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普救寺·黄河铁牛·颧雀楼·秋风楼

仝毅,仝文芳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仝毅,仝文芳  

页数:

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三晋揽胜丛书:普救寺·黄河铁牛·颧雀楼·秋风楼》中收录的这几座楼崇俊壮丽,势凌霄汉。登楼远眺,山河风光,人文胜景,尽收眼底。

书籍目录

概述(英文)景点述要普救寺历史悠久的普救寺美丽的《西厢记》故事西厢风韵重现人间山门大钟楼回廊大雄宝殿梨花深院西轩书斋世界奇塔“蛙鸣”脆莺莺塔建筑结构的特点张太守捐俸修莺莺塔妙趣横生的蛙声石莺莺塔之绝艺--“普救蟾声”莺莺塔奇特回音种种莺莺塔“蟾声”之谜已揭开附录 历代名人咏普救寺黄河铁牛举世闻名的蒲津桥惟我独尊铁牛锚蒲津渡遗址价值高附录 历代名人咏“铁牛”鹳雀楼名诗名楼 相映同辉盛世楼兴 雄姿再现景区规划 唐风重彩附录 历代名人咏鹳雀楼秋风楼华夏根祖后土祠神州一绝秋风楼千古名篇《秋风辞》附录 历代名人咏秋风楼服务指南

章节摘录

  这座桥对秦始皇统一天下、西汉立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史记·高祖本纪》载: “二年(秦二世计年,公元前208年),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下河南郡……三年,魏王豹谒归祝亲疾,至则绝河津(即蒲津桥),反为楚。……汉王遣将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韩信击豹,于蒲津桥添上一段有趣的历史。  魏晋南北朝五百年间,战乱频繁,蒲津为兵家要冲,造桥、撤桥完全视军事需要而定。曹操西征马超,得力于蒲津桥和渭水桥。  隋统一中国,修复蒲津桥,并有专将守桥。到了盛唐,关于蒲津桥的记载多了起来。《唐六典》、《元和志》、《新唐书·地理志》以及《唐会要》等,均有明确的记载。木船竹索浮桥,受流冰冲击,更常“有失”,于是改弦更张,以铁代竹。《新唐书·地理志》记:“河西……有蒲津关,一名蒲坂关。开元十三年(725)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浮梁。”这是先民们为解决行路之难而发明创造的伟大成就,使蒲津桥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这座浮桥虽时有损坏,但经保养,一直沿用到明代。  宋得天下,对河桥勤加保护,且在黄河上各处架设浮桥。但黄河变迁频繁,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黄河流域大暴雨,水淹汴京宫阙,河中府浮梁西岸链牵牛入河。《宋史·方技传》记宋治平三年(1066):“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作横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诏赐怀丙紫衣。”我国小学教科书中《捞铁牛》即是讲的这个故事。  宋、元之际,还有一段为浮桥斗争的历史。《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六十二》记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蒙古都元帅石天应和金守将侯小叔间的一段驾设和焚毁蒲津浮桥的八年拉锯战。  明清时期,黄河中下游变迁甚剧。永济这一段黄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蒲津桥发生极大影响。明隆庆四年(1570)“河大涨,溢入(蒲州城)。是岁,徙道穿朝邑,而南移大庆关(宋改蒲津关为大庆关)于东岸”。黄河主流已西移西派,原东派西边一组铁牛铁人沦入河底。明万历八年(1580)又摆回东岸,而后又西移10多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又东移蒲州城5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普救寺·黄河铁牛·颧雀楼·秋风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