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谁在忽悠中国

吴树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吴树  

页数:

332  

Tag标签:

无  

前言

崛起与沉沦 当吴树先生告诉我,他在动笔写《谁在忽悠中国》的时候,我先已知道他的另外两部著作——《谁在收藏中国》与《谁在拍卖中国》正以风卷长云之势在各地热销。近年来,我因寻觅一门偏僻学科的书籍,成为书店的常客。从北京熙熙攘攘的新华书店,到台北温情脉脉的诚品书店,我看见他的两本书都摆在光束聚焦下的显著位置。不久,就得知《谁在拍卖中国》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10年十大好书”,与“叛逆大师”李敖在《阳萎美国》中直斥世界超级大国那些痛快淋漓的文字列于同一名单。 在内地,也因为前两部书,吴树被《文化遗产》评为“2010年中国遗产保护十大人物”。评语是:“他在死神的追逐下,竟然还能沉疴偷闲,对中国文物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写出长篇纪实作品‘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他以衰弱之躯,立于历史观的高端,在书中对目前中国文物的危机现状直言不讳,对诸多危害中国文物事业的丑陋现象四面出击,令人读而震惊,思而后愤——吴树:淡定生死,以笔为矛的斗士!” 《谁在忽悠中国》是“中国文物黑皮书”的第三部曲,好的丛书应有后继的高潮。当我翻开面前的这部新作时,看到了什么? 较之前两部力作,这本书是一记更加猛烈的直捣要穴的重锤。我首先看到作者具有强烈的现场意识,身临其境的锐敏,坚不可摧的勇气,踏遍千峦的艰辛以及皓首穷经的执著。所有这些都具同一指向——真实,令人为之震撼的、心痛的、深邃而裸露的真实。这是新闻调查或纪实文学的第一要义,也是记者和作家必备的赤子之心。 为揭示真相:青花瓷作假,哥窑作假,高古玉作假,青铜器作假,名人字画作假……作者以抱病之躯踏访了数不胜数的城镇乡村,在广漠大地上纵横奔波,而且往往是偏僻的深山秘谷。在网络万能信息爆炸抄袭时髦的当今,他的作品不是产生在书房里,也无关搜索引擎,而是产生在鲜活的现场。通篇几十万字大多是现场白描式的对话,有筹谋,有巧遇,有偶然擦撞出来的语言火花,也有那些大亨们因心理膨胀而大言不惭的直白。通篇叙述不见杂芜斑驳,自然天成,又蕴涵着踏破铁鞋的必然。 作者的明察暗访为我们呈现触目惊心的现实——中国文物市场整体违法。作者把盗墓、走私、作假称为“三恶”,其中仅作假一恶就包括了从制假、售假、拍假到假鉴定的一个庞大的欺骗体系。而作假与走私的联姻、出口转内销的切换,令这个链条邪上加乱,却逍遥在法律之外灰色与黑色的地带。在对诸多“乱世英雄”的采访中,可以看到作者淳厚的文学修养和刻画人物的独到功底。每个人物都棱角鲜明,跃然纸上。 那位纯粹因为个人爱好不幸成为“文物殉道者”的善良教师,经历被抓被放又被全盘抄没的悲剧,性格中似有“范进中举”式的扭曲和癫狂;那个因从自家宅基中挖出几件青铜器出售获利而被判刑的老支书,双目失明后出狱,每天犹如雕像般伫立在樟树林下,用盲眼追逐着日出日落,一面忏悔自己的罪恶,一面倾述他对上个世纪生活情调的怀恋。当采访者递去一支香烟,掏出打火机,老人立即制止:“这里是树林,别打火!”一个场景,几个细节,这是多么悲凉的意境,又有多少象外之意,境尽而意伸……至于那些巧设骗局的主谋,几片瓷片起家的暴富,官商勾结的政治明星,呼风唤雨的CEO,似乎有着他们理不直却气壮的时代宣言:“我离得开高尚,离不开钱!”伴随着人物逐一登场,使得那些真实故事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大起大落,峰回路转。几乎每个事件都有着欧·亨利式的结尾,都可能发展为更大篇幅的独立篇章,但作者似乎更加珍爱他的白描式现场对话,以保存浓缩的质感。 纵观全书,贯穿着作者锲而不舍的追问:到底谁是这场巨大博弈的主要受益者?坊间有些似是而非的传言:“作假的多是农民,买假的多是大款!”前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捞些灰色收入,未尝不是补偿性的利益再分配……作者层层剥茧,甚至开列成本损益表格去计算,结果令人沮丧,最大受益者仍是那些豪门巨富,笔锋直指苏富比和佳士得,以及内地不良的商业大贾。苏富比与佳士得或许认为另有曲衷,但中国人的愤懑是他们无法理解的鸿沟。即使有些钱落在国人手里,事实上也随时在流向国外。 所有人物和事件都被作者用东方美学一览众山和以大观小的视角,置于自己的审视之下。他没有将复杂的采访对象简单化、脸谱化或妖魔化,而将他们视为时代剧烈变迁下的众生百态,对于那些罪孽当罚的生灵,作者甚至抱有悲悯情怀。如在“京津纸贵”一节中,他记下那个很有些艺术才华的美院青年教师发出的嘶喊:“我也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在哪里,可是有什么用?若不是这两年干这种见不得人的脏活儿,别说买房子,我连老婆都讨不起!……‘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这就是现实,对吧?残酷的现实! ‘你画一千刀宣纸,不如为我们娘儿俩挣一刀人民币!’——我老婆的至理名言!与其砸钱去办展览、买评论,我还不如直接出卖灵魂来得爽快!” 这些话听来令人撕心裂肺,百感丛生。“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那是屈原的仰天长啸,为什么今天听来仍然觉得贴切?出卖灵魂是常人打死也不会承认的天下大不韪,为什么从画家口中说出竟有几分坦然?在其他行业被视为潜规则的东西,在文物、艺术品行业则是明规则,毒化氛围的弥漫被人们熟视无睹。 吴树先生还写道:“平日里,在北京经常听一些圈内人讲述河南古董贩子做局骗人的段子,但是我几次来河南暗访,却发现接触过的男男女女都有爽朗直率、热情好客的淳朴古风。”这个视角令整部作品笼罩着沉重而凄婉的雾霭,由此也使人得以窥见作者的品格——一股炽热的忧国之情,一个义无反顾的勇士,一位悲天悯人的诗意作家,集犀利与温情于一身。 本书下卷汇集了作者与国内若干顶级鉴定专家及金融学者的对话实录,其中含有高端的知识性和思辨性,对各地众多收藏家与读者皆有裨益。同时,也更加凸现了科学与经验的对峙,审美与功利的纠缠,法律与现实的困惑。一以贯之的主线仍是这场收藏大潮的真假之辨,是对仲裁与监督机构的功能缺失的警示,是对“没钱者断假,有钱者断真,钱多者断珍”那些败坏行为的谴责。 广义的收藏是人类文明的美好传承,狭义的收藏是个人怡情养性的优雅爱好。但是,在这场被吴树先生称为“全民收藏运动”中,席卷了8000万以上的大众,每年营业额高达上千亿元,其文化内涵却彻底变质,成为涌动着欺诈、谎言、卑劣、贪婪、自弃与麻木的一潭浊水。 近在晚清之末,在美国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笔下《中国人的人性》一书中,对中国人的勤劳、刻苦、讲礼节、好面子、知足常乐的性情尚有些许肯定。仅在三四十年前,我们的社会还是一个讲理想、讲奉献、讲诚实、讲互助、讲自律的社会。而今日,整体国民道德素质的下降,却迅即判若两群。 古今中外,良知、道德、法律,是维持一个正常社会的三个维度。良知靠自省,道德靠约束,法律靠强制。这三者,我们所剩的都不多了。 或许,当人们清晨端起一杯牛奶都为其品质忐忑不安时,相比楼价狂飙、官员贪腐、食品作假、偷工减料、事故频发以及外患环伺等等诸般大事,矫正文物收藏的乱象并非当务之急,它不过是发展大潮中一簇混浊的浪花而已。但是,这个问题对我们的启迪却更具象征意义。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国民的性格也决定国运。 一个大国的经济在日益崛起,一个大国的精神在向下沉沦。这个大国能在两股悖反的力量中走向雄强吗?一个因缺失信仰、正直与诚信而必然涣散的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2011年7月24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高仿唐三彩忽悠了各大博物馆!洛河边的青铜隐士忽悠了青铜鉴定专家!一堆假战国玉器忽悠了海关的文物鉴定者!“元青花梅瓶”骗局忽悠了景德镇的制假者们!但,整体违法的文物收藏热则在忽悠着整个中国!在现时代,随着物质欲望的膨胀和消费水平的拔高,人人都想要一夜暴富,人人都期待着能淘到宝。而电视寻宝、鉴宝节目的风行,使越来越多的人将寻找财富的目光投向文物市场或犄角旮旯里,渴望着天将大运,突然将捡到一个大“漏”,发一笔意外横财!
  那就听电视节目的忽悠吧,听拍卖行的忽悠吧,听“专家”们的忽悠吧,听古玩市场小贩们的忽悠吧……他们能让你相信,“宝”就在眼前,就看你伸不伸手了。
  什么?你不信他们是在骗你?
 不错,李可染、徐悲鸿等大师们的画都上亿了,清朝的一个破瓶子都在国外拍出上亿元的价了,古玩艺术品肯定值钱!《人民日报》和新华网都为艺术品市场的蓬勃而叫好鼓掌了,收藏肯定大有可为!鉴定专家们说只要给个几千块钱就能给你开个鉴定证明,专家说真肯定就是真了!

作者简介

  吴树(吴澍),中国电视艺术家、收藏鉴赏家、资深记者。1950年出生于江西瑞昌,祖籍湖北大冶。主要作品:长篇报告文学《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中篇小说《凤凰玦》、《失落的流浪者》、《野草莓》、《明天的太阳〉、《进化森林》等;电影文学剧本集《阿门》。电视剧:《黎明行》、《父亲》、《黑暗的心》、《有个男人》、《黄昏小站〉等;另有纪录片和文艺专题片数十部,分获国际、国内专业大奖。

书籍目录

全三册《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
谁在收藏中国
序一 其人其作/(法)李兰
序二 中国富强之后做什么?/摩罗
前言 惊天大阴谋
第一章 割袍断义
 破茧
 中国第一槌
 当财富走出梦境
第二章 疯狂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
 中国宝葫芦
 元青花的始作俑者
 元青花冲击波
第三章 寻梦潘家园
 “鬼市”·“淘客”
 “捡漏儿”·“打眼”
 富农制造厂
第四章 窃国众盗
 盗墓者
 探班贼窝
 海底夺宝
 国仓硕鼠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假作真时
 青花黑客
 文物泰斗的尴尬
 一个献宝者的遭遇
 一砸千金为正名
第六章 闹剧的华彩乐章
 鉴宝!鉴宝!!
 拍卖!拍卖!!
 离奇的文物贿赂案
第七章 中国文物通缉令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
 噩梦圆明园
 国宝大出境
 中国文物备忘录
第八章 路在何方?
 “终极国宝
 拷问中国文物之现状
 潘家园之2008版故事:
后记 我在现场
谁在拍卖中国
卷首 谁在拍卖中国?
序言 “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章 世纪路演:拍卖帝国战略转移
 审判苏富比
 中国沉船:上帝留给撒旦的礼物
 2004,拍卖大鳄抢滩中国
第二章 夺宝风暴:中国富豪血战欧美拍场
 “第一拍士”海外夺宝记
 一个中国渔人在纽约的惊人壮举
 “买房子看得见天安门,买古董进去过紫禁城!”
 “义和团终于来了”!
第三章 拍卖圆明园,谁的狂欢节?
 三只中国兽头在国外嬗变
 兽非兽,生肖铜像的情感演绎
 中国鼠兔的“巴黎革命”
谁在忽悠中国
序言 崛起与沉沦/理由
卷首 谁在忽悠中国?——全民收藏大盘点
上卷
第一章 新闻调查:盛世收藏还是浮世乱象?
“元青花梅瓶”装的什么酒?
谁分吃了“国宝哥”的蛋糕?
一个文化殉道者的收藏悲剧
从“老支书”到盗墓贼
直击“中国著名盗墓村”
第二章 暗访纪实:中国古玩市场整体违法!
六下景德镇,暗访“官窑王”
京城“古玉”何方来?
洛河岸边的青铜隐士
京津纸贵与中国假画市场
收藏者之痛,管理者之痒
第三章 人物专访:“乱世英雄”起四方
一位收藏大亨的秘史
两块瓷片起家的亿万富豪
一个拍行CEO的神奇发迹史
京城“鉴定大师”
第四章 深度报道:“特殊商品”身后的利益集团
从文物黑客到政治明星
贪官庇护下的黑恶势力
逍遥在《拍卖法》的幸福天堂里
下卷
第五章 鉴定专家谈鉴定
李知宴:“眼学也是科学!”
冯松林:“科学就是科学!”
李宗扬:“有些科测纯粹是蒙人!”
姚青芳:“科技检测文物的误差率只有1%~5%!”
李慧玲:“现在高仿画能超过原画作水平!”
赵青云:“现在不良专家太多!”
第六章 高仿高人谈高仿/205
李广琪:“我因出口古陶瓷高仿品曾遭海关通缉!”
黄云鹏:“仿真度达到80%就真假难分了!”
高水旺:“我烧制出了3000年前的‘唐三彩’!”
李华明:“低仿品就能忽悠专家!”
第七章 收藏达人谈收藏
翟健民:“内地藏家买古董就像买$!”
闫振堂:“贪图数量只会成为赝品推销员!”
穆海宁:“国家真要认真追究起来,我该怎么办?”
陈治木:“我挑战的不止是马未都!”
彭中天:“收藏市场乱在产权不明晰!”
第八章 2010,中国收藏文化的终结?
亿元时代,金蛇狂舞
挂在墙上的股票
愤怒的中国民间收藏者
后记曲终人不散

章节摘录

卷首语 谁在忽悠中国?——全民收藏大盘点别相信“盛世收藏”的鬼话,那只是富人的游戏,是祸害穷人的精神鸦片。历来的大收藏家多半是“乱世英雄”,民国时期的张伯驹、“文革”时期的马未都,就是人尽皆知的事例。都说文人祸国,编造此等鬼话又何止一处?有如“盛世修史”,谁读过盛世“修”出来的真实史籍?强说“真史”,顶多不过是一部明星们骚首弄姿的“写真集”罢了。尽管伟大的数理家阿基米德遗憾地没把最后一个圆圈画在黄河文明地,尽管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标志物计算机也与我们的珠算革命失之交臂,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们这个民族在算术上低能。恰恰相反,数字代表了我们这个国度的生存智慧,甚至成为每一个公民在不同时代的荣辱标尺。千百年来,拥有田地、房屋等财富的数字大小,决定着中国人的生存地位,富者为贵做主子,贫者为贱当奴才;新中国建立之初,决定人们生存命运的数字发生第一次反向运动——拥有财富的数字越大越反动,城市里的资本家、富商,农村里的富农、地主,均沦落为新中国的专政对象。反之,谁最穷谁最革命,城市无产阶级与农村里的贫下中农成为革命的主力军,翻身当了新中国的主人;几十年后,财富数字的政治含义再一次被逆向颠覆——“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万元户、亿元户,直至福布斯财富榜上的中国富豪,成为中国社会的新贵,他们用手里的钱承包了地位和荣耀,让那些世世代代渴望“均平富”的农民与城市无业者眼睛里滴血、心里着火,不得不盲目地攀权比富。因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光宗耀祖,只要有了钱就能够过上城里人一样奢华的生活。为此,身无分文的农村无产者们为了让儿子风风光光地娶门好媳妇传宗接代,为了使自己的房屋层高不输邻家的风水,为了成为光荣的“万元户”,只有弃义图财,舍命一搏去从事各种冒险活动,管它黑猫白猫,什么行当来钱快就义无反顾地去干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的中国拍卖公司,为中国千千万万致富无门的普罗大众打开了一扇暴利之窗。成交价一浪高过一浪的文物交易,鼓舞着城里人争先恐后地四出淘宝。由此,一轮空前旷世的全民收藏热迅速在城乡蔓延,给一些温饱堪忧的农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为了满足城里人没完没了的淘宝热,也为了满足自己发家致富的欲望,一些人不惜掘坟盗墓、制假卖假,从祖宗的坟墓里或玩弄城里人的智能游戏中,去攫取改变命运的第一桶金。只要没进班房,他们为此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不幸的是,他们用零成本去与城市收藏者博弈,但却真真切切地让中国社会整体去为之买单。下面一组数字可以佐证:近30年,中国境内集结了收藏大军8000余万(中国收藏家协会估计有1亿收藏者)盗墓大军约10万人众(社科院学者观点,《今日美国报》刊载。官方指出此数据不实,偏多。民间说此数据不全面,偏少);近30年,出土、散落的地上地下文物约4亿件以上(按8000万收藏者为基数,平均每人藏有6件出土文物计算。在记者的调查对象当中,个人收藏的此类文物远远超出此数。典型案例读者可以参考本书第一、第七章相关内容);近30年,被盗掘、基建私分古墓约200万座以上(笔者根据民间收藏数字保守推算;2005年国家文物局公布被盗古墓20万座;民间普遍认为:远远不止;考古工作者则强调:“十墓九空”);近30年,走私出境文物约6,000万件左右(按照海关5%抽查扣留数和海关人员“查一漏十”的说法计算。官方数据不详,民间普遍认为上亿);近30年,流散民间的文物数量约为全国(国营)博物馆藏品总数的33倍。走私出境的文物数量约为40座北京故宫的馆藏。时至今日,中国境内文物市场整体违法,占人口总数0.5%以上的中国公民涉嫌非法文物交易罪或商业欺诈罪(全国现有各类古玩市场3000多处,商铺近100万家,从事文物走私、制假、贩卖活动的人数约200万以上。记者调查证实:绝大部分市场的经营项目除开赝品就是“三盗”文物,交易双方均触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假卖假者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后面,还隐藏有什么社会隐情吗?我们不妨继续探寻。这一轮敛古搏富的全民收藏运动,到底让谁发财了、致富了?我曾向许多专家学者请教过这个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农民发财致富了,用自仿的假文物去实现对富人们的财富再分配!”那部分以身试法的农民们果真致富了吗?我调查发现,除极少数动手早、运气好的人挣了大票子,成为农村新贵之外,一些靠盗墓、制假为生而又没有后台保护伞的农民,有的被判刑入狱,一点可怜的家产也被罚没。有的就算侥幸逃脱法律制裁,顶多也就填饱了肚子、盖了间房子、生了个儿子,而这些本来就该属于他们的基本生存权,还是建立在千千万万普通收藏者上当受骗、倾家荡产的痛苦之上。那么,这几十年收藏市场上的巨额资金究竟流进了谁的口袋里呢?这一轮起势于改革初期的全民收藏运动,的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拥有足够金融资本的文物艺术品投机商,为显性富人;另一类是贪官污吏,为隐性富人。这两类人趸藏的物品无论真假,也无论出处,都可以成为他们欺行霸市、赚取暴利的筹码。因为他们借助用金钱或权力建立起来的“绝对威望”,垄断了文物、艺术品价值和价格上的话语权,只需将自己的藏品进行二次包装后送上大拍卖场,便能够创造出农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巨额暴利——农民们几百、几千元钱卖给他们的真假文物,到了他们手里,便可以拍出几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天价——这,就是至高无上的资本与权力的力量!全民收藏究竟给我们这个转型社会带来了什么?从物质层面上看,持续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是一场招摇文化反文化、披挂传统反传统的“金钱秀”,它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文物资源危机。前几天,故宫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耿宝昌先生跟我交谈时说:“亿民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全民收藏的“盛况”实景。由于游戏参与者的贪婪,我们几千年存留下来的地下文化宝藏被盗掘殆尽,即便有些文物被民间人士收藏,但由于黑市流通频繁、原始信息丢失,导致这些文物真假莫辨、无据可考,几乎全部变成时代不清、背景模糊、失去根系的纯工艺品,丧失了应有的历史研究价值。许多珍贵文物甚至在交易过程中破损毁坏,带着它们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可供人类解读自身的密码,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从精神层面上看,经过这几十年的瞎折腾,中国人好古藏古的传统文化志趣和收藏品味,已被现代文物投机者的满身“铜臭气”严重浸淫,收藏活动早已成为一种纯粹的投资项目,伴之而来的知法犯法、投机诈骗盛行于市,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再从文化层面上看,全民收藏运动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文化轨道。溯本清源,中国人的收藏习惯始于新石器时期,向下延续数千年之久,主要经历过神(巫)权文化、王权文化、士大夫文化、儒雅文化四个收藏阶段。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一些疑似巫师或部落首领的墓穴里,呈放着许多死者生前喜爱的陪葬品,如红山、良渚、龙山、齐家等文化时期的玉器,大地湾、仰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那些精美的藏品从造型到纹饰,无不体现出拥有者对天地神灵的崇拜与敬仰,我们至今还能通过那些神器感悟到我们原始先祖们庄严的文化志趣;从商周奴隶主与秦汉帝王将相的墓穴里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则让我们在天地人神等文化传承物之外,又看到了一种新出现的封建等级文化的影子——陪葬品的种类、器型、大小、纹饰、数量,等等,成为当朝收藏者权力爵位的象征,也给后世收藏者留下思辨历史的无限空间;从宋代开始,随着出版物和书院的增多,文化普及面增宽,文人墨客大量涌现,故六朝字画、当代名人墨宝以及文房用具,皆成为士大夫和其他儒雅之士竞相追逐的收藏品,此风一直延续到清代,尤其是乾隆时期至甚,可谓是数代风流收藏事,皆为修性兼养身!到了晚清、民国,虽说世道不济、民不聊生,一些达观贵族和破落大户人家会变卖一些家传藏品,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也零星出现少量古董市场和专业古董商,但收藏者依旧还是一些视古如命的高端文化人群。有些文人志士纵使家道衰败、衣食堪忧,仍旧守身如玉,卖衣卖房不卖古董,足见藏者情操与志向之高尚。庞元济、吴湖帆、张伯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以上各个时期的人们对于收藏品的文化认同和审美志趣不尽相似,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收藏者都保持着某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即便新石器时期的始祖也是如此。唯独这一次全民收藏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建立在追求暴利的幻想之上,以至于在近亿人的古玩市场上,几乎只见得到上家与下家,找不着几个真正的收藏家。是谁忽悠了亿万收藏大众?2010年,在各大拍卖公司秋拍火爆收官,众多媒体大呼小叫“中国艺术品拍卖进入亿元时代”之时,笔者却于料峭寒风中听到了另外一个庞大的人群发出沉重的喘息声——《中国民间收藏者横店宣言》、《中国民间收藏者北京宣言》相继高调发布——此前作为文物艺术品市场主体存在的亿万收藏大众,从财富春秋大梦中醒来后无奈地发现:自己已被手握金融资本的富豪们一脚踢出主流艺术品市场之外,几十年耗尽心血收集的藏品,变成一堆堆真假莫辨的烫手山芋,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全部投资尽然血本无归!于是,他们愤怒了,开始以各种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与绝望。或迁怒于文物专家,骂他们是“砖家”、“骗子”,识不得自家的古珍国宝!或迁怒于政府,谴责有关当局是“大忽悠”,只开放文物市场,却从来没有真正授予收藏者文物收藏权与交易权!由此可见,所谓“藏宝于民”,无论对官方还是民间收藏者而言,都是一面自欺欺人的空镜子。对民方,你说你家藏百宝,那是自作多情,谁承认?专家说你那些国宝全是赝品!你给自己带上“为国藏宝”的高帽子,《文物法》只能授予你“非法收藏”的光荣称号。残酷吧?不要说合理不合理,这就是现实!对官方来说,你开放文物市场却无能管理,你赞成“藏宝于民”却无法辨伪存真,你放任全民收藏却不能让他们的藏品合法化,能不挨骂?能不驮埋怨?究竟谁是骗子?谁是大忽悠?当然不是卖文物仿品的农民,更不是千千万万血本无归的普通收藏者。从“谁最穷谁革命”到“谁先富谁光荣”,一次次“数字革命”让中国老百姓的命运成为社会轮盘上的骰子,随着执盘者的意志起落沉浮。特别在文化落后,教育资源匮缺的广大农村,让温饱存忧的农民去领会“义当富贵则富贵,义当贫贱则贫贱”(朱熹《论语集注大全》)的圣人古训,显然多半是矫情。再说,又有谁真正在乎他们是否能用某种明晰的文化意识去掌控自己的行为与命运呢?有人说,假若中国没有出现拍卖公司,也许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事;也有人说,即便有拍卖公司出现,没有大面积无序开放古玩市场,也不会发展到全民收藏;还有人说,即便开放了古董市场,假若始终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管理,也不会导致今天这种覆水难收的尴尬局面。我们还可以继续想象出更多的假若,但是通通于事无补。历史是什么?是一场谁也无法更改与订正的时空游戏。一如今天的你我,即便身着西装、手持iPhone 4穿越远古,照样只能去饮毛茹血、摇尾传情。即便早已预览明天的悲剧,现在该干什么蠢事还会义无反顾地去干——因为今天就是今天,它意味着适时的诱惑无可抗拒!

后记

曲终人不散 这本书稿杀青后,忽记起春节前在中国收藏家联欢会上与故宫的耿宝昌先生有约一叙,便请朋友开车送我“进宫”,拜访这位在中国古陶瓷鉴定界一言九鼎的老专家。虽处酷暑斗室之中,但我与耿前辈话语投机,基本上能够畅所欲言。谈文物市场、谈艺术品拍卖的“亿元时代”、谈文物保护……只是当我问及对当下中国文物鉴定界的情况有何看法时,这位业界泰斗竟然连说数句:“不谈、不谈!”不过即便如此,我也能听出其中的“话外之音”,在此纷纷扰扰的多事之秋,又有哪一路神仙敢铁齿铜牙、妄断春秋呢? 言及眼下“全民炒古”,我与此公共识更多。他风趣地脱口而出两句打油诗:“亿民倒古玩,历史文物全玩完!”谈笑风生之后,老人又向我推荐一首珍藏于江西婺源博物馆的郑板桥《骨董》诗,虽说内容记不全,但他还是顺口背出其中几行妙句:“东家宣德炉,西家成化瓷,盲人宝陋物,惟下愚不移……” 回家后,我从婺源博物馆的网站上下载了这首诗,读后亦忍俊不禁、捧腹大笑。那位放荡不羁的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土郑燮,竟于300年前将当下收藏乱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郑板桥《骨董》诗: 举世好骨董,甘为人所欺。千金买书画,百金为装池。缺角古玉印,铜章盘龟螭。乌几砚铜雀,象床烧金猊。一器一杯斝,按图辨款仪。钩深索远求,到老如狂痴。弟兄起讼狱,朋友生猜疑。方其富贵日,价直千万奇;及其贫贱来,不足换饼糍。我有大古器,世人苦不知。伏羲画八卦,文周孔《系辞》,《洛书》著《洪范》,夏禹传商箕;《东山》《七月》篇,斑驳何陆离。是皆上古器,三代即次之。不用一钱买,满架堆离披。乃其最下者,韩文李杜诗。用以养德行,寿考百岁期;用以治天下,百族归淳熙。大古不肯好,逐逐流俗为?东家宣德炉,西家成化瓷;盲人宝陋物,惟下愚不移。 板桥公甚是英明睿智,能神机妙算300年后的收藏者买什么、藏什么,就连被他鄙视为“陋物”的“宣德炉”、“成化瓷”,会成为后世竞相争抢之宝物的事,也干诗中一一点化出来,不能不令人五体投地。还有对现在收藏界那点“破事”,他也早有预料。如,为了争夺文物遗产,“弟兄起讼狱,朋友生猜疑”。又如,对艺术品拍卖泡沫一旦破灭后的惨况描述:“方其富贵日,价直千万奇;及其贫贱来,不足换饼糍!”我相信,当今那些手握金融资本在拍场上争强赌胜的富豪们,如果读得懂这首打油诗,只怕也会不寒而栗地骂上一句:“乌鸦嘴!” 惭愧的是,郑老夫子300年前看清了的事,我们今天反倒是“当局者迷”。即便有人参透一二,也是身在利益之中,不便点破。若跳出此界,探究收藏幕后的社会万象,不也能窥见一样的境像?金钱万能、精神颓废、道德沦丧、文明湮灭……奇怪的是,这些关系民族存亡的大事,竟也如同藏界那一点虚妄诡诈之局,一样一样被人化小、化了,或高高挂起。 文物是小局,国有大局,正如理由先生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所言:“或许,当人们清晨端起一杯牛奶都为其品质忐忑不安时,相比楼价狂飙、官员贪腐、食品作假、偷工减料、事故频发以及外患环伺等等诸般大事,矫正文物收藏的乱象并非当务之急,它不过是发展大潮中一簇混浊的浪花而已。” “而已”。理由兄没说错,顶棚千疮百孔,谁还顾得上去修补其间一针小漏?可是,面对数千万苦苦挣扎、酣战在一个败局已定的战场上,即将全军覆灭的淘宝战士们,为文者又何甘坐视生灵涂炭,止于隔岸观火? 仅为此,笔者耗费6年多时间,抱病考察国内外几十处文物市场,行程数万公里,写完了“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欲以这一波史无前例的全民收藏运动为切入点,让更多圈内圈外之人透过乱象丛生的文物小局,思辨我们这个民族时下至关紧要的泱泱大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三本书的故事分类看上去似乎有些重复,我在布局之初就有斟酌,但为了主题上的层层递进,我采取了服从论点安排论据的逻辑方法,好在故事内容绝无重复,请读者明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五千年文化的每一个字符。我敬畏古往的祖宗神灵,敬重身边的芸芸众生。故,我思、我辨、我悲、我怒、我哭、我喊…… “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终结了,在长达5年的创作出版过程中,我得到诸多亲友善士的鼎力帮助。感谢志同道合的谢辰生、理由两位在文物、文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蒙抬爱,或赐予字,或赐予文,更得多番思想交流,颇显“臭味相投”;感谢远在异国他乡的李兰博士,为了延长我的生命,几年来不停地奔波于巴黎与北京,为了提供我所需的素材,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替我在欧美多国做调查访问;感谢我的朋友——著名画僧史国良、评论家摩罗、出版家尚红科先生和陈敏女士,诸多琐事,多有请教和仰仗他们;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让我在蜗居之中衣食无忧、雷雨不惊,静心养病与写作。 特别鸣谢北京达盛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达圣德文物显微鉴定仪”,为我考察古玩市场,微观、识辨相关文物带来极大方便。 再见,我最尊敬的读者!曲终人不散,我真心地感谢和祝福你们! 吴树 2011年7月30日于北京


编辑推荐

《谁在忽悠中国》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的终结篇,其姊妹篇《谁在收藏中国》和《谁在拍卖中国》近年来持续畅销两岸四地和世界其他华语区域,被读者携评论界誉为 “解读中国文物市场的百科全书”。《谁在忽悠中国》延续作者一贯奉行的纪实风格,对中国内地文物市场进行整体扫描与剖析,其中有诡谲离奇的文物案例,有沉浮江湖的收藏者故事,有金融资本操控拍卖市场的黑幕,更有鉴定专家、高仿高人、收藏达人共同解密收藏迷局中的种种玄机,给圈内人指点迷津,为局外人揭示真相。《谁在忽悠中国》荣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十大好书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谁在忽悠中国 PDF格式下载



2008年至今,吴树先生陆续发表纪实文字,终汇成册,即我们看到的“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谁在收藏中国》、《谁在拍卖中国》、《谁在忽悠中国》,似一记猛似一记的重拳,又如势大力沉的三踢脚,招招击中要害,“呼”地一下揭开文物、收藏、拍卖界的层层画皮,给你一双慧眼,教你雾里看花!很替吴先生的人身安全担心,阴暗的角落里不知有多少人正咬着后槽牙在看着你......
当当价,三册79.3元,不错!


在“收藏”风盛行的今天,个人和媒体对收藏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电视上的鉴宝,法院里的赝品官司让“古董”“收藏”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这三本书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全球最大的古董拍卖行的经济运作手段、从购买藏品的各类人的用心、从挖掘文物倒卖文物的“各路神仙”的手法向大家展现了在经济运作下的当下的收藏热。
今天的收藏热潮是运作者意料之中的,而对于一个个单个的收藏个体而言,一些经历又是想象之外的。作者详实且追根的调研,很好的解释了看似混乱的现象下的本质原因。
作者有很好的讲故事的水平,叙事述人精彩诙谐引人入胜。作者又有很好的阐述经济问题的本领,揭示了在市场及利益驱动下的各个机构或个人的行为动力根源。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者详实的数据、透彻的论证、缜密的逻辑使这套书堪称上品之作。


吴树先生《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是近年来少见的一套好书。是发人深省,的力作。详尽的数据,真实的实例,如醍醐灌顶,警醒处在收藏迷局中的普通人。从内心敬佩吴树先生,感谢吴树先生。


虽然是给老公买的,我也看了,揭露了中国文物现状乱象,及外国人对中国文物拍卖虚假的不良用心,外国人掳走了中国多少财富啊。此书值得一看,不管你有没有参与收藏文物


书写的不错,比较真实。然很多没有接触过古董交易的人了解了很多知识。此书还让很多初涉古董的人受益颇深。尤其是最后一本谁在忽悠中国,看得人惊心动魄,买古董要小心啊。


吴树老师经过详细的调查,深入普通人无法触及的地带,写出中国文物,古董的黑幕,好书呀。


博弈论老师极力推荐,很有可读性!!有利于了解文物市场~了解中国的情况!


有时也去文化市场逛逛,看了这套书对中国文物市场有了深刻的了解,受益匪浅。


全中国99%的人用99%的钱买了99%的假文物。


作者运笔如刀,揭秘中国文物交易内幕,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很不错的书,从文物拍卖开始到对文物知识的掌握,到文物历史的描述,都值得一看。只是,看了之后,无比沉重,义愤填膺,却又万般无奈。


为读者感动;为文物悲哀;为中国迷茫。


作者很认真作了深入调查,看了对文物市场有了感性认识,也知道了很多内幕。


十分敬佩作者有这样丰富的经历,也十分喜欢作者的文笔,生动展现了文物圈子里的各种人和事,挺开阔眼界的。


引人入胜的一套书,真实地揭黑实属不易,况且作者还是拖着带病之驱采访。当然,有些文物知识还有欠缺。


希望通过看这本书了解一下文物


披露文物的内幕,经典!


写尽了文物圈


让人欲罢不能 很好看 买回来一套,发现家里有谁在收藏中国 不知道家人谁买的了。有一本重复了呀。希望当当网再便宜点呗。


了解收藏市场内幕的宝典


属于古玩杂项揭秘类的书籍,看了电视里作者专访才买的,还没来得及细看,但感觉还行!


对作者的正直深感敬佩 对古玩市场的黑暗大吃一惊 希望能多看到此类的好书


因为做艺术品拍卖工作,所以买了一套书,写得很真实


敢于直言收藏的乱象和内幕,佩服。佩服


喜欢收藏的可以看看这本书,有一些借鉴


老公现在学习收藏,可看性强


正品的书,妈妈喜欢收藏,这本书很适合她


赞,看了收获很大。内容很纪实,作者深入探访


令外行人触目惊心,从未知道的生活侧面,长见识包含古董知识、购物经商知识、与人打交道知识等。因揭露的细节详尽,人物、地点等因素交待的适当明确,令人从半信半疑转为大多信了,故想留此书半是消遣半是指南。又因读过第三部,钦佩作者,进而想读其他两部


老公买的,他说写的不错。


给别人买的,人家说还不错


给父亲买的,应该很不错!


经典,堪比《货币战争》系列,试读了一点,心情好沉重,作者真不容易,写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作为普通群众,除了触目惊醒,只有无奈。


买来送人的,很那不错的


MP3版本的很引人,书也不错


快递还提前一天来了~不错不错~~


帮朋友买的,说是内容很不错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值得购买。


同事评价很好,不错,支持!!!!


书的质量不错,朋友很满意。


快递很快,书的内容写的很不错。


帮同事买的,没看,但速度及服务态度很不错,包装业很好。。等借来看了后再写写书评。。


还没来得及看,但感觉不错!


hao不错


感谢作者以正直之心写就此著作,受益非浅


买给老爸的,他开始在剪贴报纸上的连载,后来说让我给他买一套


给老公买的,说很好,值得一看


读书是为了明理,也是为了增加见闻,此套书的作者很用心,带我走进了一个以前不认知的领域,受教了。


电视台看到介绍就想买,总算等到了


一直想买 终于出手了


每一本书都对我很有用!学到很多知识!很喜欢这种类型的书~有故事情节


送货及时,价格合理。是自已喜欢的作者和书。


看了一些,很好,了解了很多


良心之作 好好阅读 受益匪浅!!!!!!!!!


如果手痒到无法控制的举牌或者付钱,最好先看完此套丛书。老婆最近看的入神,看来会剩下不少!!!


不是好书我爸一般不买,哈哈


国人必看!!!


从中学到好些知识。


爸爸一直在看


送货速度很快,书的质量很好,很满意。


配送迅速书质量好


敲响警钟啊!


在看 不错


越看越沉重


开学了,没收到,不过应该很好。


很实际,一语中的,推荐


书写得很透彻!


虽然发货有点慢,但卖家态度相当好!还会再来!!


出版顺序应该标注 内容很充实


发货很快,但收到书的时间有点儿长。内容还没看,听到介绍后就买了。


好书!建议购买~


初步翻了翻,感觉有点意思。可以继续认真看


老公让买的,很满意。


发货速度很快,物有所值!


发货很快,有点破损


读懂自己的书一定要看


敢说敢干,纪实文学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收藏这潭水太深告诫有此想法者,慎而为之。


现在是全民收藏热,作者从不同的侧面个大家揭示收藏的内幕是作准备收藏和已经收藏者得很好读物,可读性很强!


包装不错。书捧在手里感觉不错。书的内容尚可。纪实不置可否。适合小读。


当今中国,见怪不怪!送给朋友一套!


我喜欢看的古玩书


替单位同事买的,他说还不错,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一套很不错的书,内容观点独树一帜,文风表达浅显易懂,阅读起来畅快淋漓,一气呵成。值得推荐!


没有想象中写的好——文章内容偏口语化、通俗化,讲故事的水平也比较一般。但是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还是非常有阅读价值的。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引起思考”这个层次。


给老爸买的,结果老爸看了后觉得没想象中的那么好看。


与想象中的还是有点儿差距的。


看完再说。。。。


同事的, 满意


了解一些现实


失去诚信的社会


三本大小有点不一样,看来不是成套出的。书还可以。


也没有说明白,我以为上下卷是两本呢!结果买了两本 郁闷!!!!


很好,一共买了三本,都是正版,


还没看,期待中,作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吴树的这三部曲,非常好!买来后已经一口气看完了两部。赞!忽悠中国我正在看.......


真的很坑爹啊……真的无语了


这本书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因为看过了《收藏中国》,想必这本也是很经典的,吴树老师的书值得研究


挺好的,我蛮喜欢这本书的


里面说的东西都很翔实,同时也令我对中国现在的文物现状产生担忧。


这本书能够学到很多知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