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期待
2009-1
天津人民出版社
西蒙娜·薇依
345
122000
无
“醒客悦读文库”从西方人文经典译著中选择比较轻松易读的文本,按照作者分册出版。这套丛书的宗旨是“经典文本,轻松阅读”,颇合我读书的旨趣,我曾为之作序。现在,第一批18种已出,第二批也即出,我很乐意做进一步的推荐。 丛书名“醒客悦读”的英文是ThinkerReadings,把Thinker(思想者)译作“醒客”,是音义两恰的妙译。我尝戏言:我来给你们写一篇《醒客宣言》,号召“全世界醒客联合起来”。当然,这只是戏言。思想者是安静的,何至于闹这么大的动静。思想者也寻求同道,但不是靠呐喊。在庄严的图书馆里,在夜读者的灯光下,在超越时空的灵魂相遇中,醒客的联合一直在进行着,未尝有过间断。 中国的屈原,希腊的赫拉克利特,都早已把思想者喻为醒着的人,而把不思想的人喻为昏睡或烂醉之徒。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这诚然是痛苦的。但是,做一个醒客,自有其清醒中的幸福。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有言:幸福与满足是两回事,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人和猪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灵魂,猪没有灵魂。苏格拉底和傻瓜的区别就在于,苏格拉底的灵魂醒着,傻瓜的灵魂昏睡着。灵魂生活开始于不满足。不满足什么?不满足于像动物那样活着。正是在这不满足之中,人展开了对意义的寻求,创造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何以见得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呢?穆勒说,因为前者的快乐品质更高,内容更丰富,但唯有兼知两者的人才能做出判断。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头满足的猪,跟你说了也白说。我不是骂任何人,因为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 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能思想。在上天赋予人的诸般能力中,最特别、最宝贵的就是思想的能力。赫拉克利特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这其实是绝大多数哲学家的共识。在巴门尼德笔下,太阳车载着思想者行进在光明大道上,而不思想者则始终停留在黑暗之中。亚里士多德视沉思活动为完美的幸福,因为它最为自足,不依赖于外部条件,就此而论最接近神的活动。
作为一位回归内在生活的道德理想主义者,西蒙娜·薇依承袭了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认为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艰难地承担下来的重负。她拒绝激情,认为善的王国不在尘世,尘世生活是一种受到偶然性支配的荒谬游戏,而人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消除上帝和生活于尘世的人之间的屏障,在异于上帝之处寻找上帝并且爱上帝。有人把她的作品与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相提并论,并视其为“当代的帕斯卡尔”。 本书由杜小真和顾嘉琛翻译。杜小真为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法国哲学研究;顾嘉琛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前言:论无辜者的不幸01 论无辜者的不幸02 论必然与顺从03 灵魂朝着上帝04 注意力的质量05 最可贵的财富不是寻找得来的06 只有正义才使意志和谐07 聆听一个不幸者的声音08 感谢那些并不知把面包赐予谁的人09 爱世界的秩序10 美是世间唯一的合目的性11 肉体之爱意欲世界之美12 共同的光明普照众生13 爱宗教礼仪活动14 目光注视着完美的纯净15 神圣的东西无须费力16 作为人类之爱的友情17 内在的爱和外露的爱18 重负与神恩19 虚空与报答20 接受虚空21 超脱22 填补虚空的想象23 弃绝时间24 无对象的渴望25 我26 失去创造27 隐没28 必然与服从……
在学校的学习中,基督教观念的关键是全神贯注地做祷告。这就是说,灵魂所能集中的一切注意力都向着上帝。注意力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祷告的质量。灼热的感情无济于事。 唯有达到注意力的最高层次才能同上帝沟通,当专心致志地做祷告达到相当纯净的阶段时,这样的沟通才能得以建立,但是全部注意力都要集中到上帝身上。 当然,学校的各科学习发展了注意力的较低层次。然而,这些学科对提高做祷告时所必不可少的全神贯注是完全有效的。其条件是进行这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祷告,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 注意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可说是唯一的意义所在。大部分的学校教学也具有某些内在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是第二位的。一切真正唤起注意力的学习都具有同样的几乎是同等的意义。 热爱上帝的中学生、大学生永远不应该说:“我喜欢数学”,“我喜欢法文”,“我喜欢希腊文”,他们应当学会热爱这一切,因为这些学科能够增长这种注意力,而这种注意力是向着上帝的,它就是祈祷的实体本身。对几何学没有天赋也无天生兴趣,并不妨碍探讨某个问题和研究增强注意力的某种演示。恰恰相反,这几乎可说是一种有利条件。 能否成功地找到解决方法或理解这种演示,这关系不大,尽管确实应当努力做到这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真正集中注意力的努力不会是徒劳的。这种努力在精神领域里总是非常有效的,在智力方面尤其如此,因为精神的光辉照亮着智慧。如果人们全神贯注地去解决一个几何习题,如果经过一小时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比刚开始时更多的进展,然而,在这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里,在另一个更神秘的领域中还是取得了进展。这种努力,人们感觉不到,也无人知晓,从表面上看来并无结果,但它却给灵魂带来了更多光辉。它的成果有一天会出现在祈祷中。它肯定还会出现在智力的某个领域里,也许是同数学毫无关系的领域。
这位20世纪法国杰出的宗教思想家,沿循的是帕斯卡尔的神秘主义信仰之路:信仰不是拿来炫耀之物,而是艰难的、绝不轻松的重负。 ——杜小真 薇依的文字属于异常伟大的作品之列,评价这类作品只会削弱它们的价值,歪曲其本意。这些思想把我们带到了存在的巅峰,从那里,可以一眼尽览无数层层相叠的远景。 ——【法】G.梯蓬 像克尔凯郭尔、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波德莱尔、兰波、热内——以及西蒙娜·薇依——这样的作家,之所以在我们中间建立起威信,恰恰是因为他们有一股不健康的气息,他们的不健康正是他们的正常,也正是那令人信服的东西。 ——【美】苏珊·桑塔格 能够改变一种生活的书是很少的。薇依的书就属于这类书之列。在读了她的书之后,读者很难还保持读前的状况。 ——【法】J.马多勒
无
真正想了解西方宗教思想的人,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荷尔德林、陀耶妥耶夫斯基、尼采、卡夫卡,还有西蒙娜·薇依,是绕不开的,他们的思想形成了西方宗教思想一条独特的脉络,他们的作品属于伟大的,任何评价这类作品只会削弱它们的价值,歪曲其本意,只能是敏锐的心的直觉的顿悟···真本书装帧是一般的,纸质算可以,,插图质量也一般,不过也算物廉价美,没有注释,“总序醒客宣言”写的很糟糕,放在这些伟大是书之列前作序真是很不配。像这样的好书中的极品,应该出精装,编辑水平要一流,要有注释和生平简表。只是好像我们的出版社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为了一些别的什么的目的就草草的出了这本书....
感觉不是很好懂,但是很佩服她。期待,应该是朝向上帝的意思吧!不入世俗的教会,而更甚于教徒的信仰。也许这个距离,给人太多的意想之外,看到更多。可这种距离也会堕入了另一个人的视野!源于期待,我们在某个距离上,再看看这期待。无法理解的东西太多,也许这就是神秘!而理解了的,就会点醒自己?!!!西方的思想基于西方的历史的文化,更不好懂了,我们会骨子里先入为主!了解了又怎样呢?还是感觉离我们的身体太远太远!
西蒙娜。薇依,一个至今依然在人类灵魂的国度闪烁的名字。学校毕业后,她就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自己追求真理的理想,于是,她体验到了劳作和饥饿,苦难和屈辱,直到身心俱疲,近乎崩溃,但她没有退缩。她把目光转向灵魂:一旦人沦为奴隶就失去了一半灵魂。不幸首先是无名的,它剥夺了遭它打击的人的人格,把他们变成了物;不幸是冷漠的,这种冷漠金属一般的冰冷,它使横遭不幸者的灵魂透骨寒彻。我们称为犯罪分子的那些人,只是一些被风从屋顶吹落坠地的瓦片。他们唯一的错误在于最初的选择使他们成为这些瓦片。世上所发生的一切恐惧都像万有引力造成的波浪皱褶。灵魂朝着上帝的人,当他的灵魂被钉子穿透时,他被钉在宇宙的中心。对不幸者的关心是罕见而难以办到的事,几乎可以说是神迹,确是神迹。几乎所有以为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实际上并无这种能力。热情,怜悯都是不够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上众多的罪恶的同谋和参与者。若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都该流下血泪来。。。。。。。仿佛薇依的全部生活都是精神的投影。而照亮黑暗的光,最先穿透自己。
文字写的很随性,不乏一些独特感受。叙述在思考中给人以启迪。书中有插图,感觉比较有味道。纸张质量不错,值得收藏。比较适合闲散时读一读。
书本身很棒,包装及装帧就没吴尔芙的《到灯塔去》那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