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级有机化学

何树华,张淑琼,何德勇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何树华,张淑琼,何德勇 主编  

页数:

237  

前言

  《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一药学和材料化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但由于教学学时、开课年级等的限制,很难在知识的系统性、覆盖面和深度上达到平衡,使学生对许多有机化学基本原理不能深刻地理解、掌握与运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组织编写了《中级有机化学》,期望通过本教材的使用,使学生对基础有机化学中比较薄弱的部分能得到提高,能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有机化学知识。  《中级有机化学》是建立在基础课《有机化学》之上的课程,是对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它着重论述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典型反应及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二章 立体化学;第三章 取代基效应;第四章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第五章 取代反应;第六章 加成反应;第七章 消除反应;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第九章 分子重排反应;第十章 有机合成设计简介。  本教材在编写时参考了国内外许多文献和专著,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将重要的参考文献及专著列于书后。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教材建设专项”和“涪陵师范学院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著作出版专项”的资助,同时也得到了长江师范学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化学化工学院领导及有机化学教研室同事们的支持与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时间,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于再版时进行补充完善。

内容概要

本书是建立在基础《有机化学》之上的教材,是对基础有机化学的深化和提高。全书共十章,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立体化学、取代基效应、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和有机合成设计简介等内容。每章在详细介绍有关基本知识和内容的同时,精选了大量例题和习题,使读者能够更系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药学、化工、生物、材料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高校有关专业学生系统复习有机化学、备考硕士研究生学习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概述   一、化学介词   二、命名方法分类   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缩写  第二节 系统命名法   一、系统命名法的基本原则   二、次序规则   三、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几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一、烯炔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桥环化合物   四、螺环化合物   五、杂环化合物  第四节 立体异构体的命名   一、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二、旋光异构体的命名和构型的R/S标记   三、桥环化合物内/外型的标记   习题 第二章 立体化学  第一节 顺反异构   一、顺反异构产生的条件   二、顺反异构的标记方法(详见第一章 )   三、含有CN和NN的化合物  第二节 对映异构   一、手性与对称因素   二、构型表示方法——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三、对映异构体的构型标记   四、含有手性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五、环状化合物的顺反异构与对映异构   六、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分子   七、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三节 构象与构象分析   一、空间张力(steric strain)   二、链状化合物的构象   三、环己烷衍生物的构象   四、构象效应  第四节 动态立体化学   一、立体选择性反应   二、立体专一性反应  第五节 不对称合成   一、以手性分子为原料的不对称合成   二、在非手性分子中引入手性中心的不对称合成   三、以手性分子为试剂的不对称合成   四、手性催化剂参与的不对称合成   习题 第三章 取代基效应 第四章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第五章 取代反应 第六章 加成反应 第七章 消除反应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九章 分子重排反应 第十章 有机合成设计简介 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级有机化学 PDF格式下载



内容老套漏洞百出,抄还抄得缺斤短两,用处不大,不如看高有

唯一的好处就是比较薄,实在时间紧来不及看高有就拿他糊弄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