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子

陈渔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渔  

页数:

2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中国道家文化的经典,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伟大著作。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历来众说纷纭。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谥号聃,春秋时代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大约生活于周简王(公元前585年)至周敬王(公元前500年)之间,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题名《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题名《德经》。《中华传世名著经典读本:老子》共精选七十九章。全书五千多字。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人生观及社会政治观。围绕“道”这一中心概念,阐明老子关于宇宙的起源、世界的存在方式、事物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与解决方式,充满辩证的逻辑力量与深邃美妙的诗意。  “道”是《老子》一书的中心范畴与哲学基石,是老子对中国哲学的巨大贡献,它使老子的思想富于形而上学的深邃与魅力,将先秦哲学由现实生活扩展到对宇宙、对生命本身的追溯与思考。“道”在全书中有三种不同的用法。第一,指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这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第二,指自然规律;第三,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法则。  老子认为,“道”衍生宇宙万物,是一个形而上的实体,它无形、无声,若有若无而又确实存在。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皆以自然的状态运行、存在,人的自然本性是柔静不争,一切导致人类对名利权势追逐的东西都不值得留恋,在名利与生命之间,“身重于物”、“祸莫大于不知足”,生命贵于名利,因此为政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为政治国的最高理想应是清静无为;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应是虚  静寡欲。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道”的观念和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对于破除神学、抨击专制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独尊儒术”,排斥异端,但老庄思想却总是以它独立不羁的特性和深邃辩证的哲理吸引追求真理的人们。从哲学史的观点看,老子和庄子所开创的思想体系,一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道”、“德”、“一”、“有”、“无”、“常”、“理”、“精”、“气”、“心”等,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范畴。  《老子》五千言,充满哲学的睿智与诗的凝炼,深邃而优美,对我们思考宇宙、体验人生、观察社会都大有启迪。

书籍目录

上篇 道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第三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六章 玄牝之门第七章 天长地久第八章 上善若水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地之道也第十章 玄德第十一章 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第十五章 善为道者,微妙玄通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第十八章 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第二十章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第二十三章 天地尚不能久第二十四章 有道者不处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第二十九章 欲取天下而为之,不得已第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第三十一章 兵者非君子之器第三十二章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三章 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四章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第三十六章 柔弱胜刚强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下篇 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三十九章 万物得一而生第四十章 大象无形第四十一章 道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第四十三章 知足不辱第四十四章 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 罪莫大于可欲第四十六章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四十七章 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 圣人以百姓心为心第四十九章 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章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第五十一章 闭其门,终身不勤第五十二章 行于大道第五十三章 修德于天下第五十四章 物壮则老第五十五章 知者不言第五十六章 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 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重积而无不克第五十九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 牝常以静胜牡第六十一章 道者善人之宝第六十二章 圣人终不为大第六十三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古之善为道者第六十五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第六十六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第六十七章 不争之德第六十八章 抗兵相若,哀兵胜矣第六十九章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第七十章 圣人不病第七十一章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第七十二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第七十五章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第七十八章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七十九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四十六章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题解】老子在这里提出的是一种内省体验。反映了狭小的生产力之下的认识论。他所说的“天下”与下文所说的“天道”。是同一特定条件下的产物。而“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即是指走得越远.懂得“天道”也就越少。“天道者”,安坐一室,臆情于天。小国寡民,生于斯,歌哭于斯,重死而远。即得此自然安享之天道也。其出弥远,离天也就更远.当然所知也就弥少了。【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②。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③。【注释】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用出门户到外面去,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情。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弥,越,愈。天下的事情无穷无尽,而天道则只有一个。要知天道,就不应该到外面去寻求。因为走得再远,也无法走出有形有色的事情之外。走得越远,与“道”的距离也就越大,内心也就越加迷惑,对“道”的了解也就越少。③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所以圣明的人修养道德,不以现象界的万事万物为依据,而是求诸自身的内在本性。如此则万事万物自然适合,又何必遍访天下去搜寻呢?


编辑推荐

《老子》解读中华千年传世名著,汲取诸子名篇睿智思想。追慕先贤圣哲人格风范,铺架人生事业成功之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子 PDF格式下载



发货快,包装好,学习用书很不错


我真心很好奇,《老子》总共才八十一章,这本书已经选了前七十九章,为什么后两章不选呢?


经典文学,语言比较不错,就是翻译质量一般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