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
2008-9
山西人民出版社
吴振坤 等 著
3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简称《新释》)这部著作,有不少新的论述和见解。例如,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某些论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归纳概括,关于中国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新资料,关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归纳概括,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某些论述,等等。而《新释》的“新”最集中地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解释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解释可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土义的基本特征。我们将其归纳为经济特征、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经济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特征(实际是政体特征)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文化特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建设。按以往的惯例,对一个社会的认识。只要明确认识它的基本特征就足够了。我们认为,只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因为在这些特征中还有非社会主义性质因素如非公有制经济,还因为这些特征仍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深层的本质。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一般共性。这些更深层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在我国现时条件下,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內容。这样.上述“五个坚持”,也即“四个坚持”。这“四个坚持”对于所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普遍适用的,可称之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共性”,它们是社会主义的更深层的本质规定,丢掉这“四个坚持”,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当然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共性(上述“四个坚持”)的认识,是否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全面了呢?还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还有六项必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之中。这就是: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以人为本、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六项,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新发展。这六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取向性的要求。 这样就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性这个问题了。任何社会,都有其基本规定性。认识一个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是认识该社会本质的根本之点。如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规定性包括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此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制度,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及其政治统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某些论述。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归纳概括,关于中国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新资料,关于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归纳概括,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某些论述,等等。
第一題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一)党和人民把握历史潮流作出的科学选择——动摇不得(二)在实践检验中为民心所向——动摇不了(三)在应对四种挑战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要切实地针对新的实际解决新的问题,又要用新的实践探索成果来完善“道路”和“理论体系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伟大实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充沛的经验材料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奇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创立者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着的开放体系(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全面的理论体系第二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依据和条件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二)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三)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依据三、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先导(一)解放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现实针对性(二)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实践条件(一)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必由之路(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对外开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题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二)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清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两个层面(三)对苏联政治领导体制的利弊评析二、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中国工业化道路和方针(二)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思想(三)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设想(四)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思想(五)改革经济体制的探索(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三、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的探索和伟大贡献(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三)关于对中国特色的理解第四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及其创新意义(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三)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特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的依据和新特点(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和形式(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四)从分配源头上和初次分配上着力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五)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是进一步解决分配不公的重要环节三、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佳经济方式(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和作用(三)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第六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定位……第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八题 坚定不移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第九题 坚定不移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第十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特征。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的倡议作出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从而以市场经济开始取代实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上的特征。这个特征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时代性特征。 (一)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佳经济方式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先粗线条地了解一般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理论。 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市场经济就其基本含义来说,可以概括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在社会化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配置方式;另一种是以计划机制为基础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形式,这两句话是定位的,即把市场经济定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形式的位置上。市场经济这种定义式的概括,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完整地说,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主要方式。这个概括强调了四点:一是强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突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强调自动实现,这是讲调节过程的自动性、客观性,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是强调社会资源配置,而不是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个别企业的资源配置;四是强调主要方式,这是讲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一般方式,还不能成为市场经济,只有市场成为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时,才能成为市场经济。从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来看,这个概括是完整的,因为它突出了资源配置这个核心问题。但从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来说,上述这个概括是不完全的,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规定。 第二,市场经济是引导经济运行的一种形式。这就是:市场经济还是社会化商品经济(即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商品经济的运行是指商品经济中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这种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是通过一定的经济调节形式实现的。社会化商品经济有两种经济调节形式:一是市场调节形式,一是计划调节形式。一般来说,这两种调节形式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市场调节形式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形式。就是说,商品经济的整体运转,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即通过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实现经济的自我调节和协调发展。因此,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定性。 从现代市场经济来看,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两个基本规定性,缺一不可。 2.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 资源配置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之间有效地分配经济资源,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必须选择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竞争为动力,用价格传递信息,引导各种市场主体主动地作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消费什么、消费多少、怎样消费等一系列决策,从而引导稀缺资源在各个经济领域、地区、部门、行业、企业以至个人之间流进流出,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机制会把资源配置到人们最需要满足的地方去,因为那里的商品最畅销;二是市场机制会把资源配置到效益高的生产部门去,因为那里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三是市场机制会把资源配置到最能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去,因为那里资源的使用效率高,利润也最高。可以说,市场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作用,这已被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相对而言,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生产效率就高,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代表着社会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我国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正是适应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它将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一定的历史形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是它的一般共性,即抽象掉特定社会制度后的市场经济内在的共同属性;另一方面,是它的社会主义制度特性,即它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产生的社会属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和制度特性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缺一不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市场经济一般共性而言,它确实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但是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它的制度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