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朱谦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5-0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朱谦之  

页数:

3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汇集了19世以前中国思想文化西传的有关资料和当时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十八世纪中欧文化接触以及中国哲学对耶稣会士、启蒙运动、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的影响等问题,征引的中外文献达数百种,并且注释详尽,内容广涉哲学、宗教、科学、艺术、文学各个方面,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朱谦之先生的教学研究工作十分广泛,涉及了历史、哲学、文化、文学、音乐、戏剧、考古、政治、经济、宗教和中外交通文化关系等各种领域,有些领域在我国至今还属于开拓性的研究。因之他被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书便是朱谦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可以算作他的最得意的著作,当然更是功夫下得最大的一部书稿了。为写作此书,他一共花了40年的时间。

作者简介

朱谦之,(1899——1972),字情牵,福建福州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生于世代业医家庭,幼时父母双亡,由姑母抚养成人。民国初,入省立第一中学学习,熟读经史,曾自编《中国上古史》,并发表《英雄祟拜论》等小册子,因而知名于乡里。17岁中学毕业

书籍目录

序一(朱杰勤)序二(黄心川) 前言前论 第一章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  一、文艺复兴之物质条件   (一)造纸   (二)印刷术   (三)火药   (四)罗盘针  二、文艺复兴期对于中国之认识   (一)教士   (二)商人   (三)外交使者   (四)游客   (五)工程师及其他  三、《马哥波罗游记》之影响   (一)地理上之大发现   (二)美的与物质的生活之愿望   (三)自由研究之精神  四、文艺复兴期之中国题材   (一)绘画   (二)文学   (三)科学 第二章 世纪中、欧之文化接触  一、中、欧文化接触之三时期   (一)物质的接触时代   (二)美术的接触时代   (三)思想接触的时代  二、耶稣会   (一)耶稣会小史   (二)耶稣会士东渐始末   三、西学东渐之初期   (一)天文学   (二)数学   (三)地理学   (四)物理学   (五)气象学   (六)生物学   (七)生理学   (八)医药学   (九)语文学   (十)哲学本论 第一章 耶稣会士对于宋儒理学之反响 第二章 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 第三章 中国哲学与法国革命 第四章 中国哲学与德国革命简单的结论译名对照编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据说幽灵只要瞥见死刑执行人的剑,便吓得要命。……那末现在突然拿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来,要叫幽灵多么惊恐啊!这本书,是将德国的理神论处以死刑的剑。  公平地说……世人拿罗伯斯比尔和康德比较的时候,实际是对他表示了过分的敬意。圣翁诺列街(Rue Saint—Honor)的伟大的俗物罗伯斯比尔,在关于忠君制的场合,发作了破坏的激怒,接着起了杀逆的痫癞,非常可怕地痉挛着。可是在最高存在的问题上,他却就拭干嘴上的白口沫,弄净手上的血,穿起带有闪光钮扣的青色美服,还在广幅的胸衫上插着花束了。  实际上,如果孔尼斯堡的市民理会了这思想的整个意义的话,那末他们对于康德,较之对于死刑执行人——单单处决人的死刑执行人,将愈会感到毛骨悚然的恐怖了。——但良善的人们,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哲学教授,所以当他在固定时间出来散步的时候,老是亲切的问候他,而且对准他来校正怀里的时表。  法国革命判决了帝王贵族的死刑,德国哲学家则用那无生气的干燥  P191无味的文体来写哲学,以判决上帝的死刑。康德告诉我们,我们对于物自体是毫无所知的,我们称呼为神的不过只是虚构,由于自然的错觉而成立的。虽然以后他用实践理性把曾一度被理论的理性杀死了的有神论复活起来,然而如海涅所说:“康德恐怕还是为了警察的原故,而苏生了神的吧!”然而当他做大学校长的时候,曾领导全校,齐到教堂,他不肯进去,中途跑了,这可见他鄙视宗教的态度。从费希特的《知识论》直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都是看重理性过于宗教。费希特好像法国革命时代的拿破仑,代表一个伟大的意志,伟大的自我。他的《知识论》竟于1798年,因无神论的事件而被人控告,神在费希特是没有存在的,神不过是作为纯粹的行为,作为事件的秩序。如海涅所说似的,“这种观念论比较着最粗野的物质论,是更无神的,更受咒诅的理论。在法国被称为物质的无神论,如果拿它来和费希特的先验的观念的结果比较一下,那末还有可宽恕的敬神的地方吧。”虽然费希特末了也背叛了自己哲学而投降敌营,然其后继者谢林(Schelling)的自然哲学,尚支持着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的泛神论,到了黑格尔,哲学革命可算告终结了。哲学侵入了各种科学之中;,这是一个由哲学而科学的过渡时代,也正是以哲学清算了宗教的时代。黑格尔的文化类型说是如下图式:美术——宗教——哲学,而以哲学为美术与宗教的综合,哲学超过宗教,哲学上的绝对即“上帝”之代名词。有一次他对德国青年说:“我们就是上帝”,这不是戏语,黑格尔本是哲学家,他和康德、费希特一样带着很浓厚的反神学的精神的。  P19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