

416  

前言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手段与治疗方法的传统医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的飞速发展,中医学诊断、治疗与康复技术日趋完善,也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和突破。为了及时总结中医学的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中医诊疗康复的发展,我们编写了《实用中医诊疗系列》,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院的部分专家、教授及中青年作者参与了编写和支持,对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本套丛书共5个分册,包括《实用中医内科诊疗》、《实用中医妇科诊疗》、《实用中医骨伤诊疗》、《实用中医手法治疗》、《实用中医康复手册》,均是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并参考、吸收了现代医学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突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遵循中医的思想方法,吸收现代的先进技术,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是中医临床各科医师的案头必备,也可供医科院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参考使用。  本套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454部队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郴州市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珠海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第三医

内容概要

  《实用中医内科诊疗》为《实用中医诊疗系列》图书之一,作者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同时参阅了大量名医名著和文献,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编写而成。《实用中医内科诊疗》重点突出了“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治疗”三部分,遵循中医的思想方法,拓宽新的思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专著。供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生参考,亦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学、科研及学生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1第二节 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16第三节 风火湿痰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20第四节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26第五节 治疗总则29第二章 肺系病证第一节 感冒35第二节 咳嗽42第三节 哮病52第四节 喘证59第五节 肺痈66第六节 肺胀72第七节 肺痿77第八节 肺痨81第三章 脾胃病证第一节 胃痛88第二节 呕吐96第三节 反胃102第四节 腹痛106第五节 呃逆112第六节 噎膈117第七节 泄泻122第八节 痢疾127第九节 便秘133第十节 霍乱139第四章 肝胆病证第一节 黄疸144第二节 臌胀152第三节 胁痛159第四节 颤证163第五节 积聚167第六节 奔豚气172第七节 眩晕175第八节 头痛182第九节 中风188第五章 心系病证第一节 惊悸、怔忡198第二节 心痛205第三节 不寐214第四节 昏迷220第五节 癫狂228第六节 癫痫235第七节 郁证241第六章 肾系病证第一节 淋证248第二节 癃闭255第三节 关格261第四节 腰痛266第五节 水肿271第六节 遗精279第七节 遗尿284第八节 阳痿288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 痰饮294第二节 瘀证299第三节 厥证310第四节 血证316第五节 汗证335第六节 消渴340第七节 虚劳345第八节 内伤发热353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第一节 痹证362第二节 痿证371第三节 麻木377第四节 痉病383第九章 虫证第一节 蛔虫病390第二节 钩虫病396第三节 绦虫病399第四节 血吸虫病401参考文献415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论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内科疾病的范围极为广泛,可分为外感时病(包括伤寒、温病)和内科杂病两大类,二者各有其不同的病因病理。一般说来,伤寒、温病主要系根据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分类;内科杂病主要以脏腑的病因病理指导辨证施治。这样,就将伤寒、温病、内科杂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临床特点详细而明确地进行了分析,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在本书中所列的内科常见的证和病,均以脏腑生理病理等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和总纲,进行辨证施治。  第一节 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脏腑病机,是探讨疾病发生演变过程中,脏腑功能活动所引起的病理变化。脏腑病证,是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不同证候。  脏腑是构成人体的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整体,有互为表里的联系,五脏之间又有生克乘侮的关系,所以在疾病演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和证候比较复杂,加之虚实寒热的参合更迭,都是辨证施治极其重要的关键。在脏腑辨证时一定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各脏腑之问的关系和影响,注意与体表经络的联系以及脏腑与气血津液的关系,以八纲辨证为主导,才能把握全局,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运用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为临床实践和深人钻研打下良好基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实用中医内科诊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