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精致的瓮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页数:

286  

译者:

郭乙瑶,王楠,姜小卫,陈永国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精致的瓮》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在本书中,布鲁克斯精心选择了邓恩的《成圣》、格雷的《墓畔哀歌》、华兹华斯的《不朽颂》、济慈的《希腊占瓮颂》、叶芝的《在学童中间》等十首诗,以专章的篇幅用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理论视角加以详细剖析,从而得出了影响甚广的结论:分析一首诗应该以“结构”为本体,而不是以“内容”或“题材”为本体,这样就十分鲜明地强调了文学批评中文本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布鲁克斯在这里精彩展示的文本细读与分析法,也代表了20世纪文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的趋势。

作者简介

克林斯·布鲁克斯(1906-1994),20世纪美国深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新批评”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生前曾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对海明威、福克纳、叶芝、艾略特等现代作家、诗人有较深的研究,其著作还有《理解诗歌》(与罗伯特·潘·沃伦合著)、《现代诗歌传统》、《文学批评简史》、《隐藏的上帝》等。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悖论的语言第二章 赤裸的婴儿与男子的斗篷第三章 《快乐的人一幽思的人》中光的象征意义第四章 诗歌要传达什么?第五章 阿拉贝拉小姐个案第六章 格雷的瓮碑第七章 华兹华斯和想像的悖论第八章 济慈的田园史学家:没有注脚的历史第九章 丁尼生悲叹的动因第十章 叶芝的花繁根深之树第十一章 释义异说附录一 批评、历史和批评相对主义附录二 观念问题和认知问题附录三 诗歌原文及参考译文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悖论的语言  我们之中,鲜有人认可这样的说法:诗歌语言是悖论的语言。悖论是一种诡辩难当、巧妙机智的语言;它成不了心灵之言(the language of the soul)。我们认同悖论是一个类似切斯特顿的文人偶尔会用到的稳妥方式。我们或许会默认悖论存在于隽语(epigram)这一特殊的诗歌体裁中,或是在讽刺(satire)这种虽说有用、但难以称得上是诗歌的体裁之中。成见迫使我们把悖论看做理智而非情感的,机敏而非深奥的,理性而非宗教的、非理性的。  可是,在某种意义上,悖论适合于诗歌,并且是其无法规避的语言。科学家的真理需要一种肃清任何悖论痕迹的语言;显然,诗人表明真理只能依靠悖论。诚然,我言过其实了,可能本章的标题本身应仅仅当做悖论来看。然而,这是有原因的:我采用这种夸张,可以说明诗歌本质中某些易于被忽略的因素。  比如,就这一点来说,威廉·华兹华斯就是一个有益的例证。他的诗歌似乎不大可能给悖论的语言提供什么范例。他一向喜好直截了当,主张简单质朴,质疑任何看似诡辩的语言。但典型的华兹华斯诗歌,仍旧是以悖论的情境为基础的。斟酌一下他的名篇:  甜美的夜晚.安然、随意  这神圣的时刻静如修女  屏息膜拜……  诗人满怀崇敬,但在他身旁同行的女孩却并不是这样。言外之意:她本该响应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变得同这样的夜晚一样,如修女一般,但是她看似不及无声息的自然那么虔敬。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在一个怀疑任何一种奇迹的时代,包括诗人所说的那种奇迹。实证主义者倾向于把这种奇迹解释为一种普通的简约过程,而这一过程几乎要把“诗歌”简化成墨迹。但是,正如一位语言学者在一本近著中所写的,“交流的奇迹”依旧存在。我们最好不要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试图把它“简约”到几近歪曲的程度。我们最好以这种奇迹为出发点,通过对诗作为传达的信息作出尽可能贴切的考察来完成我们要完成的任务。  ——克林斯·布鲁克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精致的瓮 PDF格式下载



感觉里面诗歌的翻译,是我见过最像诗的.
比如里面引用的约翰邓恩的成圣


买过之后随便翻了翻,发现经典就是经典,这本书装帧精美,纸张质量更是不错,内容及其丰富,对文学理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哦!


很好的一本书,对帮助学习诗歌很有好处。


装帧纸质不错,内容正计划拜读中。


里面的观点很精辟,从另一个视角给我们启示,值得一看


该书的两篇由李欧梵和刘象愚写的两篇总序读起来很有启发,正文正在阅读中。


先慢慢看吧,先看看再说。


最喜欢在这买书,有活动价格低的时候也不会没货


喜欢,深刻,受益匪浅。给朋友也送了一本。


太棒了,就是我要的书籍~~


学术性的现代诗歌著作,适合深入研究诗歌


研究古典诗歌可以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


给喜欢诗歌的人阅读,比较合适


挺难懂的,涉及理论什么的,是老师建议看的,对诗词理解方面比较好。


本书还可以。有些地方的翻译似值得商榷


此书可以结合《现代诗歌的结构》一书,一起来阅读。


写得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