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 编  

页数:

346  

内容概要

《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由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编写,共分四章。
第一、第二章重点阐述艾灸和经络腧穴的基础知识,包括起源、功效,以及施灸的材料、灸法的种类、操作流程和规范等内容,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对艾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灸法有一个大体的掌握。
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艾灸的临床应用,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经络穴位的基础知识讲起,详细介绍了艾灸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保健灸和常见病的治疗。并对艾灸过程中会出现的反应进行了介绍,以及针对艾灸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四章着重介绍了艾材的制作工艺和理论研究,详细阐述了艾灸时所需灸材的生产与加工技术,并深入讲解了历代名家的灸法理论,辑录名家的灸法医案以供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艾灸知识,在临床应用上更加游刃有余!
《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图文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灸疗师、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艾灸基础
 第一节 艾灸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艾灸的功效与机制
 第三节 艾灸材料
 第四节 艾灸器具
 第五节 灸材的选购与保存
 第六节 艾灸操作规范与流程
 第七节 常用灸法种类
 第八节 艾灸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二章 经络腧穴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节 经络和腧穴总论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三章 艾灸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保健灸与配穴处方
 第二节 常见病灸疗法与配穴
 第三节 艾灸反应和应急处理
 第四节 灸后调理与调养
第四章 艾材制作工艺与艾灸理论
 第一节 灸材制作与药物配伍
 第二节 历代医家灸法理论与特色灸法
 第三节 艾灸养生与艾灸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灸法的现代研究与临床进展
附录A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 艾灸
附录B 名灸医案选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发疱灸 发疱灸是指用艾炷烧灼或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疱的治疗方法。发出的水疱一般不必挑破,可任其自然吸收。采用艾炷灸时,可选用麦粒大小的小艾炷施灸,点燃后,待病人局部出现有灼痛感后,将艾火移除,此时施灸部位的皮肤可见黄斑,隔1~2小时后,就会发疱,但不需挑破,令其自然吸收。一般在短期内灸处会留有色素沉着,但不遗留瘢痕。此法适应证同瘢痕灸,常用于贫血、眩晕等,体质较弱者多采用。 3.不化脓灸 不化脓灸又称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或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约如苍耳子大)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则用镊子将艾炷移去,换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至规定壮数灸完为止。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但对昏迷,小儿及感觉麻痹的患者,应小心使用,防止发疱或灼伤皮肤。 4.麦粒灸 麦粒灸顾名思义,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作用于身体的特殊敏感点及相应部位,虽是属于直接灸,但不引起化脓与形成灸疮,具有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收效快,仅轻微灼伤或起疱,可在2~3日内结痂脱落。 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三棱形艾炷,安放在预先选好的部位。为了防止艾炷滚落,可以在灸处抹一点大蒜汁或凡士林,使之黏着。用线香或火柴点燃,任其自燃,或微微吹气助燃。至燃烧至二分之一时将其压灭,第二壮可放在第一壮的未完灰烬上,待燃烧至还剩余三分之一处将其压灭,第三壮燃烧殆尽,由于有前两壮的适应,可减轻疼痛,以后每壮都燃烧完全。对于各种痛症与一般的急性炎症,效果明显。 (二)间接灸法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有多种,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间隔者,称隔附子灸,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隔姜灸 隔姜灸即是以姜为间隔物的灸法,临灸前可根据艾炷的大小,沿生姜纤维纵向用刀切成片状,姜片的直径应略大于艾炷的直径,厚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生姜中含有姜辣素,挥发油中舍有姜醇、姜烯、樟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桉油等,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用艾炷加温后,其作用可增强数倍,从而加强了艾炷灸的效果。 适用于一切虚寒病症,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 2.隔蒜灸 选鲜大蒜头用刀沿蒜芽纵向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局部容易起疱,若不欲使之起疱,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大蒜的种类很多,以紫皮大蒜最为适宜。大蒜含有挥发油的大蒜素,有较多的黏液性液体,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但灸过1~2炷后,温度可使其刺激性降低。而且大蒜的黏性液体,可将艾炷牢牢地固定在皮肤上,不易脱落,因此在斜面皮肤上施灸时,是固定艾炷的优良隔垫材料。 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未溃疮疡、蛇蝎毒虫咬伤等。


编辑推荐

《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内容丰富,阐述简明,图文并茂,方法简便实用,疗效确切,是学习和应用灸法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于灸疗师、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校学生和灸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灸疗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 PDF格式下载



编的比较简单,还可以


这本书很好,写的比较全,很有用,就是价格贵点,但却是是本好书


拿到手里,就是自己想要的教材类书籍,喜欢性的阅读了一晚,获益良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