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财富增长的试验

谢国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谢国平  

页数:

298  

字数:

307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10年是一个特殊之年,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特殊之年,在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百年梦想——上海世博会即将实现的前夕,浦东开发开放迎来了她20周岁的生日。1990年4月侣日启幕的浦东开发开放,20年来世人关注、全球瞩目,并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剖析发生在这块改革开放热土上的神奇。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历史其实离我们不远,但却创造了奇迹。在浦东成陆的千年历史中,最近的20年是一个奇迹。回头来看,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参与者,我们也常常在思考:千年时间里,虽经多次动荡和外来冲击,浦东却始终静静地躺在浦江之东,但在最近的这20年里,石破天惊地在世人面前崛起了。20年中,浦东经历了欧洲发达地区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这真是一个谜。  在浦东的历史上,有关浦东发展的构想甚至思想的火花不断出现,但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能够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为什么孙中山先生当年的宏伟理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当一个并不发达的区域突然之间能够引来如此多的投资者,当“罗马一天而成”后,我们在惊叹这种奇迹之后,是应该静下来深入进行理性分析。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从沿海到沿江,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全方位打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内容概要

1990年,时代选择了浦东。浦东成陆后千年里,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但就在最近的20年里,浦东大大地跨越了历史,财富高速增长,似乎罗马一天建成了。20年,黄浦江涛声依旧,20年已经换了人间。为什么选择了浦东?浦东究竟发生了什么?作者力求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描述,以浦东为样本,系统解读浦东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迁,解读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试验。

作者简介

谢国平,《浦东时报》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主编,著有《改变世界的搏击——西方信息业大兼并透视》(复旦大学出版社l999年版),《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从微软被审看新经济规则》(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倒逼 1.天灾人祸,给新来的市长一份“见面礼” 2.一边价格上涨,一边收入滑坡 3.五个倒数第一,十个全国第一 4.深圳杀开一条血路,上海怎么办? 5.争论的结果:东进 6.里程碑式的会议.向世界传递信息第二章 梦想 1.英国船长发现,那是一个伟大的地方 2从盐滩到棉田。沧海千年 3.英国上尉的视野,外滩成为上海的骄傲 4.繁荣送给浦西。落后留给浦东 5.绝望后的构想:东方大港 6.同乡会,推动浦东发展的先驱 7.一亿元仅能买20斤茶叶第三章 意志 1.呼唤重振大上海雄风 2.要把开放旗帜打出去,上海是一张王牌 3.争论计划与市场,吴敬琏受到责难 4.“洋浦风波”让海南错过了机遇 5.总设计师:浦东开发晚了 6.这下,浦东有希望了 7.像接龙游戏,全球产业大转移 8.你们要抓住20世纪的尾巴 第四章 选择 1.叫新区不叫特区 2.东西联动,东西衔接,东西统筹,东西协调 3.只有3000万元,其余自己想办法 4.讨鱼,不如自己养鱼 第五章 政策 1.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国旗,一位老人开始南方之行 2.北京多次宣布政策不会改变 3.特区之特引来一场争论 4.优惠政策转向功能性政策 5.不给钱,不给项目,不给政策 6.新特区有悖平等? 7.争论就像一场春雪很快消失 第六章 政府 1.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孤军深入 2.有所为有所不为 3.小政府逐渐变大了 4.软政府,硬政府 5.将行政审批进行到底 6.草根组织总是长不大 第七章 社会 1.移民浦东一波又一波 2.城市化,大规模农民迁徙 3.小小的联合国,探索国际化社区 4.租界争论,邓小平再次为特区正名 5.大量的社会人引发社区自治 6.中产阶层兴起,社会转向“橄榄形”第八章 文化 1.内史第里,中西文化水乳交融 2.习商习工,可惜没有走向大海那边 3.办实业,倡新学,浦东学派身体力行 4.向世界“借脑”规划浦东 5.“浦东汤”和“蚂蚁雄兵” 6.站在第二线的白领文化 7.抹去遗憾,浦东的黄金时代第九章 难题 1.强势,浦东带动了浦西 2.增长因土地稀缺更加艰难 3.辐射,离总设计师的构想还有差距 4.园区。政府成功,市场并不成功 5.产业,转移升级是难题 6.以世界高度为标杆,后来居上 7.超常规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领先 8.开放型经济还是外向型经济? 9.“重庆模式”的启示第十章 博弈 1.奇迹:经济增长还是制度变迁? 2.多种模式,一枚棋子 3。面对全局的局部试验 4.“北京共识”与浦东样本 5.既要安全行驶,又要保证速度后记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天灾人祸。给新来的市长一份“见面礼”  1987年底,朱镕基从北京来到上海。他是来当上海市市长的,但上海给他的一个见面礼却是一桩惨案。  那是12月10日,冬天的上海滩潮湿阴冷,寒风带着湿气浸过肌肤,穿透骨髓,让人打寒噤。清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上起了大雾,整个江面上仿佛笼罩了一层厚厚的纱帐,远近灯光难辨,能见度在30米以内。一位叫徐康的市民骑着自行车来到位于黄浦江东边的陆家嘴轮渡线码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轮渡站内外人山人海,等待过江,而江面上已经听不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  此时弥漫的大雾紧紧地将黄浦江封锁住,所有的船只都停航了。  随着上班高峰时间的到来,码头上等待去黄浦江对岸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是在江对面的码头、港区和工厂工作。徐康就是在对面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工厂上班,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内心几乎和所有等待过江的人一样:焦急和烦躁。  在徐康的记忆中,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大江东边西渡过江上班的居民越来越多。对他们来说,过江唯一的通道就是坐船摆渡。那时,陆家嘴轮渡线是黄浦江下游14条航线中规模最大的,1990年日均客流量达18.3万人次,节假日则高达24万人次之多。  每天早晨人流如潮水般涌向浦西,傍晚再回流浦东,渡口狭窄的通道里人们黑压压地挤进挤出。在过江人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天摆渡过江不怕风吹雨打,就怕有雾停航。那时在守纪律的上海市民,尤其在产业工人中,上班迟到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但是这一天,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直到上午9时,太阳才开始露脸,浓雾渐渐散去,轮渡有望开航,这时在陆家嘴轮渡码头已聚集了3-4万渡江心切、赶着上班的摆渡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财富增长的试验 PDF格式下载



浦东的成功既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也蕴含了几代领导人的心血,更得益于连续的、良性的环境营造!


了解浦东的通俗读本,值得一看


书的内容不错,但是发货速度太慢了


相关图书