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张丽 张丽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07出版)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张丽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

张丽  

页数:

252  

内容概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关关系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力求将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时期,以中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敌对关系的形成为核心,以中关两国各自对外政策的确定为依据,使用历史学研究方法,把历史研究与政治学,特别是国际战略学相结合,对中关敌对关系形成的前提、过程、根源及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力图使中关敌对关系形成的过程明晰,使中美敌对关系产生的根源及后果得以全面体现,借此分析来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视角的形成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核心内容与基本脉络 四、本书的任务 第一章 中美敌对关系形成的前提 一、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东亚政策 二、战后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三、战后中国共产党中立美国的政策 第二章 中美敌对关系的初步形成 一、美国对新中国的全方位敌视政策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举棋不定的对台政策 三、新中国的“一边倒”战略 第三章 中美敌对关系的确立 一、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新中国的全面遏制政策 二、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 三、新中国出兵朝鲜抗衡美国 第四章 中美敌对关系形成的原因 一、冷战格局的制约 二、意识形态的对立 三、国家利益的冲突 第五章 中美敌对关系的结果 一、中美两国关系的长期疏远 二、台湾问题的延宕不决 三、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损害 结语 一、对中美敌对关系形成过程的总析 二、对中美敌对关系形成原因的总析 三、对中美敌对关系结果的总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实践证明,中共在马歇尔调处期间所实行的“中立美国”的政策是成功的。中共首先在政治上剥夺了美国公开助蒋内战的借口。事实上,美国虽然奉行助蒋内战政策,但在具体做法上不能不有所顾忌。否则,他就会在时刻关注中国局势发展的世界和平力量面前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进退两难,举步维艰。与此同时,通过与马歇尔的接触,中共也摸清了美国的底细,弄清了美国无力直接干涉中国事务,至多是有限援蒋而已,从而为中共确定以战争解决问题的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中立美国”的策略使处于劣势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始终掌握着对美蒋斗争主动权,并以大量雄辩的事实教育了各阶层爱好和平、对美国抱有幻想的中国人民,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中国的进步力量,为中国共产党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时间。 从马歇尔调处失败到新中国成立,中共对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继续反对美国助蒋内战,争取解放全中国。在战争末期,针对美国有愿意“和解”的意向,试图同美国建立外交及经济关系。 面对内战的局面,中共中央认识到,在中国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莫过于“对人民的反蒋力量估计不足,而对美帝援蒋内战存有恐惧”。这种“恐美”思想,主要来源于对以下两个问题的疑虑:一是,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否会导致美国更大规模的援蒋内战,甚至进行直接军事干涉?二是,在冷战帷幕已经拉开的国际紧张局势下,中国的内战是否会引起美苏冲突,甚至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疑虑如果得不到明确解答,势必严重影响人民解放军的斗志。 早在1946年4月,毛泽东就起草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的党内指示,即正确断定美苏之间不会爆发战争;8月,又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首次提出了“中间地带”的理论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既消除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者对于新的世界战争能否避免的疑虑,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独立自主地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能力和信心;又反击美蒋关于“美苏必战”的叫嚣和恐吓,消除了斯大林的担心,就是说,中共的斗争不会给苏联带来麻烦、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中共领导人在指出目前不会爆发新的世界战争以及人民力量超过敌人的同时,还正确地预见到,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极小,就连他援蒋的程度和作用亦是十分有限的。1948年1月,周恩来在一次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中说:“美国能援助多少?起多大作用?过去美国帮助了40万万美金……已经都用光了。……美国虽然给他(指蒋介石—引者注)帮助,但并不是那么方便的,其生产还赶不上丢的,……美国帮助是一定的,但亦不是那么如意的。


编辑推荐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美关系(1949-1953)》是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美关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