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治十年观察

梁治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9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梁治平  

页数:

260  

字数:

26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这本集子所收录的,是我近年来发表的部分文字。这些文字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短评,主要发表于《南方周末》、《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文汇报》、《中国法院报》、《新京报》和《法学家茶座》等报刊。另一部分算是专门之论,篇幅亦较长。统名之为“法治十年观察”,是因为:(1)这些文字大都与法治主题有关;(2)最早的篇什写于20世纪末,距今已经十年;(3)无论长短、深浅,也不拘采用什么形式,它们都是针对现实问题所发的议论,可算是“观察”的纪录。唯因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较大,其议论所及的具体事件,有些已经算不上是新闻了。不过,这些议论所针对的社会事象并未消除,甚至没有太大改变。就此而言,这本集子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格。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的短评与专论近六十篇。透过形形式式的案例、事件、论争、现象,重新审视十年来中国的法治进程与社会变迁,看法律建设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法律与社会之间循着怎样的轨迹互动和演进;并就一个案例或事件展开,结合我国的法律进程,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从中可见法治建设有些什么变化,应当改变的又是什么。作者始终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重申公民的权利与平等,更关注法律对于行动者的意义。文章精悍历练,针砭透彻,时时拓展人们观察问题的思路。

书籍目录

自序上篇 人类的法:千年回顾 法治:一元还是多元? 批评的界限 也说“民愤” 法治的危机 认真对待权利 法律的正义 再谈法律的正义 李逵的真面目 矫正的正义 “一块二官司”与诉讼成本 传统与现代性 什么样的法治? 两种法治观 法治和法律职业 宪政是一种文化 超越公、私范畴的财产 超越所有制的所有权 超越阶级范畴的人民 超越政治经济学的宪法 超越绝对权力的政制 没有市民社会的市民法典 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官典的迷思 拾金不昧的美德和不道德的法律? 从讼师到律师 生命价值与社会正义 判决的合法性 沉重的“关系” 信息与安全 他们为什么不回报社会? 真实和假想的官民之争 请给我一个理由 “小产权”之大 自由裁量的合理性 管理之便与管理之路 行业利益与法院角色 “公处”的逻辑 要法治,不要运动 法律与运动 运动与法治 国际惯例 权力与责任 端午节属于谁? 城市的记忆和生命 抄袭的根源 大学为什么竟相更名 学者的荣誉感 何为学术腐败? 香港高校的优势 中国驾照下篇 申冤与维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构法治秩序 被收容者之死——当代中国身份政治的困境与出路 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宣科案中的是非与轻重 “一国两制”与中国的宪政制度建设 谁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法何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

章节摘录

上篇法治:一元还是多元?1997年年初,一名陈姓男子在广州某商场因未付款而带走商品被该商场按“偷一罚十”的店规罚款1200元,并留有认偷认罚字据。事后,该陈某以其并非偷窃而是忘记付钱为由要求商场退还罚没款项未果,遂以其名誉受到损害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场赔偿。法院认为,该商场不具有法律之执罚权,因此,其所罚款项必须立即返回原告。同时,法院还判定,原告基于名誉受损而提出的赔偿请求,因为证据不足而不予支持。该案判决之后,引起舆论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发生于专家学者之间的一场争论。争论的一方是经济学家,其中一位认为,“偷一罚十”是民间惯例,自古已然,当然,它们并非法律,但却是顾客与店家之间的一种契约,对于双方都有约束力。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们是所谓非正式制度,是国家正式制度的基础和补充,应当允许其存在。相反,现在人们把法制的事全部归于政府,对民间非正式制度要么否定要么取缔,是一种对法律的迷信,其结果十分有害。具体就本案来说,店家利益没有得到保障,法院的判决倒绐人留下偏袒小偷、亵渎正义的印象。争论的另一方是法律专家,他们的意见正好相反:“偷一罚十”未必是什么自古已然的民间惯例,更不是当事人之间的契约;店家应当依法行事,法院更要严格适用法律。就本案而言,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商场无权对陈某自行处罚,而只能将其送公安部门处理。这并不是主张对法律的迷信,而是要求法律应有的尊重。更进一步说,今天在中国,对法律的崇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编辑推荐

《法治十年观察》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法治十年观察 PDF格式下载



观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作者说的是现实,分析的很好,问题在于提出


梁确实是大家,他的文字看得挺过瘾的。推荐购买。。。。。


还没读完,继续读下去,看完了再说


还是他的一贯风格。主要在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等方面做了一些简短的评论。


从网上看到此书出版的消息,读后感觉一般,没有多少深度。


梁先生的随笔集,和贺卫方先生一样,是令人尊敬的公共知识分子。


书页看着有些陈旧、脏。


挺好的,还没看,貌似不错


这本书内容还好,是作者十年中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的法律现象和问题的短评,篇幅不长,文字表达和逻辑都还好。就是排版不好看,读起来不是十分舒服。封面的设计也太过于普通,像十年前的。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法律的不足与问题,视角比较独特


建议对法律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下,真的还不错···


梁治平教授的书应该说是很发人深省的,这本书是其发表的一些议论性文章的合辑,从九十年代漫谈到现今,对中国这段大致十年的一些法治事件做了描述,并提出很多问题让人反思。看来也不会让人觉得乏味,短文读起来也很快。法律人可以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