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典常读

徐志摩 天津人民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天津人民  

作者:

徐志摩  

页数:

199  

内容概要

“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其早期作品集中表现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后期作品表现的多是理想主义被残酷现实轰垮后的怀疑、彷惶、颓废。在艺术上,徐志摩的诗歌音节匀整,节奏和谐,结构严谨,具有音乐美。诗的语言平易浅显。徐志摩的散文“流丽轻脆”,在白话中加入方言以及欧化成分,富于表现力,他的独抒性灵的歌咏大自然的文章着力表现“真纯的思想”,感情真挚,典雅丰赡,为人津津乐道。
《再别康桥》分诗歌、散文两部分。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
翻开《再别康桥》,阅读最经典、最唯美的徐志摩作品,当我们再次惊叹于他的才气横溢,并面对世人对他的毁誉参半的评价时,或许我们可以试着走进他矛盾杂糅、繁复奇特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那颗在理想与现实、飞扬与沉淀中冒险的灵魂。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书籍目录

散文篇
我所知道的康桥
拜伦
罗曼·罗兰
济慈的夜莺歌
天目山中笔记
自剖
再剖
求医
想飞
海滩上种花
巴黎的鳞爪
翡冷翠山居闲话
印度洋上的秋思
曼殊斐儿
泰山日出
泰戈尔来华
迎上前去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我的祖母之死
我的彼得
诗歌篇
再别康桥
我等侯你
春的投生
山中
两个月亮
乡村里的音籁
残破
生活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
我有一个恋爱
去吧
为要寻一个明星
留别日本
沙扬娜拉(第十八首)
一星弱火
她是睡着了
雪花的快乐

章节摘录

版权页:再剖你们知道喝醉了想吐吐不出或是吐不爽快的难受不是?这就是我现在的苦恼,肠胃里一阵阵的作恶,腥腻从食道里往上泛,但这喉关偏跟你别扭,它捏住你,逼住你,逗着你——不,它且不给你痛快哪!前天那篇《自剖》,就比是哇出来的几口苦水,过后只是更难受,更觉着往上冒。我告你我想要怎么样。我要孤寂:要一个静极了的地方——森林的中心,山洞里,牢狱的暗室里——再没有外界的影响来逼迫或引诱你的分心,再不须计较旁人的意见,喝彩或是嘲笑。当前唯一的对象是你自己: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本性。那时它们再不会躲避,不会隐遁,不会装作;赤裸裸的听凭你察看,检验,审问。你可以放胆解去你最后的一缕遮盖,袒露你最自怜的创伤,最掩讳的私亵。那才是你痛快一吐的机会。但我现在的生活情形不容我有那样一个时机。白天太忙(在人前一个人的灵性永远是蜷缩在壳内的蜗牛),到夜间,比如此刻,静是静了,人可又倦了,惦着明天的事情又不得不早些休息。啊,我真羡慕我台上放着那块唐砖上的佛像,他在他的莲台上瞑目坐着,什么都摇不动他那入定的圆澄。我们只是在烦恼网里过日子的众生,怎敢企望那光明无碍的境界!有鞭子下来,我们躲,见好吃的,我们垂涎,听声响,我们着忙,逢着痛痒,我们着恼。我们是鼠,是狗,是刺猬,是天上星星与地上泥土问爬着的虫。哪里有工夫,即使你有心想亲近你自己?哪里有机会,即使你想痛快的一吐?前几天也不知无形中经过几度挣扎,才呕出那几口苦水,这在我虽则难受还是照旧,但多少总算是发泄。事后我私下觉着愧悔,因为我不该拿我一己苦闷的骨鲠,强读者们陪着我吞咽。是苦水就不免熏蒸的恶味。我承认这完全是我自私的行为,不敢望恕的。我唯一的解嘲是这几日苦水的确是从我自己的肠胃里呕出——不是去脏水桶里舀来的。我不曾期望同情,我只要朋友们认识我的深浅——(我的浅?)我最怕朋友们的容宠容易形成一种虚拟的期望,我这操刀自剖的一个目的,就在及早解卸我本不该扛上的担负。是的,我还得往底里按,往更深处剖。最初我来编辑副刊,我有一个愿心。我想把我自己整个儿交给能容纳我的读者们,我心目中的读者们,说实话,就只这时代的青年。我觉着只有青年们的心窝里有容我的空隙,我要偎着他们的热血,听他们的脉搏。我要在我自己的情感里发现他们的情感,在我自己的思想里反映他们的思想。假如编辑的意义只是选稿,配版,付印,拉稿,那还不如去做银行的伙计——有出息得多。我接受编辑晨副的机会,就为这不单是机械性的一种任务(感谢《晨报》主人的信任与容忍),《晨报》变了我的喇叭,从这管口里我有自由吹弄我古怪的不调谐的音调,它是我的镜子,在这平面上描画出我古怪的不调谐的形状。我也决不掩讳我的原形:我就是我。记得我第一次与读者们相见,就是一篇供状。我的经过,我的深浅,我的偏见,我的希望,我都曾经再三的声明,怕是你们早听厌了。但初起我有一种期望是真的——期望我自己。也不知那时间为什么原因我竟有那活棱棱的一副勇气。我宣言我自己跳进了这现实的世界,存心想来对准人生的面目认他一个仔细。我信我自己的热心(不是知识)多少可以给我一些对敌力量的。我想拼这一天,把我的血肉与灵魂,放进这现实世界的磨盘里去捱,锯齿下去拉——我就要尝那味儿!只有这样,我想才可以期望我主办的刊物多少是一个有生命气息的东西,才可以期望在作者与读者间发生一种活的关系;才可以期望读者们觉着这一长条报纸与黑的字印的背后,的确至少有一个活着的人与一个动着的心,他的把握是在你的腕上,他的呼吸吹在你的脸上,他的欢喜,他的惆怅,他的迷惑,他的伤悲,就比是你自己的,的确是从一个可认识的主体上发出来的变化——是站在台上人的姿态——不是投射在白幕上的虚影。并且我当初也并不是没有我的信念与理想。有我崇拜的德性,有我信仰的原则。有我爱护的事物,也有我痛疾的事物。往理性的方向走,往爱心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快乐的方向走,往生命,更多更大更高的生命方向走——这是我那时的一点“赤子之心”。我恨的是这时代的病象,什么都是病象:猜忌,诡诈,小巧,倾轧,挑拨,残杀,互杀,自杀,忧愁,作伪,肮脏。我不是医生,不会治病,我就有一双手,趁它们活灵的时候,我想,或许可以替这时代打开几扇窗,多少让空气流通些,浊的毒性的出去,清醒的洁净的进来。但紧接着我的狂妄的招摇,我最敬畏的一个前辈(看了我的吊刘叔和文)就给我当头一棒——……既立意来办报而且郑重宣言“决意改变我对人的态度”,那么自己的思想就得先磨冶一番,不能单凭主觉,随便说了就算完事。迎上前去,不要又退了回来!一时的兴奋,是无用的,说话越觉得响亮起劲,跳踯有力,其实即是内心的虚弱,何况说出衰颓懊丧的语气,教一般青年看了,更给他们以可怕的影响,似乎不是志摩这番挺身出马的本意!……迎上前去,不要又退了回来!这一喝这几个月来就没有一天不在我“虚弱的内心”里回响。实际上自从我喊出“迎上前去”以后,即使不曾撑开了往后退,至少我自己觉不得我的脚步曾经向前挪动。今天我再不能容我自己这梦梦的下去。算清亏欠,在还算得清的时候,总比窝着浑着强。我不能不自剖。冒着“说出衰颓懊丧的语气”的危险,我不能不利用这反省的锋刃,劈去纠着我心身的累赘、淤积,或许这来倒有自我真得解放的希望?想来这做人真是奥妙。我信我们的生活至少是复性的。看得见,觉得着的生活是我们的显明的生活,但同时另有一种生活,跟着知识的开豁逐渐胚胎,成形,活动,最后支配前一种的生活,比是我们投在地上的身影,跟着光亮的增加渐渐由模糊化成清晰,形体是不可捉的,但它自有它的奥妙的存在。你动它跟着动,你不动它跟着不动。在实际生活的匆遽中,我们不易辨认另一种无形的生活的并存,正如我们在阴地里不见我们的影子,但到了某时候某境地忽的发现了它,不容否认的踵接着你的脚跟,比如你晚问步月时发现你自己的身影。它是你的性灵的或精神的生活。你觉到你有超实际生活的性灵生活的俄顷,是你一生的一个大关键!你许到极迟才觉悟(有人一辈子不得机会),但你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动作,思想,没有一丝一屑不同时在你那跟着长成的性灵生活中留着“对号的存根”,正如你的影子不放过你的一举一动,虽则你不注意到或看不见。我这时候就比是一个人初次发现他有影子的情形。惊骇,讶异,迷惑,耸悚,猜疑,恍惚同时并起,在这辨认你自身另有一个存在的时候。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地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现在在哪里,该怎么走,这些根本的问题却从不曾到我的心上。但这时候突然地,恍然地我惊觉了。仿佛是一向跟着我形体奔波的影子忽然阻住了我的前路,责问我这匆匆的究竟是为什么!一种新意识的诞生。这来我再不能盲冲,我至少得认明来踪与去迹,该怎样走法如其有目的地,该怎样准备如其前程还在遥远?啊,我何尝愿意吞这果子,早知有这多的麻烦!现在我第一要考查明白的是这“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再决定掉落在这生活道上的“我”的赶路方法。以前种种动作是没有这新意识作主宰的,此后,什么都得由它。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编选者言 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勃兴,人才辈出,在小说方面,自然奉鲁迅为圭臬;在散文方面,周作人堪称一代大师;在新诗方面,就不能不提到徐志摩了。徐志摩即便不能执新诗坛牛耳,至少也是屈指可数的杰出代表之一。 徐志摩(1897一—1931)的生平,凡看过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的,想必已有大致的了解。他受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真切的领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放洋回国后,徐志摩以新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编辑家和大学教授的多重身分活跃于中国文坛,成为“新月派”的掌门人和新文学运动最初十年最具,个性特色的天才诗人。 说徐志摩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个人的独立自主、不受羁绊的精神,应该是颇为恰切的,正如他自己所宣告的:“我自信我也有我与人不同的地方。我不曾投降这世界,我不受它的拘束。”这种自觉、深刻而严重的与众不同,不投降,无拘束,不仅表现在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上,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上,更表现在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上。秉持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徐志摩沉醉在诗的王国,或以寓言托意,丰富繁美的辞藻与象征,或以简明通透,转化口语,采取多种实验手法,竭尽思维与想象,为新诗的确立和拓展树立最初的熠熠发光的标杆。后来的新诗人和新诗评论者自可批评徐志摩尝试的不足与局限,但徐志摩成功的创作,如《再别康桥》,如《偶然》,如《沙扬娜拉》,如《海韵》……,无疑是形式、音律和境界所定位的新诗杰作,故广为传诵,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徐志摩新诗展示自我的独特风格和情致是十分迷人的。 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有初版本和删定本两种版本)、《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逝世之后又由未亡人陆小曼编选出版了诗集《云游》。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以降,台湾、香港和大陆两岸三地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徐志摩全集,近年来徐志摩诗歌佚作也时有新的发现。这册《再别康桥》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徐志摩诗歌的新选本,包含了创作和翻译两大部分,并配以相关的照片、手迹和书影,以使今天的诗歌爱好者更全面更亲切的分享徐志摩诗歌创作的精粹和风貌。 郑 林 甲申春日于沪上


编辑推荐

《再别康桥》:徐志摩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想做诗便做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拔萃;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这,便是此刻我们要面对的徐志摩。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那短暂得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的一生,甚至没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消失了。但即便如此,他却被长久地谈论着而为人们所不忘!《再别康桥》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收录了诗歌篇、散文篇数十篇。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典常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