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正红旗下
2009-7
天津人民出版社
老舍
208
180000
无
《茶馆》不仅是老舍本人的、也是20世纪中国话剧的最高成就。 1898年,清王朝崩溃的前夕,在北京裕泰茶馆里,茶客满堂。这里有好抱不平的常四爷,踌躇满志于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相看老婆的庞太监,贩卖人口的刘麻子……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推开《茶馆》这扇门,看到的是人间百态、世事变幻,看到的是悲欢离合、人来人往。 1980年,《茶馆》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震惊世界,被西方观众誉为“东方戏剧的奇迹”。
老舍(1899年-1966年),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
茶馆正红旗下
你看,我只顾了交待我降生的月、日、时,可忘了说是哪一年!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戊戌政变!说也奇怪,在那么大讲维新与改良的年月,姑母每逢听到“行头”、“拿份儿”②等等有关戏曲的名词,便立刻把话岔开。只有逢年过节,喝过两盅玫瑰露酒之后,她才透露一句:“唱戏的也不下贱啊!”尽管如此,大家可是都没听她说过:我姑父的艺名叫什么,他是唱小生还是老旦。大家也都怀疑,我姑父是不是个旗人。假若他是旗人,他可能是位耗财买脸的京戏票友儿④。可是,玩票是出风头的事,姑母为什么不敢公开承认呢?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那年月,尽管酝酿着革新与政变,堂堂的旗人而去以唱戏为业,不是有开除旗籍的危险么?那么,姑父是汉人?也不对呀!他要是汉人,怎么在他死后,我姑母每月去领好几份儿钱粮呢?直到如今,我还弄不清楚这段历史。姑父是唱戏的不是,关系并不大。我总想不通:凭什么姑母,一位寡妇,而且是爱用烟锅子敲我的脑袋的寡妇,应当吃几份儿饷银呢?我的父亲是堂堂正正的旗兵,负着保卫皇城的重任,每月不过才领三两银子,里面还每每搀着两小块假的;为什么姑父,一位唱小生或老旦的,还可能是汉人,会立下那么大的军功,给我姑母留下几份儿钱粮呢?看起来呀,这必定在什么地方有些错误!不管是皇上的,还是别人的错儿吧,反正姑母的日子过得怪舒服。她收入的多,开销的少——白住我们的房子,又有弟媳妇作义务女仆。她是我们小胡同里的“财主”。恐怕呀,这就是她敢跟大姐的婆婆顶嘴抬杠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姐的婆婆口口声声地说:父亲是子爵,丈夫是佐领,儿子是骁骑校①。这都不假;可是,她的箱子底儿上并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有她的胖脸为证,她爱吃。这并不是说,她有钱才要吃好的。不!没钱,她会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名义去赊。她不但自己爱赊,而且颇看不起不敢赊,不喜欢赊的亲友。虽然没有明说,她大概可是这么想:不赊东西,白作旗人!我说她“爱”吃,而没说她“讲究”吃。她只爱吃鸡鸭鱼肉,而不会欣赏什么山珍海味。不过,她可也有讲究的一面: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②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摆在关公面前;到春夏之交,她要买些用小蒲包装着的,头一批成熟的十三陵大樱桃,陈列在供桌上。这些,可只是为显示她的气派与排场。当她真想吃的时候,她会买些冒充樱桃的“山豆子”,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既便宜又过瘾。不管怎么说吧,她经常拉下亏空,而且是债多了不愁,满不在乎。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这几句豪迈有力的话语,不难令人想起二百多年前清兵入关时候的威风,因而往往足以把债主子打退四十里。不幸,有时候这些话并没有发生预期的效果,她也会瞪着眼笑那么一两下,叫债主子吓一大跳;她的笑,说实话,并不比哭更体面一些。她的刚柔相济,令人啼笑皆非。她打扮起来的时候总使大家都感到遗憾。可是,气派与身分有关,她还非打扮不可。该穿亮纱,她万不能穿实地纱;该戴翡翠簪子,决不能戴金的。于是,她的几十套单、夹、棉、皮,纱衣服,与冬夏的各色首饰,就都循环地出人当铺,当了这件赎那件,博得当铺的好评。据看见过阎王奶奶的人说:当阎王奶奶打扮起来的时候,就和盛装的大姐婆婆相差无几。因此,直到今天,我还摸不清她的丈夫怎么会还那么快活。在我幼年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个很可爱的人。是,他不但快活,而且可爱!除了他也爱花钱,几乎没有任何缺点。我首先记住了他的咳嗽,一种清亮而有腔有调的咳嗽,叫人一听便能猜到他至小是四品官儿。他的衣服非常整洁,而且带着樟脑的香味,有人说这是因为刚由当铺拿出来,不知正确与否。无论冬夏,他总提着四个鸟笼子,里面是两只红颏,两只蓝靛颏儿。他不养别的鸟,红、蓝颏儿雅俗共赏,恰合佐领的身份。只有一次,他用半年的俸禄换了一只雪白的麻雀。
《茶馆·正红旗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老舍先生经典作品纪念珍藏版。诺贝尔文学奖选择了他,而他却选择了离去,离不去的是他留给我们的经典!1968年,老舍先生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中,以最高票数当选,然而此时距离他逝世已近两年,无奈只能重新投票,最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了该奖项。《茶馆》:被誉为“东方戏剧的奇迹”,周恩来总理曾希望,把《茶馆》推荐给新一代国人《茶馆》已被央视改编成同名电视剧,陈宝国领衔主演。
无
这五分给的全是《正红旗下》,茶馆以前有所了解,正红旗下一直没接触过,但是真的好的没话说,如果老舍当年能把这回忆录写完可能又是一部名气不小的作品,可惜了,是断章。
这本书里的两篇文章,之前都没有看过,看过之后真蛮喜欢的,尤其是正红旗下,老舍先生写得真好,不愧是大家作品,其中对于末世黎民的刻画十分生动,而且那些远去的民风民俗也很值得了解。总的说来,这本书值得推荐!
大师就是大师,借着列车上昏暗的灯光一汽读完,因为没有结尾,意犹未尽,其实不是没有结尾,像是刚开了个头。不是研究文学的,且不谈论作品本身的意义和内涵,这么吸引人,真是人文类书籍里(如知音,故事会,汗-_-||)出污泥之作!
尚未翻读,不过此书必为好书。
文字非常优美
正宗老舍的北京话
印刷包装都挺好,阅读很舒服。就是排版时有点问题,奇数页5号字,偶数页小4号,字体不一样。不过不影响阅读
喜的是书本和文章还喜欢疑的是后篇儿《正红旗下》的印刷字体,双号页比单号页要明显小一号字,奇怪得很,难不成左右页排版的不是一家儿??
内容本身很好,但出版商为了提高书价,字体和行间距都很大,看起来很水
有点像鲁迅先生说的,拿在手里的那种感觉,名著就应该用这样的好纸张印刷,好的排版字体,让人赏心悦目
同事买的,反应还不错。
我们看惯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以为自己很了解那段历史,但是又有谁(或许不能用“谁”应该用“多少人”,因为毕竟有,例如作者,又或是“类作者”的人)停下脚步来真正去走进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他们放弃所有的尊严,卑微地活着;为了卑微地活着而卖儿卖女。。。可到头来才知道,不论自己如何“安守本分”,如何“低声下气”,最终也敌不过那些麻木不仁的航脏的另一批可怜人。。。之后,才明白,那个时代根本容不下他们。。。 书的封面有些脏。。。
包装很好,和网上看到的实物一样,很喜欢
里面收录了正红旗下,读后非常喜欢。茶馆写尽世态沧桑,红旗笑骂人生百态。就是字的大小不是很满意,有出版社充胖子的感觉,有点浪费纸张。
为了《正红旗下》才买了这个版本的。老舍的未竟之作,好可惜啊。
老舍的书看过许多,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正红旗下》,没有完成,引以为憾,跟《红楼》没有尾巴给我造成的遗憾差不多了。个人比较喜欢这本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颜色沉得刚好,印刷非常棒,拿在手上的质感令人愉悦!
一直以来期待有个《正红旗下》的单行本,因为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老舍的一部作品,他淡然成熟的笔触,娓娓道来京城旗人的生活状态。也许也因为它的未完成,更带有一种遗憾的美。现在有收录了最有名的话剧剧本,可以说正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组合版本。
非常可惜《正红旗》没有写完,所谓的人间三恨里边我要把‘恨红楼未完改成恨红旗未完’更合适
断断续续找了半年,终于找到老舍的《茶馆》了,本就喜欢老舍淳厚的北京味儿,这下心情有飞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