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诗经》婚恋诗与婚恋风俗研究

杨军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军  

页数:

6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两位作者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并实地考察了老子当年走过的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真凭实据”和鲜为人知的资料,进入作家的视角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以半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作者以传奇笔法,把《道德经》中深奥的哲理通过故事形式,自然流畅地演绎了出来,同时又塑造了一生曲折而又复杂、由凡人到文化巨人的老子艺术形象以及其他一些人物群像,一个个都是“这一个我”,是不同于他人的。当您读完这部书后,老子《道德经》的神秘外衣就会被层层揭开,从而领悟到《道德经》的真谛,使您更好地做人。

书籍目录

第1章 紫气东来迎老子第2章 握住“神权杖”起誓第3章 由传说激起的写作大纲第4章 天体原始混成说第5章 李氏姓氏之宗源第6章 追梦——孩提朴性的复归第7章 耳听、心听、神听第8章 天地根石之由来第9章 老子全真气功养身法第10章 知雄守雌的磨难第11章 读书方程式:“跪着读”、“站着读”与“飞着读”第12章 由“金人铭”引出来的“三宝第13章 流产的君王之道“南面术第14章 孔子拜老子老子拜晏子第15章 观道塬上论道源第16章 贴金牛保平安的“符咒第17章 虢国路上丑留下的遗恨第18章 无为而无不为第19章 阳子居贵己贵生录第20章 弘农河旁话德性第21章 周景王三道诏书请老子第22章 孔子再拜老子第23章 周室之衰——王位的血战第24章 孙子拜老子兵法的现用第25章 不龟手药的根——老子冻疮贴第26章 “小国寡民”处的“天方夜谭第27章 黄帝岭上祭老祖第28章 黄帝太初庙三鼎治理华夏的纲领第29章 老子——文人的半个笔名第30章 金线吊葫芦(老子著的经传究竟藏在哪里)后记附:《道德经》

章节摘录

李耳诞生在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二月十五日的早晨。直到前些年周朝发生内乱,他被“免而归居”回乡多年,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李耳这一生,可以说是风风雨雨、饱经风霜。别看他是个小小的图书馆长,掌管着朝中的史书,因他要秉书直史,在权力之争的斗争中可以说是他受着重压,用他的话说,他在朝中的每天生活就像在“飞转的大石磨夹缝中被研磨的血淋淋的”。对他打击最大的是前些年王子朝称兵作乱一事。原来“周景王爱王子朝,欲立之,公崩,子丐之党与之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秩职者以作乱,攻杀猛。”单子、刘子得晋国的援助,立敬王,王子朝亦自立为王。周室两派贵族进行武装斗争,打来打去,断断续续打了五年。直到晋师大举入周,“召伯盈逐王子朝。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氏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王子朝还发表了一篇冠冕堂皇的文告,声明他为周之礼制作斗争,以求得诸侯的援助。王子朝虽然逃奔楚国,但周室两派贵族的政治斗争仍然继续下去。几年后,王子朝之徒复作乱,两派贵族又打了多年。令李耳最伤心的是王子朝作乱时,把李耳管辖的“周之典籍”全部席卷一空带到楚国去了,他却被“免而归居”。要知道,李耳的这一生是以书籍为伴的,可以说书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生命的支撑点。他有一个生活习惯,是伴书而睡的,在他的床上总是放着多一半的书,只留下一点他能挤着睡的地方。若是不伴书而睡,他是要失眠的。自从王子朝把他的书籍劫走,他一下子显得苍老多了。常常一个入坐在涡河旁,看着清清的河水流着,一坐就是一整天,观察、深思、思虑着他心中的事。他不明白,王子朝为何要把“周之典籍”全部带走?后来从楚国带来一个消息,王子朝在争权夺利中没有获胜,但他要篡改历史,不能在史书中把他作乱的事记入史册,遗臭万年。难道他这种卑劣的行径就能改的了历史吗?没有其他办法能补救吗?


编辑推荐

《老子著经大传(套装上下册)》:传承道法自然呈现世间百态老子教人的原则在谦恭,他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不敢为天下先)、柔弱的力量,和就低位的战术优势等思想,而在庄子的理论中是绝不可能看到这些言辞的。尽管如此,我们仍可确信他二人的哲学基础极为相同。庄子不是不喜欢谦恭,只是不愿说这两个字而已。老子的不争,正是庄子口中的寂静、保守,及透过平和以维持精神均衡的超然力量;老子认为水是“万物之至柔”和“寻向低处”的智慧象征,庄子则坚信水是心灵平静和精神澄澈的征象,是保存“无为”的巨力。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穿越五千年历史的惊世巨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诗经》婚恋诗与婚恋风俗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