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贾平凹传

孙见喜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孙见喜  

页数:

406  

字数:

44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完整的贾平凹传记,作者是贾平凹的朋友和贾平凹研究专家。书中对贾平凹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作了生动叙述,如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贾平凹的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贾平凹的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都娓娓道来,真实感人。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其作品不但多,而且有些还曾引起争议,本书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作者简介

孙见喜 陕西商州人。1946年生,1969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1970年分配到豫西“三线厂”当工人、助理工程师,业余创作小说。1981年调西安某军工所任工程师,1984年调省出版社做编辑至今。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省市及报刊文学奖二十余次。 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捞红薯的小挖扒第二章 谈恋爱的小花招第三章 静虚村的耕耘者第四章 小嫂子的红对联第五章 《浮躁》里的老铁匠第六章 仙游寺的美人琴第七章 老神仙的关穴地第八章 三毛慕拜贾大师第九章 西京小说的风波第十章 《白夜》冲击波第十一章 回归《高老庄》第十二章 郭梅是个小同志第十三章 《怀念狼》及其后碎事第十四章 从《病相报告》到《秦腔》第十五章 从民间立场到中国气魄附录一:贾平凹著作版本分类目录(1977年-2005年)附录二: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论文目录(2000年-2003年)附录三:近年来研究贾平凹的专著目录(1990年-2005年)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捞红薯的小挖扒平娃上小学了,一年级便开始给父亲写信。父亲在山阳县教书,妈妈的话,奶奶的话,都通过平娃的小铅笔传达过去。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年年得奖。初小设在法性寺,一年级的教室在贾家祠堂。桌子是一溜土墩墩,凳子要自带,那时还分家,院里孩子多,家里没有那么多凳子。大伯立了规定,考上高小才发凳子,初小一律没有,凳子没有,办法却有,大伯把一捆劈柴解开,用斧砍去毛刺棱角,发给每人两根,平娃是抱着两根劈柴去上学的,两根劈些往人家凳子上一担,坐着夹屁股,他便骑了上去,于是,四年小学,他是骑着劈柴过来的。他没有书包,娘用她衬枕头的蓝花布给他包书,没有笔,他自己想出了办法,把竹筷削尖,蘸上墨水就是钢笔,偷一撮大伯羊皮褥上的毛,扎到柳棍上就能写大字。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三门课得了9分,回到家,他要把那个本本拿给娘看,却想不到竟丢了,他为此哭了一晌午。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功课门门好,人缘也好,深得老师们的宠爱,他由少先队员中队委员升任大队长,胳膊上戴着三道红杠杠。大队长要向他的部下讲话,老师抱他站到凳子上。他爱看戏,远近都要随了大人去,后来还在村上剧团饰演角色,是《穷人恨》中的狗娃。那时候,他演戏的积极性很高。去外村演出,晚上回来常常很晚,娘便温两个“水花”柿子在锅里,算作儿子归来后的夜餐。


编辑推荐

《贾平凹传》披露了有关重大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内幕情况、可供喜爱贾平凹作品的读者参考,从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文学史发展历程的缩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贾平凹传 PDF格式下载



以发小的身份描述贾平凹的农家子弟生活和求学时代的风貌、爱情故事和交友逸事,收藏癖好和饮食习惯,贾平凹的个人性格和奇才异思等等。


本书的看点是:一是贾平凹的写作历程。二是孙见喜即是贾平凹的老乡加朋友也是贾平凹先生成长的见证者。


里面配有贾平凹的几幅照片还有书画作品,看着很贴切。孙见喜是贾平凹的老乡,在贾平凹研究领域具有无可动摇的权威地位。总体而言该书文学性强于学术性。


贾平凹,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家。


最近非常喜欢贾平凹的书,


当代文学大家的顶尖传记。


金牌系列图书,值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服务态度很好,送货及时,价格便宜,货品质量没问题


没有看,送朋友了


好书,写的还算可以,比较真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