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通俗哲学简编

陈昌曙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昌曙  

页数:

233  

前言

  把一门学科通俗化是困难的,把数理性强和哲理性强的学科通俗化就更加困难。现在,各门学科的书籍多得不可胜数,但在书店、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像《通俗拓扑学》《通俗微分几何》或《通俗量子力学》《通俗岩石力学》这样的书,在哲学类图书中也较难看到《通俗胡塞尔哲学》《通俗海德格尔哲学》或《通俗现象学》,也较难找到《通俗辩证唯物主义》,好在有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艾思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写的《大众哲学》也重新出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但应该说还是太少了。这个《简编》参考了《通俗哲学》和《大众哲学》,谨在此说明和致谢。  哲学通俗化终究是必要的。一种理论(包括哲学)要在生活中起作用,不仅要求它在内容上正确、适应时代要求,还需要人们掌握它如果一种理论正确、合理、高深,但假如没有一个人能懂,这种理论再正确也不会成为物质的力量。

内容概要

  把一门学科通俗化是困难的,把数理性强和哲理性强的学科通俗化就更加困难。现在,各门学科的书籍多得不可胜数,但在书店、图书馆里,很难找到像《通俗拓扑学》《通俗微分几何》或《通俗量子力学》《通俗岩石力学》这样的书,在哲学类图书中也较难看到《通俗胡塞尔哲学》《通俗海德格尔哲学》或《通俗现象学》,也较难找到《通俗辩证唯物主义》,好在有韩树英主编的《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艾思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写的《大众哲学》也重新出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但应该说还是太少了。这个《简编》参考了《通俗哲学》和《大众哲学》,谨在此说明和致谢。

作者简介

  陈昌曙,1932年7月生,湖南省常德市人。1954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采矿系。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东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哲学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及技术哲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资深学术委员。  主要著作有:《难物辩证法的主要范畴》(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认识论》(人民出版社)、《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技术哲学引论》(科学出版社),译著《辩证唯物主义和物理学与化学的若干问题》、《现代实证主义和物理学上的哲学问题》等。

书籍目录

自序哲学通俗化的断想第一章 《天地传奇》是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什么是哲学1.也需要有“说大话、说空话”的学问——哲学的普遍性2.跟着感觉走——为什么要学哲学第二章 斑斓多姿的世界——事实及其特点1.机器人是人吗——人工事实2.汶川大地震——自然事实3.目中无“人”与吃不着“水果”——事实的个别性4.法院为什么会改判——事实的不可错性5.电视剧总有漏洞——事实的完整性第三章 天下有难事,只因有心人——从难以做到实事求是说开去1.没有“思维费力最小原理”——实事求是要费力气2.用过去反对现在一先入之见难免3.文章总是自己的好一自以为是难免4.心脏是-个泵——求真求是第四章 “眼见为实”和“存在就是被感知”——物质和意识1.耳朵真能认字吗——“眼见为实”2.天下何处有万物——“存在就是被感知”与客观存在第五章 不打不相识——在变革世界中认识世界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和认识2.不吃梨怎知梨的滋味——什么是实践3.施诊、开方、再施诊、再开方、再施诊、再开方,永无休止——知行统一4.心想事成-一理念在先5.高考状元这么了不起吗——珍惜经验第六章 坐地日行八万里——物质、运动与发展1.世上有无自行车——万物皆运动2.在这点上又不在这点上——物质的运动形式3.“原始火球”的大爆炸——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4.“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防止思想僵化第七章 地球变小了.我们变大了——时间和空间与普遍联系1.什么地方种苞米——因地制宜2.地球每天都是新的——与时俱进3.打破旧思想的牢笼——解放思想4.光纤与网络——迎新和创新5.以钢为纲,全民炼钢——倡导全面性,克服片面性第八章 我们需要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和谐哲学1.有不同就有争执一矛盾的斗争性2.和谐、合作、共赢——矛盾的同一性3.家和万事兴——化解矛盾4.何有“第一”——主次难分第九章 变简单为复杂——唯物辩证法的范畴1.“无风不起浪”——原因与结果2.怪坡和迷彩服——现象与本质3.石墨与金刚石——内容与形式4.买彩票中奖——必然性与偶然性5.鸡蛋里头有骨头一可能性与现实性6.为什么一定要那么绝对——是非的相对性第十章 人能不能学习点聪明——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1.分辨双胞胎一比较法2.不能因为所以——逻辑方法3.标新立异——克服从众心理与勇敢创新4.破坏性试验——极端化思维与方法第十一章 医生和患者是什么关系——思维方式1.做好代思人——换位思维2.反其道而思之——逆向思维3.科学家和艺术家——想象、幻象与猜测4.得来全不费工夫——顿悟、灵感5.我错了吗——反思6.我们该怎么做——批判性思维7.蝴蝶效应——非线性思维第十二章 从猿到人,人之初——作为自然历史过程的社会发展1.开天辟地第一回——关于历史观的起点2.致富有理——发展是硬道理3.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为本4.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健康一可持续发展5.需要有个人英雄——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后记

章节摘录

  人工事实从动机到效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而自然事实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我们有时听到“错误事实”的提法,这不是指事实错误,通常是指某人犯错误的事实。需要明确的只是自然事实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人对事实的认识则可能有而且大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别,有真理与谬误之分,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变化发展,无所谓正确的自然现象或错误的自然现象。汶川大地震造成几万人遇难,但我们不能认为地震是自然界的错误行为,自然界不知道它的行为应该有利于人类,及怎样造福于人类,也不知道它的什么行为会为害于人类和怎样为害人类。它对自己的行为不负法律的、道德的责任,因为自然界无从选择自己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我们也不能说在天旱时下及时雨.是自然界的正确,而在江河泛滥时下雨是自然界的错误,我们没有理由和能力来判断自然界和自然现象的正确与错误,正像我们没有理由和能力来判断上帝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地震及其他对人类不利的自然现象都没有自己的错误,当然也不可能让自然界对此负责。  重复说,只有自然事实才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人工事实和人为事实(包括机器人,人工、人为形成的事实)从设计、制造到操作的动机、方法和过程看,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否则,人们就不必对自己的行为和工作负责了。法院可能有错判或改判,但犯罪事实不会变。  事实,特别是自然事实本身没有错误(变化或改变),但是,人们对事实的反映却可能有错误,产生错觉,因为事实并不总是以自己的本来面貌出现,而表现为现象(包括假象)。一种事物的特点、性质是该事物本身具有的不是其他事物给予的,而这种事物必然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把自己的特点现象表现出来。某事物对外表现出来的特点性质就是该事物的现象。


编辑推荐

  《天地传奇》是一部什么样的电视剧——什么是哲学/斑斓多姿的世界——事实及其特点,天下有难事,只因有心人——从难以实事求是说开去,坐地日行八万里——物质和运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通俗哲学简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