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苏轼传

王水照,崔铭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1-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水照,崔铭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于苏轼的诗、词、文,喜爱者众。每每诵读东坡先生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等名篇佳句,心中便生出万般感慨:“郁郁乎文哉!”但更多的今人也仅仅于字,句之表象中去揣摩一二,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通常古之学者为诗、为词、为文是有感而发,而苏轼流传于世的不朽诗文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其诗文又怎样表达了他彼时彼刻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心态意趣的呢?作为经典力作能够永久地传于后世,其密码、妙处何在?  这是一本有特点的传记。特点就在于它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为编织,那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诗词则是诗人人生荣辱的心迹袒露。诗文与生命经历互为注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苏词、苏诗、苏文,这将是多么大的喜悦、快意!  林语堂先生对苏轼:东坡居士有过非常有趣且精到的概括: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读了这本传记,您会特别地理解林语堂先生这虽带夸张但的确很准确的概括。  作者为此书命名《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苏轼传》,我想这是很切中的。咀嚼苏轼这连同诗词文在一起的既坎坷又幸运,既屈辱又乐天的一生,将会引起您无限的思索和对诗词的更浓厚的兴趣。  但愿奉上的,是您最喜欢的。  编辑手记  于2008年1月

内容概要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讲智者,无疑是他当之无愧的冠冕:希望和失望、亢奋和凄冷、轩冕荣华和踽踽独处,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交替更迭,如环无端,不知所终,促使他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探索生活的底蕴。无尽无休的苦难,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也没有使他自我迷失,忘乎所以。他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

书籍目录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第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阴差阳错,苏轼没能成为这次科考的状元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使苏轼一时之间名满天下时隔三年,第二次远游,苏轼依然豪情万丈怀远驿中,风雨之夕,苏轼兄弟相对而坐,握手盟约怀着致君尧舜的火热理想,苏轼踏上征途下车伊始,苏轼便勤谨踏实地开展工作来到处处藏宝的凤翔,酷爱文物的苏轼恰似鱼儿得水抱着远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苏轼,时时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采朝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同时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面对积贫积弱的尴尬局面,神宗深感屈辱,决心锐意求治,富国强兵。雷厉风行的王安石受命执政神宗与王安石,义无反顾,冲破一切障碍向前走,却犯下一个难以弥补的战略性错误苏轼无条件地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在王安石眼中,苏轼不过是一介书生。然而书生空论,虽不能左右大局,却也会产生不小的舆论影响在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苏轼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进行倔强的争执每逢休假日,文同总是邀请苏轼一道写字作画文同“字画病”的话头启发了苏轼的灵感苏轼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苏轼深感人心险恶,再也不愿在这是非之地呆下去了七月,苏轼携一家大小乘船离京苏轼一路上意兴阑珊,深深沉浸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苏轼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每到赏花观潮之日,杭州城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苏轼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寻得心灵的安憩与慰藉杭州三年,苏轼本着一名正直的封建官员的良心和他所独具的广博深厚的仁爱之情,尽心尽力,为民造福面对人民的苦难,苏轼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为诗人,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尽管对现实深感不满,苏轼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履行他的通判职责来到向往已久的宜兴,一种亲切、安宁、恬适的感觉在苏轼心头升起,好像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又像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送别陈襄,苏轼满怀离情,写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词作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与传统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已明显地表现出新的倾向苏轼启程离杭,杨绘、张先、陈舜俞等同船远送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抵达密州任所,苏轼便开始调查蝗灾受害情况身为一郡之守,苏轼认为他有责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确实是艰苦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重读《庄子》,苏轼心中时时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重新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这时,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带着遗憾,带着依恋,苏轼离开密州,奔赴新任苏轼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每一处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并参与抗洪抢险的战斗稍事休整之后,苏轼又未雨绸缪地筹划着加固防水工程石潭之行的所见所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这一时期,苏轼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逍遥写意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作为文坛上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不仅徐州本地的文人争相与苏轼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纷纷向他靠拢三月,朝廷令下,苏轼移任湖州知州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沧桑往事引发的情感洪流,使苏轼又一次深深地陷入到关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哲理思考苏轼成为一帮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周密的围剿计划,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出笼了当王诜、苏辙的信使与官差之间进行着紧张的“马拉松赛”时,苏轼浑然不知厄运已经逼近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代表着公道与正义的救赎活动在民间方兴未艾地展开的同时,朝中也有少数士大夫冒着株连入案的危险,仗义执言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幽暗的监牢里走了出来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启程前往黄州贬所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这场从天而降的祸事,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战栗虽然出狱已近半年,受刨的心灵依然悸痛不已苏轼所寻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能于常人难耐的苦境中自得其乐不知不觉间,苏轼的身边又簇拥了一大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不少老友至亲,频频来信问候,甚至千里相寻,专程来黄州探望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垦地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深刻的乡土之恋是苏轼终身难解的情结黄州恶劣的气候条件、时时不断的病痛折磨、接二连三的死亡变故,将苏轼对于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推到了极致苏轼将道家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事功世界的业绩固然无法成就,苏轼躲在书斋,著书立说,以期有补于世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在自然的怀抱中苏轼无忧无虑,享受着官居时不可能拥有的自在与闲逸三月七日,苏轼在几位熟识的朋友陪同下,前往沙湖相田随着人生思考的逐步成熟,苏轼的书画艺术也日益焕发出动人的光彩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从游赏之乐、到人生不永之悲、到旷达解脱之乐的动人描写,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空灵奇幻的《后赤壁赋》即是对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自然妙旨的形象注解十二月十九日,朋友们在赤壁之下摆酒设宴,庆贺苏轼四十七岁生日雪堂之中,高人满堂、奇士盈庭,三教九流如万川归海,一齐汇聚于苏轼的麾下春夏之间,苏轼卧病不出,闭门谢客,于是谣言顿起苏轼善于从凡夫俗子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愉悦自身的美,从而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四年中,神宗曾多次打算起用苏轼读过诏令,苏轼百感交集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第十一章 白须萧散谪岭海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附录一 苏轼生平创作年表附录二 苏轼著作重要版本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湛蓝的天空上舒卷着朵朵柔软的白云。这一天,对于二十一岁的苏轼,实在是极不平常的日子,他将和弟弟苏辙一道告别母亲,告别亲友乡邻,跟随父亲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参加进士考试。送别的亲友热切地说着祝福的话语,年轻的苏轼满脸荡漾着笑意,他的心却早已飞向了远方。  阴差阳错,苏轼没能成为这次科考的状元  父子三人启程北往,来到嘉陵江畔的阆中(今四川阆中),自阆中走上褒斜谷(今陕西勉县北)曲折陡峭的古栈道,然后翻过秦岭,进入关中。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著名诗篇《蜀道难》中,曾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崇山峻岭的包围下,蜀地通往中原的道路艰险异常,令飞鸟敛翅,令猿猴发愁。攀行于这样的道途,一路的艰辛危难,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初出茅庐的苏氏兄弟,正当壮志满怀,始终兴致勃勃,不知疲倦,一边赶路,一边还抽时间游览名胜、欣赏古迹。当他们到达汴京时,已是石榴花开满枝头的五月。刚刚洗去旅途的风尘,还来不及领略一下京城的旖旎风光,兄弟俩就在父亲的督促下投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之中。  八月,苏轼与苏辙在开封府考进士,首战告捷,双双获选。按照宋朝的规定,府试以后还要经过中央礼部(负责礼仪、祭享、贡举等事)的考试和皇帝的“殿试”。所以,兄弟俩不敢松懈,继续闭门攻读。  第二年正月,礼部侍郎(礼部的最高长官)、翰林侍读学士(给皇帝讲书的侍从官)欧阳修受命担任礼部考试的主考官。当时文坛盛行内容空虚、矫揉造作、奇诡艰涩的文风,欧阳修对此深恶痛绝,发起诗文革新运动,与一批志同道合、才识远大的文人共同反对这种文坛积弊。由于当时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而主考官对于文章的裁判,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树立试场评文的新标准,是变更文风的关键。这次负责礼部考试,欧阳修便下定决心,冲破一切阻力,利用选拔人才的机会,配合诗文革新运动,以便刷新文风。他明确规定,应试文章必须言之有物,平易流畅,至于险怪奇涩、空洞浮华的文章,一律不予录取。


编辑推荐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为编织,那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诗词则是诗人人生荣辱的心迹袒露。诗文与生命经历互为注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苏词、苏诗、苏文,这将是多么大的喜悦、快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苏轼传 PDF格式下载



看上去还不错!


热爱苏轼


天人版苏轼传


物美价廉,值得购买,不错


有塑封的,不错


看便宜买,送货太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