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晋商
2010-10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刘平涛 编
793
2010年八九月间,《太原日报》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全国18个城市,寻找新晋商的足迹。东到海滨、西至新疆、南到深圳、北至满洲里,报纸以“天下晋商”为名,先后推出了二十多期专题报道,全景式地塑造了新晋商群体。应该说,这是开创先河的一次策划。这一策划创意之独到,采访之艰辛,表现手法之多样,无不令人感佩。今天,《天下晋商》要结集出版,着实可喜可贺。语义学上的“商人”,源于古老的商王朝。据说商部落的民众善于变贵贱、调余缺、度远近,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誉,所以竟成了后世一种职业的代名词,沿用至今。作为一种职业,商人的历史一定更古老,也许早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因为人类对于交换的需求,必然先于对文字的需求。然而士农工商“四民”,商人地位倒数。尽管《史记》中已有“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的体例也被后世所有王朝史采纳,但商人的地位并未因此而改变。重本轻末、重农抑商,历朝历代都是统治者的国策。历史上的山西,因其盐铁之利,不但实力强盛,商业也较周边各地发达,但情况在中唐之后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杰地灵,从明清一直到清朝中后期,晋商的活动在全国都颇具实力和影响力,如今,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素有深厚晋商文化底蕴的山西人也在这新的时代中展现着自己的睿智和勤奋精神,其中也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新晋商,他们在为自己事业打拼的同时,也在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弘扬传承前辈们的勤奋、敬业、奉献精神的同时,也有新的经营创新和智慧,使晋商一词再次名扬天下。《天下晋商》不仅向人们展示一个新晋商的全貌,同时,他们的许多成功经验或感人故事也给社会不同人群以启示。
序言津门拼天下:天津山西商会掠影巴蜀建馆红:四川山西商会掠影情义润辽沈:辽宁山西商会掠影古今商路通:内蒙古山西商会掠影中原悄逐鹿:河南晋商会掠影浙晋多论剑:宁波山西商会掠影晋渝不了情:重庆山西商会掠影陇上大纛猎:甘肃晋商会掠影楚晋常相济:湖北山西商会掠影决战紫禁城:北京山西企业商会掠影岭南翠意浓:广东同晋联谊会掠影卅载辟血路:深圳山西商会掠影千年古城会:陕西山西商会掠影春城梦渐圆:吉林山西商会掠影风城势曾雄:宁夏山西商会掠影热土仍碧空:新疆山西企业联合会掠影穿行在冰城:黑龙江山西商会掠影抢滩黄浦江:上海晋商会掠影各地商会会长访谈新晋商的历史使命让晋商血脉生生不已(代后记)
插图:河南有很多优势,南北交通枢纽带来的信息流和人流,人口过亿形成的庞大市场,平整的土地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城市之间地理位置接近推动都市圈的崛起等等。但是,这远不是形成差距的全部原因。经营土产的高三平很困惑,山西的很多土产品质没得说,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大。他觉得,山西厂家的观念非常滞后,对销售的支持力度不大,经销商扩大店面需要厂家铺货或延长付款期,不行;对于市场来说,山西特产算是“新产品”,但连最简单的宣传册、海报都不配。几个名牌产品的厂家“很牛”,即便不用宣传、促销,产品也能卖出去,也有钱发工资、奖金。老家在柳林的高三平明明知道家乡的枣比河南的枣好得多,而且河南的枣不少是从外地收购回来加工的,但偏偏是河南的枣销到了全国各地,郑州一个批发店一年营业额能达到5000万元,而山西的枣就被落后的包装、粗糙的加工和厂家的傲慢埋没在一家家小特产店里。装订打孔机的经销商李卫东很困惑,同样的产品在河南利润只有5000元,但在山西就能赚8000元;同样注册一个公司,太原的代理公司开价1万元,在郑州只需要3000元到5000元。他还很困惑,在郑州住宿快捷酒店120元,洗浴中心50元就非常高档了,而且还有吃饭、洗浴、健身设施,而太原人均收入却比郑州低;太原的人流、物流量远不如郑州大,但房价、房租都比郑州高。利润的高低缘于信息流通的速度,速度越快,利润就相对越低。消费价格与投资环境、收入水平不相符,缘于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程度,财富越平均,价格越平民。开饭店的张俊平也很困惑,河南的市场其实对山西风格很适应,也很欢迎,但在这里投资的山西人却不很多。偌大郑州市,能站住脚的山西风味饭馆不过三五家,但川菜、粤菜、湘菜、淮扬菜却红火了好多年。出来创业从事餐饮的固然少,但山西的饭店主动向外扩张的更是罕见。固守山西3000多万人口,却看不见旁边这1亿人的大市场。动力不大,有些是自有根基不牢,有些是保守谨慎,不管怎么解释,现状是走出来闯的不多。
晋商,一个不断被误读又正在被诠释的面孔。岁月激荡,烟云中我们试图看清他的脸。明清五百年间,晋商纵横天下数万里,足迹遍天下,在山西对外交流及近代商业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名副其实的晋商之都。2008年至今,太原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晋商文化艺术周,2009年、2010年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晋商大会。这对传承晋商文化遗产,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弘扬晋商精神,团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三晋儿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年初,在确定年度重点报道之时,太原日报编辑部开始筹划在2010年第三届中国晋商文化艺术周举办前后,推出《天下晋商》专题报道。这一设想,得到了时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同志的认可;得到了太原市委副书记李永林同志和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春根同志的大力支持。他们先后听取了我对此项工作的汇报,并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后,这一策划被列入第三届中国晋商文化艺术周活动之一。8月中旬,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分别赶赴全国18个城市。东到宁波、西至乌鲁木齐、南到深圳、北至满洲里,这些当代晋商活跃之地,都留下了本报记者的足迹。在联系外地山西商会工作中,贸促会太原市支会会长刘晋萍同志,太原新晋商联盟文化传播集团李占才同志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浪费纸张,浪费时间,猪一样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