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2003-04
北京出版社
(日)三岛由纪夫
225
160000
唐月梅
无
《春雪》这部小说,使得浪漫的恋爱得到了极美的表现,曾写过很多体现日本男人严酷的武士理想的三岛,现在却把他生来就有的抒情风格尽情地喷涌出来。《春雪》中聪子和清显的“赏雪”与“幽会”,写得格外纤细、哀怨,充满了平安王朝文学的风雅余韵,达到了令人目眩的高超的境界。
三岛由纪夫(1925-1970),本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和剧作家。1949年发表《假面自白》,奠定了作家地位。进入文坛的20年中,发表了《爱的饥渴》和《金阁寺》等文学作品300多部,生前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序
谈《春雪》――三岛由纪夫
正文
三岛由纪夫主要作品及获奖
出版后记
值此三岛君的《丰饶之海》四部曲第一部《春雪》出版之际,我写了赞叹的文章。我认为这部长篇,可可能是《源氏物语》以来的日本小说的名作。《春雪》这部小说,使得浪漫的恋爱得到了极美的表现,曾写过很多体现日本男人严酷的武士理想的三岛,现在却把他生来就有的抒情风格尽情地喷涌出来。《春雪》中聪子和清显的“赏雪”与“幽会”,写得格外纤细、哀怨,充满了平安王朝文学的风雅余韵,达到了令人目眩的高超的境界。
无
三岛总是喜欢将人物置于人生绝境的位置,然后通过官能美来实施救赎,并追求一种残酷之美。超长篇巨作《丰饶之海》(1965-1970)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等作为三岛的绝笔之作,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的境地,为三岛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小说的第一部《春雪》描写了松枝清显的恋爱悲剧和他的死,是三岛文学艺术美的升华。川端把《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是作者“绚丽才华的升华”。三岛本人也曾总结说:“《春雪》是王朝式的恋爱小说,即写所谓柔弱纤细或和魂”。
北京出版社的这个“大师图文馆”系列,无论从选书、翻译、排版、配图、纸张、印刷等任何一方面来说,都堪称“精美绝伦”。薄薄的一册,拿在手中却是质感十足。我对这套书真的是相见恨晚,可惜了川端康成的那几本怕是没有机会再买到了,每次看着收藏夹中的“缺货”字样,总是深以为恨,却又忍不住抱着那么一点希望……如果你喜欢三岛由纪夫,请一定买这个系列的吧!错过它,真的是憾事!
很唯美的日本爱情
买的这本书是从第12节开始的,前面的节数都没有。但是抛开这些不讲,三岛的这本书还是写的很好
不知道为什么,我买到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是从第7节开始的,没有前6节的内容.我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里的图书存在盗版问题吗?还是印刷的失误.
这一版上来就是第十二章,书读了好几章才把人物关系搞清楚。内容不说什么了,就说说这版明明是节选,但书的详细信息上却不告诉我们,所以说上当了。希望别的朋友在选择这版《春雪》时注意到这一点,谨慎购买!!!
买回来才知道是节选本为什么页面上面不提示······钱虽然不多但不得不对网站报审慎之心了
本来蛮不错的书,寄到我手中竟然少了11章!看了别人的评论才知道原来大家收到的只有半截书.太垃圾!!!完全损坏了当当网的形象,如果不联系我退还此书,我不再在当当网购物了.
强烈反对这个版本!为什么?因为是节选本,节选其中一部分。在介绍里面一点也没提,上当了!
最初的感觉好像是郭敬明的幻城,美丽的男人的脸庞,飘落在胸口里的雪花,被雨水打落在地上的樱花。但是细细读下来,又完全不一样。三岛用极其细腻的手法描写了清显与聪子之间的爱情。
当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读的过程中,我好像进入了清显的心里,脑子里面,连他神经中最细微的颤动都可以捕捉的到。在山间和本多玩的时候偶遇聪子的一瞬间,他没有认出来她,被聪子侧脸所吸引,倾心于她的美貌,不过在认出来是聪子之后,马上就失去了兴趣。与聪子青梅竹马长大,就如习惯了被母亲宠爱的孩子,笃信着母亲不会离开,何况清显也确信这聪子是爱他的。
爱与恨
站在清显的角度很不理解聪子的内心,明明很爱清,但是又故意说出一些伤感的或者吓人的话,让人猜不透
爱情不仅仅是一个人的
异国王子的出现像酶一样,点燃了年轻人心中的骚动。心中很鄙视所谓的一见钟情。看,炫耀竟然成了爱意的急先锋。
匆忙读完了这本应慢读的书。深深感慨这位日本作家对美的创造力,许多人笔下的美是靠观察发现和描绘的,三岛是靠创造的,能创造更能毁灭。恍惚间也觉得他笔下死亡的美有着令人神往的成分。
20岁的松枝清显,弥留之际为见爱人一面忍痛一再登山寺,在最后一次拍打那道背后永不会有聪子的寺门之前,山峦寺院的幽美依然摄入了他的心魄。读到这里我甚是困惑。
直到再读到后面,他的好友本多,看着病床上因痛苦而扭曲的俊美无比的面庞,在极度心痛之余,有一些隐晦的妒忌,因为本多确信,即将离世的清显,一定在最后的痛苦中看到了什么常人看不到的,正如他过去短暂的二十年生命中一样。
然后我就忽然明白了,因为我也是本多这类人。
本多与清显是很好的朋友,却是两个世界的人,清显与任何人都会是两个世界的人么?这世间,是会有很多个清显,或者屈指可数?他们拥有远不同常人的对外物的感受方式、了解方式,不同常人的心理感情和表达,是不是这个世界最美的样子,只在这类人敏感忧愁的直觉里?
而本多,则和现在的青年更像,用系统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和构筑一个稳定的思想世界,在良好地包容了实际世界的一些规则后,去反思和探索。
一个人的所感所思就是他的世界。
可能做本多真的会更自由,至少他不会抑郁而终。
本多劝说住持尼恩准清显与聪子见面时,住持尼说的那段关于因果轮回的话,大抵道出了所有人的运命所在,颇为深奥,应为全书的思想基石。
终于把《春雪》读完了。读了3天,每天规定自己至少读100页。不这样给自己定下准则,也许这本书是读不完的。我就是在这心情下读完《春雪》的。
1.我读的是唐月梅译本。说实在话,吸收率能有读日文原著的30%,就已经万幸了。三岛的作品太日本、太贵族气了,没有在日本长期生活经历的话,根本不可能理解《春雪》中人们的情感、思维与行为方式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含义,也不可能感受到大段景物描写传达的气氛。也许,“最炫民族风”型(三岛是最日本的作家)的小说是不可能翻译的,只能读原著。
2.凭借有限的理解,我模糊地感受到这本书的核心是“禁忌的优雅”。这本书才不是什么悲剧呢,如果清显与聪子“幸福地在一起”那才叫真正的悲剧。我觉得,清显与聪子都获得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清显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更准确地说,是对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败、利益得失之类的福利不感兴趣,以他少爷的身份不感兴趣也没关系--------所以世俗的有关人生幸福的价值判断体系也不适用于清显。“他感到自己像一根扎进那家族粗指里的、带毒的小刺,因为他已经完全学会了优雅……精妙的毒……决心使自己美丽而白嫩的手不会磨出水泡,不会玷污自己的生涯,就像一面旗帜仅仅为风的存在而存在……唯一真实的就是:想到无止境、无意义的死而活着,见到行将衰微而燃烧起来,只是为了,没有方向也没有归结的“感情”而活着”。清显正是为了“感情”而活着的。
“我在热恋着聪子。
清显有生以来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感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无疑都是恋情。
他想,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触犯至高的禁忌。”
能满足清显的“感情”正是“触犯至高的禁忌”。“清显有个不好的倾向,那就是他轻蔑爱慕自己的人。岂止轻蔑,甚至近于冷酷呢。”如果清显那么容易地得到聪子,一定很快会轻蔑嫌弃她;而聪子也不会让自己被清显得到,不然她就丧失优雅、就输了。
清显与聪子的爱情本身就是带毒的残酷而美丽的雪绒花,优雅地飘落在空中,若接在掌心,霎时消融。情爱的挥霍发散之际,便是跌落湮灭之时。唯有得不到才是最好的。长久保存这最好的,只有选择死生殊途。
全书在52章达到高潮。
“每个角落都是寂静无声,都是十分明晰,世界都是带着无以名状的悲愁,在这样一个纯洁的世界的中心,毫无疑问,聪子的存在就像一尊小小的纯金佛像,隐匿在这中心深处、深处、最最深处,悄无声息。但是,如此晴朗、如此陌生的世界,究竟是我们住惯了的这个人间世界吗?
……他咳得满眼泪水,看起来白雪也湿润了,更加耀眼夺目。这是,清显蓦地忆起十三岁那年,自己手牵春日宫妃裙裾时的往事,那是他抬头望见春日宫妃的黝黑的头发下掩映着的晃眼的白皙的勃颈。那白皙如今仍朦胧地呈出在眼前。那正是他在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向往的令人销魂的女人的美。
天空又转阴,飘落的雪花渐渐变密了。他脱下皮手套,伸开掌心去接受飘落的雪花。 雪花落在灼热的掌心上立即消融了。这双美丽的手一点也不脏,连一个水泡也没有。清闲不由地想到:自己在这一生中,终于把这双优美的手保护住了,决不让它沾上泥土、血迹与汗水等等污秽的东西。这是一双只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才使用的手。”
3.绵密地笼罩贯穿于整本书的“优雅”,在日本的语境中的含义比在中国的语境中宽广得多,是文化基因中传承下的传统,有贯穿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美、智性与强大的内心力量的结合体。
除了谈了一场“禁忌的优雅”的恋爱的清显与聪子,书中其他人物也体现着不同类型的优雅。
本多是充分展现日本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好青年。“他的心只被本多那种冷静、温和而有理智的性格所吸引……本多长相老成,五官平常,毋宁说有点装模作样的样子。它对法律学颇感兴趣,平日将不轻易在人前表现的敏锐的直观能力隐藏起来。本多表面的表现,毫无官能性的东西。然而,他会使人感到有时在内心深处燃起烈火,乃至仿佛可以听见燃烧柴禾的劈啪声,这种印象往往来自本多的这样一种表情:他不时眯起轻度近视的眼睛,紧锁双眉,总是紧闭的双唇偶尔才微微张开。……也许清显和本多原是同根生的植物,而开出的花和叶却全然不同。清显将自己的天性毫不保留地裸露出来,这是容易遭受到损伤的,他还让同自己的行动动机不一致的官能像淋浴了春雨的小狗那样,连眼睛鼻子都布满了水滴。与此相反,本多早早就洞察人生当初就是危险的,然后选择了避开过分明亮的水滴,而把身子畏缩在屋檐下。”
清显的祖母出场不多,却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物。当她听说清显把即将与皇室订婚的聪子的肚子搞大后,她用明快的仿佛自由驰骋的马蹄声的语调说“让洞院宫家的未婚媳妇怀了孕,真是有本事啊。现时这种事,胆小鬼是不敢干的。这太了不起了,清显你真不愧是你祖父的孙子。敢干出这种事来,哪怕坐牢也是你的本愿。不至于判死刑吧。”一个深居简出的老太太竟有这等沉着刚健的魄力。“她具有一种能力,就是从不名誉的行为中发现野性的高贵,以及为了维护名誉而将真正的高贵敏捷地隐藏在自己的手中”。她还很有心情地对被禁闭在家的清显说“按从前的话说,这是闭门蛰居。假使学习厌倦了,可以常到奶奶的养老所来玩嘛”。
蓼科与《黑执事》中的圣塞巴斯蒂安、《推理就在晚餐后的》影山是一类人---------理想的执事。一丝不乱的头发、涂着厚厚白粉的脸、抹着京都闪光胭脂的嘴唇……“她相信自己生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充当最后给别人弥补破绽的角色……她的哲学是:这世上不存在什么安全的事物。然而这却是她舍弃了自身的安全,把这一哲学把做冒险的借口。……一对美貌的青年男女,通过自己的穿针引线得以幽会,而后自己凝望着他们那没有希望的恋爱之火在燃烧,而且越燃越旺,这使蓼科不由的涌上了一股猛烈的痛快感”。浪尖上的剃刀般的危险使蓼科兴奋,而她有着沉着绵密地处理危机的素质,有能力让激流在暗中汹涌,使一切不显露从而看起来不存在。
绫仓伯爵的优雅是“延续27代一直吃皇上俸禄”的。“绫仓伯爵只是泰然置之,因为他觉得,相信所谓悲惨的结局的人都是多少带点低级趣味。这件事是绝对不能相信的。同悲惨的结局相对,还有所谓假寐。坡度小而漫长的斜坡,即使在向未来的方向无限的滑落,可是对球来说,坠落是常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动辄或愤怒或悲伤,就如同抱着某种热情,渴望着老练的心所犯的过失一样。然而伯爵绝不渴望什么老练。……唯有拖延是上策。接收时间微妙的蜜的滴落般的恩惠,远胜于接受所有果断中的隐藏的鄙俗。不论任何重大事件,只要搁置下来,那么从搁置中就自然会产生利害,这样总会有人站到自己一边。这就是伯爵的政治学”。
4.“官能”“肉感”这两个词在书中出现多次。而我还不能够理解日语中“官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中文里找不到没有对应的翻译。
好久远了。
因为一个人知道这本书。因为“聪子”的名字欣喜若狂地觉得她与我有着不一般的联系。曾经那么热爱,因为它细腻到极致的描述。清显那张俊美的脸似乎就栩栩如生的就在眼前。那时从没去想过,聪子爱上了他什么,是青梅竹马朝夕相伴的“习惯”,还是仅仅是他俊美的容颜。这样的悸动被那时的我如此的赞同,仿佛说不出的爱和暧昧,才是最真最美的。
可惜可惜,两人都只是孩子。幼稚到从未考虑将来,从未考虑责任。幼稚到直到完全失去了才意识到珍贵,幼稚到失去了还自私的去剥夺对方幸福的可能。
悲剧是必然。或许,所谓的时代的束缚只是一方面,更该叹息的,是两个人的不成熟。
围绕“还来得及时万万不能选择去改变“和”时机成熟的时候往往太迟太晚无能为力“的矛盾,被限制在无论怎么斡旋都不可能解决问题找到出路的死循环里的清显与聪子,被三岛由纪夫不免俗地设定了剃发为尼和死于肺炎这种极少数能够相对完整地保存纯粹和美的结束方式。
《春雪》是《丰饶之海》的开篇之作,而这整部佛教转世题材的超长篇又是三岛的绝笔,出版社收到《天人五衰》没多久就收到了他切腹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背景带来先入为主的想法,总之,读春雪就觉得他像是在倾尽所有,不留余地地进行一次必须没有缺憾的创作,没有任何死角严丝合缝地阐述着自己对”美“的理解。聪子提出邀约与清显坐人力车看春雪时逼人窒息的美,两位暹罗王子从信中得知月光公主病逝时几近昏厥的美,饭沼被无可名状的被动的理由驱使进入书房与峰子野蛮交合时欲望暴露在眼前的羞耻的美,时年二十岁的清显心跳戛然而止时死亡的美。
任何事情从开始的时候都有关于结局的征兆,无论人物们多么煞费苦心地张罗看似万无一失的计划试图孕育所谓”美好“的转机,让事态朝着自己期盼的方向发展,到最后都会被证明只是徒劳,我们大多不愿意过早地相信那就是确凿的不会改变的结果,挣扎的过程中零星的那点美和无穷无尽的窘迫和折磨最终都会被紧随毁灭而来的”结尾的美“所掩映,变得不值一提。
轮回就是让这些悲剧重蹈覆辙的一种机制。没有看过晓寺和天人五衰,据说收尾处受尽岁月摧残磨损的本多和聪子见面的时候,本多谈起清显的事,她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我相信这并不是聪子为了避开提及不快往事才说出口的遁词,三岛的本意应该是她真的忘记了。悲剧不是用来区分好结果和坏结果的一个词,悲剧只是所有结局的总称。
二零一二年十月五日,开始读三岛由纪夫所著《春雪》,由书一开始便被情节中带有的那种特殊的氛围所深深吸引。同时也想起曾经的人对我讲述的那一段书中的描写,不禁热烈的期盼着。等读到那一句,饭沼接过松枝清显递过的钥匙,那钥匙仿佛是被折去翅的蜻蜓,不由得从书中的世界跑到了回忆的世界,很多往事随着秋风一起吹进了心里。
等到读下去,饭沼进入书房。我不禁感觉到一阵毛骨悚谈,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那些深藏在层层叠叠理性之下的幽暗欲望,突然间有了一丝愧疚,对于曾经的人和事。绫仓聪子的形象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位旧人。只不过与书中不同的是,如今的你我,都以自己的方式,平缓的在各自的世界里隐居了起来。
请原谅我没有成为你的松枝清显,尽管你也并不是绫仓聪子。我想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描述,我大概不会因为我自身对于川端康成的喜欢,而去读三岛由纪夫,也便不会游离在如此美妙又哀伤的文字以及故事中。当然也不会把如此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联系起来。尽管曾经并没有约定的婚期或是什么其他的不可抗因素,但是,人的缘分,或许就在于短暂的相遇之后的彼此错过,这就是命运。
面对爱的时候,偏要硬撑着说不爱,而面对爱的远离,便要舍身忘我的追逐上去。可惜我并没有松枝清显那份勇气,当然,或许我也没有那份爱。我所清晰的,在于或许本来我就没有爱过,我只是沉溺在自己的多彩想象以及幽暗心理的熔融中。只不过,尽管时过境迁,仍忍不住回想。尽管逝去的时间不久,却好像已然苍老了许多岁月。
我想三岛由纪夫传达给你我的,或许正是那种阴沉幽暗的爱,并不十分光明正大,但确实就是生命本身。所以松枝清显死了,在书末的寥寥数字中,便随着故事消亡了。追不回的爱,只能以疾病缠身的方式演绎一个人孤独的落幕的殉情。
人有时候不应该读太多的故事,尤其是三岛由纪夫写就的故事。这故事虽然不令我格外悲伤,以至于痛哭流涕。却以一种渗透的方式偷偷进入到我的心绪性格之中,那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衰颓之美,带着些许落寞与不舍的决绝,就像是没有回头的挥手告别,没有眼泪,只是寒冬过后,乍遇暖春时节飘落心头的雪。温暖的不是接下来的和煦春风阳光,而是寒风中裹紧的衣服,彼此相伴的踽踽前行。
二零一二年十月六日,读完全书。骤然感觉在活着的世界里,爱先于生命,提前一步过早的消亡了。翻看一下日历,此时已近寒露时节,不知不觉中深秋已经来临,我深知,在这个我最喜欢的时节里,悲伤要开始慢慢流淌开来。这让我不得不强打精神,努力的思忖着:是时候读三岛由纪夫的下一本书了。
三岛和川端康成是最喜爱的日本小说作家,两人都是从优雅出发,而三岛一直在挑战危险的题材,尤其以触犯禁为多,以悲情来引导优雅,烘托出异样的美,无疑,《春雪》无论从文字描绘还是故事性都是超绝的,只是读三岛的文字就可以如痴如醉,作为三岛巅峰时期的作品,本文的文笔优雅中又展示出强烈的刚猛,与三岛本人尤其一致,悲情的经过和故事结局也令人痛彻入骨,而更重要的,是三岛对清显人性的剖析,而清显这种人,在之前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三岛通过对这种复杂、细腻到极致的人的描绘表达出了其精彩绝伦的笔法,本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为经典中的经典
另:唐月梅大师的翻译也值得称赞 这版的《春雪》值得收藏
三岛和川端康成是最喜爱的日本小说作家,两人都是从优雅出发,而三岛一直在挑战危险的题材,尤其以触犯禁为多,以悲情来引导优雅,烘托出异样的美,无疑,《春雪》无论从文字描绘还是故事性都是超绝的,只是读三岛的文字就可以如痴如醉,作为三岛巅峰时期的作品,本文的文笔优雅中又展示出强烈的刚猛,与三岛本人尤其一致,悲情的经过和故事结局也令人痛彻入骨,而更重要的,是三岛对清显人性的剖析,而清显这种人,在之前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是很少出现的,三岛通过对这种复杂、细腻到极致的人的描绘表达出了其精彩绝伦的笔法,本书绝对值得细细品味,为经典中的经典
只读春雪的时候觉得三岛提出的轮回之说有点意思。
但是只是有点意思~
后来再读奔马的时候才明白,这是个必需的关联。
他对清显的爱使得他对轮回一说坚信不疑~
并由此延续。
以及关于自杀~
三岛实在是有点过于沉迷了。。。
一直并不喜欢范宗沛,纯音乐做的无骨如水,卷曲淙流,并无特别的值得回味的滋味。
但在火车上读书时,却一直在听水色。保留了很多年一直因为若干理由不删除的唱片,又转移到手机上跟随着再次出行。
这样的曲子着实配得上这样的文字。
心里不断感慨着,不断循回播放着唱片,也以每十小节一段的速度来读这本书。
我知道这就是我心目中伟大小说的滋味,如同层层递进的两人关系,如同山穷水尽的倒逼,如同无法停止的爱和延绵不绝的恨,如同尖刀刺腹时的由衷解脱与最后释放的真诚的眷恋。
只有在死,面对死,体验死时,才会有这样的情怀。
与其说清显在折磨自己折磨爱人,不如说他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衡量生命的价值,以扭曲的不正常的疯癫的姿态来对抗父母赋予他的身体与意志,对抗因为伯爵一袭怒言而造成的戏剧,对抗,这种来自西方社会的存在主义的烙印深深的打在三岛的文字之中,如果这只是一段用来讨论爱情峰回路转死路一条的文字,那么有更伟大更宏伟的巨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在前,而三岛只是写了一个小篇章,况且清显死的太是时候,也太过于追求戏剧的效果,终究,在我的理解之中,这并不是一本以讨论明治后期爱情故事为目的的小说。
而是三岛在表达他对美的理解和对自我构造出的世界观的表达。
聪子清显乃至所有人物都是脸谱化戏剧化设定而成,并无深刻的细微的描绘,而更注重对他们的脸、头发、脖颈、衣服、甚至身体的呻吟与欲望的描述,而放弃了用更细致化如同红楼梦一般无微不至的描摹来重现历史。
终究这只是一副三岛眼中应该存在并流传下去对日本民族对美的理解的千层表达。
这可以说是我读过小说中对女性美描述的最极致的一本,无论从中到法,更无论什么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度,无人能与之比肩。并非庸俗的香艳,也无具象的身体描绘,而是不厌其烦,不厌奇精的对衣服对眼泪对神态一再的勾勒,让聪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令人向往的美。
是的,三岛对美如同日本民族对美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不求其神韵,而更重表现,不求水墨写意,只重工笔细描,不断的用微小的笔触来描绘心中的幻象,在这点上如若功力淡了几分,立即显得流俗,如同日本浮世绘无法与中国国画像较,但如果浮世绘构筑了前所未有的神奇境地笔触又惊人的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话,那又是国画这种本质写实的艺术形式所无法触及的高度。
竟然能将一个女子的美描述的惊世骇俗,能让几千年来的无数小说比下,需要的又是怎样的天赋与刻苦,加上怎样强大的精神才能完成。
写字天然是痛苦的,这种痛苦仅自己知道,对表达不停歇的眷恋,对过去无休止的追忆,对幻象无穷尽的描摹,是孤独的写作者自己才能体验到的享乐与折磨。
在这点上,春雪对聪子美的描摹超越了故事结构,超越了哲学讨论,佛学论说等等,成为这本小说之所以能称之为伟大的最重要的点。
终究人是局限的,对世界的理解,对政治的解读,对人类的救赎都具有无休止的时代局限性,如同书中所讨论的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一样,今日的改变费尽了一生也不见得有所成,说不定后世自然会朝此发展,人,个人之力终究是无意义的,任何伟大的人都无法在任何时代都伟大,这种明显的存在主义口味的讨论也是三岛心中所想,任何对结构对故事终极的追求都显得渺小,毕竟好的故事太多能模仿参照写出更好故事的可能性也太多,怎样才能创造出伟大而空前绝后的作品,怎样才能让自己安心的去追求死亡。
那只能是对美做力所能及的终极的诉求。
三岛是不爱女人的,可对女人的描摹又是如此的美,如此的震撼而真实,仿佛是对理想国的描述一般。聪子其实代表的是以阴柔文化为代表的日本,是三岛极端的对日本的爱恋,聪子的衣服、头发、气场、脖颈中透露出的性感,以及剃度出家的性情,至死不渝的爱,都是日本国最深刻的体现。
三岛爱国超越了军国主义,乃是对日本从古至今的旷世的爱,他将这种爱集中到聪子身上,写出了神话般的作品。对文学乃至个人来说,都如同神助,自有奇迹二字存在。
在写最后四部曲之前,三岛必定已经构想好了自己的死,以必死的心态来做最后的尝试,但其实想在最后一部得到的最高潮反而在起始就已得到,春雪达到了三岛文学生涯的最高峰。
如果我苟且也算是写字的人的话,那从写字的角度说,三岛用力过度的尝试确实一下冲到了高潮,但也耗尽了真气,无论如何,春雪写的太过用力而无法在短时期内超越,三岛也逐渐感到似乎才华用尽或感觉到沦为平庸的压抑,才会用生命的结束来强行终止这一必然进程。军国主义也许只是一个比较好的借口。
终究,日本国骨子里是极盛的阴柔,但为了克制阴柔又培养出了极端的暴烈,自裁剖腹斩首比比皆是,尤其集中出现在军人和作家身上。我喜欢的日本作家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方式终结了生命,终究,人如果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不如就在最美好的时候结束,如同樱花,不留残孽惹人生怜,不许他人窥见风华伤逝,这也就是这些自裁的作家大多配得上伟大的原因。
不仅作品伟大,更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印证自己所秉持的美,这就不是文学技巧等劣等作家才谈论的话题,这就如同宿命与使命一般的起始与结束。
很多年未因为读书而流泪,上一次是此地无人永生,这次是春雪。也许是因为对伟大的仰慕,而或是对伟大不能持续并必将陨落的伤感。
是以为记,终究死于追求伟大的路途中,也完胜庸碌百年。
古柯碱
2012年7月14日于厦门某咖啡馆
这是一本文字胜于内容的书,看得很慢,因为每一段描写都很美,一如既往的日本文风,细腻,读起来像是清泉,一滴滴地沁在心上。
本来很想吐槽清显的性格,本来想说这就是不能爱一个幼稚男孩的典型案例,但是,读到最后发现,这不就是初恋的美嘛,越是青涩越是矛盾,越是喜欢越是不安,而清显那完美主义的性格也注定了结局的壮烈,那是一次对世俗、对时代的冲撞。
你在我心里,我在你心里,就是一生一世。
在大学时读了三岛由纪夫的一本书恰好也是这名字,内容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场美丽的雪,一个绝世的女子,一场悲伤的恋情。
以后有机会要再看看的,本来应该很幸福的两人,却因为各自的变态性格阴差阳错的悲剧了,这种小清新伪装下的重口味一向是我的最爱。
虽然这么说显得我也有些变态,但我也只能粘包赖这个社会,毕竟现实远比小说重口味的多。
本来很相爱的,本来应该幸福的,本来应该在一起的,这个世界本来的事很多,但在爱情里就不应该有这个词汇。谁也说不清它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常常美好的开始往往都是一个悲剧结局的开端。
所以所谓的爱情大概根本是一种不可抗力,多半是荷尔蒙分泌导致的非理性的生理冲动。这种冲动就像脑震荡后遗症似的,有的人晕一会,有的人晕一年,有的人晕了一生。但却没人知道为什么。
抑或当真正清醒时才知道人在梦中也未必是坏事,至少不用去学会忘记……
回头看看我写的东西要表达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大概我才是仍在梦中的那个人,却还要不得不忘记。
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丰饶之海。卷一。春雪》
人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事物产生解读的不定性,反应了人生作为一维轨迹的不确定性。而在纵观整个过程时,会陡然发现在某一些点上提出的问题会渐渐清晰,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至于这个过程是否会逐渐逼近一个确定的最终结果,我不知道。但如果有,很可能就是近一年多来困扰我的问题,为何而生活。或者换一种装逼的说法,生活在何处。
“一味的写字,最终只能落得灵魂空瘪的下场,只有阅读,才能给予救赎。读,其实是比写更重要的部分。有时候自己也会想,自己的事业必不会与文学有交集,有必要在上面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吗。渐渐明晰的觉得,这是一种淬炼,不进行阅读的人生活可避免的会乏味并使得其思想脆弱。阅读本身并没有目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和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虚无相对峙。”《再见春分》
差不多3年以前我问自己,为什么要阅读。当对象是相对严肃的文学作品时,这个答案变得模糊,我当时知道不同于流行读物或者教材,这个答案不是快感也不是知识。我只能勉强的告诉自己,它只是没有目的在我们的生命中游荡。于是我用目的性的空洞,敷衍了自己提出的对意义性的提问。《再见春分》和《已然立夏》两篇文章都是我自己喜欢的篇章,但回头去看,当时的想法难免粗糙,但也如同一枚鄙陋的武器,饱含一种待发的力量美。阅读,包括电影,更多的时候是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社会的探求和理解。一些本身在心中盘旋成型的思维模式,通过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得以实体化,从而让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身。同时基于这个理解,我也回答了自己曾几何时的另一个问题,文学作品和文学读物有什么区别:是否可被被解读的多样性即是文学性的所在。如同一滩静泉,可以投射出为之驻足之人的倒影。巨人还是侏儒,于是他们看到的依然是巨人或侏儒。而读物的话,往往缺乏解读的多样性,或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误解扭曲自身的形象,比如一些的网络读物。也许是这种扭曲,在一些时候引起我的不悦。
更早些时候,和一个朋友讨论了一首歌的歌词,关于我爱你。
你眷恋的 都已离去/你问过自己无数次/想放弃的 眼前全在这里/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 你拥抱的 并不总是 也拥抱你/而我想说的 谁也不可惜/去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我所有的何妨 何必 何其 荣幸 在必须发现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至少你可以说/我懂 活着的最寂寞/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 都是人生/当你不遗忘也不想曾经/我爱你
不少人都熟悉这首歌吧,那么这首歌里写的是热恋或是分离,是相爱却从未在一起或是分别却依然相恋;或者,这首歌真的是在写爱情,还是人生或者命运;再或者,关于我爱你,我爱的是你,还是我自己?当我们面对我们以为的身外之物的时候,比如音乐文学电影戏剧,我们太容易暴露自己的内心。反复看过电影中,大逃杀和泰坦尼克在我看来竟然是表达的相同的主题,在死亡面前的人性美;而大话西游三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幕却是黄沙之上,至尊宝拔出紫青宝剑后,紫霞的一句“趁天色还早,陪我去市集转转吧”,宿命般的爱情降临的时候,也只能如此吧,于是才会有后面玩笑般的表白和心里留下的一滴泪;伟大作品的主题往往相似:人性,爱和死亡。未进主题,我却开始犹豫是是否应该写下去,总是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庞大的隐喻之下看出我在想些什么,这种情况其实让我自己感觉到危险。当然同时一种更好的隐藏自身真实思想的方式就是写得很长,长到耗尽大家的耐心。其实现在我已经弄不清楚,相对与阅读,我写字的诉求又是什么?
说不定有一日我欲求剑而刻舟,回顾我一路走来的风光时,可以细细研读现在的文字而找寻到一些不靠谱的线索。曾经下大决心去掉隐喻以真诚地向特定的人描述自己的想法,但现在看在这种方式的真诚性其实有待商榷。我能确定的只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并通过联系所有的思维模式搭起整个的框架以不断的探求和反省,所有探求和反省过程中结果其实都无关紧要,他们只在出现后被推翻前有意义,而恒定的思维模式本身,就是隐喻。
下面尽量简要的谈谈主题。禁忌的美学。看完整本春雪,禁忌和美两个词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三岛说:“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过就是我个人更愿意把优雅解释为美。所谓大美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伦常之于饭沼,爱情之于清显,不多过问之于本多,在整个青春过程中,他们都有不愿触碰的禁忌,反复灌输自己以致画地为牢。于是当他们有一日触犯禁忌的时候,就成就了大美。中间不得不提的还有一名出现次数不多的月修寺的尼姑,默认般的违抗天皇也已经触犯了至高的禁忌。
恪守禁忌的过程是一种苦行僧似的历练。原因不同而造成不同的效果,但整个恪守的过程会把人逼向一种矛盾的境地。一边是长期被压抑导致的巨大的触犯的欲望,一方面是自身逐渐对禁忌存在的习惯和接受。于是在这种平衡中触犯的欲望和能量不断被积累,并在触犯禁忌的一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并显示出原始的美丽。但这种原始的美丽往往不优雅,而优雅的美往往是相对平凡的。这就是我之所以不同意译本中选择优雅一词的原因。虽然恪守禁忌一事已经逐渐的淡出人们的意识,更多的时候都是劝导人们要及时享乐,但没有禁忌,也就无法收割的更上层的愉悦。设立禁忌,恪守禁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无限的大美,在习惯已经的桎梏之后再加上一些更加严格的款项,在遵从的残酷的形态下才会有一种淡定的心态。也有人称之为底线,道德标准或者其他,总的而言就是这么一回事。
关于立与破的问题,若以死为一切禁忌的破以简化,就很好囊括。
美人理应夭折,因为客观的看,美只限于年轻,所以人若无等待老丑和自然死的精神准备,应该尽量早死。
但现实的可笑处是,不能够在这么一个恰如其分的时候死掉。因为不能死掉,一切纠结与辗转便成了笑话。
因为读的是电子书,无法知道所摘的部分确定为哪一页,又不肯胡乱填个数字上去,故无法做笔记。写在这里,做一个摘抄,也许有灵犀一闪时,说上两句评论也有可能。
1.”因为一切神圣的东西都是由与梦幻、回忆同样的因素构成的,由于时空的关系,就会产生与我们相隔的东西出现在眼前的奇迹。而且这三种东西的共同点是都无法用手触摸。从无法用手触摸的东西后退一步,它就变成神圣的东西,变成奇迹,变成仿佛不可存在的美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具有神圣性,只是因为我们手指的触摸,才变得污浊。人实在不可思议,只要用手一触摸,就会亵渎别的东西,而本身又具有可以成为神圣东西的基本素质。”
2.想到聪子的存在感一天天远离而去,很快就要去到自己远不可及的地方,不禁心中涌起一种妙不可言的快感。如同目送给饿鬼布施的灯笼将光影映照在水面上顺流远去的景象,清显期盼它走得越远越好,走得越远,才能从中证实自己的确具有力量。
(年轻人的幼稚啊。)
3.他失去了聪子。这也好。连原先那样的怒气也会很快平静下来的。感情得到充分的节约,犹如一只被点燃的蜡烛,虽然明亮炽热,烛身却渐渐融化,待到火被吹灭,只剩下黑暗里的孤立,但当然也没有了身体再被腐蚀的惧怕。他觉得自己在处于这样的状态,这才懂得孤独就是休息。
(待到火被吹灭,只剩下黑暗的孤立……但当然也没有了身体再被腐蚀的惧怕……这就是彻底融到黑暗中孤注一掷的快感吗?)
4.“……这一天会来到的,而且为期不远。到那时,我敢保证,绝不会犹豫不决。我既然已经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我不打算永远占有。无论什么样的梦想都会终结,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如果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岂不愚蠢吗?我和那些‘新女性’不一样……不过,如果真有永恒存在,那就只是现在……您迟早也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5.当电闪雷鸣的狂风暴雨过后,满含悲伤的光润的丛林一定会更加茂盛成长。
6.“我们走的不是道路,而是栈桥。总会有尽头的,而前面就是大海。”
7.以另一种犯罪拯救原先可怕的犯罪。结果是两起罪恶相互抵消,两个罪恶都不复存在。把一个人为的黑暗混杂在一个黑暗里,从而产生恐怕的牡丹色的曙光。而且这一切都在秘密中进行!
三岛由纪夫很擅长描写人们的心理,甚至有点过了。文中的那两个十六、十七岁的青年——不如说是少年,我参照着他们的心理回忆着当年的自己,觉得三岛由纪夫在有些地方不大切合实际。而我尤为佩服他的也是尤不喜欢他的地方在于,他把人们那种心中的阴暗描写的很具体也很到位,这使我很压抑,毕竟这是谁都不喜欢的黑暗的一面。我难免的想,怪不得他要自杀了。
之前早就耳闻三岛的《丰饶之海四部曲》,想看的时候问过朋友的观后感受。说老实话我并不太感冒,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不喜欢悲剧式的结局,感觉这个故事不就是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吗?而且鉴于之前读过村上春树的书后我对现当代日本作家有一定的误解,从他的大作《挪威的森林》就开始了,直到《IQ84》彻底让我对他死心(当然我个人没有对村上有个人攻击的意味),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我对于书中过于把sex当做表现内容的方式不太接受。买《春雪》是在逛三联书店的时候买下的。我买它的时候并没有仔细的翻开去看三岛的描写,而让我决定买这本书的冲动是书背面印上的书中小段:对清显来说,这种不安还是第一次。不安促使清显去握聪子得手。聪子顺从的将手伸过来,她的手指张开着,令人心烦,清显立即紧紧握住她的掌心,几乎要把它握碎了。聪子一点也没有流露出疼痛的表情,使清显那股猛劲有增无已。远处二楼的灯火余光,照见聪子的眼镜隐约含着泪珠,这时候,清显心中涌起一阵阴暗的满足感。
在一开始看这段的时候我觉得怪怪的,但后来再看别的书的时候咂么出味儿来了,三岛把少年心里在于爱人见面的复杂感觉和情景描述的太巧妙了,把人心里的矛盾心态描写地很让人回味。使少年的不安到心里的满足写的不落俗套,却让人觉得十分合理。后来买回家细细品读(嘿我可是冒着挨我妈骂的情况下,学习时偷偷看的)觉得原来日本国的作家也不是全都是村上有些色情的文风,三岛很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真的是我对于他《春雪》的感受,很细,细到让人觉得不像是一个男作家的作品。
第一次写的评论,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小看法,瞎写写~
【小说精读】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超长篇巨作,前后分四部—《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将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他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四部曲之一《春雪》 活动链接 http://t.cn/SqEzun
这是我读的三岛的第一本小说,除了三岛优雅细腻的文笔之外也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纤毫毕现实在美得不可方物。
在能够感受到清显对聪子的情感的那一刻我马上想起《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的一句话:“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可是读到最后竟是有些迷惑的,我还是无法给“爱”下一个定义,清显爱聪子,是爱的这个美丽优雅的女子还是爱的这种玉石俱焚的绝望和孤独感,这不好说。不过要是纠缠于这个问题上未免显得有些多余,毕竟作为个人来说我不知道爱一个人的终极定位是否只是爱的自己。
清显俊美、孤独、忧郁,仿佛让人感到是他这种柔弱的至美注定了他带着自怜和自负的性情。他徘徊于自己的苦闷中不愿意脱身。他记录下做过的梦,认真仔细地写在自己的梦境日记里面,偷偷沉浸在幻想的惆怅和满足中无法自拔。他爱着比自己大的聪子,但是不肯轻易表露心声,由于认为聪子所具有的教育者的力量使他觉得自己比她弱了一筹而感到极其不满。他不断把自己的担忧和抑郁放大,更不惜用行动和言语伤害聪子以表明自己的果决。
开篇提到的那张给清显留下最深印象的题为“祭吊德利寺附近阵亡者”的照片如本多所说正是他给爱的定义:如同战争一般的残酷。清显的爱聪子也就这么接受了,接受了这种不求平静和顺举案齐眉却只为了两败俱伤互相毁灭的爱,更同清显一起在这场由他亲手酿造的苦酒中痛苦又痴迷地沉醉着。
其实聪子可以说是清显内心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的牺牲者,她不会有任何歇斯底的埋怨,也不会去以死相逼,而只是默默地爱着清显,包容着他的任性。尽管她也是心甘情愿而且享受到了短暂的厮守,但是我实在是不想承认她得到的是她应该得到的,或者说是适合她的。可能在我眼里清显太飘渺,而聪子理应是该有个温和的丈夫给她安稳的一生的。
说到底最终的结果清显是无法摆脱责任,聪子那将在青灯佛前终老一生的未来和他自己的死亡,都是清显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他本可以挽留一切,但要是这样的话小说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清显该是不属于尘世的人,太过于沉湎与幻想中只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绝望和痛苦。如同影子一般,清显死在年华正好的时候。
这正是三岛要告诉我们的:美不是成全,是毁灭,是予之极致的抹杀,只有这样这俗世中短暂的美才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害怕长大,怎么办?
生与爱为表里,悲与美为一体
啊,够了
姑娘见谅:)
有机会来魔都,还会参加你的朗读。不过三岛过分年轻的思辨,确实不是我的菜,尽管有着很大程度的洞察力。但他不是像活在那个时代之上的杳然的存在么?太浪漫了,就像没有经历过原子弹
同意!非常欢迎!!!记得带无锡小笼馒头!!!
哈哈好,请自备微波炉
好可怕。。。
比美更美的,是美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