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人
2002-3
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业雄
307
北纬30。堪称神秘之线。 它穿过北美洲、亚洲、非洲,越过美国、中国、埃及,紧紧贴着“魔鬼三角”百慕大群岛、“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海沟,荟萃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的入海口,留下了撒哈拉大沙漠之谜、大西洋诸岛沉没之谜、四川自贡恐龙灭绝之谜、古徽州屯溪石窟群之谜……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者对集中了那么多的谜几乎目瞪口呆。 其实,在北纬30度线附近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谜——上海之谜。 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与北纬30。线仅一箭之遥。 在一张体育报纸上读到了一篇与体育无甚关联的关于陆小曼的文章。
《阿拉上海人》作者从全国各地书报杂志刊登的大量材料以及其亲身经历、耳濡目染的大量现实事例着手,追本溯源,剖析上海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其生成的真正深层次的原因,并与各具代表性的地域人群进行了横向比较,语言诙谐,对上海人作了全面、深入、客观、实事求是的剖析和展望,揭开了人云亦云的表层现象。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男人”成为全国百姓的众矢之的,成为吝啬、惧内、排外等品行的代名词,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丑角,其名声还飘扬过海远播全世界。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极大改善,“上海人”的声誉却未见有同步的提高,“上海人”究竟如何连许多上海人自己也搞不明白。
刘业雄,1946年12月生于上海老城厢。1968年到市郊牧场当知青,前后十年。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任副教授。 在大学求学时开始发表小说和话剧剧本。于今,执教、科研之余,仍常乐于文学艺术创作。现多涉电视剧、电视片编撰。数量不菲,佳作无多,偶获奖项,自认创作每部作品都是认真的。
序 六千年文明的守望者——寻找上海人的老祖宗第一章 看上去不美:上海人品性解读第一节 逍遥的小家子气 神秘的雪碧红酒——谈谈上海人的精明第二节 坦然的掂斤播两 聪慧的多谋善断——谈谈上海人的理性第三节 另类的洋泾浜味 喧腾的商业气息——谈谈上海人的话语第四节 荒诞的免费午餐 悲哀的电话少女——谈谈上海人的弱点第二章 心灵的壮阔:上海人真情告白第一节 好男人是怎样炼成的——说说上海的男人第二节 聪明使她们如此美丽——说说上海的女人第三节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说说上海的伟大第三章 没事偷着乐:上海人个性比较第一节 胡同能唱出金陵塔?——聊聊上海人与北京人第二节 盆地能驶上快车道?——聊聊上海人与四川人第三节 涛声能接纳旧般票?——聊聊上海人与山东人第四节 海风能渗透八卦阵?——聊聊上海人与广东人第三章 山不转水转:上海人性格溯源第一节 城南旧事:叩响命运交响曲第二节 风花雪月:凝视石库门黄昏第三节 坚忍负重:留下无言的结局跋 好一朵美丽的白玉兰——迎接新上海人的诞生逍遥的小家子气神秘的雪碧红酒——谈谈上海人的精明(一)
龙应台女士对上海曾经这么描绘与吟颂过: 这个城市,处在古老的泥土上却面对着大江大海,永远有豁出去的气魄; 这个城市,挂着西洋的骨架却又紧紧系着中国的胸怀; 这个城市,时时赶着时代的步伐但怎么迈也略带着传统的重负。 我想,这个“重负”既来自自身,也很有可能来自各种各样的抨击。“上海人小气”应该就是其中之一。这就使上海人很难彻底“豁出去”,很难“时时"“赶”上“时代的步伐”。 “小气”是理性的一种。它既来自中国古老的文化积淀与民族习俗,又是中国当代城市化运动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它与理性是那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城市化,就是人类在经历自然生态的过程中组合成高浓度的汇聚地,以此来构建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上海曾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近代城市制度的发祥地。中国自有“洋务”、“维新”事业以来,各个城市都是根据清政府颁布的条例,仿照上海的城市制度,设立了诸如“救火会”(消防队)、“巡捕房”(公安局)、商团(民兵)、商会、法院……上海的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前卫”与权威。中国城市存在的历史并不太短,但城市文明历来显得稀薄。种种消减性的力量总是不断发生着作用,我们周围的许多人群长期对城市怀着相当的陌生感与不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现代城市文明无可奈何的潮退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