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大儒
2000-7
河北人民出版社
曹国庆
335
无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人。父黄尊素,东林党中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为阉党诬陷,冤死狱中。黄宗羲深受家庭影响,重气节,轻生死,严操守,辨是非,磨砺风节,疾恶如仇;反对宦官和权贵,成为东林子弟的著名领袖。清兵南下,黄宗羲组织同志,起兵抗击,不利,走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又依鲁王于海上。抗清斗争失败后,从事著述。他坚决反对明末空洞浮泛的学风,倡言治史,开浙东研史之风,为清代史家之开山祖。史学之外,对经学、天文、历算、数学、音律诸学都有很深造诣。清廷多次企图罗致他,威逼利诱,终不为所动,坚不赴征,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他为保存史料而编选的《明文海》,600卷,未及刊行。 黄宗羲著作宏富。《明夷待访录》是他进步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其纵横恣肆、宏伟浑朴散文风格的鲜明表现。书中突出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带有鲜明的民主思想色彩。书中明确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又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揭露封建皇帝以天下为私产,“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其“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并“视为当然”。 黄宗羲论文主张言之有物,反对那些“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之间,组织纫缀以求胜”,讥刺内容“空无一物”的作品(《陈葵献偶刻诗文序》)。 黄宗羲的传状、碑志文,涉及人物的方面很广,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明清之际大变动的社会面貌。他身为史学大家,对明朝历史典故极为熟悉,且多身历见闻,又善于叙事,故写来都逼真传神。其中尤着力表彰忠臣义士的坚定节操和壮烈行为。张煌言坚持抗清19年,不幸被俘,从容就义;明末遗民余若水隐姓埋名,清苦自持;周难一投老穷荒,“出没瀑声虹影之间”,黄宗羲都为他们写墓志。在《子刘子行状》中,对刘宗周诤臣兼学者的形象,倔强鲠直的性格,刻画得很成功。明末东林、复社的反宦官斗争、南明政权内部抵抗派和投降派的斗争,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黄宗羲诗的成就不及散文,但也留下了一些可诵之作。他的诗直抒胸臆,不事雕饰,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如《感旧》的“可怪江南营帝业,只为阮氏杀周镳”,讽刺了南明弘光朝的马士英、阮大铖的倒行逆施。《山居杂咏》中:“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充分表现诗人对抗逆境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著作有《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律吕新义》、《易学象数论》、《黄梨洲文集》、《黄梨洲诗集》、《行朝录》等。 作为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有清一代学术的开山祖师之一,黄宗羲的思想及其在经济、政治、学术、文艺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术界以黄氏为专题的研究,目前已有三十余部论著出版,近四百篇论文发表在各种学术报刊上,这在中国当代学术界并不多见。最近,又有一部黄氏研究专著公开出版,这就是由曹国庆先生撰著的《旷世大儒——黄宗羲》(以下简称《旷世大儒》)。黄氏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晚年自述,称自己尝历九死一生,清廷“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者一昼夜,其他连染逻哨者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频于十死者矣”。东林党人的遗孤、武装抗清、避居乡间,厕身儒林,大致形成了黄宗羲一生的三个阶段。尤其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三十年,专力于搜罗文献,讲学著书,一番旷世大业随之创建。这一时期,堪称黄氏思想和学术的成熟时期。在《旷世大儒》一书中,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思考,对黄宗羲坎坷曲折的一生,作了全面、客观、真实而又深刻的反映和剖析。读完此书,我们不仅能更进一步地了解黄宗羲这位旷世大儒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遭际,而且,还能对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黄宗羲的一生的确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然而,他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其思想和学术。因此,《旷世大儒》并未用过多的笔墨去演绎黄氏“传奇”,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黄氏的思想和学术成就上。作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代表,黄宗羲是一位立足于当时现实而又跨入了未来的伟大思想家。为此,有人将他与孙奇逢、李?合称为“清初三大儒”;也有人把他与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并誉为“清初四大家”;更有人将他同英国的约翰·洛克、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相提并论,赞为十七世纪升起在东西方的光芒四射的明星。黄宗羲积极变革的主张,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揭露与批判,以及他所倡导的学术“经世”的观点等等,都给当时政治、经济和学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也由此成为当时进步思潮的杰出代表。在《旷世大儒》一书中,作者不仅描述了大师的成长历程,而且还对大师的哲学体系、经济思想、政治主张、变革精神和学术成就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介绍和评述,对于黄氏学术、思想的师承渊源,也作了认真的考辨。尤值一提的是,关于黄氏在天文、象数、律吕、数算等方面的成就,由于其过于复杂和专业,过去学术界少有人论及,而在该书中,作者却专辟一章,进行详细而全面的介绍和评述,而这种评介,确实有拾遗补阙之功,于此也可见曹国庆先生研究视野之广博,学术功底之扎实。
引言第一章 冷风热血 洗涤乾坤 一、竹桥风骨 二、东林遗孤 三、复社中坚 三、拥明抗清第二章 学宗王刘 兼师众长 一、受业蕺山 二、远宗阳明 三、博采百家第三章 历览群书 薪火相传 一、广搜博览 二、授业解惑 三、黄门学人第四章 工夫所致 即其本体 一、一本万殊 二、豪杰精神 三、以气破邪第五章 游历名山 考镜河川 一、名山之旅 二、水经新编第六章 文与道合 性从情见 一、为文之道 二、以诗补史 三、谈戏论曲第七章 兴复绝学 讲求致用 一、历法推步 二、数算解析 三、律吕新议 四、礼制考订 五、象数论辨第八章 迁固再世 一代开山 一、纂修明史 二、实录南明 三、创立学案 四、重视野史 五、编纂方志第九章 推崇三代 条具治法 一、箧中留策 二、明夷待访 三、一炭之光第十章 斯人已逝 风范犹存 一、遗民风节 二、谥祀之议 三、浙东史学 四、激荡风雷附录一:黄宗羲年表附录二:黄宗羲编撰书目表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再者,王阳明出身于浙江余姚,是黄宗羲的乡里前贤,使其自幼受到流风遗泽的熏陶。明朝末年,各处王学都渐衰息,唯独他家乡浙东的流风余韵,还传衍得很长。在乡里后进眼中,“使吾姚江之士,沟犹瞀儒,欢欢然不能效门室之辨,有一阳明而不能有之,不其恧欤”!作为王学的发源地,“姚江之教,自近而远,其最初学者不过郡邑耳”,及王学大行其道,流布天下之时,浙江与江右并为王学的两大重镇,其同府著籍弟子中,著名的就有徐爱、钱德洪、王畿等人。徐爱为阳明的内兄弟,也是最早的及门弟子,“学者在疑信之间,先生为之骑邮以通彼我”,可称是王门的颜渊。钱德洪在王阳明平定宸濠叛乱返归乡里之后,与同邑范引年、管州、郑寅、柴凤、徐珊、吴仁等数十人,“会于中天阁,同禀学焉”。当时,“四方之士,来学于越者甚众,先生与龙溪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于文成,,所以,钱德洪与山阴王畿又共同获得了王门教授师的称誉。徐爱、钱德洪、王畿门下又有一批自己的弟子,尤以王畿门下弟子声势最大,于此对黄宗羲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驱使着勤学善思的他,去深入了解乡里前贤大儒的学说,并立志要把它发扬光大。 明清之际,浙东王学渐趋歧途,许多王门后学由于未得师门原旨,随意阐发,使其学说或流于禅、或流于俗、或流于伪。“当是时,浙河东之学,新建一传而为王龙溪畿,再传而为周海门汝登、陶文简,则湛然澄之,禅入之。三传而为陶石梁爽龄,辅之以姚江之沈国模、管宗圣、史孝咸,而密云悟之,禅又人。会稽诸生王朝式者,又以捭阖之术,鼓动以行其教。证人之会,石梁与先生分席而讲,而又为会于白马山,杂以因果、僻经、妄说,而新建之传扫地矣”。从刘宗周到黄宗羲,师徒二人不遗余力地担负起拯救王学的重任。 ……
无
写的不错,感情充沛
书写的还可以,学术性应再加强一些。价钱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