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

刘俊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俊  

页数:

489  

字数:

36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各国对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专著。本书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概念、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世界各国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法律处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与比较。并结合美国“次贷危机”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在金融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法制改革路径。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各国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方法,以及我国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法律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曾赴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中国国际法年刊》、《国际经济法学刊》、《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编写《国际商法引论》、《国际经济法学》、Chine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等教材,主持“晨光计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问题 二、主要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视角 四、研究的方法第二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问题金融机构 一、金融全球化的法律特征及金融机构风险 (一)金融全球化的法律特征及影响 (二)金融全球化下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与国家金融安全 二、问题金融机构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一)问题金融机构的概念 (二)问题金融机构的法律特征 三、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及其立法 (一)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历史和特点 (二)比较法视野下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立法例第三章 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原因及预防 一、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原因 (一)各国问题金融机构产生的内部因素 (二)各国问题金融机构产生的外部因素 (三)中国问题金融机构的产生原因 二、各国问题金融机构产生的预防 (一)各国对金融机构关系人交易的规范 (二)各国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业务的规范 (三)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组织规范 (四)各国对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督和执行机制 (五)各国金融机构早期预警机制 三、各国监管预防措施的实践效果及其改革 (一)金融机构安全预防措施的成本收益分析 (二)金融监管信息不对称和监管缺陷之改革第四章 各国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权责机关 一、各国权责机关的组织框架 (一)各国行政权责机关 (二)各国司法机关 二、各国权责机关的选择和协调 (一)各国权责机关的不同选择 (二)各国权责机关间的冲突和协调 三、各国行政权责机关处置裁量权及其约束 (一)各国行政权责机关处置裁量权 (二)各国行政权责机关处理裁量权的行政法约束 (三)各国行政权责机关处理权的审查机制 四、各国行政权责机关的法律责任 (一)各国行政权责机关承担责任的法律基础 (二)各国审慎规范行政机关法律责任的实践第五章 各国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法律方法 一、各国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方法分类 (一)各国重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方法 (二)各国关闭清算问题金融机构的方法 二、各国重组救助方法的相关处理程序 (一)各国控制问题金融机构的方法 (二)各国财务援助问题金融机构的方法 三、各国关闭清算方法的相关处理程序 (一)撤销许可证 (二)强制性清算 (三)清算与存款赔付 四、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方法的实践及其发展 (一)各国处理方法的发展及成本最小化实践 (二)各国重组救助方法的整合实践 (三)各国财务援助方法的适用顺序 (四)各国重组救助方法与关闭清算方法的衔接第六章 各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及债务清偿的实践挑战 一、各国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一)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涵义 (二)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方法 (三)各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障碍 (四)国家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救助 二、各国市场退出债务清偿的政策和法律问题 (一)各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债务清偿的制度问题 (二)各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债务清偿的法律问题 三、各国国家救助金融机构债务清偿的实践挑战 (一)实施隐性国家救助的实践挑战 (二)实施明示国家保险机制的实践挑战 (三)美日两国救助债务清偿的教训总结第七章 晚近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改革 一、各国市场退出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的改革 (一)各国选择消费者保护机制实践的新发展 (二)各国金融服务消费者补偿机制改革 (三)各国金融服务消费者道德风险防范机制改革 二、各国市场退出中金融机构负责人责任加重的改革 (一)各国追究问题金融机构负责人加重责任的新发展 (二)各国追究金融机构关联中介及其专业人员责任的改革 三、各国市场退出破产风险分配机制的改革 (一)各国股东承担破产风险机制的改革 (二)各国存款保险基金破产风险分配的改革 (三)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市场化分配机制改革 四、晚近各国市场退出中政府救助的制度改革 (一)各国市场退出中政府救助权力配置改革 (二)各国市场退出中政府救助规则的改革 (三)各国规范金融机构“太大不能倒”的新发展第八章 中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一、中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政策问题 (一)中国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的总成本估算 (二)中国政府实施隐性救助政策的原因 (三)中国政府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债务清偿的实践挑战 二、中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法和权责机关的实践问题 (一)中国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法的法律缺陷 (二)中国权责机关的处置权限及其实践第九章 中国金融企业负责人的民责追究及会计规制 一、中国问题金融机构坏账的会计规制及完善 (一)中国银行会计预警美国“次贷”风险的实践挑战 (二)中国金融机构呆坏账准备金的会计规制 (三)金融全球化下中资金融机构风险集中的政策分析 (四)中国预防金融机构风险集中的法制完善 二、中国金融企业负责人法律追责的实体与程序完善 (一)金融机构负责人忠实勤勉义务的加重 (二)金融企业负责人民事责任追究的程序完善 (三)破产金融企业负责人法律责任的实践完善第十章 结论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问题  “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实质,是对陷入困境乃至经营失败的金融机构,国家是否应救助其债务清偿。  在中国,这是个极其严峻的现实问题,晚近的案例就有“新疆德隆”。这家民营金融控股公司非法委托理财500亿元却无法偿还,最终烂摊子由国家埋单。实际上,德隆只是中国晚近诸多问题金融机构的一个缩影。中国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不仅是不良贷款高达几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也不仅是刚结束“综合治理整顿”的证券公司,还有“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正经历第六轮整顿的信托投资公司和频传“挤兑丑闻”的基层城市和农村信用社。而我国究竟为此付出多大代价?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长,在2006年第二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谈道:“截至2006年年初,中国至少花费五万亿元人民币来救助问题金融机构。……按当年GDP,政府举全国略少于三分之一的财力在处置问题金融机构。”尽管有各种理由质疑这位央行官员计算的准确性。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各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比较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