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代社会生活述论

常金仓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常金仓  

页数:

24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周代社会生活述论》的正文部分是为了配合中国先秦史、中国古代文化史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而撰写的讲义。现今的历史学本科毕业生很少系统地阅读过古代文献,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想从体例不同、卷帙浩繁的原始文献中理出历史的头绪来,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而,综合各种文献,分门别类把古代生活模式、社会制度,用简练的文字写出来,当作正式阅读古书的准备,对于缩短学习历程、尽快进入状态是非常必要的。这篇只有10万字的东西虽说是讲义,却还不是简单地整理拼凑起来的,其中包含了作者自己历年学习的理解,但是,作为叙事的体裁,在行文中又不宜节外生枝过多地展开论证,于是只好把结论写在正文中,把论证的过程以专题形式编为“附录”,前面是“述”,后面是“论”,因而书名定为“述论”。

书籍目录

几点说明第一章 三代的衣食住行一、衣冠服饰二、饮食、饮食器、饮食礼三、贵族的宫室和民居四、舟车与桥梁第二章 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一、婚媾释义二、婚姻制度三、婚龄与婚时四、婚姻六礼五、婚姻生活第三章 生老病死及相关礼仪一、诞生礼仪二、年龄级和冠笄之礼三、养老之礼四、丧礼与丧服(一)丧礼(二)葬仪(三)庙号和谥号(四)丧服第四章 社会交往与岁时活动一、社交礼的仪式一、挚礼与庭实三、跪拜揖让四、社交中的自称、他称和尊称第五章 卜筮与巫术一、卜筮一、占星三、占梦四、相土与相宅五、四时宣气六、诅祝与祓禳附录:周秦文化中的名实律中国古代的礼品交换与商品交换周代献祭礼仪中的史前文化因素周代丧葬礼仪中的史前文化因素先秦礼仪风俗的演化规律手势语言与原始礼仪《左传》考证二则后论:中国史学的现代使命

章节摘录

  手势语言与原始礼仪  近年来常有讨论礼仪起源的文章见诸报刊,这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古人一向称自己的国家是“礼仪之邦”,说明礼乐之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礼仪的形成,我们一般把它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原始礼仪,它完全是史前的初民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的一些习惯性行为,通常也叫风俗习惯,不过它不是风俗习惯的全部,而只是风俗习惯中有固定仪式的部分。第二阶段就是文明时代的礼,随着等级制度的形成,它较之于原始礼仪已经灌注了浓厚的等级意识,它是国家产生后借助原始文化、改造原始文化而形成的国家制度,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文明时代的礼渊源于原始礼仪已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了,所以关键在于原始礼仪是如何产生的。上述那些文章证据是否确凿,结论是否正确,暂且不论,我以为在研究方法上就大有可商之处,因此在提出浅见之前,有必要对研究方法先作检讨。  一、方法问题  有些学者在开始思考礼的起源时就已先验地假设礼必然出现于生活的某种领域或某个侧面,例如宗教、饮食、男女等等。这种假设可能是来自古人论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札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汗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敬于鬼神”;《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之始在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故日:冠者,礼之始也”;《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代社会生活述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