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典常读

吕思勉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吕思勉  

页数:

204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历史研究和传播中,一提到通俗历史的写作,一些人总显得不屑一顾,认为那是低档次的市井间的事,他们更乐于撰写研究专著。不可否认,学术研究对于推动历史学发展至关重要,阅读高水平的研究专著也是令人愉悦的事。但是,眼下所见到的一些论著,装腔作势,文字晦涩,味同嚼蜡。不少论著是为了评职称、图名利而拼凑出来的,被人们气愤称之为文化垃圾!试想,对历史没有研究,谈何学术著作?故弄高雅,语言难懂,谈何文化传播?历史的生命力在于让更多的人知晓;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历史得到启迪,做好工作,走好人生路。历来许多历史学家在自己精深的研究基础之上,也乐于撰写通俗性的历史读物,普及历史知识,使人们受到教益。史学大家吕思勉就是一位通俗历史读物的写作高手。吕思勉太半生以教书为业,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他撰写过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大量的史学论文、史学札记等,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其中《三国史话》是吕思勉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此书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吕思勉对汉末三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将研究心得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对董卓扰乱朝纲、曹操势力的兴起、曹、袁矛盾的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个人见解。众所周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其事件、人物不乏虚构情节,而吕著《三国史话》是通俗、严谨的史书,作者没有演义,更没有戏说,读来可信。两书相较而读,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领略史学和文学的魅力。这部书的第一版由开明书店1943年出版,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了,期间,数家出版社再版,仍畅销不衰,可见社会需要这种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历史读物。当今,人们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像《三国史话》这样的好书,我们只恨其少而不嫌其多,希望史学工作者也躬下身来,写一些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促进历史的普及和文化的繁荣。孙立群

内容概要

吕思勉太半生以教书为业,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他撰写过通史、断代史、专史和大量的史学论文、史学札记等,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其中《三国史话》是吕思勉留给后人的一部通俗历史读物。《三国史话》语言流畅,娓娓道来,极具可读性。吕思勉对汉末三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将研究心得以通俗的语言展现出来。如对董卓扰乱朝纲、曹操势力的兴起、曹、袁矛盾的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个人见解。

书籍目录

三国史话
一 楔子
二 宦官
三 外戚
四 黄巾
五 历史和文学
六 后汉的地理
七 董卓的扰乱
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十三 替魏武帝辩诬
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
十五 替魏延辩诬
十六 姜维和钟会
三国史话之余
一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二 司马懿如何人
三 司马氏之兴亡
四 晋代豪门斗富
附录文章
诸葛亮南征考
诸葛亮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
张纯之叛
边章、韩遂
关羽欲杀曹公
李邈
姜维不速救成都
奖率三军,臣职是当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与王之别
罢社
吞泥
晋度田收租之制
户调之始
司马宣王征辽东
诸葛亮治戎
孙氏父子轻佻
用人以抚绥新附
清谈一
清谈二
清谈三
清谈四
清谈五
魏时将帅之骄
魏太祖征乌丸
文臣轻视军人
兵无铠甲
袁曹成败
论魏武帝
曹嵩之死
马钧
孙策欲袭许

章节摘录

版权页:讲起三国的纷争来,大家都知道其乱源起于后汉。后汉末年为什么会分裂呢?大家都知道其根源是灵帝的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剥削压迫严重,农民到处流亡,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然则后汉的祸源,最大的便是十常侍,这还是人谋之不臧。写《三国演义》的人,说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好像有什么定数似的,恐怕未必其然了。然则宦官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历来读史的人,怕知道宦官之为害者多,知道宦官的来源者少。我不妨借此机会,和诸君谈谈。所谓宦者,大家都知道是曾经阉割的人。近代的俗语,亦称为太监。那是因为在明朝,他们所做的官,有二十四个,都称为某某监之故,这是不难解的。然则何以又称为宦者呢?在后汉时代,这一种人,威权很大,败坏政治很厉害,所以写《后汉书》的人特地替这一班人做了一篇传,《后汉书》(宋刻本)名为《宦者列传》,《宦者列传》序里说:“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这句话,和我们通常的见解有些不符。通常的见解,都以为宦官就是阉人,现在却说光武中兴之后,宦官才全用阉人,那么,自此以前,宦官就并非阉人了。所以有人疑心这“宦”字是错的,说当作“内”字。然而他这句话,实在是错的。宦字的意思,本来并非指阉割。而宦官二字,亦本非指阉割的人所做的官。我们所谓五经,中间有一部唤做《礼记》。《礼记》的第一篇是《曲礼》,《曲礼》里有一句:“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就是进学校,宦是什么呢?须知道古代所谓学校,和现代全然不同。现代的学校,必须要传授些知识技能,古代的学校则全无此事。古代的学校亦分为大学小学,所谓小学,只是教授一些传统的做人道理以及日常生活间的礼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又或极粗浅的常识,如数目字和东西南北等名称之类。根本说不上知识,更无实际应用的技能。至于大学,其中颇有些高深的哲学,然而宗教的意味是很浓厚的。《礼记》里又有一篇,唤做《文王世子》。《文王世子》说:当时大学中所教的,是诗、书、礼、乐。这并不是现在的《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须知古代的人研究学问的很少,而古人的迷信,却较后世人为深。当时的人对于一切问题的解释,都含有迷信的意味。所以在后世,学术和宗教是分离的,在古代则是合一的。所以古代的学问只存于教会之中,而教育权也操在教会手里。古代教会中非无较高深的学问,然总不能全脱离宗教的意味。至于实用的知识技能,,则是他们所看轻的,学校里并不传授。所谓诗、书、礼、乐:礼即宗教中所行的礼,乐即宗教中所用的乐,诗就是乐的歌辞,书大约是宗教中的记录。在古代,历史和宗教中的经典,也是分不开的。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古代学校中有所谓养老之礼,其仪式非常隆重。天子对于所养的老人,要自己割好了肉,捧着酱送去请他吃。吃了,还要自己斟酒,给他漱口,就因为他是一个宗教中的长老,与不带迷信色彩的师长不同。《礼记》上还有一篇,唤做《王制》。《王制》里有一句说:“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释奠是一种祭祀之名。发兵出去,打了胜仗,回来却在学校里去举行祭礼,就可见古代学校不是一个学术机关,而其宗教意味极为浓厚了。古书上说学校制度的地方很多,不能全说它是子虚乌有,然而从没见古书上记载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就是为此。


编辑推荐

《三国史话》:有些书不可不熟读,不可不熟知,那就是经典。那是被岁月吹打、淘洗、风化后剩下的菁华。让自己心灵纯净,精神充实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阅读经典。文学经典书香四溢,日久弥新。与经典同行,与名家对话,可以感悟作家自我的生命体验,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爱与美的追求。为生命而阅读,寻一片心灵的栖居地,体悟人的价值与尊严,对培养一个会审美的灵魂,一颗会感悟的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典常读 PDF格式下载



书没什么问题,还可以


是我爸收的快递,当时没打开看,等我回家一打开,书是旧的!封面有折痕,第一页还有鞋印!!!当当就是这么糊弄老客户的吗??


大师级作品,强力推荐,


我明白了宦的本意和太监是怎么来的。
我觉着关键的是吕先生的治学思想,不盲目信从,现在的小学的教育则可能根本没这种想法,我的整过教育过程也鲜有提及。


拿到手后才注意到封面上写着青少年读物。。一下子产生了不好的预感。。果然从内容上来说是比较浅显一点。。没什么独到的见解,没什么详尽的史料分析。。只是一些比较简单通俗的观点。。就是说,如果还没完整看过三国,或者仅仅看过三国电视剧的同学,可以考虑翻翻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