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利维坦与空气泵

[美]史蒂文·夏平,西蒙·谢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史蒂文·夏平,西蒙·谢弗  

页数:

424  

译者:

蔡佩君,区立远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承“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

内容概要

  本书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回到十七世纪的英格兰,从知识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情境出发,重新考察了传统科学史认为已成定论的“实验科学的诞生过程”,揭开了玻意耳-霍布斯之争的历史黑箱。    本书对科学史和政治史兼具启发意义,“利维坦”与“空气泵”的并列出现暗示着如下主张:消除真空,就是避免内战;解决了知识秩序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社会秩序的问题。    本书首次将霍布斯拉丁文版《物理学对话录》译为中文(见附录),是了解霍布斯与玻意耳论战的一手资料。    本书因对欧洲社会科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伊拉斯谟奖。

作者简介

史蒂芬·夏平(Steven Shapin,1943-),当代著名科学知识社会学家、科学史家。爱丁堡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历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部讲师、高级讲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教授,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代表作有《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1985)、《真理的社会史: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文明与科学》(1944)以及《科学革命》(1996)。 

书籍目录

图目凡例致谢第一章 认识实验第二章 眼见与相信:气体力学事实的实验生产第三章 双重之见:1660年以前霍布斯的空间普满论政治第四章 实验的麻烦:霍布斯对玻意耳第五章 玻意耳的对手:为实验辩护第六章 重制及其难题:1660年代的气泵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王政复辟时期:利益之争第八章 科学政体:结论附录 霍布斯《物理学对话录》参考书目汉英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眼见与相信:气体力学事实的实验生产罗伯特·玻意耳坚持适当的自然哲学知识应该通过实验产生,而这类知识的基础达不到由实验产生的事实所构成。但托马斯·霍布斯不同意。在霍布斯眼中,玻意耳的程序步骤绝对还达不到称为哲学事业所要求的确定性程度。本书即是关于这一争论以及受争论之解决影响的相关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霍布斯的立场颇为奇异。一个理性之人怎会否定实验的价值和事实的基础地位?相对来看,玻意耳的纲领又似乎是自明之理,一派老生常谈。一个理性的人怎么可能有别的看法?本章则旨在探讨自明之理(self-evidence)的问题,我们会仔细解析玻意耳的实验程序——人们一般认为该程序会产生知识,特别是那种称为“事实”的知识——并展现实验程序的运作机制。我们将看到,实验生产事实的过程牵涉到大量劳力,并且是基于对特定社会及论述成规的接受,这更有赖于一种特定形式的社会组织的制造和保护。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实验纲领是一种“语言游戏”,是一种“生活形式”。接受或反对该纲领就等于是接受或反对玻意耳及其同仁所提议的生活形式。一旦指出这一点,实验纲领的接受或事实的认识论地位,都不应再是不证自明的了。我们今天所处的智识世界有项成规,即最稳固的知识莫过于事实。我们可能会修正对事实的诠释,也可能调整其在整体知识地图中的位置;我们所做的理论、假设,我们的形而上体系,都可能抛弃;但事实是无可否认且持久不变的。当然,我们会拒绝接受某些事实,但这种态度却会使事实的范畴更强固。被抛弃的理论还是理论;有“好”理论和“坏”理论——那些目前大家都认为是真确的理论,以及再也没有人信其为真的理论。然而,当我们反对某一事实时,我们会取消其被称为事实的资格:它从来都不是事实。没有什么像事实一样如此当然。在—般言语,如同在科学哲学中,事实的稳固和恒定就在于其发生过程没有人的介入。人为介入只制造理论和诠释,因而人为介入也可以取消这些理论和诠释。但事实正被视为“自然之镜”。像司汤达理想中的小说,事实是持镜面向现实时被动产生的结果。人造的,人可以撤除;但自然所造的,没有人可以质疑。指出某项知识的制造过程中人的能动性所扮演的角色,就等于指出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将能动性改换到自然实在之上,就是规定了普遍而不可变更的同意基础。


编辑推荐

《利维坦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首次将霍布斯拉丁文版《物理学对话录》译为中文(见附录),是了解霍布斯与玻意耳论战的一手资料。《利维坦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因对欧洲社会科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5年度伊拉斯谟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利维坦与空气泵 PDF格式下载



科学史经典著作,早就想买了,买了却没时间看,真是悲剧啊


第一次阅读此类书,感觉很有收获。从中反思科学工具很有现实意义。


在哲理与实验的对立中寻找真理。


文史专业的同学我觉得更应该仔细读读这本书,很有启发和收获。
当当的评论实在是太水了,自己看不下去或者送货迟了,都成为一本好书被评为一星、二星的理由。


看着书的质量挺好的,里面的内容做的也很认真,就是看不下去。


在这本书里面他就告诉我们,其实过去实验或者所谓的事实,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么可以确信无疑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重述一个很简单的哲学上的或者科学上的一个争论,这个争论就是围绕在简单的讲,两个科学方法之间的争论,一个是演绎法,一个是归纳法。演绎法的典范当然就是数学,比如数学我们一开始只要定义清楚,搞清楚了一些基本的前提之后,我们可以很逻辑的一步一步推寻一个知识,一个结果出来,这个叫做演绎。而归纳是什么呢?归纳就是从我们可见的各种事实,各个例证里面,从这个事实经验的观察里面上升一个说法出来,一个理论假说出来这两套说法。这两套说法有些人就认为,演绎法有缺点,演绎法缺点在于如果一开始这个定义就有问题的话,就算你中间这个步骤再怎么逻辑,再怎么合理,它推出来的东西可能还是错的,所以搞清楚这个前提。可是也有人说,归纳法的问题更严重,为什么?因为归纳法虽然说从事实里面要推演出一个好像客观不变的规律,但是我们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个事实是否永远如此。想想看,古人要是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样一个原理的话,他就算说我天天看到太阳从东边出来,那也不说明会不会将来有一天太阳真从西边出来了对不对?就有这样的一个争论在这里。所以可见古人他们对于归纳法,尤其像霍布斯,对于归纳法或者说是他背后的一整套关于事实的说法都有怀疑,尤其是实验这一点,所以重新回到波义耳与霍布斯的...争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实验最后能够胜出?为什么实验方法在我们今天看来如此不证自明,当初却饱受攻击跟怀疑,到后来它终于被大家接受了,事实上这本书处理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专业,相当复杂,接下来两天我们试着简单的跟大家讲一讲,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阅读更多 ›


1985年,史蒂芬.夏平和西门.沙弗尔首次发表了他们的作品《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和实验生活》。在此书发表后的22年之中,其对科学史界和科学哲学界的影响经久不衰,以致于想要了解当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史发展状况,一定要阅读此书。 “利维坦”暗指霍布斯,“空气泵”暗指玻意耳,这两位17世纪的英国自然哲学家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论战。 托马斯.霍布斯(Hobbes,Thomas),英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他力图以机械运动原理解释人的情感、欲望,从中寻求社会动乱和安宁的根源。著有《论物体》、《利维坦》、《论人》、《论社会》、《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三组诘难》等。《利维坦》是霍布斯最重要的代表。 玻意耳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654年玻意耳牛津大学建立了一个实验室。1657年他着手设计他自己的抽气泵。在R.胡克的帮助下,他成功地制造了抽气泵,得以进行了许多开拓性实验。由这种空气泵获得的真空一度被叫做玻意耳真空。1660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论空气的重量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新实验》。1661年6月18日玻意耳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玻意耳定律。他最重要的化学著作是1661年发表的《怀疑的化学家》。 夏平和谢弗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一书追问了一些在近代科...学中看似不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例如像:何谓实验?实验如何进行?实验要通过什么手段才可以说是生产出事实,实验事实和具有解释功能的建构物又有何关系?如何辨认一个成功的实验?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夏平和谢弗通过对英国皇家学会创始人之一的玻意耳和哲学家霍布斯在实验制造事实的有效性上的争论。在与霍布斯的争论中,玻意耳主张“实验纲领”,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可以重复并经得起公众目验的实验来证实。霍布斯则根本瞧不起实验, 说:“它不是哲学”,霍布斯认为在知识的追求中只有“合理的推理”才是重要的。玻意耳和霍布斯之争是针锋相对,互不相容的。 夏平不是在谈哲学,他谈的是社会学和历史学,他不要问霍布斯与玻意耳谁对谁错,他要研究的是:玻意耳为什么会赢,霍布斯为什么会输?《利维坦与空气泵》围绕玻、霍之争这一个案,多方说明玻意耳之所以赢、霍布斯之所以输的社会因素,通过原始资料的详尽考释,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已被历史遗忘的历史具体。夏平的结论是:“当时的环境产生了支持实验纲领的自然哲学共识,但是并不存在任何使这一纲领显得自明或必然的东西。假使当时那个哲学共同体处在另一种环境下,被接纳的也许会是霍布斯的观点。” 在《利维坦与空气泵》中,夏平打开了科学家身份塑造过程的黑箱,发现在塑造科学家身份的过程中,玻意耳强调了科学家的社会形象。 在争论的过程中,玻意耳也总是表现的与霍布斯不同,从语言到行为,甚至到其宗教、政治立场,最终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科学家的形象,并将霍布斯及其理论划到了实验科学的对立面。另外,科学家身份也需要共同体的认同。玻意耳成功的得到了当时的科学共同体——皇家学会的认可,而霍布斯却没有。霍布斯因为并不认可当时同为皇家学会会员的玻意耳的实验方法,为了表明其立场,拒绝加入皇家学会与波义耳成为同僚。他止步于科学共同体——皇家学会之外,也就被排挤在科学家之外了。玻意耳利用皇家学会会员的身份拒绝将表霍布斯的文章发表科学期刊上。这样,霍布斯的声音在论战中逐渐消失,形成了玻意耳的学说一支独秀的局面。夏平和沙弗尔指出:“玻意耳的表述技术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实验共同体,划定其内外边界,并规定了实验共同体内部社会关系的形式和习惯。玻意耳成功的运用科学文本将霍布斯和他的主张排除在科学大门之外。 在书中作者指出“本书的目的不在评价,而在描述与解释。” 夏平和谢弗的工作是建构主义的科学史研究,运用社会建构论的分析方法,对一段历史进行再次解读,进而得出在非社会建构论视角下无法看到的东西,给出关于历史的另一种叙述。《利维坦与空气泵》“是建构主义科学史研究的一次实际演练”。本书最后作者说“当人们逐渐认清我们的认知形式有其约定俗成而人为的一面,就可以了解,我们认识的根本是我们自身,而不是实在。知识和国家一样,是人类行为的产物。霍布斯是对的。”这本书被众多学者研究,并奉为科学史研究的典范,主要是看重其在引入新的科学史研究方法。 史蒂芬.夏平(Steven Shapin)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之一,他的三本重要著作都已有中译本。 《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意耳与实验生活》,《真理的社会史——17世纪英国的文明与科学》,《科学革命——批判性的综合》. 本书评参考了 江晓原 刘兵: 实验科学:是一种神话吗? 陈克艰:真理靠的是信任? 阅读更多 ›


是不错 质量有问题 卖家自己反省吧 好在内容不错


这也是后来数学和其他严格科学都走向公理化的原因(公理化,就是用通过公理/公设给定一门学科的假定,其他的结论都只能演绎给出;而公理本身如果不合适,是可以换掉的)从霍布斯的主张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天才,但生得太早。玻意尔的为人真是极低;大家要警惕现实中的这类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