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往事不寂寞

卫明喜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卫明喜  

页数:

300  

字数:

24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一城一楼的巍峨,一街一巷的婉约,一砖一瓦的古朴,一草一木的荣枯,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风景。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平遥古城,“独一无二”也许最为恰当。 曾经有一段时期,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等荣誉络绎而至时,古城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有人兴奋,有人沉醉,还有人疯狂地在这块文化资源丰富的宝地上。“挖金”。挖得有些根基不稳,挖得有些山穷水尽。这时,一批有文化良知的研究者仿佛听到一个声音:“个性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个性的研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们开始懊悔,开始反思。 懊悔之余,人们渐渐变得理性,隐隐感觉到了历史所赋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2007年,在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GHF)的资助下,平遥县人民政府启动了平遥古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工程,复建筑、复工艺、复传统、复文化,力求用国际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指导平遥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平遥县米家巷12号院,由平遥县人民政府与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GHF)合资修复完成。在这里举办的文化论坛——“陶坛”,已经成为向世界展示平遥原始文化元素的重要基地。“陶坛”的创办,意在进行平遥文化的修复,培养平遥人的文化自豪感、文化认同感,提升平遥文化软实力。 “陶坛”着力于珍存口述历史,秉持生活原态、语言原貌、文化原味的理论自觉,在一街一巷中搜寻历史的足迹,从一砖一瓦间提炼古城的文化。 “陶坛”二字,意蕴深远。平遥古称“平陶”;陶有“教育、培养”之意;陶器古老、实用且存在于民间,故“民间性”是“陶坛”的基本特征。坛既是容器,又是场所,将“陶坛”打造成一个弘扬平遥文化的坚强阵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陶坛”旨在提炼每一场没有专家的讲座,用四十五分钟剖析古城的每一个文化细胞,规律性、持续性地发掘平遥文化的点点滴滴,还原一个真实的平遥古城,彰显其独特的城市性格与气质。 “陶坛”开创了一种极具开放性、包容性的文化挖掘方式,不规定题材,不设置门槛,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从点到面,渐次展开,相互印证,逐步深化。口述者既有“人文生态”的记录者,也有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且不乏源自一线的“历史当事人”的声音。他们运用平遥方言,叙述古城传奇。所述内容通俗、生动、自然、本色,不尚雕饰,朴实无华,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通过众人的努力,用多种形式勾勒出一个真实、鲜活的平遥古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不要忽略,责任的力量,协作的力量,大众的力量,陶坛的力量……或许会矫正扭曲的文化现象,派生新的文化体系,解开某些历史谜团,诠释古城恒久魅力。

内容概要

裴鸿恩,汉族,1943年出生于平遥城内雷家街,曾任平遥推光漆厂副厂长,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擅长绘雷、武术。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平遥人文轶事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本《往事不寂寞(裴鸿恩口述平遥轶事
)》就是他的成果之一。
从小到大,对平遥的文化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古城的人,古城的事。聆听、收集这些故事成了裴鸿恩日常生活的—部分。这些人,这些事,听过之后便难以忘记。闲暇的时候,读《往事不寂寞(裴鸿恩口述平遥轶事)》,讲述往事,乐在其中。

书籍目录

言古人
第一讲 三晋大财东——庞显贵
第二讲 日升昌轶事
第三讲 雷家街的故事
第四讲 侠客冀登海
第五讲 许立廷与纱阁戏人
第六讲 王伦传奇
第七讲 平遥推光漆器创始人——乔泉玉
第八讲 我的爷爷裴宗度
第九讲 裴尔泰的故事
道古巷
第十讲 米家巷的故事
第十一讲 母狗巷的传说
第十二讲 站马道的来历
第十三讲 沙巷街的故事
第十四讲 罗汉街的传说
讲古刹
第十五讲 镇国寺的故事
第十六讲 谷雨茶与子母宝
第十七讲 金马驹的故事
话古村
第十八讲 梁村赶会遇神仙
第十九讲 麦茭沟的故事
第二十讲 兴旺村的来历
说古事
第二十一讲 百川通票号的传奇
第二十二讲 崔知县断案

章节摘录

日升昌、蔚泰厚都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票号。复兴公禀号和凉帽铺是同一个东家,叶公馆是平遥的一处豪宅,被凉帽铺和复兴公的东家买去,因此有了“叶公馆,改门牌”的说法。那么,在平遥民谣里,为什么会把凉帽铺、复兴公与日升昌、蔚泰厚相提并论?东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凉帽铺和复兴公的东家叫庞显贵,是平遥金庄人。他的祖父曾经做过官,是名扬三晋的大富商。后来,因为他的伯父抽鸦片,把家里抽得一贫如洗,他的父亲也早早地去世了。庞显贵年轻时,家境非常贫困,种着五六亩薄田,母亲和妻子在家织葛布、编裤带,编好以后他就背到城内,在南街上花园口摆摊卖掉,以此为生。 庞显贵四十来岁,身材不高,全身上下补丁有六七块,穷极无聊。他为人非常忠厚,而且小时候熟读五经四书,时常与人谈古论今,人们感觉他啥也懂。他是有名的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道,挣下点钱赶紧给他母亲割牛肉。 光绪年问的一天,庞显贵的小摊上来了一个老太太,约有七十来岁,身穿绫罗绸缎,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买了十来根裤带,还买了一丈多葛布。当时,买东西的人很多,这位要买这,那位要买那,这老太太买了东西,就把一根沉香木拐棍落到庞显贵的小摊上了。 下午,庞显贵做完买卖正要回家,才看见老太太遗忘的这根拐棍。这根拐棍非常沉,庞显贵细细一看,这可是沉香木的呀!他知道,沉香既是名贵的木材,更是珍贵的香料和中药,早在宋代就达到“一片万钱”的价格,在明、清两代,宫廷皇室都崇尚用此木制作各类器物。 庞显贵不敢回家,等着失主来找这根拐棍。做买卖的人一个个都收摊了,临走时对他说:“显贵,回吧,人家不来拿了。”庞显贵想,丢了拐棍的人一定很着急,再等等吧。 这丢拐棍的人是谁呢?是“蔚”字五联号的掌柜毛履泰的老母亲。说到喜村毛家,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十分有钱,是平遥四大家族之一。回去以后,老太太放下裤带和葛布就睡了觉。一觉醒来,才发现拐棍找不到了。这是落到哪里了?就告她儿子毛履泰:“妈妈的拐棍也丢了。”毛履泰说:“妈,你想想,丢到哪里了?”“大概是丢到南街上那个卖裤带的穷小子的摊上了。”“你和谁相跟的?”“和二小相跟的。”“二小,去给你祖奶奶到那摊上找找拐棍。”二小说:“早就丢了,他哪里还会给呢?看看他穷得那副样子,那个拐棍贵成那样,那么好的东西!”“你去吧,好歹去碰碰!”二小领命去了街上。P3-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往事不寂寞 PDF格式下载



作为平遥人来说,在读本书以前并未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及轶事,很好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