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这里走向成功

秦国宝//陈德良 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上海人民  

作者:

秦国宝//陈德良  

页数:

268  

前言

  值此又一届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际,我读到了《从这里走向成功》这本描述交大附中的毕业生们如何在走出校门之后获得杰出成就的书。  书中取得杰出成绩的附中毕业的校友,其中有不少也是交通大学的校友,这让我读后倍感亲切。书中人物,有大学教授、医院院长,有企业家、工程师,有法学家、律师,有作家、新闻工作者,有获得很高荣誉的企业精英、科技精英,也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物。他们中有年已古稀的附中第一届的学生,也有最年轻的正值年富力强近年毕业的校友。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就,他们的事迹让人受到启发。我由衷地为交大和交大附中有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校友感到骄傲。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是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重点中学。前身为创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改为上海交通大学预科,1964年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55年来,交大一直积极帮助和支持附中的发展,附中每年也为交大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源。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在113年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交大深厚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国内外瞩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正乘风扬帆,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交大,放飞梦想,演绎人生的精彩!

内容概要

  《从这里走向成功:上海交大附中33位学子的创业之路》记录了上海交大附中33位校友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事迹,这其中有大学教授、医院院长,有企业家、工程师,有法学家、律师,有作家、新闻工作者,既有获得很高荣誉的企业、科技精英,也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物,他们中有已古稀之年的附中第一届学生,也有1995年才毕业的校友,其事迹都很感人,激人奋进。书后附有三位附中原校领导的文章,纪录了他们为学生成长呕心沥血,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事迹。这些文章对于大中学学生及相关的创业者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学习作用。

书籍目录

序一 从这里开始,演绎人生的精彩序二 让你我一起飞翔魂牵梦萦蘑菇云升起的地方——记1958届校友、老一代核试验工作者周新嵩大校新时代的科技精英——记1958届校友、上海海光机电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嘉明三十年奋斗梦想成真——记1960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朱章玉教授关注当代秘书学发展的学者——记1962届校友、上海大学《秘书》杂志原副主编、秘书学家刘耀国大亚湾考验大智慧——记1963届校友、我国核工程与核安全专家濮继龙踏实的足迹——记1966届校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顾肖荣新时代的企业精英——记1966届校友、“和谐中国之星”、上海上安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峰一生情缘黑土地——记1966届校友、上山下乡知青、原上海农科热线高级编辑翁德坤情系中国建筑业——记1967届校友、世界著名华人企业家、美国JY建筑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俞锦杰为水激情涌动——记1968届校友、上海自来水建设公司原董事长蔡恭杰愿一生为普及哲学理论铺石筑路——记1968届校友、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校长费国良教授执著用心写歌词——记1968届校友、歌词作家张鸿声放飞的梦,有她更精彩——记1973届校友、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首任女院长赵晓菊自闭症儿童的福音——记1973届校友、上海市自闭症儿童“星雨康健院“院长蒋俐敏军魂铸就的特派记者——记1974届校友、上海电视台《当代军人》栏目主编、预备役中校张兴德改变人生的追求——记1974届校友、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证券类节目责任编辑兼主持人白宾激情燃烧的博采——记1975届校友、影视制作人、作家、记者、教授系于一身的文化名人胡建平(简平)扎根新疆的故乡情——记1978届校友、新疆传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张曰梁情融系统管理的心路——记1978届校友、深圳佳运财务管理集团公司总裁、财务管理师崔建天承前启后“手”护众人——记1979届校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徐建光白云喜欢拂表枝——记1979届校友、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邵晓云闪光的人生价值——记1981届校友、江苏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玉丽从零起步的金融人生——记1981届校友、中国银行上海市闸北支行行长刘文用文化元素浸润建筑——记1985届校友、江苏苏州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创建“城市超市”写春秋——记1986届校友、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轶雄铿锵的脚步——记1987届校友、嘉德伟业(集团)上海总公司总裁梁永在突破中塑造成功——记1987届校友、罗技(北京)贸易有限公司亚太区产品行销经理金慧与企业共同放飞理想——记1987届校友、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伟栋在资本市场中保驾护航——记1988届校友、国浩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主任刘维无声的超越——记1989校友、ABB(中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贝臻情铸金茂的追求——记1990届校友、中国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副主任顾清走进腾飞的愿望——记1991届校友、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南汇局党委书记、局长鲁嵘绿叶对根的情意——记1995届校友、采佳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许晶的精彩人生附录从硝烟中走向教育——记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石汉鼎校长让生命的质量向上飞跃——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老校长胡益培让校史从深厚走向宽广——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史》执行编辑陈德良后记

章节摘录

  魂牵梦萦蘑菇云升起的地方——记1958届校友、老一代核试验工作者周新嵩大校  告别戈壁荒漠。走过峥嵘岁月。一到晚上就会想那蘑菇云升起的地方。此生能投身核试验事业是我的幸运,在遭受岁月的挫折后,能重返核试验基地则更是我的福缘。  ——周新嵩  2008年6月初,在北京总装备部第二招待所,我们采访了正在参加上海市工农速成中学学生毕业50周年纪念活动的周新嵩。周新嵩,中等身材,黑里透红的脸膛,虽已年逾七旬,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点都看不出他是动过两次心脏手术,靠着心脏起搏器生活的人。  在他的中学母校,师生们都亲切地把他誉为“造两弹一星的人”。因为他是老一代核试验研制人员,为我国突破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相关尖端技术作出过贡献的人。  1964年周新嵩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连番号、驻地、工作性质都绝对保密的二十一基地研究所,即后来受到国家嘉奖的“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教授领导的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在那里,他和战友们迎来了诸多的“第一次”:1965年5月14日第一次飞机空投原子弹试验,1966年10月27日第一次导弹核试验,1967年6月17日第一次氢弹空投核试验,1969年9月23日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回首往事,他深感欣慰:“每当戈壁滩上空升起朵朵蘑菇云、地下传来声声惊雷的时候,我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为自己能从事这项被称之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工作而荣耀。这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也是最美好的回忆。”  如恩师愿报考清华  周新嵩于1935年出生在旧上海的一个小职员家庭,幼年丧父,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岁月,生活凄苦,迫于生计,小学毕业后即到一家织布小厂当童工,那时年仅13岁。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积极参加职工夜校学习,1954年夏,考进上海市第一工农速成中学(上海交大附中前身)。该校学生都是工农干部,有劳动模范、战斗英雄,周新嵩用四年时间完成初高中的六年课程,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政治上不断进步,在1957年4月2日加入党组织。他的首任班主任是一位很有水平的教员,第一堂政治课就让他终生难忘,这位老师鼓励他报考清华大学。他通过努力,最终如恩师所愿考进了清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这里走向成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