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老娘舅”调解手记

《新老娘舅》节目组 《新老娘舅》节目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新老娘舅》节目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

《新老娘舅》节目组  

页数:

203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一个新生的电视栏目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人们有益的话题,引起上至领导、广至百姓的关注,收视率名列这座城市所有电视节目的前茅,并让一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整体“浮出水面”,获得新一轮的社会注目和崇高地位时,这样的电视栏目就值得研究、可圈可点了。SMG旗下综艺部的《新老娘舅》栏目,就契合了上述元素。它在成就了一个社会迫切需求的同时,也成就了作为品牌的自己。在目前的电视媒体格局下,一个常识性的理论时常告诫着:开设成功一个电视新栏目很难;开设成功一个全年365天天天播出的电视新栏目更难;开设成功一个具备前两者要素,同时又要创造良好口碑,还要收视率名列前茅的电视新栏目就难上加难了。《新老娘舅》创办不到一年,是个为数不多的天天密集播出的专栏性栏目。它用真实和相对和缓、轻松的方式承担民情、民生、民意的表达,用说理的方法让许多社会矛盾避免进入司法程序,而在民间就得以缓释和化解。同时,它又要承担原来时段上高收视率的重任,困难着实不小。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对自身能力、特点的全盘掂量后,综艺部立下军令状,要填补上海电视的一个空白。这种进取心、这种迎难而上的责任感,得到了有志于电视文化作为的导演们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市司法局的认可和实质性支持。仅仅10个月,《新老娘舅》节目在解疑释惑中营造了构建和谐社会应有的良好心态,普及了公民应有的道德操守和法律知识。更可喜的是,栏目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活跃在社区、街道,发挥着积极作用却默默无闻的人民调解员身上,让他们成为电视的主角之一,成为一个个精神困惑的家庭的良师益友。这样的电视栏目也因此具有了独特的社会价值。

内容概要

  《“新老娘舅”调解手记:化解一场叫亲情的战争》崇尚讲道理、崇尚以理服人。它突出了人民调解员这个崇高职业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存在;尝试并成功实践了当下人民内部矛盾调解的一种思路和方式;广泛传递了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律知识;缓和了社会某一局部的紧张关系;提升了文化娱乐节目的价值功能和社会质感;体现了当今主流媒体必须拥有的一种责任担当,它是一种“雪中送炭”。“老娘舅”一词,上海一带的人多少都有些耳闻、记忆,他由母亲这一辈的兄弟引申而来,旧时常指坊间生活中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人物或一个族群中有地位、有威望的长者。当家庭或邻里发生了矛盾、纠纷,谁也拿不定主意,谁也判不明是非,或者谁也不愿认输时,通常就请来这位“老娘舅”用其辈分的资格,也用其见多识广、言之有理的威信,来明辨曲直、对错,随后一锤定音。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来自专家的声音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颂扬“法的精神”我们全家都是柏阿姨的“粉丝”柏万青:上海版奥普拉在情与法的交叉点《新老娘舅》:一片杂草丛生的草地《新老娘舅》解疙瘩的启示来自节目组的声音我与《新老娘舅》给我一颗同情心,还有平常心在每个人的心中点亮一盏灯用心良苦寻佳人一个平易近人的倾听者你们教会我……这座城市和上海人的故事来自媒体的声音“有事体,找老娘舅”——上海娱乐频道“新老娘舅”节目热播上海滩“真人秀”该怎么走曹玲娟《人民日报》记者调解类节目:荧屏“老娘舅”关注民生成“黑马”《解放日报》记者“新老娘舅”说话为何灵《新老娘舅》创造收视奇迹现象析来自节目现场的声音第一辑 一场叫做恋爱的战争小情侣分手事件妈妈不让我谈恋爱这个儿媳我不要恼人的病历逃跑的新娘第二辑 家有儿孙添烦恼不孕的妈妈救救我的儿子我的爸爸在哪里父子情仇亲情的“负累”侏儒妈妈和领养女儿第三辑 80后小夫妻余情未了的前女友年轻的百万富翁要离婚我的老公是傀儡小小夫妻离婚记倒插门女婿第四辑 亲情走到岔路口窝囊丈夫受不了的“洁癖”同一屋檐下的两亲家我的事业毁了家?丈夫的前妻找上门骨灰争夺战前妻变保姆第五辑 房产引发的闹剧母亲的二十万香港妈妈要房记假离婚弄假成真骗人的丈夫三千元兄妹情

章节摘录

来自节目现场的声音第一辑 一场叫做恋爱的战争妈妈不让我谈恋爱老娘舅:柏万青(上海市人大代表、静安区静安寺街道人民调解员)主持人:杨蕾编导:陆蕙当事人:张阿姨(母亲)冯先生(儿子)冯先生是张阿姨的儿子,今天两人一同来到《新老娘舅》,意欲解决母子间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年近四十的冯先生,到了今天还是一个单身汉,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竟连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恋爱都没经历过。就冯先生本身而言,其生理和心理情况都很正常,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凡事都有因果关系,但是,万万令人想不到的是,使得冯先生的爱『青路崎岖坎坷的,竟然会是他的母亲。冯先生出生时,非常的瘦小,不到5斤,抵抗力不好,经常生病。外婆带着他去乡下算命,算一算今后的命运。算命先生说,冯先生30岁之前,不可以谈朋友,因为30岁之前谈朋友,不吉利,非但朋友谈不好,而且会有灾祸。这种迷信的说法,以一个正常人的视角,肯定是不会接受的,退一步说,这种迷信的说法,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然而,张阿姨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信脑子,她将算命先生说的话,字字句句听在耳朵里,牢牢记在心上,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对此,冯先生满肚子牢骚、委屈说不尽、道不明。而张阿姨却振振有词说:“他25岁,背着我,偷偷摸摸谈朋友,两个人骑着脚踏车出去玩,摔断了腿。”这件事,坚定了张阿姨用她的迷信来保护自己的儿子,她心想:算命先生说的没错,30岁之前绝对不能谈朋友,否则儿子的命也要没了。就这样,冯先生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无灾无难地又过了5年。30岁的男人,应该是事业、爱情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冯先生脱离了迷信的包围圈,满心欢喜,他像是20岁刚出头的小伙子那样,憧憬着爱情,希望自己的爱情甜甜蜜蜜,顺顺利利。张阿姨看着儿子在自己的呵护下成长得健健康康,心里很高兴,也坚定了她的迷信信仰,她继续求神问卜,为恋爱中的儿子出谋划策,严格关注。冯先生每月工资1000多元人民币,全部上交给张阿姨。作为谈恋爱的经费,张阿姨每星期给冯先生100元。2000年到来了,物价在经济发展中平稳增长着,而冯先生的恋爱经费却保持不变,他的压力可想而知。100元,坐坐车,吃吃饭,都得精打细算。繁华的商业区,去不了。幽僻公园内的小茶室,情调虽然好,也只够点两杯苦茶来酝酿甜蜜的爱情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希望是从伦理到“法的精神”的提倡,而不是简单的说教。通过《新老娘舅》这样一个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提倡“法的精神”,又充分体现了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传统——《新老娘舅》如此继续发展下去,是大有可为的。  ——倪震(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编剧)我们家全都是柏万青的“粉丝”。柏老师又不好看、又不年轻,她就是有她的魅力。为了看《新老娘舅》,我们家每天吃饭都延迟了。  ——程乃珊(著名作家) 上海原来的电视节目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上不下,不能真正放下身段为最底层的市民服务,这个节目做到了。中国电视这么多女主持人,我觉得只有柏阿姨可以做成美国的奥普拉,就是最底层、最弱势的观众的代言人。  ——小宝(著名专栏作家、电视策划人)《新老娘舅》最大的特色就是很率真。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一个有道理的人,不怕别人评说。脸皮厚的人也不怕别人评说,把门打开说话。这样一个非常适合上海老弄堂里七十二家房客的生活情景,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共鸣。  ——顾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编辑推荐

《“新老娘舅”调解手记:化解一场叫亲情的战争》主要讲述《新老娘舅》台前幕后的故事,包括几个板块:编导手记,关于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的诞生发展经过、拍摄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以及解决方案;“新老娘舅“柏万青的人生经历、调解工作心得及智慧语录;观众对于节目的反响等,内容尽可能丰富多元,深入浅出,以百姓视角、贴心实惠为宗旨,为百姓提供面对日常生活纠纷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将喜闻乐见和健康向上结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老娘舅”调解手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