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爱弥儿

[法]让·雅克·卢梭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8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页数:

259  

译者:

彭正梅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一些反思和看法的集合,结构略有松散,初始是为了取悦一位关注自己孩子教育的聪慧而贤良的母亲而写的。我原本只想写篇短文,但后来却信马由缰,不知不觉中把短文变成了一本书。当然,就内容来说,这本书的分量是太大了,然而就它所谈论的主题来说,还是太小了。我试图把本书写得好一点,但却未能如愿。我想把它发表出来,希望公众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即使说我的见解不好,但如果能抛砖引玉,激发他人产生良好的看法,那么,我的努力就算是没有完全白费。  我不想多说良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也不想试图证明我们通常的教育是如何不好。许多人已经先我把这种工作做了,我绝不喜欢拿那些人人皆知的事情填塞我这本书。我只想指出,很早以来就有人在抱怨这种旧有的教育了,可是从来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方案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教育,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摆出师长的口吻适宜于提出非难;至于说到建议,那就需要采用另外一种口气了,而这种口气,是不对高傲的哲学家的胃口的。  许多人声称自己著书立说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有益公众,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在洛克的教育著作问世之后,我所阐述的这个问题,依然完全无人触及。我非常担心,在我这本书发表以后,情况依然如此。  人们对儿童一无所知。若是对他们的观念错了,那么就越做越错,愈走愈人歧途。最聪明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却从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当作大人看待,从不想一想他还没有成人!我在本书所孜孜探求的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来教育的问题。因此,即使说我提出的方法是幻想或错误的,我还是希望人们从我的观察和见解中得到益处。至于说应该怎样做,也许我的看法还很不明确,然而我相信,我已明确地看出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了。因此,你的教育先是要了解你的学生。因为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你对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你抱着这种看法来阅读本书,那么,我不相信它对你没有益处。

内容概要

  《爱弥儿》共分五卷,根据年龄提出了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孩子先后进行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虽然把各种教育绝对分开施教是不科学的,但他提出按年龄特征分别进行教育的思想,是教育史上重大的进步,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书中体现出来的资本主义思想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也对资产阶级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书籍目录

自由人的教育原序(节译)第一卷 婴儿期(0-2岁)一、教育的意义二、自然的教育者三、爱弥儿和他的导师四、教育的开始五、生命力的表达六、语言的开始第二卷 儿童期(2-12岁)一、婴儿期的结束二、童年的快乐三、需要的法则四、消极教育(I):没有道德教育五、消极教育(Ⅱ):没有知识教育六、身体训练七、感觉训练八、12岁的爱弥儿第三卷 少年期(12-15岁)一、童年的第三期二、爱弥儿的科学研究三、有用原则四、鲁宾逊的游戏五、职业的选择六、15岁的爱弥儿第四卷 青年期(15-20岁)一、16岁的爱弥儿二、18岁的爱弥儿:博爱的年龄三、20岁的爱弥儿:爱的年龄第五卷 婚姻一、青年的最后阶段二、女子的教育三、10岁之前的女子教育四、10岁以后的教育五、苏菲六、爱弥儿和苏菲七、游历中的爱弥儿八、爱弥儿和苏菲的婚姻附录1.卢梭的童年——摘自《忏悔录》(第一、二部)2.《波兰政府论·教育章》(1773)3.茱莉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新爱洛漪丝》第五卷·第三封信

章节摘录

  由于人最初处在艰难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言语表达就是啼哭。婴儿感觉到他的需要,自己却又不能满足,于是便通过啼哭来恳求别人的帮助;他饿了或渴了,会啼哭;冷了或者热了,会啼哭,如果他想要活动,却又被要求安静,就会啼哭;如果他想睡,却又不让睡,就会啼哭。他之所以只有这一种语言(啼哭),只因为他感到了不舒服,由于他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所以他还不能辨别不同感受,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感觉。  但是,正是从这种我们很少注意的啼哭中产生了他和他周围的一切环境的最初的关系。用来构成社会秩序的那条长长的锁链,其第一环就是在这里形成的。当孩子啼哭时,他感到了不舒服,他是在需要什么,但没有得到满足:我们要进行探究,尽力发现他需要什么。如果找出他的需要并加以满足,那他就会停止啼哭。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找出他的需要,或者说没有加以满足,他就会继续啼哭,于是我们拍他,哄他使他安静,摇他,或者唱歌催他入睡;如果他还是啼哭,我们就会不耐烦了,于是会威吓他;粗暴的保姆有时候还打他。奇怪的教育就是这样开始进入他的生命。  孩子这种易于愤怒的性情,需要认真对待。孩子们起先哭的几声,是一种请求,如果你不认真对待的话,他们马上就会变成命令,他们的啼哭,以请求别人帮助他们开始,以命令别人侍候他们告终。


编辑推荐

  《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出版时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主张对儿童实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爱弥儿。他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成为自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个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爱弥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