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库布里克的电影

[美]诺曼·卡根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出版时间:

200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作者:

[美]诺曼·卡根  

页数:

280  

字数:

223000  

译者:

郝娟娣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于电影批评史和电影研究史,我们都可以从电影的“作者”或导演的地位变化及所受到的关注的角度来探讨。从历史上来看,美国评论家一直以来所重视的是那些被确认为某个导演的独立作品(films),通常是欧洲导演的影片。他们独立于商业电影制作公司之外拍摄电影,如德莱叶、让·雷诺阿、伯格曼、费里尼、特吕弗、雷奈等。只要一部电影被认为是某个艺术家的自我表达,它就会受到严肃对待,而一般只有文学和艺术才能享受到这种严肃对待。大众电影(movies)被认为是工业化机器大规模生产的一种节目,而不是个人感受的独特创作。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大众电影曾受到批评。现在,许多大众/商业电影都利用导演的名字进行宣传推广,如库布里克、斯科塞斯、伍迪·艾伦、科波拉、斯皮尔伯格,甚至包括奥利弗·斯通,他们的名字都突出地显示在电影院的宣传牌上或者海报上。一批精通电影的评论家和观众发现,根据某一导演电影事业的发展情况,探索其在风格和主题方面的细微差别,也有很多乐趣,正如那些音乐电影、恐怖电影或者科幻电影的爱好者喜欢评价每一部电影对某一类别的电影传统所进行的改写一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不稳定,此时欧洲电影和欧洲电影理论(“作者的策略”,la potitique des auteurs)传人美国,促进了美国“作者”(auteur)的产生。美国较大的电影制片厂不仅流失了大量观众,而且也在失去上映渠道,而欧洲各国政府却为电影制作业出口到美国市场提供补贴。欧洲的“艺术电影”主要特点是表现严肃主题(感情疏远,缺少沟通)和成人主题(性),具有开放式结局的叙述结构、非传统的视觉风格(空间和时间连续性的间断),总是宣称是某一特定导演的作品。实际上,“作者”的存在是电影一致性的一个标志。与好莱坞电影对现实的虚幻不同,艺术电影表现的是个人对现实的表达或在现实中的遭遇。它不是从故事中人物的目标出发,来揭示情节中的悬念或实现主人公的愿望。与此相反,艺术电影是从故事的讲述者——导演出发的。视觉风格是此类电影的特点,是彰显叙述者存在的标志。 美国探索欧洲电影之时,法国的评论家也在发掘美国电影。戈达尔、特吕弗、里维特、夏布罗尔和侯麦成为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他们都酷爱美国导演的艺术技巧:称赞霍华德的天才,分析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道德哲学,在约翰·福特的西部片中发现诗意。在片厂制作的电影中,他们发现了个人表达的标记,而之前这些电影只是被看做是大量非个人的、以赢利为导向的娱乐节目,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对于大众电影来说,“作者的策略”是个有激烈争论的议题,因为大众电影利用“高雅”艺术的艺术语言,如引用某个人独特的创作天赋为实例等,来证实其价值。 安德鲁·萨里斯根据美国的情况对“作者的策略”进行了改良,于1962年形成了“作者论”(auteur theoty)。“作者论”是评价电影的一种方法,它对一位伟大导演的评价,是基于导演的技术能力、独特的视觉风格和通过导演与其工作条件(通常是片厂)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产生的内在意义。萨里斯对好莱坞的大众电影重新进行评价,认为它们要优于欧洲的艺术电影。后来,他确定了一批伟大的导演,认为他们创造了电影艺术史。萨里斯彻底摒除了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影响电影制作的因素,将其理论构筑在个人才华的观念之上。 随着结构理论和符号理论被引入电影研究,“作者”研究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结构理论和符号理论对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语言学、文学、艺术、音乐、人类学、心理分析、哲学和政治学等,将这些理论吸收进电影研究也引起了争议。这些理论不仅消除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区别,还取消了艺术本身的概念,抛弃了关于“作者”的观念。以“作者”的存在标记为特点的艺术电影,不再是现在以理论为导向的研究学会的关注重点。结构效果、意识形态和历史方面的问题成为大家持续关注的话题。然而,“作者”这一观念却很难消除。尽管认为个人才华在历史真空中创造出独特表达的看法已经站不住脚了,导演对于意识形态和经济方面的压力所作出的反应也需要考虑,但某些电影实践要求我们要注意到导演的存在,斯坦利·库布里克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如果一位导演对于一系列不同类别的电影的主题和风格进行探讨,并能在这些主题和风格上保持一致,便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作者”的话,那么库布里克肯定是一位真正的“作者”。 库布里克于1950年代开始拍摄电影。彼时,正值美国的独立电影制作兴起之际,美国导演得以通过类似于欧洲电影制作模式的方式,实现其对所制作电影的控制。库布里克根深蒂固的观念众所周知,这些观念促使他和许多导演在1960年代远离美国电影制作业的纷扰局面,奔向了电影制作环境更加适意的英国。与其他导演制作的独立故事片一样,他拍摄的电影同艺术电影很相似,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觉风格和开放式结尾的叙述结构。然而,库布里克的电影并不是那么艰涩,让普通观众看不懂。相反,库布里克的隐居生活并没有削减他激发大众想像的能力。 诺曼·卡根所著的这本书分析了库布里克的全部作品,对于电影爱好者和电影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指导书。这本书包含了最新的全面资料,包括那些已经不能从商业渠道获得的早期影片的信息、从对库布里克及其合作者的采访中获取的背景制作信息、对库布里克个性的认识以及有关他的工作方法的详细情况。通过收录一部电影发行时的评论和反应,卡根把对电影的理解放到历史中去考察,从而为每一部电影都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含义,让读者能够形成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卡根在每一章的结尾对库布里克电影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进行了分析,为理解电影内容提供了一个框架,这也是本书第三版很受欢迎的特点之一。

内容概要

偏执狂先知,极端完美主义者。库布里克创造的视觉盛宴,颠覆一切现行秩序,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条条框框,以充满情感和哲学的内容直抵人类的潜意识。本书翔实分析了库布里克的全部作品,并披露了无法从商业渠道获得的早期影片信息,堪称一本库布里克影迷的必备指南。

作者简介

诺曼·卡根(Norman Kagan),美国电影评论家。近著有《罗伯特·泽梅基斯的电影》、《莎朗·斯通的电影》等。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第一章 开篇第二章 恐惧和欲望第三章 杀手之吻第四章 谋杀第五章 光荣之路第六章 斯巴达克斯第七章 洛丽塔第八章 奇爱博士,或我如何学会停止担忧并爱上炸弹第九章 2001:太空漫游第十章 发条橙第十一章 巴里·林登第十二章 闪灵第十三章 全金属外壳第十四章 大开眼戒第十五章 结语库布里克电影作品年表

章节摘录

我们第三次看到了造木筏的那个海滩。在等待夜幕降临的时候,现在一心想要杀死那个将军的麦克在说服考比和弗莱彻加入他的计划。他会驾着木筏,用火光把哨兵引开,另外两人就去杀死将军,然后乘飞机逃跑。麦克试图为自己的冲动计划找到理由:“我已经34岁了,还从来没有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这件事结束以后,我就去修理收音机和冰箱……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他们让一个将军在你面前晃来晃去引诱你,你得明白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他凶巴巴地问:“你为什么而活着?”考比回答道:“惟一的理由就是去寻找理由。但是我怎么能阻挡一个有理由去死的人呢?”过了一会儿,他同意了这个计划:“我们要失去的就是我们的未来。”一条线划过银幕。考比和弗莱彻侦察到了飞机,然后向着敌人的指挥所移动。那是一座两层的房子,耸立在黑暗之中,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考比用双目望远镜第一次真正看清楚了将军和他的副官——将军由肯尼思·哈普(Kenneth Harp))扮演(同时也是考比的扮演者),副官由史蒂夫·科伊特(Stevecoit)扮演(弗莱彻的扮演者)——这两个人就是来杀他们的。与此同时,麦克驾着木筏顺河而下。虽然画面很暗,但是库布里克仍然继续保持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站立在木筏上愤怒而大胆的人;水草和流水;掠过头顶的叶子和树枝。麦克的头脑现在一片混乱,仇恨的火苗和自我厌恶的火苗在燃烧着:“你敲每一家的门,因为你喜欢所听到的屋子里的声音,但是球形把手在你手中掉下来了……把你的一生聚焦在一个晚上,这样更好——一个晚上,一个人,一把枪!现在没有人会哭喊,以后也不会有人欢呼。没有人会是我!没有人会因为我所说的和所做的而死去被埋葬。多好的交易啊——用我来换他!谢谢你,将军!”在指挥所,考比和弗莱彻看到将军和他的副官喝醉了。这两名军官都穿着军装,坐在一张简陋的桌子旁边啜饮着威士忌,烛光摇曳。老将军很懊悔地说着自己以前参加过的战斗:“等着杀人,等着被杀死……我发现自己很迷惑。我简直不敢相信是我下命令开始屠杀的。”副官边听边笑。外面,考比和弗莱彻穿过树林慢慢地靠近指挥所,手枪上好了膛。河面上,麦克对自己咆哮着:“我会抓住他的。高度很低的陶土飞靶。他们对我射击就像在桶里射鱼一样……这是结束的惟一方法。连这条河甚至都在帮助我!”将军对自己喃喃而语,他的副官坐在黑暗之中:“有时……当我看着这些战斗地图时,我就觉得我的坟墓已经被标出来了……我梦见是在这里,或者这儿。”麦克顺着河流漂流,手紧握着枪:“这就像当我知道我的老奶奶要死的时候亲吻她一样。”他开始射击,“来啊,滚出你们的帐篷来!”敌军朝着河流跑来,跳人草丛中,向麦克开火,而此时指挥所就没有守卫了。他们向麦克不停地开火射击。考比和弗莱彻从指挥所后面跳到了门廊处。里面,将军在讲话:“我一直在想死前最后的时刻会是什么感觉。”考比站着观望,而弗莱彻则跑到窗户那里,近距离射杀了两人。子弹射穿了他们的椅子,他们倒在地板上。“他只是受伤了,”弗莱彻气喘吁吁地说,“我们必须得把他解决掉。”将军腹部着地爬出了前门。“我投降。”他用嘶哑的声音说。考比在近距离内向他射击。将军的头向前撞去,重重地磕在门廊上。考比瞪着他,认出了白发之下自己的脸。一段时间以后,飞机起飞了。河边的射击声停止了。麦克受了重伤,呻吟着滚到木筏上,在月光中顺流而下。疯了的西德尼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他面前,在银光闪闪的河面上投下黑色的影子:“你要回去了……我可以一起来吗?”“跳上来。地方很宽敞。”“你放心。我会安静的。”木筏继续漂流。一个无名军事机场的画面出现了。考比和弗莱彻显然刚刚讲过了自己的故事。他们到了河边,在清晨的薄雾中寻找木筏。他们以晨雾作掩护,在河岸耐心地等待。偶尔,他们会互相交谈几句,慢慢地回答对方的问题。弗莱彻很疑惑地说:“我有些迷惑不解……真希望我还想要我原来想要的那些东西。”“这让你心烦吗?”“不是……是其他的事情。”他们听到晨雾中有人轻声哼着。弗莱彻又开始说了:“我不适合做这个。”“没有人生下来就适合,”考比用平静的语调说,“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个骗局,因为我们都不愿意马上就死。”一阵沉默。木筏从晨雾中漂来。麦克四肢伸开躺在上面,也许已经死了。西德尼蜷缩着趴在上面,眼睛瞪着迷雾,唱着不连贯的歌。四个人终于又在一起了。胜利的音乐声响起。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看他的电影,就像在凝视一座山顶。——马丁·斯科塞斯我一生中少有几次发现,艺术远远走在我前面。——伍迪·艾伦斯坦利从来不模仿别人,但是所有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模仿他。——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库布里克的电影 PDF格式下载



对库布里克电影的通看,令我对电影有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看娱乐片的看法,从而在对电影的选择上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为此,感谢这样一位难得的大师。


无论书本身的水平如何库布里克是最伟大的导演我永远的偶像


十分喜欢这种形式的影视鉴赏书籍(<XX的电影>,因为它很系统的介绍了导演的每件作品,更重要的是里面有许多很详细精彩的解析,专业而又不晦涩,应该是非专业电影人士的首选之作.不过建议看这本书之前先把书中电影先看一便,这样更有助我们理解书籍.


大师的作品作是形像化的表现,让一般人看的一头雾水,但其中含着却是大师对人性的深深的思考。


刚看了一点,觉得很好


如今说"大师"是骂人,但库布里克就是大师,其片子则是好教材(中国的电影大师们尤其需要学习).


我在这里要说的其时不是这本书本身,而是书中的对象--大师库布里克。前几天收拾碟的时候翻检出一个新版的大师遗作《大开眼戒》,怀着淡然的心情重新看了一遍,因为造在这部片子刚刚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就已经看过了,可是这一次看仍然是一个新的发现,我没有想到,大师对人的内心和行为的表现竟然是那么的准确,那么深刻,而且这种洞烛已经越来越被我们这个时代渐次展开的乱七八糟的生活所印证了,--大师是多么地有先见之明。大师毕竟是大师,因为手边没有太多大师的专著,就买了这一本,里面有专门一章讲这部《大开眼戒》。应该说如果喜欢库大师的话,这本书就当作工具书也该买的。


此书主线——介绍库氏的每一部电影作品,正如此书的名字。序言精简。每一部作品(按作品问世时间排序)介绍,严格遵循了“作品起源”-“作品故事”-“作品评价”,“三段论”似的结构。对于不了解库氏作品的人,会有较大用途。对于欲深入了解库氏其人的人,可能有些不解渴了。


只是复述


至今未读


之前仅看过发条橘子(我承认里面的暴力色情镜头对当时还血气方刚的我不啻一次启蒙)、2001太空遨游(真没看懂)
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之前有本《希区柯克的电影》太好了


看着书确实能学到很多电影相关的知识,写得有点深了,我看一会就得换口气,否则脑袋就成一团乱麻了


中外影评的共同点,哈哈!


喜欢库布里克的影迷之必备手册,对其每部电影的情节有着非常详实的分析!


书拿到手是旧的,还有很多折页,看着像是退货,内同还好,但图片都是黑白的,质量不高。总体来说不是很满意


把库布里克为数不多的电影都有包含。都是先讲一下大体剧情,然后堆积各种不同的评论,看完可能还是不知道“到底是在讲什么”,不过,本来也没有正确答案嘛。


说是老库的传记 不如说是他的电影介绍


一部以“作者论”(auteur theory)为视角的电影评论,可以看作一本《库布里克电影手册》:每部影片都有详细的情节介绍。关于每部电影的最后分析部分,略显牵强。是进一步研究库布里克的基础资料。


感觉对库布里克的电影有很深入的了解。对观影有帮助。


   这绝对是本烂书!强烈建议想买或者准备买的同学不要购买,此书中没有一点干货,都是一些老库所拍的电影的剧情介绍之类的,很烂!


  “生命的无意义,迫使人去创造自己的意义……不管黑暗多么广阔无边,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明。”熟悉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的人,会看出这句话于他的创作理念就是夫子自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新浪潮时期,特吕弗等人提出了电影作者论,具备电影作者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这一论点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导演要对作品有绝对的控制力。处于同一时代的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虽然未参与大洋彼岸的理论探讨,但其电影实践却恰恰是作者论的一个绝佳的例子。以致库布里克导演的《斯巴达克斯》虽获多项奥斯卡奖并为其带来巨大声誉,但他拒绝承认是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是他唯一一部没有操控权的电影。库布里克无奈地说:“我认为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一事实(无掌控权)而提升了其品质。所有一切都指向这个事实:有成千上万个决定必须要作,如果你自己不作这些决定,那么这将成为一次非常痛苦的经历。”
  国内极少有关于库布里克研究的著作,美国电影学者诺曼•卡根的《库布里克的电影》是个登门入阶的选择。这本书著于库布里克逝世后,分析了这位导演的全部十三部作品,资料和评析是丰富的,“包括那些已经不能从商业渠道获得的早期影片的信息”。作者把对电影的理解放到历史中去考察,从而为每一部电影都提供了可能的含义,让读者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
  我对库布里克电影的认识最早是《发条橙》,怪异的装饰风格布景,邪恶的气氛,或宏大或阴沉的古典音乐,古怪的极端暴力行为,直觉这是一部Cult电影。但之后的体味发觉其可阐释性如此丰富,显然并不可局限于一小众作品。库布里克不是一个自娱自乐或和小圈子逗闷子的导演,他关注的东西是广阔无边的。以后留意找来他的作品看,《斯巴达克斯》、《洛丽塔》、《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巴里•林登》、《闪灵》、《全金属外壳》、《大开眼戒》等,愈发认同了马丁•斯科塞斯的一句话:“看他的电影,就像在凝视一座山顶。”
  库布里克作为电影作者是独异的,就像伯格曼、布努艾尔、费里尼、小津安二郎的独一无二一样。他对生命或自由等的思考方式卓然不群,甚至遗世而独立,找不到先行者,亦无可承其衣钵者。另有奇特的是,他这个电影作者与欧洲或亚洲的那些大师们差别在于,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一直在拍“一部电影”(即数量虽多,但均指向一个主题,题材可能亦类似),如伯格曼、小津;但库布里克不断地在转变电影类型,战争片、科幻片、文艺片,甚至还有恐怖片(《闪灵》),战场虽不断转换,而其思考一以贯之。库布里克作为电影作者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他的作品并不因内涵深刻而过于晦涩,却都有着比较好的可看性,即使如《2001:太空漫游》这样对白极少、玄妙多义的片子,只要静心看去,也是很有观赏性的,当年上映时的优异票房即是说明。能做到这一点,我猜因为库布里克是美国人的缘故吧(即使他不喜欢本国电影业的制作环境而常居英国),美国电影再艺术、再另类,善于讲故事的底子和好的视觉风格也抹不掉。
  《库布里克的电影》中转述了库布里克的一些观点,如他认为最好的情节就是没有明显的情节,情节缓慢地展开,深入观众的肌肤,不必绞尽脑汁去思考那些情节要点和悬念。对影片结尾,他认为,一部真正的电影,一部讲述人物和生命的意义的电影,要想成功地结尾,尤其困难。一个光明的结尾有一种不完整性,而一个不幸的结局同样很难被人接受。我在看库布里克电影的时候,也发现其作品结尾都是反高潮式的,开放式的。《发条橙》,医院中的亚历克斯脸庞颤抖着,高呼:“我已经治好了!”戛然而止。《2001:太空漫游》,微微发光的大眼睛婴儿向下凝望着地球,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世界之谜”主题曲又一次响起……《奇爱博士》,音乐声中,核爆炸的镜头出现了,可怕而美丽的蘑菇云变得越来越清晰……等等。库布里克喜欢开放式的结尾与其创作理念息息相关,他信奉的是“不管黑暗多么广阔无边,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明”,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汇处,并无绝对的分界,也就无所谓悲剧或喜剧,看到的就是存在,接受这个事实方是真诚地对待这个世界。
  库布里克从根底上讲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悲观主义者,他的观念有很多庄周梦蝶式的玄妙迷幻成分,但更加尖锐和冷酷。他讲故事的方法是荒谬的,但并不虚妄,因为他执着于进取,生命虽无意义,但却迫使人去创造意义。库布里克虽不能建构一个新的世界,但他对现有世界的特异探索却极为准确、锐利,直抵人类的潜意识,足以令后人铭记。斯皮尔伯格说:“斯坦利从来不模仿别人,但是所有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模仿他。”一个艺术家的价值莫过于此了。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是因为他的猝死才开始关注?是因为《大开眼戒》的炒作?还是因为《闪灵》、《全金属外壳》、《发条橙》? 后来看了他的《2001太空漫游》,惊讶这部拍摄于1968年的电影,如此恢宏如此意味深刻让人难以忘记。库布里克在生时没有拿过最佳导演奖,但这并不妨碍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也并不因此而减少了影迷对他的追逐,至少我一直致力于收集他的电影碟片,至少有一部叫做《成为库布里克》的电影,粉丝们对大师的关注不言而喻。
   书倒是写的一般,只是对库布里克的13部电影有个整体的介绍,题材各异,风格迥异。难怪人们评价“在电影神殿的最高处,在上帝的下面,坐着斯坦利·库布里克。”


  我感觉上了当
   实在不理解作者用那么多篇幅复述剧情甚至对话 每一部影片的剧情甚至对话 有什么用 买这本书的人难道没看过那些片子么
   整本书看下来 只有零星引用的几句库布里克关于电影制作观念的话让人流连忘返 其他页真的是不知所云
   更不知作者何所云 空提出一堆很多问题放在章尾
   买者要慎重了


当时最牛逼的库布里克和希区柯克都没有拿到最佳导演奖~~~《2001太空漫游》,绝对是经典,1968年的电影是现在中国电影无法达到的,唉~~~


某些方面上说,库布里克就是电影之神


那天我看完希区柯克的《夺魂索》之后我确定,这确实是另一个神~~~


我也是看封面就买下了...现在正在看....


你们先评测,我过阵子再说


扫雷荣耀一生~~~


严重同意,所以说还是看导演的夫子自道才是最靠谱的~


好险,我他妈昨天差点买了........


说的对 而且翻译也奇烂 很多基本的常识都搞错了


我差点也买了 幸亏我换成了侯孝贤电影讲座


同意。。。哭死了。。。。我郁闷。。。。啊。。。!!!!


我是借的


翻译奇烂+1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