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治的人生

王沪宁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5年1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沪宁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政治的人生》是王沪宁的个人日记,如王沪宁所说: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致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

作者简介

王沪宁,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莱州人,1977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政治的人生 PDF格式下载



   最经典的一句是,有人靠感情来活,有人靠意志来活。确实感触很大,王老师看书十分的杂,并且对几乎他看过的每一本书都有一种理性的客观的评价,不温不火,令人佩服。做学问还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他绝不会想到今天能到这个位置。也许对他来说,高处不胜寒吧,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的书生本色还剩多少?


  王沪宁是了不起的人物,从他的这本日记可以看得出来。
  
  这个日记是94年的,一年后他便在曾庆红和吴邦国的力荐下调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02年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07年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能够连任江和胡两任领导人的第一“大秘”,王沪宁的政治学理论功底毋庸多说,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哲学素养,以及博览群书兼容并蓄的能力在中共的理论界颇受赞誉。“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都由王沪宁一手提出并完善,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可惜没有被这个失去耐心的社会重视,但是这不能磨灭王的功劳。
  
  在这本日记中可以看到许多后来影响中国社会理论的原始雏形,比如94年11月11日的日记中,王即已经提出“以为人本”的理论雏形,他对此非常重视,在他正式的文字中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这个理论从雏形到他调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后提出并被最高层采用,酝酿了差不多十年吧。
  
  而就在第二天晚上,94年11月12日晚,他又详细记载了他听某院长谈到在日本参观信息实验室时的深深触动,在日记里他基本描绘出了今天网络时代的生活面貌:在家上班、网上购物、网上电影……他认为这种社会模式会对社会就业和社会结构造成很大影响,对于政府的管理模式意味着一种全新挑战。
  
  王在复旦时读书巨多,据他的博士生说,他们在复旦图书馆几乎每本的借书名录上都能看到王沪宁的名字。这一点在王沪宁的日记中也有反映,他本业是政治学出身,但是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的涉猎非常广,从文学、历史,到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都有记载和自己独到的感触。
  
  从时间上看,他的读书时间都在凌晨时分,可见他的刻苦程度,而当时他已经是复旦国际政治系主任。单纯从这一点来说,那些瞧不起。“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人都是相当无知的。


  作为一本日记,这本书上具体写了些什么我已经不能清晰地回忆起来了。但是仍然不能否认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做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致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这句话回答了我的很多曾经的疑问和困惑。王沪宁老师在书中所展示的自己是理性的让人不可思议的,而这种理性的背后,你又能看到他如大海般波澜壮阔的情感。


  我一直在找一本反映1992年以后中国社会生活独到见解的文献。我希望那是一本即宏观又具有个人色彩的读本,使读者在读后也不忘记作者也是一个凡人,再普通不过的民众。王沪宁这个在半夜三更看书看连续剧玩电脑游戏的学者,在他的日记中的思考却又那样得深邃。他为我们记下了DOS时代的点点滴滴。最后引述他在3月18日的一段文字:
  
   凌晨继续研究《MS-DOS6.0》的书,对一些新的功能有所把握。用电脑,已近改变了我写文章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出来的概念不一样,用笔写的时候出来的是笔划,用电脑的拼音输入法,出来的首先是声音。不知用别的方式输入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后社会上会不会形成不同的阶层,以由电脑造就的不同思维方式来划分。
  


   这本书我只看了电子版,印刷版的本来就应该不多,何况又是10多年前一套丛书中的一本,学者、名人大肆推荐尚未流行,当时的淡定清冷是可以料想到的。
   如果王没有如今的地位,这本书难免是万千沙砾中的一颗,毕竟谁会关注一个青年学者的思考和生活,即便他学问做的很好,年纪轻轻便是名校名教授?如今,也正是因为作者的地位,我们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多的东西。
   他爱学生,带博士,构想法学院的前景,思考中国的未来和改革方向,去市里开会。他也午夜看杂书,看电影,和朋友去探望有特异功能的奇人,花园散步,写诗,甚至自问自答是否寂寞。
   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领导人简历之外的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即便是偶然或者非情愿,这本书最终为我们还原了这么一个形象:一个活生生的、在不停思考着的人,一个有着喜怒哀乐、有感就要发的人。
   奇书一本。


  少一颗星是因为这毕竟是15年前的“部分”而已。作者不能尽言,我这等愚钝自然也就不能全然意会了。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作者的理性能力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所以对全文中所涉及的关于社会和人生的理性思考,至少我看不出有什么错误。


触发他思考的那个写《王沪宁反对王沪宁》的正好是姜丰。


一个学者,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能为“现行的执政模式”与“大势所趋之民生呼唤”找到暧昧的媾和点,着实难得,也颇有当年辩论会“因恶而善”的翻覆手段的意味。
但是,辩论会仅仅是辩论会,大家比的是技巧,而不是谁掌握真理。与之不同的是,真理永远是真理,绝非巧舌如簧、另设名目就可以上演一出“李代桃僵”。还好,真理的检验靠的是实践,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政治的战略的错误用战术来调整,实在是“看上去很美”。
不过对于,把政治生命看的重于追寻真理的学者来说,能两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并“糊弄着向前走的”其实已经是不容易了。。。
个人言论,并无所指,楼主见谅


听传言王沪宁将任 上海市书记了。看来习太子的班子没有沿用 王先生这一超级智库。
年少时我也非常的愤青,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到这国家,这社会的奥秘,非常喜欢王先生,政治理论派系的泰斗级人物,希望他一切都好!


他去上海的话对上海人民应该是个福音。


记得一个八卦 听说当初江老 甚至有意 让王先生 作为第五代接班人。
说明 王沪宁真的是有大学问者,而且可以连续2届都作为第一智库,绝对也是有思想有情商有一定政治素养的牛人。


我的老师极其推崇王沪宁及其所提出的三个代表⋯⋯


进常委了吧


三个代表本身有点社民党的意思,可惜在党内老左的进攻下退回去了,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近于扯淡,把这两个东西当宝贝才是肤浅


哪有电子版的?想看一看。


网络上有的,我也是网上找来的。


但我却怎么也搜不到呢!给个链接吧。


去IASK 共享资料上搜吧。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820688.html


多谢,找到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