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凝固的历史

李明彦 北京出版
出版时间:

2007-4  

出版社:

北京出版  

作者:

李明彦  

页数:

319  

Tag标签:

无  

前言

谈起建筑,人们往往喻之为“凝固的音乐”。的确如此,欣赏优秀的建筑,如同聆听婉转优美的乐曲,会令体内爱美的细胞顿时活跃,内心感受到无边的愉悦。东方建筑如此,西方建筑亦是如此。论形式,东西建筑风格趔异;论美感,两者各有千秋。东方建筑,像人间的一曲古老弦歌,情意绵长;而西方建筑,更像赞美天国的咏叹调,激情荡漾。本书用最精彩的文字,最精美的图片,带你进人世界建筑的神圣殿堂,去聆听东西建筑共同演绎的华美乐章。这部华美乐章的序曲,要追溯至遥远的蛮荒年代,史前人类栖身的山洞、树枝棚,展现了一种粗野、自然的美。古埃及建筑翻开了人类建筑史的华丽篇章,这里的金字塔、神庙、方尖碑在向人们讲述着神话。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宏伟巨制是为我们所熟知的旋律。古希腊是一个神话的国度,更是一个艺术的国度,其境内的神庙极多、极美,帕提依神庙便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古希腊人讲求精致几乎是难以超越的,而古罗马人则在壮观上大做文章,拱券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使得他们的万神庙如宇宙一般开朗;罗马的大角斗场,同样是令人惊叹的作品。罗马帝国的余晖还未散尽,天国的神话便降临了。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世界建筑这部宏伟乐章中的高潮阶段渐渐来临。教堂,这座人间通往天国的虹桥,为世界建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方人对建造教堂如此热衷,对教堂的规模和质量又是如此挑剔,以至于一座大教堂的建设周期,往往横跨好几个世纪。也就是说,那些狂热的人们往往只能看到一座教堂的开始建造,却无法目睹它竣工后的风采。但这并不影响各种风格迥异的大教堂一再涌现:罗马式、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式等等,旷世杰作比比皆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百花圣母大教堂、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无一不是世间最激动人心的杰作。宗教中的上帝出现之后一千年,人们对上帝的崇拜达到顶峰,此后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人性”、“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大,上帝的价值遭到怀疑,而人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建筑上,则表现为人对自身居所的要求大大提高。有权有势的君主和贵族们开始大兴土木,将自己的府邸造得气势恢弘,内部装饰得极尽奢华,到过卢浮宫、凡尔赛宫的人,对此一定留有深刻印象。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现代,世界建筑的乐章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出现了激动人心的新旋律,而这要归功于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出现——钢铁、混凝土逐渐代替了石块,成为西方建筑材料的主流。伦敦的水晶宫,这座由钢铁和玻璃组成、施工期仅9个月的庞大建筑,给沉浸在古典建筑中的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而“钢铁巨人”埃菲尔铁塔的横空出世,更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惊叹号,预示着新的建筑时代的到来。此后,世界建筑的发展,已经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了。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古根海姆博物馆、流水别墅……这些令人瞩目的建筑奇观,如同乐曲中那悠扬的和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新的升华。世界建筑这部华美的乐章,在历史的舞台上已演奏了数千年,并且还将继续演奏下去。限于篇幅,本书所讲述的经典建筑,只能算是其中的精彩片段,遗珠之恨在所难免。读者若能从中领略一些艺术之美,我们也就知足了。

内容概要

  石头洞穴到水泥丛林、宗教精神的高度体现、意大利的华丽、新古典主义建筑、现代派建筑的萌芽、格罗佩斯与包豪斯校舍、世贸中心双子楼的缔造者、高度工业技术倾向、帕提侬神庙等方面的内容。《凝固的历史:世界建筑故事》用最精彩的文字,最精美的图片,带你进人世界建筑的神圣殿堂,去聆听东西建筑共同演绎的华美乐章!

书籍目录

聆听历史的声音——从石头洞穴到水泥丛林史前建筑——琼楼玉宇的源头洞穴——建筑的最早源头树枝棚——就地取材的高脚楼砖与夯土——文明拓荒的利器坚硬的石头——古老的欧洲石头建筑古埃及建筑——不可思议的“奇迹”金字塔的建造方尖碑与神庙古代西亚建筑——传说和遗迹中的建筑奇观空中花园和巴别塔拱券——古西亚建筑的遗产古希腊建筑——古老的“神话”古老的希腊建筑古希腊神庙的兴建古希腊的柱式与神庙建筑柱廊与剧场古罗马建筑——宏大的“史诗”拱的创新古罗马的神庙斗兽场凯旋门公共建筑基督教早期建筑——初生的教堂厅堂式集中式与十字式拜占庭建筑——宗教精神的高度体现内角拱和帆拱圣索菲亚大教堂后罗马时代建筑——罗马(式)风教堂建筑修道院与庄园哥特式建筑——罗马风的超越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法国哥特式建筑英国哥特式建筑德国哥特式建筑意大利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以复兴为名的创新文艺复兴的特征佛罗伦萨的建筑先锋罗马的巨人布拉曼特帕拉第奥——威尼斯的骄傲米开朗基罗——手法主义天才巴洛克风格建筑——意大利的华丽巴洛克风格的确立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欧洲其他地方的巴洛克建筑贝尔尼尼——夸张的大师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圣彼得教堂古典主义建筑——法国的文雅古典主义建筑在法国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卢浮宫东立面伤兵院新教堂沃勒维孔特宫——凡尔赛宫前传洛可可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的兴起“和平之门”:勃兰登堡门英国古典主义建筑浪漫主义建筑现代派建筑——工业时代的产物现代派建筑的萌芽对新建筑的探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麦金托什与格拉斯哥学派维也纳学派贝伦斯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巴塞罗那的高迪芝加哥学派与沙利文现代派建筑的形成格罗佩斯与包豪斯校舍柯布西耶——粗野主义的先锋密斯——钢结构与玻璃墙的创始者赖特——建筑田同诗人老沙里宁——设计之父风格派后现代建筑什么是后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的重要手段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典雅主义倾向的代表菲利浦·约翰逊建筑界的诗哲——路易·康世贸中心双子楼的缔造者——山琦实粗野主义倾向的追随者詹姆斯·斯特林丹下健三高度工业技术倾向埃罗·沙里宁西萨·佩里里查德·巴克明斯行·福勒诺曼·福斯特爵士,“新陈代谢主义”折中之路的重启矶崎新贝■铭地方性倾向寻找时间的足迹——最伟大的建筑典范天堂的阶梯:宗教建筑神庙帕提侬神庙:雅典卫城的耀眼明珠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太阳神的凯旋纪念碑珂波罗神庙:太阳神的膜拜圣地珂布辛贝神庙:搬了18年家的古建筑罗马万神庙:能容下自由女神的神庙卢克索神庙:浮动在棕榈树顶的“圣船”寺院吴哥窟:全世界最著名的“废墟”佛塔婆罗浮屠塔: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仰光大金塔:“万塔之国”的塔王教堂圣卡罗教堂:盛开的巴洛克艺术之花比萨大教堂:因斜塔而闻名的教堂百花圣母大教堂:文艺复兴的精神象征巴黎圣母院:文学韵味最浓的建筑亚眠大教堂:用石头雕刻的圣经科隆大教堂:古代建筑的第一高度圣保罗大教堂:英国人的精神支柱圣家族大教堂:“永不完工”的艺术品夏特尔大教堂:中世纪最绚丽的风景圣彼得大教堂: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清真寺蓝色清真寺:独一无二的六塔清真寺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权力的象征:宫廷建筑宫殿米诺斯迷宫:神话一般的古代王宫卢浮宫:世界艺术的神圣殿堂凡尔赛宫:欧洲最豪华的王宫枫丹白露宫:风格淡雅的世纪之宫爱丽舍宫:法围总统府的所在地古堡马丘比丘城堡:巧夺天工的“高空城堡”伦敦塔:古老的王宫和国家监狱温莎古堡:最浪漫的千年古堡陵墓埃及金字塔:永不失落的文明泰姬陵:“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胡马雍陵:《古兰经》中描绘的天围其他罗马大角斗场:奴隶建造的不朽丰碑个性的复苏:私邸建筑流水别墅:流水、音乐与建筑的最佳组合米拉公寓:天使遗落在人间的玩具世俗的狂欢:公共建筑剧院悉尼歌剧院:海边绽放的澳洲之花巴黎歌剧院:最具贵族气质的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之都的“皇宫”广场圣马可广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布鲁塞尔火广场:“欧洲最美的都市广场”博物馆、展览馆大英博物馆:网罗天下珍奇的地方原子球博物馆:一座小题大做的建筑蓬皮杜中心:赤身裸体的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都市中的蜗牛其他金门大桥:旧金山的天桥永恒的记忆:纪念性建筑雄狮凯旋门:充满庄严喜悦的建筑埃菲尔铁塔:直指云霄的钢铁巨人

章节摘录

洞穴——建筑的最早源头洞与穴是人类建筑的源头,也是古代文明的载体,一个个神秘的山洞隐藏着无数让人浮想联翩的古代文明。现代考古研究发现: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了定居的习惯。在遥远的古代,人类还不具备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大自然所提供的山洞就成为人类栖息的场所。山洞可以挡风遮雨、避暑御寒,逐渐成为孕育文明.的温床。北京猿人化石以及其他很多猿人化石,包括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但身世未明的尼安德特人化石,都是在山洞中发现的。在山洞中发现的化石数量远远高于在平原以及其他地形所发现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山洞就是原始人居住的主要场所。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也在不断进步。到了新石器时代,山洞不再是纯粹自然的产物,它更多地烙上了人类文明的印记。更为重要的是,人类开始有计划地改造山洞,有意识她经营自己的爱巢。法国等地一些山洞中所发现的原始人壁画就是其中最有名、最有力的证据。这些最原始的“装饰”里隐藏着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人类的创造力从无到有,逐步显现。这些蕴涵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具有审美功能的山洞实现了本质的蜕变,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庇护的场所,而成为人与动物的分水岭。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动物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巢穴,就连小小的蚂蚁、蜜蜂、燕子等都是如此,但它们不会装饰自己的巢穴。审美意识是超出生命本能的一种创造,正是这种创造孕育出了伟大的人类文明。除此之外,这时的原始人类已经开始着手规划自己的生活。他们从居住的山洞中划出特定的地方,赋予特别的功能。比如,有些特别的壁画集中在山洞的深处;人的遗骨集中在山洞某个特定的坑中;而在山洞的某些宽敞的地方常常会有用火的痕迹。所有的这些都说明这时的古人已经将信仰(那些壁画应该是原始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埋葬和日常生活的地点区别开来,不同的活动会在山洞的不同地方举行。这是人类最原始的“规划”。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历史,文明也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人口增多是捕猎和采集演变成农业和畜牧业的必然结果。人是增多了,但大自然所提供的山洞的数量却不会改变,山洞不够使用就成为切身问题。山洞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为了活下去,人们开始自己挖洞,真正属于人类自己建造的“山洞”开始出现。与此同时,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他们彻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生活地域不再仅仅局限在山区,平原或草原都成为新的选择。他们挖的“山洞”就是地穴,其形状大多近似圆形,两侧有通往地面的台阶。这就有点像中国北方过去常见的地窖。山洞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秘礼物,地穴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类建造”。树枝棚——就地取材的高脚楼与地穴相比,树枝棚在欧洲的史前建筑中更具代表性。其具体的建筑方法是将差不多高的树苗或树枝栽成圆圈,然后将树枝顶聚拢到一起,扎起来,棚的基本骨架就有了。然后用小树枝将骨架编成网状,再用植物树叶和动物毛皮铺出屋顶,一个密不透风的树枝“洞穴”就这样建成了。其形状很像一把撑开的油布伞。环境对居住方式的决定性影响在下面的这个例子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有一年大旱,瑞士的一个叫纳沙泰尔(Neuchatel)的小湖里的水被烤干了,湖底露了出来。湖底出现了木桩的痕迹,这令考古学家惊讶不已。这些木桩复原之后很像我们云南的高脚楼,不同的是它们被建在水上。湖边的地下水位一般都很高,不可能在这里挖地穴;并且离水源很近决定了他们以捕鱼为主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也就决定了建筑的模式——水上“树枝棚”。环境对建筑风格的影响巨大。古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森林多,平原少,以畜牧业为主,在这样的地区用树木搭建棚子既简单又方便。树枝棚对于流动性很强的当地人来说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树枝棚易于搭建,但是它也有自身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并不坚固,安全性较差。对于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平原多,以农业为主,相对更加固定的先民来说,地穴就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其使用时间也就更长一些。


编辑推荐

《凝固的历史:世界建筑故事》介绍了:当历史的车轮驶入近现代,世界建筑的乐章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出现了激动人心的新旋律,而这要归功于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出现:钢铁、混凝土逐渐代替了石块,成为西方建筑材料的主流。伦敦的水晶宫,这座由钢铁和玻璃组成、施工期仅9个月的庞大建筑,给沉浸在古典建筑中的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而“钢铁巨人”埃菲尔铁塔的横空出世,更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惊叹号,预示着新的建筑时代的到来。此后,世界建筑的发展,已经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了。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古根海姆博物馆、流水别墅……这些令人瞩目的建筑奇观,如同乐曲中那悠扬的和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新的升华。《凝固的历史:世界建筑故事》是“家庭书架”系列“世界建筑故事”专集,去这一历史进行了详细讲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凝固的历史 PDF格式下载



亘古至今留存下的建筑,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屹立于世界各地,供后人细心揣摩。


历史说建筑 建筑说历史


建筑本身可以有很多故事,但整本书,没有头绪,很乱,让人提不起兴趣。有些术语解释不清楚,文字和图配得也不好。


就是书中照片颜色不怎么鲜艳


这本书图上面的封面是蓝色的发到我手上的封面是土黄色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新版了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纸张质量极其恶劣 我没时间跟卓越折腾什么退换货之类的事就收下了跟第一版简直不能比而且从以前的11.1涨到15元多完全不考虑消费者的心情!!!


这本书可以开阔视眼,了解国外建筑文化的精髓,值得一看。


非常系统地把建筑体系做了一个介绍,深入浅出,卓越上的价格也非常划算,现在买本好点的杂志都要20元,看过一遍就没价值了,这本书买回去还有收藏价值。


以前常常听说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等等说法,但是完全是云山雾罩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次花了最少的时间全面地接触了一下此方面的基本概念,相当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