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温情政治的乌托邦

卢向国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卢向国  

页数:

34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逻辑,即民本思想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机理。民本思想的发生、发展、理论结构是民本思想的内在机理,民本思想的存在原因、历史作用、实践条件、与民主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是民本思想的外在机理。 本书认为,“民本”有两重含义:其一,民众是国家之本、君主之本;其二,国家和君主应做到以民为本。夏商周之间的暴力替代,使得民本思想作为一个解释政治变动的新元素在神本思想旁边逐步成长起来,最终代替了神本思想而成为中国古代主流的政治思想。民本思想的发展,有两条线索可以追寻,一种是“作为价值的民本思想”,另一种是“作为工具的民本思想”。二者之间虽有交叉,但总体上看,后者是民本思想的主流。从结构上看,民本思想是由一个理论前提和三个组成部分所构成,这就是“民本思想四要素论”。一个理论前提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即天下为公;三个组成部分是立君为民、政在养民和革命论。四者之间从前到后是递推关系。其中天下为公是民本思想理论结构的核心。 民本思想之所以会在产生以后持续存在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民是财政之源;第二,农民战争使统治者认识到了民众巨大的力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即民本思想与专制统治具有契合性。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也发挥了诸多作用:其一,它是政治批判的理论武器;其二,民本思想的实践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其三,民本思想是体认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本土文化资源。 民本从思想变为实践的必要条件是明君、贤臣在位。但无论是从民本理论本身还是从中国历史事实看,这样的条件都是很难具备的,这决定了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 从中西比较的视角看,中西政治思想史的差异就是民本与民主的差异。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差异,从源头上的“分叉”看,中西方不同的血缘、商业、地缘状况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主要原因。从“分叉”以后的“固化”看,中西方不同的政体样本、不同的政治思维和不同的政治实践是主要原因。尽管民本不同于民主,但民本中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性因素,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主张人民拥有一定的集体权利,包括拥有和享有天下、统治者应当尊重民意以及人民的革命权。 本书提出,虽然从民本开出民主的道路是一条死胡同,但民本思想在今天还是应当被继承下来。民本思想在今天最恰当的定位是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补充物”而存在。这样的继承,其具体做法是两个步骤和两个引进。两个步骤是:第一步,把内圣和外王断为两截;第二步,把民本安放在内圣领域。两个引进是:第一,引进人权;第二,引进法治。

作者简介

卢向国,男,1971年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94年河南大学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7年复旦大学同际政治系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复旦大学同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剐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原理和中西政治思想史。出版专著一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独著2004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教材多部。曾获河南省“省直机关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民本”释义 (一)“民本”之所谓“民” (二)“民本”之所谓“本” (三)民本与人本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一)民本思想的发展史 (二)民本思想的内容 (三)民本思想的作用 (四)民本思想的属性 (五)民本思想向民主的转化 三、学术路径及主要观点 (一)学术路径 (二)主要观点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第一章 民本思想的产生与确立 第一节 民本思想的产生 一、夏的“天”观念 二、商的“帝”观念 三、西周代商与理论化民本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民本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神本向民本的过渡 二、民本思想的最终确立第二章 民本思想发展的两条线索 第一节 作为价值的民本思想 一、源头 二、后继者 第二节 作为工具的民本思想 一、先秦 二、汉代 三、贞观集团 四、明清时代 第三节 两条线索的交叉 一、两条线索的交叉 二、线索交叉的原因分析第三章 民本思想的理论结构 第一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看法 一、“民本思想六义说” 二、“民本论九命题说” 三、“核心理念与基本思路说” 四、“民本两层含义说” 五、其他的看法 第二节 民本思想的四要素结构 一、天下为公 二、立君为民 三、政在养民 四、革命论第四章 民本思想的存在原因 第一节 农民在国家财政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农”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 二、重农抑商思想 三、使农民与土地结合的措施 第二节 民众集团性的暴力反抗 一、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 二、农民战争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五章 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 第一节 政治批判的理论武器 一、汉代的政治批判 二、唐代的政治批判 三、五代至明清的政治批判 第二节 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 一、汉初的“文景之治” 二、唐初的“贞观之治” 三、明初的“洪武之治” 四、清初的“康乾盛世” 第三节 接引西方民主的本土资源 一、“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变种——“民权” 二、近代中国的民权思想及其与传统民本思想的勾连第六章 民本思想的实践条件 第一节 圣贤在位是民本思想的实践条件 一、从民本理论本身看 二、从中国历史事实看 第二节 民本思想的乌托邦性格 一、明君难得 二、贤臣难得第七章 民本思想与民主 第一节 中西政治思想史的不伺思路及其原因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思路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思路 三、思路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民本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 一、中国古代有没有民主的争论 二、民本思想中的民主性因素 三、未能转化为民主的原因分析第八章 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民本能否向民主转化的各种答案 第二节 民本思想现代价值的落脚处 一、“转化论”:一条死胡同 二、“补充物”:民本思想现代价值的落脚处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孟子孟子生于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当时封建制度已经泯灭,专制的萌芽日见成长,天下大乱,兵戈不息,民不聊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丰年不免于死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各国都以富国强兵为务,致力于霸业。孟子看到人民所处的惨景,生出了淑世救民的心愿,他的民本思想正是基于他的这种心愿。其民本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仁政说孟子奔走各国,皆以仁义说君,要时君实行仁政。什么是仁政?仁政即“不忍人之政”。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诸掌上。”孟子的仁政论,根源于其哲学上的性善论。关于人性的善恶,孔子不曾探讨过,他只是说人性“不可得而闻”,说“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对人性善恶的探讨到了孟子才开始。孟子认为人性善。为什么说人性善呢?孟子认为人是一个类。类属的划分必须着眼于事物不同的一面,人之所以是不同于动物的一个独特的类,在于人有动物世界里所没有的道德内容,这就是人具有先天的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这种良知良能便是人的善的本性。他提出了大量的论证,来支持性善论,如在《孟子•公孙丑》中,他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后记

温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民本思想的温情是乌托邦的幻想,冰冷的政治逻辑时常会把这种温情碾成齑粉。而我们生活中的温情则是实实在在、随处可见的。虽然生活的长期磨砺已使我养成了不善表达内心情感的性格,但今天我得克服这种惰性,把心中的话说一说。1994年,当我还是河南大学政治系本科四年级的学生时,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读研究生的庞洪铸老师便引导着我报考了复旦国政系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此我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庞老师是我人生关键时期的领路人。进入国政系后,我被王沪宁老师收做了学生,攻读硕士学位。后来,王老师奉调正式去了北京,我便由胡伟老师指导,遂成为王老师的硕士关门弟子和胡老师的硕士开门弟子。时近毕业,我在自己的简历上曾写道:“师从著名学者王沪宁教授和青年学者胡伟副教授”,王老师划掉了“著名学者”四字,从此我学会了什么叫低调做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我最终回到了故土河南工作,违背了王老师的心愿。这曾使得胡伟老师颇觉遗憾。从此以后,我与二位导师天各一方,只能从电视上或杂志上见到他们。


编辑推荐

《温情政治的乌托邦•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机理研究》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民本思想有“作为价值的民本思想”和“作为工具的民本思想”两种形态,其中后者是主流。民本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它与立君为民、政在养民和革命论共同构成了民本思想完整的理论结构。民是财政之源,同时农民战争又显示了民众巨大的力量,民众一正一反两方面的巨大作用是民本思想持续存在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主要原因。民本思想发挥了诸多的历史作用,但民本由思想落实到实践的条件很难具备,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温情的却又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民本与民主体现了中西方政治思想史基本思路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源头上的分叉及分叉以后的固化两个阶段来分析。民本思想中虽然蕴含着一定的民主性因素,但民本不是民主。从民本开出民主是一条死胡同,民本在今天只能作为民主政治的补充物而存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温情政治的乌托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