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
2011-9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万一千,苏成勇,童叶翔 等编著
359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结合国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同时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学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研究生的教材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把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上,建立适应新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教学科研要求、有高校各自特色的研究生教学用书。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全面修改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分类培养化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的整体目标考虑,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在原有研究生课程“现代化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生化学综合技能实验室”教学实践平台,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改革、优化:独立设置“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理论教学”、“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实验教学”两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研究生课程,形成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体化、开放式”课程新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生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思路,为配合我院研究生化学综合技能实验室对原来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整合、优化和改革,我们在学院原有讲义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教材,分为《方法篇》、《实验篇》和《仪器篇》三册。其中《方法篇》以介绍现代化学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为主;《实践篇》则通过一些典型的、前沿性的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化学研究技术进行科学实践;《仪器篇》,根据我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情况,主要介绍各种现代科学仪器和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本套教材汇聚了我院从事研究生教学的众多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成果,凝聚了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本书分为十四章,内容包括: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技术、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和拉曼光谱、荧光光谱、近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子磁学、电子显微镜、高分子中的热分析、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分析、化学合成新技术等。书中介绍的技术内容深入浅出、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本书的作者都是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学第一线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具体分工如下:万一千编写第一、二、三章,朱芳编写第四章,刘岚编写第五、六、七章,甘峰编写第八章,潘梅编写第九章,张伟雄编写第十章,易菊珍编写第十一、十二章,张杰鹏编写第十三章,刘军民编写第十四章,全书由万一千、苏成勇、童叶翔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得到了学校研究生院、学院领导,以及其他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向所有支持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学识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1年5月中山大学康乐园
万一千等编著的《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是在中山大学多年研究生化学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丛书中的一册。本书紧密结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系统介绍了现代化学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在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同时,力图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技术在学科发展前沿的应用与实践,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和近化学类专业(生物、医药、药学、化工、食品、农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第一章 元素分析
第一节 元素分析的原理
第二节 元素分析的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质谱
第三章 核磁共振技术
第四章 色谱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六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
第七章 荧光光谱法
第八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九章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及应用
第十章 分子磁学简介
第十一章 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热分析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分析
第十四章 化学合成新技术
版权页:插图:Toda等从熔体结晶的聚偏氯乙烯/聚丙烯酸乙酯共混物中分离出了聚偏氯乙烯的单晶。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的结果表明,在链柱和晶面法向有25。~27。的倾斜角,片晶呈现椅式的三维形状,在生长方向上,生长出一系列同向的螺旋状台阶。推测正是这些同向螺旋台阶的持续生成,造成了环带球晶径向上片晶间的扭转取向关系。Liu等声称他们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了扭转的单根片晶,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将扭转的周期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周期对应起来。Singfield等对手性的聚表氯醇研究表明,手性的高分子结晶时出现环带,但外消旋的共混物没有环带。他们观察到球晶表面的凹凸起伏并不是同心圆,而是螺旋形的,其方向取决于分子的手性。当片晶是自由表面向上时,R-构型的显示顺时针的螺旋,S一构型的显示逆时针的螺旋。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R-构型的聚氧化丙烯环带球晶的片晶扭转为右手螺旋,而R-构型的聚羟基丁酸酯则为左手螺旋,反之亦相反。Singfield等推测球晶内不同层次上的手性,如分子的手性、构象的手性和形态上的手性,决定了片晶的扭转及方向。对于环带形成的诸多原因,如不对称应力、均匀分布的螺位错、所加入的共混物、相互作用能密度、同向的螺旋台阶、球晶内不同层次的手性等,目前尚无一个可以完全解释晶片周期性扭曲的理论。环带球晶的形成机制还有待于更深层次的研究来合理解释理论上的分歧。为了深入地研究环带球晶中片晶排列方式之间的转变过程,范泽夫等选择了结晶速度较慢的聚(3一羟基丁酸一共聚P3-羟基己酸)(PHB-co-HHx)并利用AFM对片晶生长中的扭转过程进行了原位观测。观察了片晶在不同取向之间的扭转过程。可以看到PHB-co-HHx共聚物环带球晶中片晶的扭转不是均匀连续的,沿球晶径向发散的直立片晶在生长到一定长度后,逐渐向球晶的周向弯曲,并扭转形成平躺取向的片晶。平躺取向的片晶通过螺位错及诱导成核产生许多新的沿径向生长的直立取向的片晶。我们对环带球晶的初步研究表明,片晶在扭转过程中不一定严格围绕一径向晶轴。在扭转过程中,片晶的生长方向可能出现周期性改变。由于直立取向的片晶向圆周方向的弯曲以及平躺取向的片晶通过诱导成核和螺位错等方式的生长,导致观测到片晶的扭曲一般出现在一较窄的区间。
《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是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之一。
是这一套书里面最值得购买的一本,编者万一千老师也是中山大学化学院这门研究生课程的主讲老师,十分推荐!
对想简单了解实验室仪器的人有一定帮助,
不错,比较全面,但不够细
帮老师买的书,不知道怎样,内容应该是值得认可的
还是11年的第一次印刷,时间有点久了,书页比较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