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内战”
2007年4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晓渔
212
无
近二十年来,知识分子研究成为中国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这一热点开始于19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热”,后来被称为第二次五四新启蒙运动。在新启蒙运动中,启蒙知识分子们认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心须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文化转型,批判传统的中国文化,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在这种林毓生所说的“借思想文化解决问题”思想模式的主导下,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被格外突出。因为思想文化的主体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承担着向大众启蒙的使命,而作为启蒙者,知识分子自身又同样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因而伴随着“文化热” ,同时出现了一波“知识分子热”。 本书的宗旨,乃是从都市空间的角度研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视野观察都市空间,试图将都市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研究相结合,开拓知识分子研究和都市史研究新的研究论域。并期望能够在城市文化和知识分子研究领域拓展出一个新的方向,无论在研究理念、研究论域、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本书系都市空间知识群体研究书系丛书之一。也是作者王晓渔的博士论文。本书采用社会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第一次转型期——晚清——的知识分子中的变革者。
王晓渔,1978年生于安徽,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于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主要从事文化批评和知识分子研究,系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新生代批评家和专栏作家。先后在《南方都市报》等近二十家报刊开设专栏,并在《二十一世纪》(香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文化麦当劳》(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知识分子的“内战”》(上海人民出版社)。
总序 引言 第一节 三位知识分子眼中的1927年 第二节 历史记忆和历史叙事 第三节 知识分子的“内战” 第一章 “五四”之后的双城记 第一节 “新青年”的分化 第二节 北京:胡同里的知识分子 第三节 上海:书局里的知识分子(附:厦门、广州) 第二章 “我的朋友胡适之” 第一节 云集上海 第二节 “大公司”:大学院、中基会和商务印书馆 第三节 “小团体”:亚东图书馆和新月书店 第四节 “小摊头”:平社及其他 第三章 第三条道路 第一节 研究系在上海 第二节 “醒狮派”在上海 第四章 鲁迅和他的朋友们 第一节 “漂流”中的上海 第二节 “秘密世界”:大学院和学校 第三节 《语丝》、北新书局和未名社 第四节 内山书店和电影院 第五章 “ 第四阶级文学家” 第一节 “同级斗争”:日本的火碰到了上海的水 第二节 文化支部:亭子间、咖啡馆和“野鸡大学” 第六章 结局或开始 第一节 同途殊归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现代上海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月》杂志影印本勘误 后记
无
在图书馆看到过几本,许纪霖主编的关于近代社会的一些研究,包括知识分子,空间政治,娱乐产业之类,用一些新的社会理论和概念来解释历史,挺好的。
知识分子群体的展示毕露无遗。
民国知识分子的书,很不错
广西师大的书啊
了解一下当时知识分子
很不错的一本小书,结构不错
很不错,快速,满意
看过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才买了这本。算是收藏,我对内容不太感兴趣
博士论文 没有一字无来历 可以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