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  

页数:

785  

字数:

57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长江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古老。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已经表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长江和黄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江两岸产生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作为人口、资源、信息的集约点,分别充当了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政治、军事重镇或经济、文化中心,或两者兼而有之,在中华文明史上,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长江沿江城市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具举足轻重地位。这些城市主要指:宜宾、重庆、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九江、安庆、芜湖、南京、镇江、上海。这些城市至今仍是影响巨大,地位重要,有的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龙头地位,有的处于亟待开发的中西部地区。书中详细论述这些城市在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社会、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及共性。全书资料丰富,论析有据,有助于认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认识这些城市在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熊月之, 1949年12月出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硕士学位, 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联委员、上海政协委员。主要学术成果:《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章太炎》、《上海史》(合著)、《近代上海城市

书籍目录

序言总论第一章 沿江城市的开放与对外经济关系 一 长江沿江城市的历史源流 二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发展脉络 三 长江:黄金水道的意义 四 开埠通商与沿江城市发展 五 沿江城市在近代中国的地位 六 沿江城市研究成果梳理第二章 沿江城市商业和埠际贸易的发展 一 19世纪长江沿江城市的开放和对外贸易 二 20世纪前期长江沿江城市的外贸及其互动 三 长江沿江城市的外资状况和国外先进科技的引进 四 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关税改革对长江沿江城市的影响 五 对外开放与长江沿江城市的早期现代化第三章 沿江城市之间的金融联系 一 沿江城市的商业发展 二 沿江城市的中外商业企业 三 上海与其他沿江城市的贸易 四 沿江城市同腹地折商业联系 五 商业发展的阻滞及其凋敝第四章 工业发展推动下的沿江城市 一 以银行为主体的近代金融业扩散发展 二 以上海为枢纽的城市金融网络渐次形成 三 以资金流动为内核的金融往来日趋繁复第五章 沿江城市交通结构近代化 一 口岸通商与城市工业的产生 二 沿江城市工业带的形成与特点 三 沿江城市工业发展与中国的近代化第六章 城市化影响下周边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 一 长江航运业相对封闭状态及区域性环流结构的重大突破 二 “苏州方式”及其历史启示 三 沿江城市间综合性近代化交通结构之形成第七章 沿江城市的人口发展 一 周边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 二 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三 农村社会生活的结构性变迁 四 农村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和意义第八章 沿江城市民风习俗第九章 沿江城市居民素质及其特点第十章 从会馆、公所到同乡会、同业公会第十一章 沿江城市帮会变迁第十二章 沿江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与公用事业发展第十三章 沿江城市与西学传播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与社会变迁第十五章 从沿海到沿江:长江沿江城市基督教的发展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