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萧珊文存

萧珊 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

2009  

出版社:

上海人民  

作者:

萧珊  

页数:

609  

字数:

71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还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我痛苦地想,难道给关了几年的“牛棚”,真的就变成“牛”了?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像冻结了一样。我索性放下笔,什么也不写了。六年过去了。林彪、“四人帮”及其爪牙们的确把我搞得很“狼狈”,但我还是活下来了,而且偏偏活得比较健康,脑子也并不糊涂,有时还可以写一两篇文章。最近我经常去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大厅里,我想起许多事情。同样地奏着哀乐,我的思想却从挤满了人的大厅转到只有二三十个人的中厅里去了,我们正在用哭声向萧珊的遗体告别。我记起了《家》里面觉新说过的一句话:“好像珏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四十七年前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怎么想得到我是在写自己!我没有流眼泪,可是我觉得有无数锋利的指甲在搔我的心。我站在死者遗体旁边,望着那张惨白色的脸,那两片咽下千言万语的嘴唇,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者的名字。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

内容概要

巴金先生在《怀念萧珊》中:“她比我有才华……我很喜欢他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如今两位前辈都魂归大海,这本《苏珊文存》收集了这位有才华的女士的散文、随笔、书信和译文,是迄今为止作者最为全面的一本文集,也是对他们和那个时代的一个养生的纪念。 本书为巴金夫人萧珊的作品,包括日记、书信、译文等作品,本书文字温馨、朴实,于平凡之中见真情,尤其是日记和书信部分,真实地反应了巴金夫妇生活的这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和精神风貌,这些内容均为第一次出版,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作者简介

  萧珊(1917-1972),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鄞县人。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毕业后考取

书籍目录

怀念萧珊[代序一](巴金)再忆萧珊[代序二](巴金)创作 在伤兵医院中 在孤军营中 汽车中 沪港途中——旅途杂记一 在海防——旅途杂记二 滇越路上——旅途杂记三 萧珊自述 幸福的会见 亲人 在刘胡兰烈士家乡 挽歌——愿在天之灵安宁日记、书信 萧珊日记 致巴金 致李小林 致李小棠 致沈从文 致师陀 致穆旦 致雷国维 致郎伟译文 奇怪的故事 书简——信编成的故事 别尔金小说集  出版者前言  射击  大风雪  棺材商人  驿站长  小姐——乡下姑娘  黑桃皇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  僻静的角落  雅科夫·巴生科夫  阿霞  初恋  草原上的李耳王  译后记附录:萧珊年表(陆盛华)

章节摘录

创作在伤兵医院中××:我们已经落了班,伤兵的痛楚的喊声也沉了下去,护士宿舍的人都发出轻微的鼾声,庞大的伤兵医院,渐趋于静寂。忽然轰轰的大炮声和劈拍的机关枪声在窗外响起来,我想起了你,我曾经允许你,告诉我们这里的生活情形,我现在来给你写这样的一封信,这时候我的心还是很激动的。十多天前的一个早晨,由友人的介绍我和一个同学带了充分的喜欣与兴奋,进了第××红十字会伤兵医院。这是新近设立的。旧式的四层洋楼里已经住满了为着光荣的战争而挂彩的战士,空旷的草地上正在建筑简单的房屋,预备更多的伤兵来住。因为我们是生手,看护长特地把我们派到三楼的轻伤病房。我们穿上看护衣,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到了换药的时候,心里真慌,虽然我们进院以前也曾在一个医生的家中学习了一些关于包扎及医药的常识,但到了这时,却不由得人不心跳。医生换好药,关照我代他包扎。我拿了绷带在手里,有点兴奋,又有点惶恐,但是我一想到我是为了什么到这里来的时候,我也只得咬紧牙关尽力地做去了。“×小姐,先替这位同志把伤口净一下。”我解开了那个战士大腿上的绷带,一条紫色的发肿的大腿露了出来。这那里是人的皮肤?我禁不住痛楚地怀疑着。大腿上有两个伤口,内侧小,外侧很大,显然是子弹打穿了的。伤口的浓烈的臭味差不多叫人发呕了。但是我极力忍耐住,我默默地拿了双氧水和红药水替他消毒,我的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地开始了。


编辑推荐

《萧珊文存》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萧珊文存 PDF格式下载



  喜欢萧珊是从喜欢她的文字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的周立民发来的萧珊的书稿时,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由于巴金的关系,以前我对她更多地是一种敬仰,但看了她的书稿以后,在我心里显现的则是一位情感丰富、才华横溢的完美女性的形象。
  萧珊的人生不是从巴金才开始的,作为一位美丽的才华出众的女孩,早在读中学期间,她主演的《雷雨》中的四凤就已经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当然与她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认识巴金以后,她的才华得到了巴金的肯定,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的文字如同她的为人,真挚感人,毫无造作,著作等身的巴金先生曾在《怀念萧珊》一文中坦言:“她比我有才华……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由此可见,很长时期以来,萧珊的光芒被巴金给盖住了,如果没有巴金,我们也许会更早地认识到她的才华。
  《萧珊文存》共有71万字,分创作、日记书信和译文三大部分,收录了萧珊创作的散文、诗歌,写给巴金和儿女及朋友的书信、私人日记,以及她翻译的普希金、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等作品,全面展示了萧珊的文学才华和个人气质。其中,部分散文作品第一次结集出版,部分书信日记首次公开披露,普希金等小说的翻译深受读者的喜爱。本书文字温馨、朴实,于平凡之中见真情,尤其是日记和书信部分,真实地反应了巴金夫妇生活的这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见证了萧珊作为一位知识女性的成长过程。
  从《萧珊文存》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作为妻子、母亲、还是朋友的萧珊的与无伦比的人格魅力,作为一位外表时尚内心传统的知识女性,她由里而外的温柔和美丽即便放到今天也是堪称完美令人折服的,她把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完成得那么的成功,那温婉中透出的那股坚忍从容的力量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那么的一脉相承,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她的完美,作为智慧女性的完美和作为巴金夫人的完美。这一点,正是当代女性很难企及的地方。
  也许是环境的关系,今天的我们被生活的压力牵引着,活得焦虑,活得畏缩,活得过分的自我,我们在失去从容的时候早已失去了优雅,失去了激情,失去了梦想的能力,早已忘记了孩提时许下的誓言,偏离了原有的人生目标,于是我们变得物质,变得短视,变得乏味,变得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
  萧珊的文字,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到了挑战未来的力量,找到了如何做一位完美女人的方法,这就是我喜欢萧珊的原由,我希望有更多的女性朋友能通过此书找到自我!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