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间地带”的革命

杨奎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5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奎松  

页数:

5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我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对革命年代中共成长发展经过及其主要原因的看法的一本书。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作者简介

杨奎松,著名学者,中国现当代研究专家。  近期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009)、《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2008)、《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以俄为师”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霸占胶州半岛,中国面临生存危机/巴黎和会,充满期待的中国人再次发现自己被出卖了/五四运动:“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李大钊:社会的变革,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毛泽东:俄?革命,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二、西方不亮东方亮
  列宁:要么是资本主义国家立刻爆发革命,要么是我们灭亡/共产国际二大:为殖民地革命开辟一条达到解放的新道路/输出革命,俄共代表的作用和中共早期组织产生的背景/依靠外援的结果:维经斯基回国,中共上海小组几陷瘫痪/陈独秀:中国革命“必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
 三、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以推翻资本家阶级为目标/远东大会推动反帝,毛泽东认定:“欲拯救中国唯有靠俄国的干涉”/共产国际:应?用国民党来“为强大的群众性的共产党准备基础”/党内合作: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监督、改造,并争取取而代之/孙越宣言:“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孙中山:“外交纯恃内政,内政要是好,外交简直不成问题”/孙中山全面效法俄共,欲造“党民”、“党军”和“党国”/鲍罗廷就近指导,国民党全盘俄化,三民主义转趋激进/孙中山欲扣“关余”解困不成,国民党得到苏援成功崛起/广州商团私购枪支入境,孙中山先软后硬,武力粉碎商人反抗/孙中山表示?取消不平等条约,还只是动员的口号
 二、谁主沉浮?
  孙中山自信方向不错:不能因疑陈独秀,而连及俄国/共产党力求独立自主,国共摩擦加剧,孙中山左右为难/中共中央上书共产国际,控告鲍罗廷偏袒国民党/鲍罗廷:你们必须作出选择,要许崇智,还是陈廉伯?/斯大林:应当争取把国民党改造成工农政党/国民党二大召开,中共如鱼得水,反客为主,取得党权
 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共难解的困惑:这么少的工人,如何发动阶级革命?/五卅反帝运动,共产党人痛感:“资产阶级不革命”/邓中夏:省港罢工不取得国民党的帮助,几天就会倒台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能代表人民的政府在革命中是何等重要/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最近将来的首要工作,就是推动北伐战争/三二○事变发生,布勃诺夫主导妥协,中共中央自我检讨/陈独秀:对蒋介石的策略,既不能推翻,也不能拥护/列强对北伐态度不一,美国人最早注意到另一种可能/取舍难决:离不开的苏联援助,离不开的蒋总司令/汉浔事件,英国颜面扫地,列强开始把目光投向蒋介石/蒋介石:苏俄一旦不平等待我,我们一样的要反对他们
 四、妥协与冒险的代价
  向左,向左,再向左,把国民革命引向工农?主专政/苏联,蒋介石国民党独裁专制体制的制造者/斯大林挤柠檬汁策略失败,蒋介石发动事变,中共丢掉上海/扩大还是深入?罗易力主深入革命,鲍罗廷但求维持联合/形势异常紧急,中共主张退让,莫斯科指示异想天开/罗易VS鲍罗廷:防御还是进攻?中共中央准备后事/问计无方,共产国际下令退出武汉政府,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第三章 从“彻底”到“不彻底”
 一、为“苏维埃”而战
  斯大林:不要多长时间,中国革命就可以重新回到大街上来了/暴动、暴动、暴动,中国革命已经到全国总暴动的局面了/俄国人指挥中国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成为中共特有名词与象征/革命——“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大中地主工贼农贼国民党右派贪官污吏”/城市苏维埃乍现广州,数千赤卫军牺牲,苏方人员曝尸街头/临时中央主张:“要坚决的赶紧的大批吸收‘暴徒分子’入党”/共产国际否认中国有直接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坚持革命潮仍在高涨中中共六大上,布哈林循循善诱:“生活不是一个赤裸裸的圆球”
 二、“世界革命万岁”
  留守中央再试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严厉批评,斥为“新的右倾”/国际来信:任何以为中国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看法都是危险的/托派隐现党内,中共中央警?,凡小组织活动必予制裁/李立三:朱毛红军应占领一座城市以反对国民党进攻中东铁路/中共中央:坚决与远东局一贯的右倾路线“斗争到底”/……
 三、失败的战争
 四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第四章 韬光养晦与东山再起
 一、“兄弟阎于墙”
 二、“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策略变动的背后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第五章 走向新中国
 一、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二 和与战的抉择
 三、“中间地带”的革命?
 四 “一边倒”的必然
附录

章节摘录

  关于国际主义,列宁有很清楚的说明,就是:“第一,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应当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第二,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有能力和决心去为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  可以认为,列宁和俄共当年确是有此决心和努力这样去做的。这是他们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的,因为不如此,他们一国的胜利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围攻和敌视下,当时也看不到任何生存下来的希望和可能。而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把俄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所在和进一步胜利的出发点、大本营,因此,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保卫苏俄而战,同样是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所以,随着1919年德、匈等国革命相继失败,苏俄愈加孤立之后,共产国际迅速开始提出“保卫苏俄”的口号,要求各国共产党必须以此为斗争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德、匈等欧洲国家的革命浪潮在1919年就逐渐趋于平息了。列宁很快就承认:关于世界革命将“简单、迅速、直接地实现”的预言已经失败了,“在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延迟爆发的情况下”,如何使“无产阶级政权和苏维埃共和国也能够存在下去”,成为摆在共产国际面前最现实,也是最严峻的问题。就在欧洲革命停滞的几乎同时,列宁敏锐地发现亚洲的革命浪潮却在蓬勃兴起。1919年朝鲜的三一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等等,都反映出东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中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殖民地宗主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后院造成剧烈动荡的局面。这种情况燃起了列宁新的希望。  在1916年上半年,列宁曾深入地研究过帝国主义形成及其命运问题。他当时就特别注意到马克思过去不大注意的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相信处于历史最高阶段的欧洲资本主义,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剥夺压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为生的。他甚至认为,资本主义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程度之所以比不上俄国,欧洲的社会主义政党及其第二国际之所以会被机会主义或修正主义者主导,根源也正是因为欧洲的资产阶级用剥削掠夺殖民地的额外利润培养了大量工人贵族。  显然,欧洲各国没有能够紧接着俄国十月革命后迅速爆发革命,正好印证了列宁的上述推断。而东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则进一步促使列宁注意到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各国维持其统治的重大意义。这种情况让列宁想到,既然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相当部分工人贵族化而失去了阶级的意识和革命的动力,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推动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来根本动摇帝国主义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进而根本动摇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加速欧洲发达国家无产阶级的觉悟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呢?  ……


编辑推荐

  何以原本弱小的共产党成功了,而原本强大的国民党却终于失败?  中共革命的成功,究竟是毗邻的苏联的作用更大些呢,还是毛泽东个人的作用更大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间地带”的革命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最大的阅读价值,在于它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讲述了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它说明,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由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整个世界大环境,包括俄国革命、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中的毛泽东来说,还离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侵的影响。否则的话,接连遭遇了1927年和1934年惨重失败的中共,何以能由极度弱小而一步步壮大?原本足够强大并且统一了中国的国民党,何以会一步步削弱、瓦解,以至于无法适应战后的新形势、新条件,最终竞被中共所推翻?


一章 “以俄为师”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霸占胶州半岛,中国面临生存危机/巴黎和会,充满期待的中国人再次发现自己被出卖了/五四运动:“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李大钊:社会的变革,应“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毛泽东:俄?革命,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二、西方不亮东方亮
列宁:要么是资本主义国家立刻爆发革命,要么是我们灭亡/共产国际二大:为殖民地革命开辟一条达到解放的新道路/输出革命,俄共代表的作用和中共早期组织产生的背景/依靠外援的结果:维经斯基回国,中共上海小组几陷瘫痪/陈独秀:中国革命“必与俄国打成一片,一切均借俄助”
三、最佳的利益选择与结合
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以推翻资本家阶级为目标/远东大会推动反帝,毛泽东认定:“欲拯救中国唯有靠俄国的干涉”/共产国际:应?用国民党来“为强大的群众性的共产党准备基础”/党内合作: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监督、改造,并争取取而代之/孙越宣言:“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事实均不能引用于中国”
第二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一、排斥外力的外力作用
孙中山:“外交纯恃内政,内政要是好,外交简直不成问题”/孙中山全面效法俄共,欲造“党民”、“党军”和“党国”/鲍罗廷就近指导,国民党全盘俄化,三民主义转趋激进/孙中山欲扣“关余”解困不成,国民党得到苏援成功崛起/广州商团私购枪支入境,孙中山先软后硬,武力粉碎商人反抗/孙中山表示?取消不平等条约,还只是动员的口号
二、谁主沉浮?
孙中山自信方向不错:不能因疑陈独秀,而连及俄国/共产党力求独立自主,国共摩擦加剧,孙中山左右为难/中共中央上书共产国际,控告鲍罗廷偏袒国民党/鲍罗廷:你们必须作出选择,要许崇智,还是陈廉伯?/斯大林:应当争取把国民党改造成工农政党/国民党二大召开,中共如鱼得水,反客为主,取得党权
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共难解的困惑:这么少的工人,如何发动阶级革命?/五卅反帝运动,共产党人痛感:“资产阶级不革命”/邓中夏:省港罢工不取得国民党的帮助,几天就会倒台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能代表人民的政府在革命中是何等重要/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最近将来的首要工作,就是推动北伐战争/三二○事变发生,布勃诺夫主导妥协,中共中央自我检讨/陈独秀:对蒋介石的策略,既不能推翻,也不能拥护/列强对北伐态度不一,美国人最早注意到另一种可能/取舍难决:离不开的苏联援助,离不开的蒋总司令/汉浔事件,英国颜面扫地,列强开始把目光投向蒋介石/蒋介石:苏俄一旦不平等待我,我们一样的要反对他们
四、妥协与冒险的代价
向左,向左,再向左,把国民革命引向工农?主专政/苏联,蒋介石国民党独裁专制体制的制造者/斯大林挤柠檬汁策略失败,蒋介石发动事变,中共丢掉上海/扩大还是深入?罗易力主深入革命,鲍罗廷但求维持联合/形势异常紧急,中共主张退让,莫斯科指示异想天开/罗易VS鲍罗廷:防御还是进攻?中共中央准备后事/问计无方,共产国际下令退出武汉政府,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第三章 从“彻底”到“不彻底”
一、为“苏维埃”而战
斯大林:不要多长时间,中国革命就可以重新回到大街上来了/暴动、暴动、暴动,中国革命已经到全国总暴动的局面了/俄国人指挥中国革命的结果:“苏维埃”成为中共特有名词与象征/革命——“杀尽一切土豪劣绅大中地主工贼农贼国民党右派贪官污吏”/城市苏维埃乍现广州,数千赤卫军牺牲,苏方人员曝尸街头/临时中央主张:“要坚决的赶紧的大批吸收‘暴徒分子’入党”/共产国际否认中国有直接革命形势,中共中央坚持革命潮仍在高涨中中共六大上,布哈林循循善诱:“生活不是一个赤裸裸的圆球”
二、“世界革命万岁”
留守中央再试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严厉批评,斥为“新的右倾”/国际来信:任何以为中国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看法都是危险的/托派隐现党内,中共中央警?,凡小组织活动必予制裁/李立三:朱毛红军应占领一座城市以反对国民党进攻中东铁路/中共中央:坚决与远东局一贯的右倾路线“斗争到底”/……
三、失败的战争
四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第四章 韬光养晦与东山再起
一、“兄弟阎于墙”
二、“来而不往非礼也”
三、在策略变动的背后
四、“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第五章 走向新中国
一、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二 和与战的抉择
三、“中间地带”的革命?
四 “一边倒”的必然
附录


“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民间版中共党史第一人杨奎松二十年磨一剑,“南方阅读盛典”2010年度十大好书,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有内涵的一本书。


何以原本弱小的共产党成功了,而原本强大的国民党却终于失败?中共革命的成功,究竟是毗邻的苏联的作用更大些呢,还是毛泽东个人的作用更大吗?要了解真相,请看此书.


作者在九十年代时就已经出版此书,此为再版,依旧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杨先生的著作以及文章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史料扎实,分析十分犀利,是青年学者学习的榜样。此书独辟蹊径,以别样的视角讲述中共夺取政权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其决策的种种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中共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是在一种互动中形成的。作者认为客观书写历史是十分重要的,希望今后继续读到此类著作,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一种较为可取的研究范式。


当当网诸购书人对此书的评语,无论是主旨为“我对此杨情有独衷”者称颂作者的学术能力,或“中共得天下的秘密”者画龙点睛地概括本书最具价值点,甚或“此书值当!”似从投入产出比来论,都很有道理,但是余以为,本书更应该成为研习中国现代革命历史的必备参考书,或者说是非官方中国现代史教材!
读了此书,你可以知道列宁主义如何在中国被国共两党所贯彻;知道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所在;知道无论是国民党的“国民革命”还是共产党的“阶级革命”,其发展过程中的变异;知道斯大林何以会与毛泽东有那些“恩恩怨怨”(本书作者有专著论及),前者何以会称后者的革命为“奶油共产主义”;知道......
本书无论是纸张、排版,还是印刷(特别是文内注释的位置)都堪称完美!只是从当当网现在的售价看,比起7月中旬促销抢购价要贵不少,不过以现价购买好书绝对划算!想想你从中获得的启迪那可是无价的啊!


杨奎松的书,以宏大的国际大背景下,观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历程,选取了海量的各种各样的史料,尽量公正、客观、细致入微地阐述了中共艰难的成功经过,正如作者所说,大历史、宏观历史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向,而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上、决定命运关键点上,无不充满了偶然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都起着关键作用,而往往外因更为重要。书的唯一缺点是,有的文字语句不通顺,句式太复杂,一层套一层,有的一句话读上三五遍也没读懂要表达的含义。


杨奎松民间研究党史算得上资深,这本书从共产党建立到胜利夺取全中国,在中共的策略上做了很多的阐述,但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似的,现在还没有找到原因。


第一次知道黄埔军校和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是在苏联人的大力支援下建立起来的,没有军队当然就没有国民党。蒋介石也是因为跟苏联军事顾问走得近才在孙中山逝世后击败汪精卫胡汉民等登上国民党党首宝座的。感激斯大林的远不止是共产党,我不是指还要包括蒋介石和国民党,而是应包括全体中国人民。
国民党军队的建立成就了北伐,很大程度上结束了军阀的割据状态,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使得抗日战争时期能组织起一定的抵抗。日本在战后反思其侵华战争失败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在1932年淞沪抗战后全面侵华。那时中国军阀割据,一盘散沙,如果全面发动战争是很容易得手的。当时日本国内对全面侵华有争议,首相犬养毅被刺军国主义开始盛行,才开始逐步实施全面侵华的战略。但此时蒋介石已经羽翼渐丰,各路未消灭的军阀在外敌之前也能很大程度的捐弃前嫌,统一在蒋的旗下,一致抗战,牺牲无数,终使中国不致亡国。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要大大地感谢斯大林。

蒋把毛赶到陕北之后,已经不把红军放在眼里。继续让非嫡系围剿,自己开始在华北部署嫡系几十个师的防线。“攘外必先安内”不是虚的,蒋应为数百年内中华民族最大的民族英雄,看看岳飞于谦都跟他没法比。抗战期间毛的举动不光彩,但是实为无奈之举,可以理解。但这样还老是说自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就不厚道了.1944年那个关于以后歼敌不再把数字翻倍上报的文件太搞笑了.

以前一直还有个疑问,抗战八年我党再是个休养生息如何能壮大到那个程度,三年居然把老将给打败了。看了这本书知道了。其实37-45年的壮大是有限的,这时期主要是软实力的壮大。46-48年直接接受苏军的军援才是实质性的壮大。抗战胜利后苏军基本把东北和对日作战的战利品是移交给老毛的。咱们熟知的三大战役的第一站辽沈战役是48年开打的,其实东北的争夺有前半段,46年就开始了。林彪战不能胜46年底被赶至北满,我们的课本不怎么说。当然国民党也无力追击。但是等48年林接受了苏军装备缓过劲儿国民党就不是对手了。我党的宣传和群众工作都是一绝,蒋也确实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最后弄成现在这么个结果。



这是买的第二本杨奎松的书,他说这是他的代表作。虽然没读完,但是可以想见里面会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和他想达到的简单目的“中共胜利受众多外因的强大影响”。翻看一些章节,倒是跟职场很相似——比起很多写职场的小说和电视剧真实多了。


一般史书很少提及的历史,一个少人涉足的视角,一部启发人们重新省视历史的大作!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得益于国际大背景,也同时受制于国际大背景。特别是受到共产国际的政策影响。从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作者提问似的一连串假设:如果和中国毗邻的不是苏联而是美国,如果1937年日本没有全面入侵中国,如果战后苏联没有出兵中国东北,或美苏之间没有走向敌对的冷战


杨奎松的代表作,作者引经据典,反复思考剖析,可以作为中共党史的教科书了。确实不错


大致翻了翻,和我以前了解的东西一样,道出了共匪夺权的本质。关键是这是中共党校教授写的教材,看来中共内部也知道自己是怎么上位的。只是宣传故意骗骗P民罢了

本书据说1991年就成稿,直到2010年才出版,说明在土鳖国说历史真相有多难。不过好在有互联网,这些东西,CCAV不说,天下人也早就知道的。

比如这条:

 1976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条目中曾这样写过:

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370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 12000挺,汽车2000余辆等等)以及日本在北朝鲜军队的全部武器都交给了人民解放军。尔后,苏联又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40亿美圆的美式武器,以及大量苏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本书比人家晚了34年才出。


说实在的,我原来根本没有听说过----啥子"中间地带",原来大有来头.难怪杨老师在序言中讲述的初版新书居然变成旧货.破烂,可是他却弊履自珍!哈哈,多亏了杨老师这样,要不我们哪晓得在近代史上,历史的走向的决策的主要因素,从而摆脱死记硬背的及时观。历史的走向是其本身的内因和外因作用的结果,在加上偶然。杨老师写本书是花费了颇多心血的利用较新国际史料,用历史学家天赋的敏锐和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给我们演绎了近代中国血与火的轨迹以及其中的诡异!令人称奇!

这里我想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 在无疑中见疑,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也许就是杨老师的修史观!

借此非常感谢您的辛勤劳作!还有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好,我想这是因为原创性和思维的自由流动性使然滴!


侧重从外部环境来透视中共的革命,杨老师眼光的 犀利、独特大家都知道的,书中的解释、分析很金彩


这本书依据苏联和国内的档案,针对中国近代的历史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中间地带”的观点,历史的轨迹是,革命的成功不一定是必然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因素。


这本书从国际政治的环境出发,分析中共成功的方法。值得读一下,了解中共的国际战略。


很喜欢,比较好的分析了中共成功道路,坚定了我对中华崛起的信心


在中国近代史,中共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但中共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人们往往停留下教条式的词句或道听途说的猜测中。此书利用大量档案资料,较充分地还原中共成长的历史过程,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的史料绝对丰富,作者运用史料证明观点,很客观。不过由于一直在引用文件等史料,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相对少,对想看故事的普罗大众来讲,难免觉得可读性不强。
想探索中共成功史,这本书是不错的研究读本。


杨先生的书值得拜读,有赖于环境的逐渐宽松,最近杨的书出得比较多,大部分都很有创见,中共党史还有不少未解密的部分,有赖于后人不断发掘。


中共成功的国际大背景


中共党史第一书,到目前最客观和靠谱的了


这本书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考证,还原真实的历史,去除教科书上不太明晰的表述,对全面客观看待那段史无前例的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大有裨益!感谢历史学者杨教授


中共的成功充分说明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第1位


从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大背景下看待中共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主流的宏大叙述不一样的视角,虽不说一定客观但以实属不易


书比较大胆地提及中共一些不光彩的历史,特别是同一段史实,官方历史书的表述与本书的表述对照着看很有意思,只能说明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要。可以一读,净化一下心灵,至少让自己没那么傻,拥有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共党史还有不少未解密的部分,有赖于后人不断发掘。


揭示中共成功的奥秘!!经典


这本书很好,好就好在他告诉了我们,中共的天下得秘密:两个字——苏联
建议结合看王奇生的《党员、党权和党争》


慢慢看,看中共的发迹史吧。


从另一个视角看待中共的胜利,难得的好书,客观,细致,真实


书虽然是90年代的老书,但资料详实,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早期中共的斗争情况,和教科书的很多观点不一样,有用。


如题,于是拿来研究。但个人对中共不感兴趣。


这是一本了解中共历史的相当客观的一本参考书。


对于中共不为人知的事可了解


“中间地带”的革命,这个书名用我们东北话说,两字:讲究。


2010年度十大好书,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奖”获奖图书


杨奎松的书每一本都是精品,都能挖掘出不一般的价值来,都能给人以新的启发和启迪,这本书也是如此。本书的说法和正统党史有所区别。


本书从中国革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来考量中国革命,视角很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数据很详实。


党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了解革命历程的必读书籍。


从国际视角解读中国革命,改变了传统文本简单化、神话化的叙事;让革命变得更真实!建议历史教师们能读读这本书。


杨先生的书非常精彩,真实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好书。


对中国革命内外因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本书是我们上文献研读课时老师要求的读物,而且我也很喜欢杨奎松先生的写作风格,他对历史事实的还原,对历史的解读,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在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史学的这些年,杨奎松先生则是从它的历史背景还原历史真实,在心理上给人以深深地敬佩。我刚收到这本书,相信读完后定会收获颇丰。


据闻杨奎松是党史专家,细细来读他的所著。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革命,看法和评价都不不同以往,值得借鉴!


成功的很多因素!

大背景 苏联 国际形势


国共经常被比喻为兄弟相争,从这本书看来,此兄弟为师兄弟,他们有共同的老师:苏俄。
没有苏俄就没有国民党的统一中国,同样,没有苏俄就没有共产党的胜利。


作者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中国革命,很客观。一共有4本争取都读完。


非常经典的历史专著.杨奎松的成名代表作.

本书我感受到的最大震动就是真实. 完完全全用第一手的资料来说话,而不是采用一些口号式的结论


中间地带,终于有人看到这段了。值得一读。


革命总是要分出敌人和朋友的。现在应该要值得抓紧时间看和收藏此书的。原因就不必说了


很慢的,很认真的拜读了此书,非常好!!

时代确实进步了,从书籍的角度,我看到了如经济发展速度般快速的文化发展速度。在这信息泛滥的年代,每年出版界出书无数,但只要有这么几本高质量的,就可以为这个年份、这段时代作注脚,成为历史发展的基石。

按照主旋律体写的党史,只能当作一种文学作品;散落于港澳台和海外的所谓自由野史,也只能当作一种文学作品。它们满足着人们的与历史、知识无关的需求。前者主要满足制作者的需求,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从头到尾不用介意读者是谁的工作;后者做的事与“咆哮tom猫”类似,做了也就做了,看了也就看了,聊了也就聊了。

真正好的历史题材书籍,要有公正的叙述,要有平和简洁的语言,要有清晰的架构,要有合情合理则必不出奇的前因后果。多一些这样的书籍,多一些人看过这样的书籍,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也能多一些公正、平和、清晰、合情合理。

也就是文明。


杨奎松的书一向不错,这本书也如此。看完后就深深明白什么叫形势比人强。


杨奎松的书我都喜欢,没有历史教科书的沉闷古板,行文流畅,论从史出,令人信服。


再看看中苏关系史和中日关系史,对革命的认识就更深刻


杨教授的书,我最早读的是《毛泽东和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也是在好多年之前了。本人读书,喜欢追求书的完美,包括了书的包装,纸质,当然还有内容。所以,第一次读的时候是在学校里的一个书店,当时只有一本,皱皱巴巴的,只要读读,停停。一直到去上海,在三联书店购买了一本。一气读完,爽呀。本书和前者相比,文风一致,考证详实,论证充分。喜欢杨教授的风格,还看过杨教授在凤凰大讲堂的一堂课。好呀


杨奎松作品,很厚,史料翔实。
最重要的是,价格非常非常实惠。
买回来当闲书看,也是赚的。


“中间地带”的写作,夹缝中,不容易。
难得作者尽量客观。对序言感慨颇多。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杨奎松的代表作


书很好,“中间地带”推荐


以前很少涉猎现代史,特别是党史这类,看完后觉得还不错。


杨奎松的作品一定要看


是一本研究中国党史的必读书目。绝对的不同于主流的观点。


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观点很新颖,以前没读到过类似的中国党史书记。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只有了解真正的中国党史才能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好书,关心20世纪中国共产党崛起之谜的必读教材!


太棒的书!杨奎松这家伙,真是下功夫啊!!!值得收藏


杨奎松的治学很不错


杨奎松这个名字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全书只用史料说话,作者的学术功力可见一斑。


杨奎松先生的大作!


大师之作,杨奎松老师的书,自然差不了。


杨奎松的书 怎么能不看 老书新版


写历史就应该这样写,非常客观的话语,而且看得出来杨奎松的学术作风非常严谨,每一处都有引述的材料,用事实说话


要想理解共产党为什么为成功,看看这本书吧。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大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史的一个解释视角。


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史!强烈要求关注!


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重新审视了历史,让我们对历史的“真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历史的真实与后人的解释总是有许多差距,有的是无法证实,有的是故意歪曲和隐瞒,这让我们史外之人受到某种程度的“愚弄”。所以,看到这样一本书,是让人大开眼界的。


与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较像,相对比较通俗


中国近现代方面的著作,值得阅读~就是书的封面有点脏,但不影响阅读。


写得很严谨不愧是党史专家呀。


非常好的展现我党夺取政权胜利的一本书籍。


不错,坚持在看,了解初建时的党史一面窗口


看完了.用一句话来总结下,"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虽然有点遗憾 没有买到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可是依旧很开心可以拜读他的作品 很好看!


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客观平实描述总结的一本书,强力推荐!!!


历史本来就是多面的,在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似乎决定了中国以后的走向,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贴近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长期以来的很多所谓定论,其说服力都很有限。我们不妨换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或许也更客观?


该书排版、印刷均佳,字号适中,阅读体验很好。作者立场公允,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合适的,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这本书的电子书已经断断续续看了大部分,买纸版的就是为了在家可以时时阅读。
好书不一定从头通读到尾,好的片段细细品味更有感觉。


名家手笔,很好很强大,值得一读,强力推荐.


正在阅读,理论性噢,作者名气大,几个版本中这本的角度不错


对于国共两党的客观研究,可以说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取得进展,这才应该是治史者的态度


世界眼中的中国


希望当当多做些活动 支持当当


不愧是十大好书。


与传统教科书的写法大有不同,让人深入了解现代史的一面。


杨老师的著名历史书籍,学习中国历史必读


观点很新颖,不愧是专家所作,慢慢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