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研究

马得勇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马得勇  

页数:

226  

前言

首先,我向马得勇博士表示祝贺,祝贺他的著作《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研究》的汉语版得以出版。这本书是马博士在2007年获得首尔大学(seoulNationaluniversity)政治学博士学位时的韩语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整理和修订后形成的。我相信该书是东亚地区比较政治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一份宝贵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向中国的读者和社会科学研究者推荐。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社会科学界的重要概念,在过去的20余年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本书对西方学者所主张的各个分支的社会资本概念和测定模型从多元文化的观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并从儒家文化圈的视角对社会资本进行再定义,这种寻求学术创新的问题意识值得赞许。作者根据新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分析技法,对儒家文化圈所属国家的社会资本的现状、起源、变迁以及政治影响进行了分析,对文化的共性和个别社会间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这一富于启发性的经验研究值得关注。

内容概要

  本书从社会资本概念入手,从政治学的宏观视角对目前国内外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等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资本现状、社会资本的起源、变迁原因及政治影响进行了实证的比较分析。对认识东亚地区的社会资本以及其他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国内外第一本从比较角度系统地分析东亚各国社会资本的著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国外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在研究方法上作了许多新的尝试,对从事跨国比较的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适合具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大学生阅读。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社会资本:概念、理论和争议 一、社会资本理论概要 二、主要理论争议 三、概念的重新界定第二章 研究对象、假设、研究方法和资料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和假设 三、概念的操作化、研究方法和资料数据第三章 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的现状 一、指标的选定和检验 二、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社会资本(一):全球视角的比较 三、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社会资本(二):文化圈内的国家与地区间比较 四、东亚儒家文化圈的社会资本的变迁 五、本章小结第四章 社会资本的起源与变迁原因分析 一、儒家文化圈社会信任的起源:宏观层次的解释 二、社会资本的起源:微观层次的解释 三、社会资本的变迁原因:为什么信任会下降? 四、社会资本的转型:从特殊信任到普遍信任 五、本章小结第五章 社会资本对政治领域的影响 一、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 二、社会资本与政治宽容 三、社会资本、民主与政府治理 四、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社会资本、社会困境与精英的责任附录 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跨国比较研究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三、韩文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社会资本:概念、理论和争议一、社会资本理论概要(一)概念的源起与发展社会资本是什么?从学术上界定社会资本看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学术界相对比较认可的定义。对于社会资本概念及其理论的源起,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于1986年最初提出。最初的社会资本基本是社会学背景的学者在从事研究,其后,政治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制度化关系的网络”。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Coleman)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社会资本理论,按照他的观点,社会资本概念是依据社会资本的功能来定义的,社会资本由两个要素构成:它们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构成:它们为这一结构中的行为者带来利益。波提斯(A.Portes)认为,布尔迪厄所提出的社会资本,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所保有的,可以接近团体性资源的社会关系;一是这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他从微观角度,认为:“社会资本代表行为者的一种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行为者因其所属社团或社会结构资格从其中获益”。博特(RonaldBurt)的定义是,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为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是“朋友、同事以及更一般的熟人,通过他们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

后记

本书以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撰写而成。书稿原文为韩文,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章节内容又作了修改。作为我的第一本学术研究著作,本书的出版其实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从打算翻译出版到最后交稿,我都感觉到一种压力和负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大概出于三个原因:一是本书作为我的博士论文,在博士答辩期间已经反复修改了很多次,答辩通过后就再也不想看到它了(有过这一经历的人或许都有此同感)。二是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单独作为论文发表了,再重新将全部内容翻译出版,只不过是在做重复性的劳动。如果是翻译他人的作品,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获得思想上的启发,但是翻译自己的作品,我感觉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任何发现新事物的那种新鲜和愉悦的感受。三是本研究中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证研究资料方面的缺陷已经无法通过个别地方的修修补补来弥补,把这样一份不成熟的研究成果奉献给学界同行,实在问心有愧,内心非常地忐忑不安。由于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人类社会本身的复杂性,任何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或者卓越的学者、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都难免存在缺陷。科学研究通过学术同行之间的交流才会碰撞出思想火花,通过批评和否定才能够进步和提高。


编辑推荐

《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研究》:新视点文库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